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574-笔底波澜-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0月7日,上海各报、各通讯社记者20多人联名提出采访自由的要求。    
    10月31日,郑振铎主编的《民主》周刊因不断遭受国民党当局没收报刊、逮捕报贩等迫害,出了第34期后被迫停刊,郑振铎、叶圣陶、罗稷南等17位知识分子在休刊号上发出了“我们的抗议”。同一期还发表了《上海杂志联谊会致政治协商会议第三方面代表备忘录》,谴责国民党当局对言论界的压迫,提出法律问题和三条“我们的要求”。《民主》周刊站着走完了全程。    
    也正是这一年9月1日,储安平经过半年的筹备,在上海创办了《观察》周刊,成为百年言论史上最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在《我们的志趣和态度》中坦言:“这个刊物确是一个发表政论的刊物,然而决不是一个政治斗争的刊物”。“我们所感觉兴趣的‘政治’,只是众人之事——国家的进步和民生的改善,而非一己的权势。同时,我们对于政治感觉兴趣的方式,只是公开的陈述和公开的批评,而非权谋或煽动。”    
    《观察》以其“独立的、客观的、超党派的”追求迅速成为“全国自由思想分子的共同刊物”,它的70多位特约撰稿人几乎都是一流的学者、专家、教授、报人,他们撰写的专论是《观察》的一大特色,储安平本人金石般的政论也把那个时代的“文人论政”推向了最后一个新的高峰。《观察》以其坚定的道义担当、独立的品格为书生论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平台,悲壮地完成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谢幕演出,成为百年绝响。


《笔底波澜》 第三部分1946年:《观察》绝响(2)

    [记事]    
    1月,广西梧州《新人民报》被迫停刊,社长李焰生遭侮辱并被捕。    
    2月11日,重庆《新民报》、《大公报》、《世界日报》、《民主报》、《新华日报》等8家日报、3家晚报在头条或显著位置报道“校场口事件”真相。《新民报》、《民主报》、《新华日报》等9家报纸召开记者会,浦熙修等42名记者联名发表《致中央社的公开信》,指出中央社报道失实。    
    2月17日,国民党军警宪特捣毁“沈阳新华日报筹备处”。重庆《新华日报》以《保障人权,忠实报道》为题,发表了221名新闻从业人员的意见,谴责国民党政府制造惨案,钳制言论自由,要求停止对新闻自由直接或间接的干涉。    
    2月22日,国民党特务捣毁重庆《民主报》、《新华日报》,重伤三人,酿成血案。24日,捣毁成都《新华日报》营业分处。接着昆明《新华日报》营业分处也被捣毁。    
    2月,广州仅存的四个杂志《自由世界》、《文艺生活》、《学习知识》、《新世纪》遭查封。香港出版的《正报》、《华商报》在广州遭到前所未有的严禁,当局密令:“凡贩卖《华商报》者处以一月至三月徒刑”。    
    同月,国民政府交通部公布《广播无线电台设置规则》,加强管制。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茅盾的《清明前后》、上海《世界知识》等书刊都成了禁书。    
    3月1日,国民党特务捣毁西安《秦风·工商日报》。在3月17日一天之内就三次纵火,企图烧毁报馆。法律顾问王任律师挺身出任,为该报辩护,4月9日被捕,4月25以“莫须有”的“烟犯”罪名被枪决。4月19日,记者杨贵卿惨遭特务毒打,几乎丧命。5月1日,《秦风·工商日报》再次被捣毁,被迫停刊。同一天,原西安《老百姓》报创始人、《民众导报》主编李敷仁遭绑架和暗杀,幸免于难。    
    3月4日,沈阳中苏友好协会《文化导报》被封闭。    
    3月17日,国民党当局允许的《新华日报》沈阳版即将出版时,全部印刷器材却被武装劫走,工作人员余白金等被逮捕。    
    3月26日,吕平等在北平创办《鲁迅晚报》因屡遭干扰、禁止发售而被迫停刊。    
    3月30日,广州市警察局密令查禁《自由世界》、《新世纪》、《学习知识》、《国民》、《现代生活》、《民主》、《愿望》、《再生》、《时代学生》、《学生知识》、《平民周刊》、《民主生活》、《耕耘》、《光明之路》、《昆明》、《文艺新闻》、《窃国大盗袁世凯》、《政治协商会议文汇》等书刊。    
    4月3日,国民党以“查户口”为名搜查新华社北平分社、《解放》报,逮捕钱俊瑞等39名工作人员。10日,湖南衡阳《大华晚报》记者李某被国民党军逮捕,装入麻袋,乱刀砍死。12、13、15日,在广州,国民党当局唆使暴徒连续三天扰乱《华商报》、《正报》广州分社门市部,撕毁书报。15日,国民党特务用布袋装了三条大蛇、两窝黄蜂,投入《正报》分社门市部。    
    5月27日,夏衍主编的上海《消息》半月刊出了14期后遭查封,离4月7日创刊才一个半月。29日,共产党在上海出版的英文刊物《新华周刊》出3期后遭查封。包括新华社北平分社、《解放报》在内的75家报刊、通讯社被国民党北平当局查封。同月,贵阳《贵州工人》杂志出了创刊号之后就被勒令查禁。    
    6月5日和29日,广州10多家书店、20多处报摊被搜查,30多种、累计10万册书刊被没收。    
    6月9日,创办仅一个多月的学术刊物上海《昌言》被勒令停刊。18日,天津《民言》、《青年世纪》等21家杂志遭查禁。22日,上海《生活知识》、《万象》、《人人》、《青年世纪》等刊物遭查封。    
    7月5日,长沙《力报》因刊出“加强内战宣传”消息被罚停刊三日。    
    7月18日,民盟在成都的《民众时报》被迫停刊。7月30日,国民党当局在昆明禁止《学生报》、《民主周刊》、《农村青年》、《自由论坛》等46种报刊发行。同月,四川泸县的《三立晚报》遭查封,社长陈书尧被捕;钟沛璋等以“上海市文化运动促进会”名义创办的中共上海地下党背景的中联广播电台遭查封。    
    8月18日,关押了6年多的成都《大声》周刊社长车耀先被杀害。    
    10月1日,重庆查封20种刊物,其中既有政论刊物、也有文艺杂志。


《笔底波澜》 第三部分1947年: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1)

    笔底波澜    
    1947年:《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    
    2月15日,傅斯年在南京《世纪评论》发表《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一文,炮轰行政院长宋子文。他在分析了宋子文的黄金政策、工业政策、对外信用、办事作风、中国文化修养和态度之后,发出狮子吼:    
    我真愤慨极了,一如当年我在参政会要与孔祥熙在法院见面一样,国家吃不消他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该走了,不走一切跨了。岳玉玺等编选:《傅斯年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页339。    
    一文既出,“各地报章纷纷转载,举国注目”。那天的胡适日记中说,成舍我主办的北平《世界日报》当天甚至用了“傅斯年要革命”这样耸动视听的标题。    
    《世纪评论》是担任过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的经济学家何廉1947年1月筹款创办的周刊,由留美政治学博士张纯明主编。《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一发表,不到半天时间,有人就从报贩手里将这一期《世纪评论》“搜买一空”,整个上海市面上都见不到了,“颇有‘寓买于禁’的味道”。第二天,胡政之在《大公报》转载了这篇文章。    
    一星期后,傅斯年又在《世纪评论》发表《宋子文的失败》一文,直言“(孔、宋)二人虽不睦,但祸国的事,却也‘萧规曹随’。”他列举事实指出孔、宋代表的权贵势力“断送中国的经济命脉”,“简直把中国葬送在十八层地狱下了。”     
    傅斯年连接发表三篇炮轰宋子文的檄文    
    3月1日,傅斯年应储安平之约,在《观察》周刊发表第三篇檄文《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从国家资本、官僚资本、权门资本入手,对当时中国的状况条分缕析,讲得清清楚楚,笔锋直指孔、宋等豪门权贵。    
    同一期《观察》还转载了他在《世纪评论》首发的另外两文。储安平在《编辑后记》中说:“傅孟真先生一连写了三篇抨击孔宋豪门资本的文章。他的文章是爆炸性的。”    
    在那个黑暗的年头,傅斯年的声音其实并不孤立,经济学家马寅初等硬骨头的知识分子也一直在大声疾呼,抨击豪门资本。2月27日马寅初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有黄金美钞的不要卖出来》。2月16日,即《这个样子的宋子文走开》首发的第二天,陈云阁主持的重庆《世界日报》也刊出社评《罢免宋子文!》,和《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异曲同工,直接发出了罢免政府首脑的呼号。    
    舆论的呼声加速了宋子文的下台。时任外交部长的王世杰在3月1日的日记中说:“宋之去职其因甚众。一则党内陈立夫等及黄埔同志等均对彼不满。二则党外之民主社会党(张君劢党)一再声称如宋继续主持行政院,则彼等决不参加行政院。三、胡适之、傅斯年等无党派人士均反对宋子文。”    
    内战越打越烈,存在了9年之久的重庆《新华日报》终于被查封了,民盟作为非法组织被取缔了,呼吁和平、民主、自由的声音被淹没在连天的炮火声之中。尽管宋子文下台了,一切都没有好起来,言论环境继续在恶化,3月26日,国民党政府内政部通令查禁重庆的《职工青年》、《难民周刊》、《联合特刊》、《群众半月刊》,上海的《新文化》、《中国学术》、《清明》、《经济月刊》,桂林的《民主星期刊》,广州的《新趋势》、《现代生活》、《联合增刊》,香港的《自由世界》、《正报》、《青年知识》、《中国农村》、《文萃》、《民潮》等报刊。据4月22日的重庆《世界日报》报道,几个月来各地各级国民党政府以“登记未准”或“尚未办竣登记手续”为名,查禁或勒令停刊的报纸杂志达100种以上。尽管如此,知识分子和言论界仍然在作最后的抗争。    
    1月,福建省政府发出通令,严禁公务人员向外发表新闻,违者以泄露公务论罪。福州各报和通讯社记者联名抗议,从28日起总罢勤三天。当局被迫重新发出尊重采访自由的通令。    
    3月2日,北平各大学教授200多人联名发表声明,抗议当局非法拘捕人民。3月8日,朱自清、陈寅恪、金岳霖、俞平伯等13位教授联名在《观察》周刊发表《保障人权》宣言,抗议警察以清查户口为名的大搜捕,向政府及社会呼吁尽速释放无辜被捕的人民。如果说这些联名表达意见的主要还是人文知识分子的话,那么北大、清华等高校联名抗议政府迫害青年学生的90位教授则几乎涵盖了文、理、工各科。    
    4月,江苏宜兴县参议会通过参议员张再熊禁止记者旁听参议会会议的提案,第二天,当地各报就联合刊出启事,警告张再熊提出的反民主的提案。    
    5月24日,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以“连续登载妨害军事之消息,及意图颠覆政府破坏公共秩序之言论与新闻”的罪名,一天之内查封了《文汇报》、《新民报》晚刊、《联合日报》晚刊三家报纸。《文汇报》记者麦小楣、    
    柯灵主编的《文汇报》副刊《世纪风》    
    笔张若达、编辑李碧依,《联合晚报》记者黄冰等三人,《新民报》晚刊记者张沈等被捕,多人列入黑名单。当天南京《新民报》晚刊刊出《无言的自由》短评,沉痛表示“我们只能提出无言的抗议”。上海《铁报》因透露蒋介石曾批准此事,被勒令停刊四天。    
    自1945年8月复刊以来,《文汇报》共出版了1年零8个月。“凭事实报道,凭良心说话”是它的品格,为此徐铸成们一而再地拒绝了国民党的巨款收买。此前不久,《文汇报》就曾遭到停刊一周的处分,但他们没有屈服。上海《新民报》晚刊此前也曾因发表《冥国国歌》而受到惩罚。三报被封,警备车驰骋于十里洋场,储安平虽然对徐铸成这位同乡绝无好感,但他“仍旧不避危险”,在5月31日出版的《观察》周刊公开发表抗议文章,表示大义当前,不暇顾及一己的吉凶安危了,还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一次《大公报》冷眼旁观的态度。    
    5月27日,31位北大教授、32位燕京大学教授先后发表宣言,声援学生运动。29日,北大、清华102位教授发表《为反内战运动告学生及政府书》。6月2日,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陈叔通等10位有声望的社会名流联名致函行政院长张群,要求释放在“五二○”运动中被捕的青年学生。    
    


《笔底波澜》 第三部分1947年: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2)

    5月31日,《大公报》驻广州记者陈凡因报道学生游行被捕。6月1日,国民党当局出动军警、宪兵、特务,在一些重要城市的新闻界实行大逮捕,仅重庆新闻界就有30多人被捕,包括《国民公报》4人、《商务日报》6人、《新民报》8人、《大公报》8人、《世界日报》4人。《新民报》成都、南京、上海版分别有3人、9人、1人被捕。6月1日,成都《华西晚报》被捣毁,许多工作人员被捕,被迫停刊。“六一”事件发生后,6月5日,王芸生在上海《大公报》发表社评《逮捕记者和检查新闻》,严厉谴责国民党当局压制言论,任意逮捕记者的行径。经过新闻界的抗争,多数记者不久获释。    
    7月,南京《中央日报》竟刊出孔、宋贪污国家外汇3亿多美金的消息,上海《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等纷纷转载,一时轰动中外。蒋介石大怒,严厉追究消息来源,副总编辑兼采访主任陆铿自知闯下大祸,又坚持新闻记者不能泄露消息来源,自知难免入狱,不料却安然无恙。原来美国总统特使魏德曼无意中向蒋说起这件事,夸之为“民主的表现”,蒋介石的一天怒云随之而散。    
    10月,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