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宇宙和生命-第5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掀起表面的波涛,然而藏在大海深处的始终是最深的孤寂。 

  然而,大海从来没有抱怨过,就这样享受着孤独。其实我们人也是一样,如果能够享受孤独,或许我们的人生会更快乐。 

  享受孤独 

  一般的,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孤独似乎与无聊、痛苦、绝望相生相连。事实上,孤独也是与求索、奋斗、成功相连相生的。 

  有人曾经说过,勤奋踏平坎坷路,孤独造就凌云志。孤独孕育希望,孤独孕育伟大,孤独孕育成功!人,大都是怕孤独的。因为孤独可怕:‘若能给你长生不死,但都是寥寥寂寞一生,这比死更难受。‘因此,会有人为了摆脱孤独,而甘愿放弃永恒。不过,即便如此,我们面对孤独之时,仍然需要勇气、意志和耐心。那是因为,一旦你屈服,就将陷入孤独的无底漩涡。我们并不是在宣扬孤独的美好,而是希望它能为孤独中的人励志;重拾往昔的自信,勇敢地直面孤独,在思考中找到人生的目标,找到自我价值,同时也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 

  当曹雪芹在穷愁困顿中孤零零地一人面对空白的稿纸,‘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红楼梦》前八十回,这要耐住什么样的孤独?陈景润为摘取数学皇冠上的那颗璀璨明珠证明歌德巴赫猜想,在脏乱的小屋中默默孤身度过几多春秋寒暑!说到这样的例子不知还可列出多少。从古至今,只要是上下求索积极进取并且对人类做出贡献者,无一不是与孤独结缘的。 

  他们在孤独中思索,在孤独中砥砺意志,在孤独中蔑视孤独而战胜孤独,这几乎是求索奋斗者的共性。就是一般的寻常百姓,忙完一天的琐事,也要有个孤独(独处)的时间,平静一下情绪,调节一下身心,然后再思一思想一想一天之中都做了些什么?做得如何?而明天又该去做什么?该怎样做?在孤独(独处)中让疲倦或受伤的心得以恢复修补,在孤独(独处)中对自己有个较清醒较客观的认识,这也是很必要的。孤独与无聊绝望相伴时,也会产生庸人蠢人或‘害群之马‘。但是,孤独与求索奋斗结缘时,便会产生为人类做出贡献的骄子。 

  在生活中,要耐得住孤独,在孤独中咀嚼生活,在孤独中感悟生命,在孤独中积极进取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境界。假如一个人能常常进入这种境界,那么,孤独将不再是‘孤独‘,孤独将不再具有痛苦绝望色彩,你将超越‘孤独‘,从而领悟到人生的充实与欢悦。 

  以前,总是认为孤独的人是悲哀的,因为没有快乐的陪伴。但是我想我错了!孤独并不是某种程度上的死去,而是一定意义上的重生。孤独的人会更理智思考,不会因为世事而左右了自己的判断。真正聪明的人享受孤独,享受孤独独有的魅力。而愚蠢的人则摒弃孤独,害怕孤独会带给他们无尽的苦楚。 

  其实,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适当地享受孤独,因为太嘈杂的生活会让人疲惫不堪,太烦琐的事情又会使人精神恍惚。也只有当自己真正静下来的时候才会知道孤独的时候人才更冷静,也更自信,因为孤独的世界只有自己,那才是一个真正由自己所主宰的世界。 

  在孤独的时候,为自己泡一杯清茶,独自品尝人生的味道;在孤独的时候买一束鲜花,独自收获生活的多彩;在孤独的时候睡一个好觉,独自享受梦境的迷幻。孤独的时候,享受孤独,那么,在不孤独的时候才会更好地享受生命的馈赠!没有孤独无以静心,没有静心无以感悟至深,正是孤独造就了许多成功者。因为孤独让人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周围的世界。同时,也使之成为世俗的局外人。 

  人们喜欢谈“无我”,因为它很“神圣”,但却是“廉价”的,它不可能被实现,如同乞丐在谈“布施”。把不曾拥有的财富,布施出去,好像自己是个“有钱人”,这种梦想真的让很多人满足。 

  建立在这种虚假的“无我”的基础上,人们开始要求自己:要无私、要奉献、要博爱、要圣洁、要智慧……,在第一个“幻想”的基础上,这些要求成了面具,掩盖内心隐藏的期待--人们要尊敬我、人们要听我说教、人们要服从我、人们要以我为榜样……一旦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就会嗔心大起,怒气渐增。 

  说实话,这种“无我”,跟打昏自己没有两样,昏了的自己也是“无我”的--天旋地转,不知“我是谁”。精神病院里面,更是很多“无我”的人,他们甚至连正常稳定的人格都没有。 

  没有自我,谈什么无我?--“欲弃先得,欲得先失”。要无我,先要有我,要有我,先要失去“社会的我”。 

  整个世界、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在共同的步调,共同的振动中。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世界的一部分,如同一个细胞之于人体。当一个细胞宣称“无我”,那是很可笑的,因为,细胞的“无我”正是被奴役的根源,它本来就是属于人体的一部分,它宣称的这种“无我”正是他丧失个性的时候--只会让它更加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我是谁?”当跟着大众的脚步一起走,你不会知道的。你闭上眼睛,但你的脚还会跟着大众,这已经是习惯了,是一种生物群落的本能和习惯。这就是“掩耳盗铃”的体现,闭上眼睛,看不到自己,就称为“无我”,骗谁? 

  修道的第一步,就是先“有我”。但这个“有我”不是那种“自私自利”“以我为尊”的我,而是完全的“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我,佛陀暗示了他出生于这个“我”,他一起步就是“我”。而那个“自私自利”“以我为尊”的我,是建立在其它人的基础上的,例如自私自利--是以自己为私,不理会别人,这还是跟别人相比较而言的;以我为尊--是群体中,自己最大,也是跟别人相比较而言的。 

  而佛陀的“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是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对这种状态的人而言,别人也是自己内心的一个“形象”而已,天底下有多少人,你都放在心上吗?不是的,只有那种跟你有“牵涉”、“利益”、“感情”……的人,你的心中才会有他。可以说,你心里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的客观存在而存在你心中,而是他们跟你有某种牵扯、某种联系,你才会在心里打上他们的“印记”。否则,世界有几十亿人,你记住多少人?为什么记住他们?反省一下。 

  一个“有我”的人,就是意识到,自己的世界只有自己,愿意回归到自己内心深处,找到那个“自主意志”的根源。他们不会在乎别人,但这跟“自私自利”、“以我为尊”不同,他们的“自我”并不建立在别人身上,别人在他心中的存在,只是因为一种“联系”,他甚至连“骄傲”都没有,因为连别人都没有,“骄傲”给谁看?? 

  一个修道者,就是深入自己内心的人。他了解到,这才是这个世界第一重真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们把感情投射在周围,内心随之跌宕起伏,自讨苦吃,完全都是内心的自我造作、自以为是。修道者开始巡查自己的内心,通过外界作为一面镜子,凡是让自己起心动念,贪嗔痴慢疑的“情结”,都是自己的塑造,于是看清楚这些自己创造的“相”,解脱因此产生的苦恼。 

  他的“自在”--即“自己存在”,让自己有了真正独立于生物种群的个性,他不再是社会的他,他不再随着社会振动,不再习惯思维,他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细胞有了自己的意识,不再是一群无意识细胞中的一员。 

  佛祖释加牟尼出生时,就指天画地,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他有我,而且是非常纯粹的!他后来的修炼,是走向“无我”,但这是在他“有我”的基础上。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自命“无我”、动不动说别人“我执太重”--只不过拿着佛祖的“大棒”到处敲人,说好听点,也算是一种“狐假虎威”吧。 

  修道,本来就是一种“目中无人”的状态,佛祖《金刚经》也是这种教言,“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菩萨度尽众生,而心中无“我度无边众生”之知见,心中也无“我为众生尊”之心念,他们的心,只有“自在”,内心世界,了无一物,了无众生。他们菩萨行,不是因为众生而有,而是他们自心天然本性所致,如同太阳在发光,非因你我,只有这样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具格菩萨。 

  不了解自心唯一、唯我独尊、唯我独存的人,是看不懂《金刚经》的。 

  “有我”,就很不容易了,一个人回归到自我,就是“开悟”!“开悟”只是真正修道的开始,只有一个“有我”的人才可能修炼,才可能走向“无我”。从“有我”到“无我”,还有很长的修行之路,最后证得“无我”,才是“得道、证悟、解脱”。 

  普通人的“我执”,其实是生物种族的本能本性,根本就是“无意识”的行为,无所谓对错,只是“迷”而已。可以说,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位置”,自以为修炼多高的人,只是一种在无意识实现“占地为王”、“自我称尊”、“生存至上”、“享乐第一”……的动物本能的表现,根本不足以论道。

  释迦牟尼佛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是直接了当地说出「无我」的真理。

  既然常人所感觉的自我「没有」。那么,当然也没有轮回转世及生老病死。人生的成败毁誉一点也不重要。人际的爱恨情愁也无意义。也根本没有受害者或迫害者。所以,也不必谈宽恕了。

  既然「无我」,当然不用规划人生、经营人生。也不必修行,也没有甚么开悟、成道。也不必向往天堂、净土。那么,岂不是今天就自杀掉算了。

  可见,佛陀所说的「无我」,不是真的无我,而是表达常人之「自我意识感」是一种很深的错觉、幻觉。

  所以,其实是有「我」的。至于此「真我」,被人类取成甚么名称,并不重要。但历代的成道者(弘法者),费尽唇舌传讲真理,就是希望大家也能够学修正理、正法、妙法,彻悟「真我」。

  那么,此「真我」到底是甚么?它存在哪里?它有多大?

  答案很简单,就在当下,当下一切的存在及不存在,就是「真我Self」。所有的Matter、Energy、Body、Mind、Feeling、Emotion、Spirit、Soul、…。等,通通是「真我」。

  「真我」难解难懂,故佛法以「如来」称之。「如」

  ,指的是「空界;隐界」。「来」,指的是「现象界;显界」。「空」与「显」,像是铜版的两面,故谓之「如来不二,空显一如」。(注1)

  所以,逃(厌)离「娑婆」找「道体;上主;天堂」,或是完全否定「道体;上主;天堂」之存在,只是在人间浑噩地度日,过一天算一天。这两种观念其实都错了。

  真理、真我及真相,金钱买不到,别人赠予不了,而是「自我意识感;主客对立感」完全消失时,祂就现前了。至于是修甚么法,或因为甚么样的因缘,造成祂的现前,则还在其次。

  就是因为实有「真我;上主」(注2),所以人生永远有希望。不论处境是多么地不好。

  因为,实在没有一个self沦落于红尘(人间、地狱、三界、六道)中受困、受难、受苦。而是红尘(娑婆)就是Self,三界就是Self,生死就是Self,成败就是Self,苦乐就是Self,癌症就是Self,AIDS就是Self,

  猫狗就是Self,忧郁症就是Self,山海就是Self,…。。,一切的存在(显现)就是Self,一切的境界就是Self,一切的不存在(不显现)也是Self。

  「真我」现前,胜过一切的知识、方法、宗教及正法。

  注1:「一如」包括很多层面,譬如:「空有一如,空色一如,空心一如,空乐一如,空明一如,空悲一如,……,身心一如,内外一如,修证一如,…。。」。

  注2:「真我」就是佛教的「五大菩萨」。祂们代表的是「大喜、大智、大爱、大愿、大勇(力)」。人人都是「五大菩萨」,但是昏睡的「五大菩萨」,或半睡半醒的「五大菩萨」。所以需要人间的苦难刺激及实修正法来换敲醒、唤醒之。

  Re: 有我?or无我?

  是什么?上主可以说是:【一切当下显现+一切未曾显现+一切曾经显现】。

  神(佛;道)是难懂、难解的,不可思、不可议的。祂就是迷,祂一直是迷。

  人类的宗教,分为「有神教」及「无神教」。「有神教」中,又分为「有相教」及「无相教」。道教及印度教较像是有相教。回教及基督教较像是无相教。至于南传佛教及禅宗则是「无神教」。禅师们所说的「这个、那个」。其真实义,其实就是西方宗教所说的「

  God」。

  在民智未开的时代,百姓们需要有相教。而现在大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有相教将渐趋式微矣。

  

  起8F点8F中8F文8F网8F授权发布





  正文 第六十二章  水和宇宙

  

  从物质的角度来看,人就是水。水到底是什么?首先我们会想到,它是一种生命力。人只要失去体内50%的水分便无法再生存。人体通过水分吸收营养,并通过血液或体液将营养输送到体内的各个器官。只有体内的水在流动,生命才有可能延续。站在生命的角度来看,水可以说是能量的源泉与载体。

  现在正在捧读这本书的朋友,请问:在如今这个时代,你是如何活着的?不,如果问题可以提得更简单些,应该这样问:你现在幸福吗?

  当然,我知道幸福的形式因人而异。如果暂且把幸福定义为心境平和、对未来没有任何忧虑、每天都过得非常快乐,那么现在的你,称得上很幸福吗?

  我想,大部分人面对这样的疑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