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757-清代名人轶事辑览-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辛卯科场事发,上命刑部尚书张鹏翮往鞫,亦畏其势,伯行抗疏上言噶礼营私坏法,有曰:“仰祈皇上大奋乾纲,除两江之民害,快四海之人心,振万古之纲常,培一时之士气。”人皆传诵。噶礼亦诬伯行不肯出洋数事。上命并解任,命工部尚书张廷枢来鞫,并拟革职。上责诸臣颠倒是非,革噶礼职。留伯行巡抚任。谕诸大臣曰:“伯行乃天下第一清官。噶礼办事历练,操守朕未能信。若非张伯行在彼,江南地方受其侵削一半矣。”中外无不颂圣祖知人之明。    
    《熙朝新语》卷6    
    圣祖旌龚蘅圃侍御敢言    
    康熙朝,龚蘅圃侍御翔麟劲直敢言,屡击权贵。劾靖逆侯之子张云翮,劾滇黔督部赵公良栋,皆拜御书之赐,旌其敢言。其劾熊孝感弟黩货,并纠孝感,上亦韪之。论者谓宋唐子方以灯笼锦事劾文潞国,虽尝写貌禁中,卒不免有春州之谪,未若侍御之生际圣明也。    
    《郎潜纪闻三笔》卷1    
    圣祖爱董香光字画    
    前明华亭尚书书画,距今不过四百年,而真迹绝少。盖由圣祖皇帝最爱董笔,当时海内佳品,玉蹀金题,汇登秘阁。惟题“元宰”二字者,以上一字犯御名,臣下不敢进览,故尚有流落世间者。见《独学庐二稿•;董香光山水诗画卷跋》。    
    《郎潜纪闻初笔》卷7    
    不苛绳赵恭毅仪节    
    赵恭毅公晚年内任,一日,值圣祖仁皇帝亲试武进士骑射,与诸大臣坐班,瞢腾假寐。同列欲面劾,圣祖笑止之,不加谴责。盖天心仁爱,谅公宣力之久,而精力渐衰,不复苛绳仪节也。敬按:雍正间,川督宪德以成都府知府王?,于考验武弁之日在座酣睡,特疏纠参。谕旨责宪德之过刻,犹引及恭毅前事云。    
    《郎潜纪闻三笔》卷11    
    圣祖留心书本之谕    
    张清恪生长河鉌,熟谙水性,尝面奏河务事宜,圣祖偶有所诘问,公即袖出地图,口讲指画。兵部侍郎牛钮在侧,斥伯行书生,但据纸上陈言妄奏。上曰:“毕竟是他留心,即书本亦是他看过,尔等谁留心者。”康祺敬按:书本陈言,原有迂腐不适用处,洞达时势,方为有用之才。然传古援今,究胜于空谈逞臆。况清恪之于河道,实有心得,并非藉图书以缘饰乎?留心书本数语圣谟洋洋,握敷奏功,庸之本矣。    
    《郎潜纪闻二笔》卷1    
    圣祖处台湾警报之法    
    阿文成公云:“康熙间台湾蠢动,闽省警报(按:原作题报,恐误。)到日,仁圣正率诸皇子在畅春园习射,谕令该部知道。旋报全台失陷,仍如前谕。诸皇子请宣旨指授机宜,仁圣不答。射毕回宫,始召诸皇子谕之曰:“闽省距京数千里,台湾复隔重洋,平日用督抚提镇,原为地方有事而设,伊等自能就近筹办。若降谕旨,岂能悉合海外情形。督抚不遵是违旨,遵则误事。”未几,全台收复矣。见海虞吴督部熊光《伊江笔录》。录凡五卷,有关于掌故甚多,中有余所未见者,为删节登纪是条,合下六则皆是。    
    《郎潜纪闻二笔》卷9    
    圣祖处置俄国贡使之法    
    康熙间,俄罗斯贡使入京,仁圣令选善扑处有力者在馆伺候。凡俄国一使一役出外,必有一善扑者随之。俄人虽高大强壮,而两股用布束缚,举足不灵,偶出扰民,善扑者从其后踢之,辄仆地不能起,以此凛然守法。    
    《郎潜纪闻二笔》卷9    
    圣祖优礼陈廷敬    
    圣祖南巡,泽州相国方扈从。既至杭州,公乞假游西湖一日,奉旨免朝。且云:“廷敬老臣,遇宫眷车不须避路。”洵承平盛事也,见《查浦诗钞》。    
    《郎潜纪闻二笔》卷9    
    圣祖垂念沈文恪    
    沈文恪公荃久值南书房,圣祖数召入内殿,赐坐,论古今书法,凡御制碑版及殿廷屏障,辄命公书之。公每侍圣祖书,下笔即指其弊,兼析其繇,上愈嘉其忠益。其后公子宗敬复以编修入直,上命作大小行楷,犹谕及前事。且使内侍传谕大学士李光地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屡指陈得失,至今每作书,未尝不念荃之勤也。”康祺敬读庭训格言,圣祖自言年十七八时,读书过劳,至咯血不肯休,几余游艺,临摹名大家手卷,多至万余,手写寺庙扁榜,多至千余。仰见睿质渊冲,于一艺之微,已勤学好问如此,固宜至德丰功,绝千祀,道统治统,一以贯之也。    
    《郎潜纪闻三笔》卷9    
    纳娄公谲谏    
    圣祖既废理邸,揆叙、王鸿绪辈恐其复立招祸,因造诸蜚语以闻。仁皇帝怒,欲置王于重典,众莫敢谏。领侍卫内大臣娄公德纳,仁皇近侍也,年已耄,善解人主意。时上自畅春园还宫,欲明颁诏旨,公先日燕见,曰:“闻护军统领某得暴疾,肉尽消瘦已骨立矣。”某公素以体胖著者,次早上入宫,某统领佩刀侍神武门,丰伟如故。上诘公,公笑曰:“可知人言未可信也。体之丰瘠乃现于外者,尚讹传至此,何况暗昧事哉?”上首肯其言,立罢其诏云。    
    《啸亭续录》卷3


第一册(2)圣祖康熙玄烨(1654—1722)(10)

    定昭代之雅乐    
    圣祖以天纵之圣,定昭代之雅乐,凡十二律、五音,罔弗推原本根,比次条理,高下清浊,阐究精微,盖九重独深神契者积有年矣。以是诸皇子亦各殚心于斯,能审音协律以谐神人而赞王化。于康熙己亥制成乐器一十二具,请旨遣官赍送于阙里孔庙,俾堂上堂下各极声容之盛,殆不啻如韶之复出焉。夫古之贤君多属意于乐,然不过备一代之声律,为太常掌故而已;从未有出自内廷秘造之器,诸皇子诚敬之忱,而特致之于阙里之庙者。盖自孔子正乐,越数千年有我皇上而然后乐正。所谓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夫太和元气,充裕宸躬,以是国运延洪,世风调泰,而圣天子弥复精明固强,以享亿万年太平有道之福,可于乐声之和卜之矣。埴游鲁适逢颁到乐器,得观斯盛,因恭记于此。    
    《巾箱说》    
    不辱典史    
    康熙南巡时,銮辂所经,督抚派员除道,左右为夹道,听官民往来,御道居中,禁人行走。某典史巡视某处,圣驾未临。有太监戴孔雀翎彪彪然直驰御道,典史阻之。太监叱曰:“若何人斯,敢阻咱老子耶?”典史命拖下马。械至官棚,坐堂执法。旧例,刑太监不褫下衣,如存妇人颜面也。典史不知,扯裤杖责,太监叩头乞哀,乃罢。督抚闻而让之。典史曰:“卑职典守御道,祗知有圣驾,不知所谓太监也。”督抚诣行在具奏,自请处分,帝问典史何在?奏曰:“待罪宫门。”帝曰:“其人有此胆量,不宜辱以典史。”召见,甚宠异之。以四品官用,旋擢是省巡抚。    
    《南亭笔记》卷1    
    背诵大学    
    杨铸字怡斋,昭武将军孙,以廪膳生袭世职,官古北口总兵,圣祖以其尝习文,命诵《大学》,铸诵至半,偶忘之,奏曰:“臣数年理军务,致疏旧业。”上曰:“朕一日万变尚不忘。”乃自首朗诵至末,铸叩头曰:“皇上天纵,岂小臣所能及。”上又问:“能诗否?”对曰:“尚能。”因赋一章而退。嘉庆戊辰秋,杨竹庐都尉招于诵芬庄看桂,偶述此事。都尉为怡斋曾孙。    
    《忆书》卷1    
    懋勤殿之演变    
    康熙间,懋勤殿为圣祖仁皇帝读书之处。臣工无得入者。今惟每岁遇勾到之日,皇上临御殿上。缘殿为乾清宫西厢,东向,义有取也。南书房诸臣向俟传旨直懋勤殿,乃入。今则意以懋勤殿为办事之所矣。    
    《西清笔记》    
    贬妃终身不使近御    
    康熙暮年牙齿尽脱,尝在池上率嫔妃钓鱼取乐。偶举竿得一鳖,旋脱去。一妃曰“亡八挠了。”(北京谓走曰挠)皇后在左曰:“光景是没有门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妃斜视康熙而笑不止。康熙怒,以为言者无意,笑者有心。因贬妃终身不使近御。    
    《南亭笔记》卷1    
    休致乞假词臣之用意    
    康熙五十二年,凡词臣乞假者,部汇疏上,特旨概予休致。时圣祖闻翰林不共官次、干谒滋扰者甚多,故有此严谴也。比世宗嗣位,始悉予起用。    
    《郎潜纪闻三笔》卷3    
    询问张献忠、李自成之事    
    康熙五十二年四月。上问尚书张鹏翮曰:“明末张献忠兵到四川,杀戮甚惨,四川人曾有记其事之书籍否?”张鹏翮奏:“无有记其事者。”上曰:“李自成与张献忠在河南邓州分兵,张献忠遂至四川,其间详细,未能悉知。尔父今年八十有七,以张献忠入川计,约已十七八岁。必有确然见闻之处,尔问明缮摺进呈。”又谕大学士等曰:“明末去今,为时尚不甚远,传闻李自成兵到,京师之人,即以城献。又闻李自成麾下之将李定国,在西便门援城而上,由此观之,仍是攻取,可云献乎?此等载入史书,甚有关系,必得其实方善,张献忠有养子三人。耳鼻皆被割去,朕曾见之。又明代行兵多用太监管领,以致败亡。尔等纂修《明史》,其万历、天启、崇祯年间之事,不可忽略。”    
    《陶庐杂录》卷1    
    上有寿考之君下有平格之臣    
    康熙辛丑元旦,朝正毕,同赴内廷献寿,大学士马齐以下十四人。时大学士王旭龄年八十,松柱、萧永藻、王脄、张鹏翮,户尚田从典皆七十以上,马及礼、尚贝和诺,兵尚孙柱,刑尚赖都,工尚陈元龙,总宪党阿赖皆七十,礼尚蔡升元,刑尚张廷枢六十八。上有寿考之君,下有平格之臣,赓拜一堂,千古佳话。    
    《养吉斋余录》卷2    
    赐书臣下堂名    
    圣祖尝谕内直翰林云:“尔等家中各有堂名,不妨自言,当书以赐。”詹事陈元龙奏言,臣父年逾八十,拟请“爱日堂”三字,谕德查升拟请“澹远”二字,上即挥毫赐之,余如读学徐嘉炎、庶子孙岳颁、中允蔡升元、编修张希良、宋大业等,皆蒙赐书。    
    《养吉斋余录》卷3    
    喜闻收复台湾    
    施公琅征台湾,岛门之克奏到,正值中秋,圣祖大喜,解是日所御之衣驰赐之。并赐五律一章云:“岛屿全军入,沧浪一战收。降帆来蜃市,露布彻馆楼。上将能宣力,奇功本伐谋。伏波名共美,南纪尽安流。”    
    《养吉斋余录》卷3    
    浚海口议    
    康熙中,台臣有请浚海口者,圣祖遣官行视,还奏当如台臣言。河臣冀董其役,而朝命乃属之皖臬于清端。河臣大失望,因别创一议疏上之。下九卿议,多右河臣者。宝应乔子静莱闻之,言其害于司空。司空曰:“事必行矣,言之何益!”会圣祖以役大费重,意未决,复命询淮扬人之官京师者。河臣使其客以重贿啖子静,子静笑却之。淮扬士大夫集子静所,子静昌言曰:“如河臣言,有大害四,某当以死争。”诸人闻所陈说,咸以为然,乃篝灯草议。明日入直起居注。是日秋决,故事赐阁臣及讲官饭。子静方为讲官,与焉。既而,驾御南眗阁。圣祖顾问某学士曰:“海口事如何?”某学士亦右河臣。复顾问子静,因力言不可状。圣祖曰:“尔一人意乎?”对曰:“淮扬人皆同,臣有公议,当奏上。”翼日进议,复至会议所具论得失,主河臣者噤不能发声,于是议遂寝。户尚梁公清标叹曰:“江淮之间,可谓有人!”    
    《养吉斋余录》卷8


第一册(2)圣祖康熙玄烨(1654—1722)(11)

    谒至圣庙    
    上东巡幸曲阜,谒至圣庙,庙门外降辇步行,行三拜礼,留御前曲柄伞于大成殿,命家祭即陈设之,古今未睹之异数也。事详《幸鲁盛典》。按宋故事,天子谒孔庙,止行肃揖之礼;庆历四年五月,仁宗特行再拜礼。乃知先圣后圣,其揆一也。《盛典》:衍圣公孔毓圻疏请翰林院庶吉士孙致弥、乙丑进士金居敬(金,予之门人。)纂修。书成,金已前授灵丘县知县,卒于官;孙先以无妄诖误,至是复官授编修云。    
    《香祖笔记》卷7    
    其二    
    上驾幸阙里,御书“万世师表”四字悬大成殿,又以四字颁行天下学宫。又御书白鹿书院额,赐庐山白鹿洞并赐监本五经四书。其河南二程祠、邵子祠、凤翔横渠书院、建宁紫阳书院、徽州文公阙里、长沙石鼓书院皆额御书。    
    《皇华纪闻》卷1    
    圣祖精于算学    
    宣城梅?*成、泰州陈厚耀,同直南书房,正定算学诸书。圣祖尝召厚耀于便殿,问测景使何法。厚耀不知,上写西人定位法、开方法、虚拟法示之。又命至御座旁,随意作两点,上自用规尺画图,即得相去几何之法。?*成直蒙养斋,上亦授以借根方法。谕之曰:“西洋人名此书为阿尔热八达,译言东来法也。”几余召对,时有指授,自后二人之学,弥益精邃。?*成由进士官至总宪,谥文穆。厚耀以教授超授编修,官至左谕德。研覃微学,授自圣人,讨论秘书,遂成不朽之盛业,其为荣幸,岂有伦比与?    
    《郎潜纪闻初笔》卷6    
    其二    
    上御乾清门,取性理展阅,谓诸臣曰:“《律吕新书》所言算数专用径一围三之法,朕观此法必不能合。盖径一尺则围当三尺一寸四分一厘有奇。若积累至于百丈,所差至十四丈有奇。等而上之,舛错可胜言耶!”因取诸图指示诸臣曰:“所言径一围三,止可算六角之数,若围圆则必有奇零,理甚明显。朕观八线表中半径勾股之法,极其精微,凡圆者可以方算,开方法即从此出。”……又曰:“算数精密,即河道闸口流水,亦可算昼夜所流分数。其法先量闸口阔狭,计一秒所流几何,积至一昼夜,则所流多寡可以计矣。”    
    《熙朝新语》卷5    
    高丽国王求画    
    圣祖尝书其所画扇赐高丽国王,王复请于朝,具币帛乞画,一时传为美谈。    
    《熙朝新语》卷8    
    赞任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