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洪业 清朝开国史-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G逋⒌玫狡鹨宓南⒑螅急概汕泊缶詈笕蚊躺奖醋油推胨О似毂稣鳎躺蕉钫妗⒆谑液仿释夥晒疟敝G逭谡庖荒晟院笠恍┦焙蚧剐迹挛髦胁亢湍喜康厍缥靼病⒀影病⒘黉秃褐校谇耙荒暝馐鼙⒃郑τ枰灶妹飧乘啊"茏芏矫锨欠迹ㄋ笔弊な毓淘┒哉庑┐胧┚抟煲椋衔救擞Ω显谂言舻靡约忧苛恕⒐ザ峁侵傲⒖坛龌鳌R虼怂砩吓汕舱怨馊稹⒙砟试龇ⅰU庵翰慷釉5月25日赶到巩昌,残杀回民3000多人,将叛乱者驱出城外。⑤
米喇印和丁国栋退到临洮,当地的回民在他们到来之后纷纷起义。孟乔芳兵分三路追击:一路由参将马宁指挥,一路由赵光瑞指挥,还有一路由游击张勇率领。1648年6月10日,张勇部率先攻打临洮,马宁部也参与作战。他们袭击了起义回民驻地,杀回民首领马韩山部众700人,夺回临洮城。①临洮到手之后,清军将领下面的任务就是攻克回民在兰州的防御,以便扫除清军渡河进入甘肃西部的最后一道障碍。孟乔芳决定亲自督战。在张勇继续追捕这一地带的其他回民,并捕杀了明亲王朱识■的同时,孟乔芳率部到了巩昌,又从巩昌到了兰州城下,与他的三名将领马宁、赵光瑞、张勇会合。攻打兰州的战役进行得很顺利。回民很快就弃城渡河逃回河西地区,并随后烧毁了黄河浮桥。只有一支主要的回民义军留在河东,由丁嘉升统帅,占据着兰州。没过几天,这支义军就被歼灭了。黄河东边所有重要的据点,现在重新又掌握在清军手中,就如孟乔芳在1648年6月24日得意洋洋地奏呈北京的那样。②
于是到7月间,清军就准备渡过黄河,向凉州追击米喇印和丁国栋。他们于8月夺回凉州,没遇到什么抵抗。起义军退到起源地甘州一带,这很好理解,这儿是他们的家乡,较为熟悉。他们在甘州失败的情况不很清楚。据19世纪的历史学家魏源在《圣武记》中所记载的一个奇异的故事,孟乔芳本人在1648年10月到达甘州,很快将义军骗出城堡,陷入他精心设下的埋伏。然而,虽说他和张勇当时被认为杀了多得难以置信的义军,对甘州的围 攻却还是不知何故持续了六个多月之久。①最后,清政府任命张勇为甘肃总兵副将,他的部队以正红旗满洲兵丁为先导,架起云梯攻打甘州西城。1649年3月5日,张勇率众700从西南角突入甘州城,在城中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相持达五日之久。张勇人马伤亡达七成。虽然他自称大获全胜,并报告说杀死了半数以上的起义回民;虽然孟乔芳报告说甘州的回民已被平定,局势却更可能是双方在军事上相持不下,而结果实际上是实行了招安。②4月2日,米喇印和丁国栋出城,以甘州降清。作为安排的一部分,米喇印本人被任命为副将,受命驻守兰州,虽然实际上他仍留在甘州。③
米喇印之依附清政府所持续的时间,就是大约甘州的清军能够与他的力量相抗衡的时间。这时间不很长久。1649年4月27日——孟乔芳上奏报捷后不到4周——米喇印认定自己在军力对比中又占了上风。因为一当甘肃西部的回民起义在表面上平定下来,总督孟乔芳向朝廷称报大捷,清政府就开始要求部队从陕西战场转移到四川,去对抗那儿日益强大起来的南明军队。这些军队的移防,使得他们在陕西的驻防力量极为薄弱。但是,面对1648和1649年南明的复兴,清廷几乎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事实上,在1649年的最初几个月里,南明打败清朝看来并非完全不可能。因而,米喇印决心恢复反清起义,这可能既是因为其部众对他的压力,或者出于对异教徒进行圣战的一种公认的信仰,同时又是由于他对 南方的战事了如指掌。
米喇印的起义计划,显然为甘州驻军主将刘良臣所知。不过,这个回民首领赶在刘良臣采取措施之前,捎信给甘肃巡抚张文衡,说自己风闻可能会发生兵变,建议与张文衡合议,并请张文衡到甘州城北赴宴相见。在内部,米喇印又不得不面对其副将的反对,此人可能是孟乔芳安插进来的一个清朝军官。于是,在张文衡未赴宴之前,米喇印叫人毒死了这位副将,然后,一伺巡抚亲临,他就率伏兵杀死张文衡,于1649年4月27日控制了甘州城。还有几名清朝官员也被杀,不过甘州同知和一名参将转而投顺了起义军。①
丁国栋立即起兵响应,因而,实际上又是义兵四起,回民们马上在肃州和凉州举起义旗。米喇印南进攻打兰州、临洮,杀了两地知州。这一次孟乔芳立刻渡过黄河,尽快地把米喇印赶回了甘州。甘州坚守不屈,孟乔芳开始准备在甘州城四周深沟坚垒,长期围攻。但是,清军尚未合围,米喇印就突围而走了。他并没能逃出多远。当天晚上,孟乔芳部下在附近的一块小绿洲追上了这个“逆回”,经过一场速决战,米喇印终于被杀。②
与此同时,另一回民首领丁国栋在长城西端的肃州安顿下来,这里地处哈密东南,距哈密约660公里,属巴海可汗的统治区。也许因为他得到了哈密难民的大力支持,而且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是因为他想从哈密回民处得到军需物资和援助,丁国栋邀请哈密王的儿子来肃州即王位,号土伦泰。③不久兰州陷落,孟乔芳出兵肃 州,来围攻土伦泰王新都。肃州城沟深墙高,围攻势必旷日持久。然而孟乔芳还没来得及对肃州发起全面进攻,就突然发现他的后方基地出现了险情。据《清史稿·孟乔芳传》载:
国栋复与缠头回土伦泰等据肃州,号伦泰王。而国栋自署总兵官,城守,出掠武威、张掖、酒泉。会平阳盗渠虞允、韩昭宣等,应大同叛将姜瓖为乱,以三十万人陷蒲州,上命乔芳与额塞还军御之。①
这就是大同姜瓖兵变,一起甚至比榆园军起义更加危急的事件,它就发生在北京以西250公里处。正是这场兵变促使孟乔芳放弃肃州,折回来援助在山西遭到围困、且近乎覆没的清军。
① 莫里斯·罗塞比:《明末清初穆斯林与中亚的起义》,第21—27页。例如1647年9月宁夏的马德起义。《世祖实录》第三十三卷,第397页。
② 在清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与蒙古、库库淖尔以及中国西部回民部族的关系,是由理藩院负责的。1638年,清廷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清人进京后,改理藩院承政为尚书,品位同六部长官。1659年,理藩院尚书、待郎改兼礼部衔,两年后,理藩院长官复称尚书。理藩院尚书以满人充,侍郎满、蒙各一人。不过,在清朝建立的最初10年,理藩院的职责(1647年后理藩院尚书为尼堪)只在于管理蒙古的司法、政治与军务。对其他中亚国家及进贡国的贸易法规,由礼部直接颁布。会同馆承担接待来自朝鲜、暹罗、东京及缅甸贡使之职,唯有关中亚事务全由理藩院治之。吕世鹏:《清代的理藩院》。
① 李自成攻陷北京时,当时年已50的孙承泽三次试图自杀,但都被一个大顺官员救下了,此人在孙承泽在河南任县官时就认识他。孙承泽最后同意参加大顺政权。他之屈膝事清,正与此同。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669—670页。
② 《世祖实录》第十三卷,第14页。颁令日期为1645年1月31日。
③ 罗塞比:《明末清初穆斯林与中亚的起义》,第190—191页。
④ 《世祖实录》第二十六卷,第310页,颁令时间为1646年7月1日。参见《皇朝文献通考》第三十三卷,第3页;约瑟夫·F·弗莱彻:《中国与中亚》,第218页。
⑤ 《世祖实录》第二十六卷,第311页。颁令时间为1646年7月4日。清朝虽在中国西北置立了茶马司的六所榷场,但生意并不兴隆。到17世纪70年代,政府征收的大部分茶叶被用于支付军饷,而不是购买马匹。此后50年内,清朝将大量茶叶出口到俄国和西欧。罗塞比:《明末清初的穆斯林与中亚的起义》,第191页。
① 傅乐淑:《中西关系文献》,第5—6页;罗塞比:《明末清初穆斯林与中亚的起义》;格特鲁·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的兴起》,第31页。此时,吐鲁番接受了纳贡国的地位。哈密直到1696年才归顺。弗莱彻:《中国与中亚》,第218页。
② 拉斐尔·伊斯雷里:《汉人与回人》。
③ 12、13世纪期间,苏非派长老们创立书院,致力于恢复原教旨主义的正统学说,这种学说能够清除渗透进波斯及中亚伊斯兰社会中的非伊斯兰习俗。这些书院中的一个支派,以默诵静修为其特征,是由巴哈阿尔·J·纳其西班德在14世纪后期创立的。两个世纪以后,纳其西班德迪亚学说由迈克杜姆·伊·阿查姆传遍中亚。后来,又由他的孙子穆罕默德·优素福东传至哈密。优素福本人远游至肃州,进入甘肃走廊。后来那些自称为“先知”后裔,并在查喀台汗国陷落之后在喀什噶尔建立起自己王朝的纳其西班德迪亚派首领或阿訇们,煽动甘肃和青海回民反清,是极有可能的。约瑟夫·弗莱彻:《明清之际的中国西北》,第16—20页;参见罗塞比:《明末清初穆斯林与中亚的起义》,第173页。然而,即使中亚的苏非派首领与中国西北的回民叛乱者之间存在着这一联系,它也不过是一种脆弱的联系。事实上,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能将哈密或在甘肃与宁夏的哈密难民中的纳其西班德迪亚教派分子的存在与叛乱者本身联系起来。此外,李普曼引证了许多回民与清政府合作的实例,表明纳其西班德迪亚的苏非派教义“根本不是非穆斯林国度中固有的颠覆因素,而是非常灵活的,最终能与世俗政界达成谅解的一个教派”。乔纳森·N·李普曼:《中国西北的穆斯林》,第12页。
① 在汉语文献中,米喇印常被以名相称:喇印,表明“米”字是一个姓。我在下面关于起义的一般阐述中,许多地方引用了下列诸书所提供的简略记述:卡米勒·伊鲍勒…华特:《甘肃的两次回民起义》,第497—504页;弗莱彻:《明清之际的中国西北》,第29—31页;罗塞比:《明末清初穆斯林与中亚的起义》,第31—32、191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572页;路易斯·M·J·施拉姆:《甘肃—西藏边境地区的蒙古人》第三卷,第53—54页。我引用的主要资料均注明了出处。
② 《甘州府志》第三卷。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80页。
③ 《清史稿·孟乔芳传》。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68页。
④ 弗莱彻:《明清之际的中国西北》,第29—30页。
⑤ 《世祖实录》第三十八卷,第447页。
① 《世祖实录》第三十八卷,第448页。伤亡情况见《清史稿·孟乔芳传》。转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68页。
② 《世祖实录》第三十八卷,第449页。参见孟乔芳1648年7月30日奏章,同上书第三十八卷,第445页。他奏称最后“平定”了兰州地区所有的回民贼寇,其中提到,在忠诚的蒙古军队的帮助下,肃清残匪的工作又进行了整整一个月。
① 伊鲍勒…华特:《甘肃的两次回民起义》。据《清史稿·孟乔芳传》,他和张勇在那时候确实开始围城,并乘夜色攻打了甘州,但关于进攻该城与该城投降之间这长长一段时间内的详情,却史无明文。
② 《明清史料》丙编第八册。转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81页;《世祖实录》第四十二卷,第497页。
③ 《清史稿·孟乔芳传》。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68页。
① 《世祖实录》第四十三卷,第504页;《清史稿·张文衡传》,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79页;《甘州府志》第三卷,见《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80页。
② 《清史稿·孟乔芳传》。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68页。
③ 在汉字文献原文中,土伦泰(Turumtay)被称作“缠头回土伦泰”。见《清史稿·孟乔芳传》。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68页。丁国栋可能还试图取得青海蒙古人的支持。但是青海蒙古土司由于与喇嘛寺院的斗争,长期以来支持北京的统治王朝。而且,8月16日以后,清廷下诏免除了西宁一切赋税。弗莱彻:《明清之际的中国西北》,第31页;参见罗塞比:《明末清初穆斯林与中亚的起义》,第192页。
① 《清史稿·孟乔芳传》。见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68页。

 
姜瓖之乱
吸引了清廷和摄政王多尔衮注意力将近一年之久的姜瓖之乱,可能是北方中国饥荒、水灾,加之南明复兴引起的最严重的后果,但其直接原因却是多尔衮委任英亲王阿济格统辖大同边区。②早先,多尔衮邀请喀尔喀蒙古人中的一些盟友越过长城,进入边境地带。但是,这些部落人员总忍不住要袭击这一带的汉民家室,驱虏妇女,掠夺牲畜。③所以,多尔衮委任阿济格掌管此 地的意图,就是约束不守秩序的喀尔喀人,同时也许还想借此把阿济格调离北京,因为阿济格与多尔衮是政治上的竞争对手。不管怎么说,将军姜瓖却认为这一任命的目的,是取消他作为大同和晋北大部地区统治者的权力。1649年1月15日,当大同总督、司道、库官、知府各官出城验骑兵马草的时候,姜瓖关闭了大同笨重的城门,宣布起义。①
阿济格反应敏捷。他几乎一得知反叛的消息,就立即于1月15日星夜急驰,次日赶到大同,及时牵制住了姜瓖主力。不过,他还是来不及阻止姜瓖派其副将姜应勋到朔州和宁化去策动兵变。②姜瓖及其助手秘密与山西其他要塞里的前明军官通气,怂恿他们策划反清起义,已经有一段时间了。③现在,这些军人威胁着要像“猛兽”般地起来推翻清朝统治。④差不多一夜之间,岢岚和蒲州就落入叛军手中。⑤“愚民被惑,处处蜂起”,该省巡抚的满汉 部队应接不暇,力不从心。①在东北方面,来自代州的“盗匪”占领了偏关和河曲,与著名盗匪刘迁和张五桂结盟。这些顽匪像1645年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