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洪业 清朝开国史-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① 起初,投机取巧的政客与“土寇”给清军的占领造成了极大困难。关于归降人员与官府胥吏作弊的详情,见《南明史料》,第15—17、23页;关于盗贼活动的记载,见上书,第60—62、102—108、120、136—137、142—143页;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第二卷,第27—29页;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146—147页。抵抗活动在17世纪50年代一直存在(见上书,第147—154页),不过自1649年12月清军长期驻守杭州后,不安定的状态好转了。《南明史料》,第149页;沈翼机:《浙江通志》第一四九卷,第3页。
② 最初进攻浙江的主要人物佟国赖,是佟国器的亲戚。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794页。
③ 傅路德、房兆楹合编:《明代人名辞典》,第29页。
④ 冈本跻:《政治道德危机》,第85页,并参见第57—59页。
① 冈本跻:《政治道德危机》,第86—96页。基督教在浙江的地位特别牢固。17世纪30年代反基督教分子声称,浙江省官员暗中与基督教徒结盟,做他们的保护人。道格拉斯·兰卡什尔:《明末中国佛教徒对基督教的反应》,第91—92页。
② 唐王政权的军队在安徽中部和南部做了重要的军事努力,最终,那里的南明官员金声被杀。1645—1646年冬张天禄给清政府的一份报告,生动地描绘了池、太平、徽、宁国四州府所遭受的破坏。城乡皆无人烟,尸骨遍野如草。一到夜晚,空中就闪烁着绿色的磷火。《明清史料》甲编第三册,第516页,转引自《洪承畴背明始末》,第260页。
③ 巴克士:《郑芝龙的兴衰》,第436页。
④ 查继佐:《国寿录》,第138页;钱肃润:《南忠记》,第115页。
⑤ 1646年10月17日清军进入福州时,该城实际上已被郑芝龙放弃,军火库被毁。郑芝龙将他的根据地撤到安海,然后,在11月21日向福州的清军统帅投降。斯特鲁弗:《南明》,第61—62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110—111页。
⑥ 褚华:《沪城备考》第一卷,第11页。
① 斯特鲁弗:《传统中国社会中史学的作用》,第17—18页;斯特鲁弗:《南明》,第39、61—62、72—73页。
② 由于朝服不够,此后十天内绍武政权所任命的官员不得不向本地伶人购买戏袍。戴维·哈里森·肖尔:《中国明代最后的朝廷》,第25—27页;参见德·帕拉福克斯:《鞑靼人中原征服史》,第145—146页。
③ 永明王朱由榔是万历皇帝唯一幸存的孙子,亦称桂王,这是他在隆武皇帝死后改称的爵号。为躲避张献忠向湖广南部的进犯,早在11月中旬听得隆武死讯时,永明王就在他的军事保护人丁魁楚的劝说下,在肇庆宣布摄政。11月22日,得知赣州失陷,新摄政王离开广东去梧州,正好越过广西边境。这样,苏观生和其他广州官员觉得他们被新摄政王抛弃了,遂于12月12日在广州提名隆武的弟弟朱聿■(唐王)为绍武皇帝。当这一消息传到梧州时,永明王的随臣决定让他返回肇庆,也登基称帝。12天后,他成了永历皇帝。斯特鲁弗:《南明》,第63—65页;肖尔:《中国明代最后的朝廷》,第22、29页;查继佐:《东山国语》,第87页。
④ 永历的军队与绍武的军队打过两仗。在1647年1月4日的山水战役中,永历一方取胜。三天以后海口战役的情况正好相反,永历军队险些全军覆没。斯特鲁弗:《南明》,第65—66页;肖尔:《中国明代最后的朝廷》,第31页。
⑤ 同上书,第31—32页。
① 德·帕拉福克斯:《鞑靼人中原征服史》,第150—171页。
② E。C。鲍拉:《满洲对广东的征服》,第88页;林恩·斯特鲁:《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南明大事概要》,第8—11页;《传统中国社会中史学的作用》,第20—22页;《南明》,第67—68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200—201页;勒·P·路易·盖拉德:《南京今昔》,第228—230页。李成栋攻占桂林未成。这或许得归功于替永历政权作战的尼克劳·弗里拉所布置的炮火及其手下的葡萄牙炮手。对桂林的围攻是1647年7月1日被解除的。伯希和:《米彻尔·保伊姆》,第102页。
③ 《明清史料》甲编第二册,第170页。兵部的命令10月8日到达南京,在北京大约是9月中旬左右颁布的。洪承畴力陈由于他的杨武烈、高进库和蔺光元部3000精兵已被派去江西,所以他非常需要巴山的人马。仅仅这种争辩不会有多少份量,因为清廷已另派4000人马前来补充。1646年3月31日,前来清廷朝见的朝鲜使节报告说,朝鲜政府已对洪承畴增加兵员物资的要求感到为难。吴晗编:《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3755—3756页。由于南京遭到围攻,北京朝廷遂同意让巴山留下,然而没有批准洪承畴此时回京的请求(他可能已经感到起义使自己的招抚政策出了大洋相)。相反,清廷命令他继续在江南任职,并赐其妻白金百两、貂皮两百,以表示赞许他对江南事务的处置。《清史稿·洪承畴传》,转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127—128页。满洲朝廷把洪承畴平定江南看作是“为建立清朝统治立了头功”,因为它意味着为清政府征服全国其他地区而保证了江南的经济资源。《洪承畴背明始末》,第252页。
① 关于地方士绅,尤其是洞庭山区域的地方士绅帮助清政府消除匪盗的作用,见钱肃润:《南忠记》,第4—9页。
② 1646年9月7日递送到北京的土国宝奏章,《明清史料》乙编第一册,第16页。见《南明史料》,第33—34页。
③ 《世祖实录》第二十九卷,第344页。
④ 1647年4月5日—5月4日苏松巡按奏章,《明清史料》丁编第一册,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91—92页。
⑤ 谢国桢:《南明史略》,第90—91页。
⑥ 如前所述,戴之俊是杨廷枢的学生,计六奇:《明季南略》,第280页。周谦——勿与周瑞相混淆——成了吴圣兆的幕僚,陈子龙:《陈忠裕全集》“年谱”下,第9页。
① 这座宅第是徐孚远的祖先徐阶建造的。傅路德、房兆楹:《明代人名辞典》,第576页。
② 尤其是管之著及其兄弟管芸颇,他们因援引古代圣贤以激发吴圣兆的忠君情感而出了名。不过,怂恿吴圣兆与黄斌卿接触的,则是戴之俊与周谦。陈子龙:《陈忠裕全集》“年谱”下,第7、9—10页。
③ 黄斌卿系漳州(福建)人氏。1644年他变卖家产,征募士卒水手“勤王”。在得知北京陷落的消息之前,他已率部北上到了山东。接着他返回南京,被任命为总兵,派去守卫芜湖。黄斌卿与张名振是姻亲。不过,这并不妨碍张名振后来杀死他这个军事对手。《南明史料》,第453—458页。张名振是南京人,1638年武科进士出身。南京政权陷落时,他在宁波以南一支戍军中任参将。他转而效忠鲁王,被任命为都统,后又授爵为伯。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46—47页;参见斯特鲁弗:《传统中国社会中史学的作用》,第19—20页。
④ 郑采曾是唐王的一个主要支持者。他拒绝了郑芝龙要他归顺清朝的恳请,与鲁王共命运。后来他对鲁王与郑成功缔结联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47、181页。
① 清浙东督抚诱使鲁王母族的一些亲戚相信,他是乐于归降新“监国”的。鲁王的朝臣们失于轻信,以致过高估计了夺取杭州和嘉兴的可能性,并直接导致了他们在浙江省的军事失败。查继佐:《国寿录》,第109页。
② 同上。
③ 谢国桢:《南明史略》,第91页。
④ 这些安排的起因不清。吴圣兆甚至可能主动与夏宝谟联系过。起初,可能是戴之俊使吴圣兆注意到陈子龙的。

 
陈子龙与松江兵变
到1647年5月初,在参加了杀身取义的夏允彝的葬礼之后,陈子龙作为一名复明分子的意志,似乎有所恢复。①起码,他感到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复明分子的形象已使得他别无选择,他所能做的只有保持对明朝事业忠心耿耿了。总而言之,他只能取“危时”之“拙计”,正如他当时写的一首诗所披露的:
计拙存谋野,时危适遯荒。
友人怜豫让,女子识韩康。
周鼎无消息,秦灰正渺茫。
冥鸿天路隘,何处共翱翔。50000454_0567_1②
这是由一个正赶上改朝换代时期的人所写的诗。在这首心曲迂绕的诗中,最能表露真情之处是它提及了韩康。众所周知,韩康是东汉人,在长安卖药,因从不讨价还价而声名远扬。陪伴他外出采购与销售药材的女儿,在他又一次清高地拒绝与顾客讲价钱而损失了钱财的时候,对他愤愤然起来。他回答女儿说,他韩康即使想要讨价还价,也不能那么做,因为他的名誉约束着他。那么,像韩康一样,陈子龙依旧做一名复明分子,也是因为他别无出路了。因此,在关系到他的名誉之时,或者说由于惟恐辜负了这名誉,陈子龙一直 不得不尽其所能。由忠义所认定的自我完善的人生义务,驱使他最后一次到松江去加入吴圣兆阴谋集团。
也许,陈子龙在两件重要事情上帮助了吴将军:他把缙绅阶层中的复明分子引入了阴谋集团,他们是第一次松江抵抗活动的幸存者;他还使得鲁王政权确信,可以信赖吴将军按计划起义。黄斌卿本人的疑惧大概也消除了,因为他后来同意支持张名振率一支舰队北伐,以策应吴圣兆领导的松江起义。两军于1647年5月20日会合,从水陆两路去进攻南京的清军。①
随着起义计划的制订,起义消息在吴圣兆衙门的吏员僚属中已是人所共知了。5月12日,即两军预计会合的八天前,陈子龙到松江郊区,戏剧性地向他的门徒宣布直到那时他还认为是一个秘密的计划。他的学生着实吃了一惊,告诉老师说,城里人人都知道了这个秘密,他恳求陈子龙绝不要参与进去。②毫不奇怪,阴谋传到了南京的清朝当局耳中。在预定发动起义的两天前,洪承畴接到松江同知杨之易的一封密信。杨之易是著名的东林义士杨涟的儿子,他在信中写道,吴圣兆正计划兵变。③洪承畴意识到,要赶到松江去制止叛乱,为时已迟,不过他立即提醒土国宝注意迫在眉睫的 入侵,动员起长江沿岸的军队做好决战准备。为以防万一,洪承畴还下令迅速处死在南京被扣作人质的吴圣兆家人。①
这时,吴圣兆已听说了杨之易的出卖。他认为城内其他一些官员可能也与南京方面有秘密交往,遂将他的2000士卒集合于城下,在他们宣誓加入南明舰队、推翻清王朝的口号声中,处死了杨之易及松江的知府与其他文官。②
吴圣兆仍然自信他的事业会成功。就他所知,张名振的舰队已绕过江南海岸的突出部,甚至正准备在长江与他会合。他怎么会知道自然的力量已经注定了这场叛乱的失败呢!在松江官员被处死的两天前,南明舰队停下来抢劫崇明岛上游大约50公里处的鹿苑。那天夜里天气闷热异常。5月18日清晨,一场小台风扫过长江口,冲击了系泊的舰队。由于来不及起锚到外洋避风,张名振的几乎所有兵舰和黄斌卿的大约一半船只都沉没了。许多水手、士卒挣扎着游到鹿苑岸边,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附近福山的部队,土国宝事先已将这场迫在眉睫的进攻通知了他们。清兵轻而易举地用刀剑弓弩杀死了散布在岸边的1000名南明士兵,此外又俘虏了500人,包括张名振的兄弟张名斌。张名振本人则与黄斌卿和张煌言一起,设法从海上逃走了。③
这时,吴圣兆对这一惨败全然不知,遂遣副将张世勋率兵从松江北进,去迎接浙江的复明军到他的驻地来会合。张世勋等待着盟 友的到来,但一直不见踪影。时间一长,他慢慢意识到南方的舰队再也不会来了。在这一紧要关头,他为自己的命运着想,突然回师松江,迅速制服了吴圣兆的卫兵,逮捕巡抚,占领了衙门。然后张世勋以吴圣兆的名义,召集其他主要起义领袖到州府议事。最重要的对手是戴之俊,此人不容轻视,不过张世勋很快设计杀了他,于是太湖匪贼群龙无首,翻山退回到湖面上去了。张世勋接着向南京正式报告这次起义,将吴圣兆押送总督洪承畴处监禁。①
虽然鹿苑溃散与松江兵变被扼杀是清政府的重大胜利,但朝廷并未因此欣然自信,反而充满了疑虑与猜测。仅在几个星期之前,即1647年4月,清廷恢复了其招抚政策,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帝国经济的心脏地带新的复明叛乱的爆发,现在看来那是一个软弱的姿态。所以,鲁王舰队沉没之后,土国宝以张名斌未作抵抗而投降为理由,要求予以赦免,就遭到了巴山的弹劾。巴山指出,恰恰是这种宽大怂恿了像吴圣兆这样的人率先作乱。这位兵部尚书接着颇不情愿地承认,把在鹿苑囚禁的人全部处死,也许确实太多了些,但他宁愿把他们作为战俘用于徭役,也不肯作为正规水兵编入清朝水军。他还提出,土国宝的行为应受吏部审查。皇帝批准了他的奏章。②
洪承畴也受到了怀疑,因为清廷将他与缙绅阶层中的复明分子联系了起来。在起义平息后从事调查的官员们,全都过高地估计了那些人在阴谋集团中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些文人自己造成的,他们故意夸大自己的重要性。③江南缙绅沈廷扬,风暴来 临时正在泊于鹿苑的鲁王舰队的一艘船上。他发现了沿岸的清军,便说:
风浪似此,天意竟何在也!吾应报国而死,然若此就死,无名也。①
于是,沈廷扬为了扬名,大声向清军将领叫喊,自称是鲁王朝廷中的一名监察官。后来,他在苏州受审期间,又自称是他告诉黄斌卿许多江南文人还没有剃发、保持着对明朝事业的忠心,并说服他参加了舰队。沈廷扬不屑于被赦免,尽忠而死,赢得了烈士的名声,而且,这样做有助于让他的刽子手相信,怀有贰心的文人组织仍遍布江南。②
①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第五卷,第9页;艾维四:《陈子龙》,第139—140页。
② 陈子龙:《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