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那些劫后余生的扬州百姓,无不大声怒骂,哭喊声讨:“杀了他们,杀了这些畜牧。”
  “秦王啊,就这么杀了这些畜牧太便宜他们了,将他们千刀万剐也不解恨啊。”
  “杀了这些禽兽!为扬州的百姓报仇啊!”
  “。。。。。。。。。。。。。。。。。。。”
  扬州的大屠杀过去还不到半年,血腥味还没有完全散去,人们对那场怖的大屠杀记忆犹新,无心的仇恨充斥心头,喊杀声声声啼血。
  鼓声隆隆,旌旗猎猎,秦牧一声令下,秦军士卒一齐挥刀,一千颗头颅同时滚落,浓浓的血腥味再次弥漫在扬州城外,一千颗头颅被秦军拿来在万人冢前垒起京观。
  在场观看的百姓哭声一片,许多人扑到巨大的冢丘上声声哭斥:“女儿啊,爹爹找不着你啊,你要是在下面,应该看见吧,秦王为咱们报仇啦,报仇了呀。”
  “老婆子啊,你和孩子们都在哪呀,秦王为咱们报仇啦,你们闻到了吗,那些畜牧的血流了一地,你们闻到了吗?”
  “爹呀,娘呀,你们安息吧,秦王为咱们报仇啦,老天爷呀。。。。。。。呜呜呜。。。。。。。。”
  秦牧看了这心酸的场面,也不禁热泪盈眶,扬州数十万百姓,在那场大屠杀中侥幸活下来的少之又少,谁不是血泪斑斑。
  秦牧对在场的官员和士卒大吼道:“你们都看到了吗?国家积弱,不管你们是官,是兵,是民,都要任人屠戮淫掠,谁也不能幸免。本王在这里建纪念堂,不仅是要告慰扬州死难的百姓,更是要全天下人都记住这场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要让大家明白,要想这样的惨剧不再重演,就要尽到你为官、为兵的责任,为官者要清廉自守,造福百姓,为兵者要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不会受人宰割,扬州这样的惨剧才不会重演。。。。。。。。”
  杨慎、堵胤锡、顾君恩等一大群随行官员,以及上万军民默默地听着,在高大的万人冢前,在扬州劫后余生的百姓骂诉声中,秦牧的一番不带任何修饰的话,让所有人心中戚戚,感触尤深。
  而秦牧在江阴、扬州大祭的事,很快传遍四方,引了非常大的反响,人们对此讨论纷纷,扬州的惨剧和江阴的气节,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也更激发了天下人同仇敌忾的心里,进一步为秦国赢得了更多的民心。
  大祭过后,秦牧百事缠身,没法在扬州多留,随后便乘船回金陵,船只刚出运河口,恰逢去崇明岛说降郑芝龙的宋献策赶回。
  他一登船,立即拜道:“臣宋献策拜见秦王。”
  “免礼吧,和郑芝龙谈得怎么样?”秦牧示意他坐下,并让侍女端上茶来。
  “禀秦王,郑芝龙态度颇为傲慢,一开始坚称隆武才是正统,经臣晓以利害,他虽然有所收敛,愿意向秦王称臣,但仍坚持要秦王您答应,不得派兵进入福建,不得为难隆武。。。。。。。。。”
  不等宋献策说完,秦牧就打断道:“若是只是这些,就不必说,什么永镇福建那一套,他想都别想。”
  顾君恩沉吟道:“秦王,靖江一战,实际上双方已经撕破脸,答应他永镇福建自然不行,但若是不答应,郑芝龙必定顾虑重重,绝不会轻易归降,我军还是尽快进兵广东才是。”
  一开始秦牧对招降郑芝龙就没抱太大希望,他想了想说道:“进兵广东是一方面,要真正灭掉郑芝龙,还得增加水师战力才行,等江南一平定,立即重启龙江船厂,不管是对付郑芝龙,还是将来北伐,都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师。”

  ps:天气热,坐在电脑前久了感觉头晕脑涨,各位兄弟,二十几号了,给点支持吧。
  求月票!
  求月票!
  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368章 龙江宝船厂


  郑芝龙留在崇明岛,对长江水道以及苏、松、常地区始终是个重大的威胁。
  秦军水师依靠靖江岛的岸炮和水雷防守还行,至于派水师去驱赶郑芝龙,恐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在这种情况下,秦牧也只能派惠登相率一万大军,前去防御嘉定、太仓,以及松江府。这些地方当初都是反抗清军最激烈的地方,现在已经归为秦国治下。
  在返回金陵的船上,秦牧与杨慎、顾君恩、堵胤锡、宋献策、覃秋白等人在船仓置酒闲谈,江上碧波浩渺,秋光正好,浮云自闲;
  一队队漕船自上游而来,正在向淮安运送粮草武器,远远望秦牧船上的王旗,漕船上总不免传出阵阵激动的欢呼声。
  杨慎放下酒杯说道:“秦王,臣以为光是派惠登相一万大军前往,尚有不妥。鞑子占领江南之时,嘉定、太仓、松江府这些州县是反抗最激烈的地方,嘉定还被李成栋屠杀过几万百姓,各州县的士绅富户也多遭杀掠,对当地的耕织造成了重大影响。”
  秦牧颔首道:“杨卿有话但请直言。”
  “秦王,如今应派一能员,巡抚松江府一带,核查土地及民生,将那些黄册之外的土地分予百姓,尽快恢复民生,以为江浙一带的榜样;
  另外,松江府是棉布的主要产地,现在已经是九月中旬,天气很快就会转冷,我军数十万将士的冬衣急需解决,因此,臣以为恢复松江府的纺织业刻不容缓。”
  杨慎的话一下子就引起了秦牧极大的重视,在军队供给方面,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武器、粮草、衣被。这三大类缺一不可。
  在武器方面,东征以来连番大捷,秦军缴获了大量武器,一时不虞有缺。
  粮草方面,光是江西与湖广,因为推广了许多新式作物,粮食产量大增,保证军队供给也不成问题。
  唯独在衣被方面,由于江西和湖广的纺织业不是很发达,军用布供给一直比较紧张。以至于连贵为王后的杨芷也得亲自织布,希望以自己为榜样,带动湖广一带纺织业。
  所以说杨慎这番话是说到要害上去了。
  松江府下辖华亭、青浦、上海三县,府治设在华亭。从元朝黄道婆从海南带回来先进的纺织技术之后,松江府一直是全国最主要的棉布产地,有“衣被天下”的美誉。
  明朝从洪武三年开始,定松江府每年于秋粮内加征军用布30万匹。松江府承担的军用布匹数量占到全部明军用布量的二分之一以上。
  要解决秦军衣被供给问题,从松江府着手无疑是正确的。
  秦牧问道:“各位以为,派谁巡抚松江府为妥。”
  “臣愿往。”
  “臣愿往。”
  顾君恩。喻大猷、杨慎等纷纷表态,愿意出巡松江府。
  其实这算不上什么好差使,因此松江府将要作为整个江南的试点,除了安抚百姓。恢复耕织之外,还要重新清丈土地,查办降清官员,分田分地。
  这些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但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恶劣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整个江南的治理。
  当然。如果情事办好了,功劳自然也不小。
  秦牧想了想,最后选择了大理寺卿杨慎巡抚松江府:“杨卿,军用布之事是你提出的,就由你出巡松江府吧,清丈田地之事,可以慢慢着手,纺织之事,定要尽快恢复,以供军需。”
  杨慎起身拜道:“臣领命。”
  “事不宜迟,杨卿就不用回金陵了,就此赶往松江吧,先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所需吏属,本王会让金陵尽快派往松江府与杨卿汇合。”
  “臣,定不辱使命。”
  派出杨慎后,秦牧于第二天中午回到金陵,他没有立即进城,而是前往城外的龙江船厂查看。
  金陵城西面以秦淮河作为护城河,秦淮河与长江形成一个夹角,而夹角之内那片地域叫龙江关。龙江船厂就位于龙江关,东邻秦淮河,西临长江。
  从城西的定淮门出城的话,跨越秦淮河后不远就来到巨大的龙江船厂。
  原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匆匆从城内赶出来,在弘光朝时,秦牧就命他搜集一切与龙江船厂有关的资料,秦牧在岳阳大建水师时,很多技术资料就是韩赞周提供的,对龙江船厂他自然是如数家珍。
  大礼参拜之后,韩赞周自为前导,引秦牧一行上百人进入龙江船厂,一边走他一边说道:“秦王,宝船厂原本东西横阔138丈,南北纵长354丈。在船厂西侧挖有七个作塘通入龙江。”
  韩赞周所说的龙江,是长江的一条分河道,这条分河道与主河道夹着一个江心洲。船厂的作塘连接龙江,船厂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从韩赞周的介绍中可知,船厂原本非常巨大,东西宽约一里,南北长约两里,但现在整个船厂已经基本废弃,秦牧一行所经之处,尽是些年久失修的破屋,屋前屋后荒烟草蔓,有些地方甚至被辟成了民田,或是被人占为了私宅。
  韩赞周在船厂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面对的大片的断壁残垣,依然能细说当年:“船厂除设有提举司、帮工指挥厅专门打造海船风篷的篷厂外,还设有细木作坊、油漆作坊、捻作坊、铁作坊、篷作坊、索作坊、缆作坊等七个作坊及看料铺舍等;
  其中仅是坐落在厂区东北部的篷厂就有房屋十排六十间。船厂的督造官员,除位居五品的工部郎中外,还有员外郎、主事、提举,帮工指挥等人员。下设的厢长、作头等低级班头近百名;
  造船制舶的船户工匠共编四厢,每厢分为十甲,每甲设甲长,统管十户。一厢分为船木、梭、橹、索匠;二厢分为船木、铁、缆匠;三厢为艌匠;四厢分为棕、篷匠。
  四厢匠户皆无恒产,率以驾船为业。原规定有船者,随其大小,报名分司,置籍纪之,以听本部之差,别衙门不得擅拨。另外,还有内官监匠,御马监匠、看料匠、更夫、桥夫等人员。”
  韩赞周说到这里,发现秦牧微微蹙起了眉头,心中咯噔一下,也不知道哪里说错了,不禁万分惶急。
  他一早就投靠了秦牧,但却很少有机会在秦牧面前表现自己,如今好不容易在船厂一事上有所表现,要是也弄砸了,以后可就再难有出头的机会了。
  “秦王。。。。。。。”
  秦牧蹙眉的原因是听说船厂工作繁浩,人员众多,投入肯定十分巨大的原因,“没事,你继续说。”
  “是,秦王,龙江船厂在永乐朝后,基本停置,在弘治年间被分为前厂与后厂,到嘉靖年间,因倭寇侵扰沿海,朝廷要造船抗倭,龙江船厂曾得到不小的恢复;
  但倭寇平定之后,船厂也再度荒废,至今已近百年,弘光南渡之后,也曾想兴建水师,以固江防,但由于用度紧张而未能成议。秦王请看,那边就是船厂的作塘。”
  秦牧依韩赞周所指望去,但见七条东西走向的作塘(船坞),每条作塘大概宽约近百米,长约一里,就象七条巨大的河道直通龙江。
  作塘里水面澄碧,倒影着天光云影,作塘两侧杂草丛生,野鸟群飞。遥想当年,无数工匠在这里劳作,场面热火朝天,一艘艘震惊世界的巨舰从这些作塘进入长江,驶向大海,组成庞大的舰队,远渡重洋,扬威四海。
  今昔对比,让人无比感慨。
  韩赞周接着说道:“秦王,为了满足造船所需,当年还在钟山开辟了漆园、桐园、棕园等园圃,植树近十万株。自嘉靖之后,船厂停止造船,所植下的近十万株树木历经百年时间,都已长成参天大树。”
  “哦?一起去看看。”秦牧听了自然高兴,有了这样木材资源,重建船厂就能少投入些了。

  求月票!
  求月票!
  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369章 官营还是私营


  在钟山一侧有大片漆树、桐树、棕树,排列成行,郁郁葱葱,总计有数万株。
  这些树木各有用途,漆树是为了割取生漆,桐树是取桐子榨桐油,棕树是为了取棕毛制作棕缆。生漆、桐油、棕绳这些都是造船必不可少的物品。
  除此之外,钟山一带还种植了大量的杉树、松树、柚树、格树、娑罗树、锥木、杯裂香、柿木等,都是当年为龙江船厂造船所种植的。
  自嘉靖之后,龙江船厂基本废弃,这些为船厂种植的树木历经百多年没有被砍伐,有的甚至已经有两百年的树龄,参天蔽日,高耸入云。
  秦牧估计这是人类第一次如此有计划的大规模种树了,看了十分高兴,他随即对韩赞周说道:“这些树木既然一直归南京内监司管理,那就一切照旧吧,从明年开始,要继续扩大种树规模,把钟山山麓,以及山脚三里以内,全部种上杉树、松树、格树等,以备船厂所需。”
  韩赞周一听,顿时眉开眼笑,连声答应:“奴才遵命。”
  反正种树又不用自己来种,反正只要能讨得秦牧欢心,就是自己的终极目标,韩赞周正为没事可做苦恼,难道秦王打算把龙江船厂也划归内监来管,这可是个肥差啊。
  秦牧哈哈笑道:“也不让你白种,这些树木以后就算是内监司的产业了,将来卖给船厂,总能卖不少钱。”
  “卖钱?”
  韩赞周脑子有些溜不过弯来,这些树木本来就是为船厂种的,还怎么卖钱?不光韩赞周想不通,就连随行的顾君恩,堵胤锡、覃秋白等人,也是莫名其妙。
  秦牧沿着山脚打马徐行。对跟随左右的臣子说道:“走,回城再说。”
  在金陵城外转了一圈,秦牧终于舍得进城了。
  好在前些天被焚毁的只是紫禁城,分布于承天门外御街千步廊两侧的中央官署还完好,从武昌迁来的六部官吏已经搬进这些官署办公;
  秦牧低调入城,看到御街千步廊上已经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各处的军报,各地官员的奏疏,如雪片飞来,马匹争驰不停。
  尤其是兵部和户部两个衙门前。车马更是拥塞于外。
  各处战事未息,江浙各处城池急需派兵遣官接手驻防和治理,正是有六部和内阁高效的运转,秦牧才能在这种情况下抽身前往江阴和扬州。
  秦牧内回到中山王府,杨芷带着儿子和李香君几女出来迎接,她们也是前天才到金陵的,一别数月,各人脸上尽是重蓬的喜悦。
  见儿子竟然能摇摇晃晃的走路了,秦牧不禁大喜。一把抱起,拨着它他那冲天小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