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246-美国与伊朗:曾经的亲密-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当今困顿的美国伊朗关系    
    随着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相继倒台和国际“反恐”斗争的不断深入,早就被美国列为“邪恶轴心”的伊朗顿时被推到国际政治的浪尖上。据《世界论坛报》报道,由美国国会资助、拥有多位著名分析人士的“美国和平研究院”在2004年末完成了一份研究报告,题为《反恐战争第三阶段》。该报告认为,美国的“反恐”战争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阿富汗战争阶段,二是伊拉克战争阶段,这两个阶段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的第三阶段美国将要对付的是伊朗和叙利亚。中新网2004年12月12日电。同时,美国政要的一些威胁性言论也让伊朗人心存顾忌。2005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宣称不排除对伊朗动用武力的可能;在2月2日的国情咨文中,布什又称伊朗仍然是世界上支持恐怖主义的主要国家,而且还在谋求制造核武器;布什强调要在全世界,特别是中东地区推进民主进程;为了在中东地区推进民主,就必须与那些支持恐怖主义,并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对抗。Irans top military chief vows “crushing answer” to any attack,Netiran;Jan5th;20059日,美国国务卿也对伊朗发出警告:如果伊朗与欧盟的核问题谈判没有进展,伊朗就可能面临“其他行动”。《伊朗的腰杆为啥这样硬》,《中国青年报》2005年2月19日。18日,布什在白宫接受比利时电视台采访时仍然强调,以军事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不是美国的第一选择,但美国不会排除武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新华网华盛顿2005年2月18日电。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美国政要接连对伊朗发表如此强硬的言论,这使得伊朗人有充分的理由担心自己的国家安全。    
    事实上,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就始终是伊朗国家安全的一个重大威胁。伊朗伊斯兰革命强烈的反美色彩和1979年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的被占,把美国推到了伊朗的对立面,美国也因此成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最需防范的战略敌人之一。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认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煽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反对中东和平进程、支持恐怖主义组织和活动、谋求先进的武器特别是核武器、企图在本地区取得领导地位等。RKRamazani;“USIran Policy:The Conceptual Obstacle”,Journal of South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VolXXV,No1,Fall 2001因此,美国也一直对伊朗采取敌视、遏制的态度。特别需要伊朗注意的是,美国攻打萨达姆伊拉克的主要借口也同样可以适用到伊朗身上:谋求核武器;践踏人权;政权的非民主性。在美国看来,伊朗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方面比伊拉克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在核问题上向伊朗施加了更大的压力,致使伊朗核问题发展为目前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根据俄罗斯媒体的报道,2005年2月23日,联合国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委员会前首席核查官斯科特·里特在接受阿联酋《保卫者报》采访时表示,布什总统已经在2004年10月24日签署密令,允许美国在次年的6月份空袭伊朗。里特还称,防止核武器扩散仅仅是美军空袭伊朗的一个借口,因为美国还没有掌握伊朗制造核武器的确凿证据,布什政府是希望空袭能引起伊朗人民的反政府浪潮,借此推翻伊朗现政权。千龙新闻网,2005年2月25日。    
    面对来自美国的武力威胁,伊朗方面当然也不示弱。据法新社2005年1月30日报道,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哈桑·鲁哈尼称,伊朗军队已经做好了应对美国军事打击的充分准备:“我们不会以外交回应进攻,我们准备砍下侵略者的手。”中国日报网2005年2月1日消息。路透社也报道说,伊朗总统哈塔米在2月23日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直言:“我相信如果他(布什)还有一点点理智,那么他应该知道他们不能(颠覆伊朗的独立主权)。而即使他们可以,他们也将付出远比我们惨重的代价。”中国日报网2005年2月23日消息。一时之间,美伊仿佛走到了战争的边缘。    
    其实,今天处于交恶之中的美国和伊朗在1979年以前原本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双边关系。在伊朗巴列维国王时期(1941~1979),伊朗是美国十分倚重的地区盟友,而美国则是伊朗独立、安全的重要保证。相对于目前两国关系的困顿,巴列维国王时期的美伊关系可以说是非常的亲密。本书的研究主题正是这一时期的美国伊朗关系。    
    二美国与伊朗:曾经的亲密    
    纵观美伊关系发展全史,巴列维国王时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阶段,这一阶段美伊关系的主要特征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亲密”。巴列维国王登基之际正是伊朗历史的危机关头:二战爆发后,交战双方都对拥有优越战略地位的伊朗虎视眈眈,最终英、苏先行一步,两国于1941年8月一道侵入伊朗,并控制了伊朗绝大部分的国土。面临入侵者的强大压力,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开创者礼萨王别无选择,立即把王位传给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巴列维国王或巴列维),自己则被迫流亡他乡。因此可以说,巴列维是在国难当头、家遭重创之际戴上王冠的。巴列维登基后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莫过于把英苏入侵的不利影响削减到最低的程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凭借自身的力量是绝无希望的,因此,寻求外部援助就成为巴列维和伊朗统治集团的不二选择。其实早在礼萨王时期,为了制衡英苏对自己的压力,伊朗就曾经尝试过把美国势力吸引进来,但是当时伊朗的价值还没有得到美国的认同,所以美伊关系也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的发展。不过在二战爆发后盟国节节败退之际,美国显然也看到了伊朗在整个战局中的突出位置,正是在这情况下,美国对巴列维国王的援助请求逐步给予重视,美国众多的顾问纷纷被派往伊朗,美国军队也于1942年底不请自到,开进了伊朗。美国众多人员进驻伊朗,大大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此后,尽管美国国内对是否要更多地涉入伊朗内部事务产生了一些争论,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美国在伊朗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随着二战局势的日趋明朗,美国和英苏一样,也对伊朗的石油资源提出了诉求,并且把战时的伊朗政策逐步延伸到战后。到二战结束之际,美国在伊朗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影响力,美伊关系也正朝着非常良好的方向发展(第一章:《美国势力进入伊朗》)。    
    二战结束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就是给全世界的人们带来极大苦难的冷战了。伊朗,战时英苏美三大国势力共存的区域,鉴于它相对于苏联的地理位置,自然成为冷战双方关注的焦点,因此也成为冷战的缘起地。〔伊朗〕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我对祖国的责任》(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7,第147页;李春放:《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冷战的爆发和发展加剧了大国间的竞争,这一点在伊朗表现得特别明显。二战结束前后,围绕盟国从伊朗撤军问题和伊朗阿塞拜疆等问题,苏联和伊朗、苏联和美英产生了激烈矛盾,美国和英国一道,积极帮助伊朗反抗苏联,并最终于1946年春把苏联势力赶出了伊朗。在苏联撤出后,美国在伊朗仅剩下了一个竞争对手,那就是英国。随后由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而导致的英伊冲突给美国提供了一个削弱英国在伊朗势力的绝好的机会。纯熟的外交技巧,二战后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大国地位,再加上战后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以及殖民主义政策的不得人心,英国势力也于1950年代前期被赶出伊朗。这样,在大国对伊朗的角逐中,美国人笑到了最后(第二章:《美国在伊朗优势地位的确立》)。


题记导言(2)

    冷战年代美国在伊朗优势地位的确立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那就是伊朗的1953年政变。兴起于40年代末期的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极大地冲击了英国在伊朗的地位,特别是1951年摩萨台政府上台后,伊朗执行了更为激进的国有化措施,使得英国在伊朗的重大收益丧失殆尽。面对此景,英国统治者意欲推翻激进的摩萨台政府,扶植亲英势力上台执政。当时美国也非常担心持续动荡的伊朗会倒向苏联,从此失去一个非常得力的冷战工具,因此,到1953年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后,美国也有了推翻摩萨台政府的意愿。于是,英美两大国出于不同的目的,携手制定周密的伊朗政变计划,并最终在1953年夏天颠覆了伊朗摩萨台政府,巴列维国王也得以再次执掌国家大权。这次政变的成功,美国人居功至伟,就如同美国国防部军事援助局局长在1954年国会的一次听证会上作证时说:“(在政变)几乎就要失败时,我们违反了我们的常规,采取了一些行动,其中之一就是立即(向伊朗)军队供应物资……他们手中所持的枪械,他们所乘的卡车,他们驾驶着穿过街头的装甲车以及他们借以进行指挥的无线电通讯器材等,完全是以军事防御援助计划的方式供应给他们的……如果没有这项援助计划,一个对美国不友好的政府可能现在还在掌权。”〔美〕戴维·霍罗威茨:《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从雅尔塔到越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第166页。对于美国而言,1953年政变最重大的成果是催生了伊朗的亲美政权。经过摩萨台时代权力的丧失,重掌国家大权的巴列维国王此后毅然决然地执行了亲美主义路线。对此巴列维国王有如下见解:“我们的外交必须建立在极为现实的基础之上。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我们亲眼看到,具有战略地位的伊朗采取中立政策并未能阻止列强对伊朗的入侵,每次战争之后,我国都成为外国势力争斗的场所。”〔伊朗〕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我对祖国的责任》,前引书,第156页。基于这样的认识,1953年政变后的巴列维国王奉行了极其亲美的外交路线,美伊两国的高层关系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第三章:《美国与伊朗1953年政变》)。    
    但事实上,1953年政变后的伊朗仍然是一个非常孱弱的国度。持续动荡的伊朗即使不倒向苏联,对美国也不会有太大的冷战价值,所以,美国若想把伊朗纳入冷战战略中,就必须首先要稳定伊朗。美国也正是这样做的,1953年政变得手后,美国立即向伊朗提供了急需的紧急援助,到1955年,伊朗扎赫迪新政府基本获得稳定。但是扎赫迪并不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人,他腐败、残忍、奢侈、无能,在伊朗的名声非常的差。扎赫迪的不得人心引起了美国的警觉,当时的驻伊大使亨德森(Loy Henderson)因此建议国王把扎赫迪赶下台。因为国王对扎赫迪掌握大权早已心存不满,因此对来自美方的建议自然非常欢迎,在美国的支持下,国王于1955年11月把扎赫迪解职。Richard WCottam;Iran and the United States:A Cold War Case Study,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1988,p113此后伊朗就直接处于了巴列维国王的一人主导之下,美国也越来越重视国王本人。在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支配下,美国继续向伊朗巴列维政权提供了包括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安全等几乎全方位的援助,从而逐步树立了巴列维在伊朗的独裁统治地位(第四章:《美国和伊朗巴列维政权的巩固》)。    
    不过1961年肯尼迪总统的上台让巴列维国王稍有一些担忧。肯尼迪比较看重既不隶属于“自由世界”也不隶属于“共产党集团”的第三世界,认为应该支持第三世界正在进行的民族、民主主义运动,因为这可以起到配合美国反对苏联斗争的作用。肯尼迪特别重视像伊朗这样与苏联接壤的国家,主张推进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以更有利于美国的反苏策略。但是由于巴列维国王的独裁统治很不得人心,导致伊朗内部出现严重的混乱,这很让肯尼迪担忧。为了安定伊朗,肯尼迪希望推进伊朗的民主化进程以及其他一些改革。部分是由于美国的改革压力,巴列维国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启了伊朗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白色革命”。但是在巴列维的改革实效与民众的期望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且在改革过程中还触动了包括宗教阶层在内的多方面的既得利益,所以巴列维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反倒加剧了伊朗国内局势的动荡。动荡的伊朗不是美国所需要的,尽快使伊朗稳定下来便成为美国肯尼迪政府的当然所求。在这方面巴列维国王是有自己的办法的——强力镇压,于是,在1963年6月5日,国王下令向示威者开火,三天后德黑兰的局势就基本得以控制,不过这是以数百人、或许是数千人的生命为代价的。Ervand Abrahamian,Iran:Between Two Revolu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2,pp424~426;460~461在随后肯尼迪给国王的一封信中表明了美国对这次事件的看法:“对于在最近试图阻止你改革大业的不幸事件中的生命丧失,我与你一样感到遗憾。不过我相信,当你的人民意识到你正在为全体伊朗人建立社会公正和均等机会所采取的政策的重要性时,这样的示威将会逐渐消失。”Cary Sick,All Fall Down:Americas Tragic Encounter with Iran,Random House;1985,p61肯尼迪是唯一强烈要求巴列维进行改革的美国总统,他要求伊朗进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伊朗成为更有力的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的工具,而不是真诚地希望它最终发展为一个自由、民主、独立的现代化国家。既然怀有这样的利己目的,可以想象,在改革愿望和现实利益之间,肯尼迪政府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所以,虽然肯尼迪是美国历届总统中向伊朗施加改革压力最大的一位,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在美国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