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家上下知道事情梗概之后,无不欢欣鼓舞。
  特别是徐永顺,接到家人禀报后,匆匆打道回府,一路上马驰过快,差点撞了人,这种严重超速的行为,在南京城里那是要严格禁止的。
  鉴于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五城兵马司的兵丁把徐永顺拦下来,按例要罚了五两银子。
  徐永顺二话不说,慷慨地扔下五十贯宝钞,“不用找了,请哥几个吃茶。”说完在兵丁们惊愕的目光中,飞快地打马回府。
  徐府门前的家丁但见一马飞奔而来,马上之人伏在马背上,还没等他们看清是何人,骏马已嘶嘶扬蹄,冲进府去。
  “哎呀,谁啊,竟敢擅闯。。。。。呀,是。。。。。”家丁大吼到一半,看清是自家主人,连忙收声。
  徐永顺哪里顾得上管他们,上气不接下气奔到自家妹妹的妆楼前,楼梯上到一半,又连忙退下来;
  自家妹妹现在是当今皇帝的女人了,就算身为兄长,也不能再擅闯闺房,徐永顺是权贵出身,这些忌讳自然是知道的。
  他难以压抑兴奋的心情。在楼下大叫道:“妹子,妹子,你怎么样?快出来,哥哥有话问你。。。。。”
  问什么呀?难道你要问。。。。。听到哥哥大喊的徐若诗,脸上刹时羞红一片,她一个大家闺秀,在没有成礼前,和男人有了肌肤之亲,虽然这个男人是当今的皇帝,但终归是羞人。
  “哥哥。你别问了。”妆楼里,徐若诗娇嗔作答。
  徐永顺听了哈哈笑道:“妹妹,这是天大的喜事,有什么害羞的,快跟哥哥说说,陛下他有没有说什么时候把您接进宫去?”
  这样的问题,让楼上的徐若诗如何回答?再说了,秦牧也确实没有说明什么时候接她进宫。
  这时一个宫女走出来,向徐永顺敛衽一福道:“徐大人不必着急。陛下让奴婢等前来随侍徐小姐,想必不久自会送来纳聘之礼。”
  “好,好好,有劳二位姑娘了。”
  徐永顺退回前堂。立即把家里的七八个管事全叫来,然后吩咐道:“你们立即去给大小姐办嫁妆,先不要声张,但嫁妆要办得隆重些。越隆重越好,不要怕花钱。”
  “是,老爷。”
  七八个管事也无不是喜气洋洋。在徐永顺一声令下,立即分头行动,若大的徐家,顿时一派忙碌。
  皇后之位虽然不用想了,但嫁妆办得隆重些,自家妹子进宫后,地位总是高些,如果能封一个贵妃,那就算是砸个百万两也值得了。
  徐永顺的父亲已经过世,他如今是一家之主,才二十头,支撑着若大一个家,着实不容易。
  妹妹长得貌若天仙,知书达礼,平时媒人差点没把徐家的门槛踏破,其中不乏一些新朝权贵之家来求亲,都被徐永顺一一回绝了,为此还得罪了不少人。
  他深知政治婚姻是让徐家重新崛起必须途径,心机费尽,只想把自家妹妹送进宫去,今日总算如愿以偿,徐永顺真可谓是漫卷诗书喜欲狂,恨不得皇帝立即派轿子来接人。
  徐若诗自然知道自家哥哥的心思,她躺在闺房的罗床上,手上把玩着一块龙形玉佩,这是临别时秦牧送给她的,算是定情信物。
  她初经人事,神态显得有些慵懒,一头青丝披散在梅花软枕上,玉颜春妍处处娇美动人。
  哪个少女不怀春,想起画舫上的事,她身体就莫名的燥热起来,忍不住扯过罗衾捂住自己发烫的脸。
  秦牧虽身为帝王,当时进入时却是那么温柔,那么体贴,她瓜裂呼痛时,立即就停了下来,百般抚慰,直到她慢慢适应,才。。。。。。。。
  明朝的春宫画极为盛行,连唐伯虎那样的才子都画了不少,权贵之家,贵妇千金私房里总藏有一些,徐若诗已经十七岁了,对男女之事并非一无所知;
  只不过未经人事之前,实在难以想象那种飘上云端的感觉,她当时竟压抑不住婉转吟唱,想必在画舫下层的顾含烟她们都听到了,想到这些,徐若诗脸上就象火烧一般。
  皇宫里,秦牧吩咐韩赞周去办纳聘之礼后,又让李式到龙江船厂去打听了一下,在画舫上听徐若诗提到龙江船厂在研制空心舰首的新船之后,他当时就恍惚想起了什么;
  回宫后细细思索,后世将帆船推向极致的不就是采用空心舰首设计的飞剪式帆船吗?这种帆船首部水线面有内凹,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呈一种适合于赛跑的态势,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故曰飞剪。
  这种船最大的特点就是快,把帆船的速度提高到了极致,据说最高航速每小时可达14海里,横越大西洋只需13天。
  如果换算成里,那就是每小时52里啊!
  澳门到马尼拉大概是600多海里,以这样的速度,从珠江口到马尼拉,只要两天时间就可以了。
  这是什么概念?
  这样说吧,现在的船只,从珠江口航行到长江口,还需要航行近十天时间,剪式帆船研制成功的话,从澳门到马尼拉只需要两天,到时百姓还会觉得吕宋远吗?
  秦牧没想到,在龙江船厂成立的研发部门,短短两年时间,竟结出了如此丰硕的成果。
  这与蒸汽机不同,蒸汽机是他画了图纸,讲解了原理,工匠们才按图打制出来的。
  这次如果真设计出剪式帆船,那完全是工匠们自己研究的成果,用后世的话来说,那是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的东西。
  秦牧越想越兴奋,差不多是象徐永顺一样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再一次证实,中国人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只不过以前这些东西被视作奇技淫巧,不受重视。
  秦牧相信,只要给予一片适合的土壤,中华大地上的科技之花必定会结出硕果累累。
  老天爷似乎想给秦牧更添几分喜庆,李式去龙江船厂了解情况还没回来,韩赞周又喜气洋洋地起来禀报道:“陛下,陛下!四川传来好消息,找到了,找到陛下所说的那种沥青矿了。”
  “果然?”
  “陛下,奴婢怎么敢诳您呢,奴婢就是有一万的脑袋。。。。。。”
  “行了,行了,快说,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储量如何?”
  韩赞周笑得一脸菊花全部绽开来,答道:“陛下,是在四川的龙门山一带找到的,当地人很早就发现这种黑溜溜的东西,只是不知有何用处,咱们派去的人在广元打听时,听当地人提起,便这么找到了。传回的消息说,储量很大,但到底有多少,还不得而知。”
  “好,好好。老韩啊,样品拿回来了吗?”
  “陛下放心,已经带回二三十斤。”
  “快拿进来朕看一看。”
  “是,陛下。”
  韩赞周向殿外招招手,两个小太监便抬着半个麻袋的东西时来,秦牧上前一看,麻袋里黑而发亮的块状东西不是沥青是什么?
  这可是好宝贝啊,秦牧早就在勾勒修路的蓝图了,为了加强对西南的统治,他有意先修一条长沙到昆明,一条长沙的到钦州的路。
  尤其是长沙经贵阳到昆明这条路,一但修成,对中央加强西南诸省的统治,将有历史性的意义,对西南的改土归流,也一定会有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
  这一是个非常重大的国家战略,秦牧决定,把所有的女真男人投到这条路的建设中去,不够的话,再从南洋诸岛上找,从日本找,哪怕是用白骨铺出一条路,秦牧也在所不惜。
  因为这条路,关系到大秦以后挺进中南半岛,统治中南半岛,让疆土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大战略。



第724章 重大战略


  乾清宫里,秦牧提朱笔,亲拟了一道中旨,盖上玺印,交给韩赞周说道:“你立即派人将旨意传给四川布政使欧万春,让他组织人手开采沥青矿,顺江运回南京。”
  “奴婢遵旨。”
  “等等,派人把工部宋尚书及两位侍郎传到蒹葭殿,朕要在那里召见他们。”
  “是,陛下。”
  蒹葭殿位于乾清宫西南角,有门通前朝,因环境清幽雅致,花木常新,秦牧平时喜欢在蒹葭殿处理政务、读书弄墨,召见大臣。
  今天虽然是休沐的日子,但皇帝召见,宋应星及左侍郎邹成芳,右侍郎魏元自然不敢怠慢,匆匆进宫,来到蒹葭殿。
  “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来人,赐坐,上茶。”
  “谢陛下。”
  宋应星是个学者形的官员,他的大部份时间其实是用在工部的各项科研上,工部的政务实际上更多的是两位侍郎在管,尤其是左侍郎邹成芳,能力十分突出。
  三人落坐之后,秦牧让小太监把那半麻袋沥青摆到三人面前,然后说道:“四川龙门山出产的这种沥青,用大锅熬化,然后拌以碎石,铺于路面,沥青冷却后,效果极佳,雨打不起坑,车行不扬尘,可成康庄大道,若路基不塌,可保路面数十年不坏。这半袋子,你们等下就拿回工部,让工匠试用。”
  秦牧不时弄出些新奇的东西,连蒸汽机都见识过了,对这种沥青的出现,宋应星几人虽然好奇,但已无惊讶,算是有些免疫力了。
  见秦牧说得这么好,宋应星立即问道:“敢问陛下,这沥青开采可难?储量几何?”
  秦牧说道:“这些你们且不管。光是四川广元一处,储量便十分丰富,朕今日找你们几个来,是朕有意从长沙起,以沥青修一条官道经贵阳,直达昆明,以加强朝廷对西南的统治。
  朕可以告诉你们,这条路将是我朝十年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路先修到昆明,但这绝不是终点,将来国力强盛时。还会继续向南延伸。”
  宋应星,邹成芳、魏元三人面面相觑,大为惊异。
  邹成芳立即说道:“陛下,从长沙到昆明,迢迢千里,沿途多为穷山恶水,悬崖绝壁,要大修直道谈何容易,这不但要花费数以千万两计的巨资。还要有数十万劳力,才有可能完成。目前大秦百废待举,绝对承担不起如此巨大花费,臣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宋应星与魏元也一齐起身相劝。
  秦牧摆摆手让他们坐回去。含笑说道:“朕明白,你们现在大概已经将朕看作修长城的始皇帝了。”
  “臣等不敢。”
  “始皇帝前车之鉴,朕会不清楚吗?朕现在就可以向你们保证,修这条路。不花国内一文银子,不向国内征一个劳役。需要多少银子,皇家海军给你们拉回来。需要多少劳力,皇家海军会给你们找回来。”
  “陛下。。。。。。”
  听了秦牧这番话,宋应星三个大眼瞪小眼,无言以对,若是以前秦牧说这番话,他们肯定不信;
  但这次皇家海军悄无声息的,就给大秦开拓了一个省,还弄回了近两百万两资财,后续的产出有多少,还难以估量。
  按此类推,如果皇家海军再攻取几个地方,拉回千万两银子,那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还有免费的劳力,那修这条直道,未必要花到千万两呢。
  只是,这么做。。。。。。。宋应星几个总觉得哪里不妥,感觉太不走常规了,有点超出自己的认识范围,反正感觉很别扭就是啦。
  秦牧徐徐地说道:“修路的钱和人,你们不用操这份心,你们要做的就是,尽快派人去实地勘察,选好路线,设计好各处桥梁,以及制定整体的施工计划,计算出工程的预算金额等等。”
  “陛下,此事关系重大,是不是交到朝堂上,让各部大臣一起商议一番再作决定?”
  宋应星还是感觉不踏实,这个工程之大,虽然与万里长城不可同日而语,但一个不好,同样可能引发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甚至有可能把刚刚建立起来的大秦给拖垮。
  “宋尚书放心,此事自然是要提交朝堂讨论的。不过宋尚书实不必过于担心,凡事须量力而为,这一点朕心里有数;
  这路嘛,修起来总是不会错的,大不了有多少钱,咱们就修多长。能力不及,暂时停工就是。其实这次朕有信心,皇家海军一定能为修路解决银钱和人力的问题;
  只要皇家海军能做到这一点,修这条路,不但不会影响到国内的民生,还能拉动内需。。。。。。这个嘛,拉动内需是什么意思你们懂吗?”
  宋应星他们大概能猜到一些,只不过一时理不清思路,不知如何作答。
  “这么说吧,大秦刚刚在废墟中定鼎,百姓的生活还不宽裕,整体购买力还不强,一个国家的经济呢,主要是靠消费拉动起来的;
  打个比方,一个作坊生产布匹,如果没有人购买,作坊就得倒闭,反之,购买的人多了,作坊就能生意兴旺,带动更多的作坊兴起,市井才能繁荣,国家才能从中得到更多的税收;
  现在百姓刚刚从战乱中安定下来,手上不宽裕,没钱消费,那怎么办?此时就得由朝廷来投资,把钱花出去,消费各种商品,这样才能带动国内的产业兴起;
  要想富,先修路。路一通,商贸才能兴旺,百姓往来才更畅通,所以朝廷要消费,投到修路上是最合算的,路修好了,从长远来说朝廷能从这条路得到源源不断的效益回报;
  在修路时,朝廷投入巨大,只要不是强征劳役,沿途的百姓从中就能得获得很大的利益,甚至挑担水,摘篮野果往工地上送,也能赚到钱。
  所以说,修这条路,不但不会让百姓背上沉重的负担,还能拉动西北的经济民生的发展。从长期来说,路修好后,有利于朝廷加强对西南的控制,改土归流将会容易得多,更长远的看,则是完善了大秦的重大战略步骤,为将来大秦的势力向南延伸铺出一条康庄大道。”
  秦牧这一长篇阔论,让宋应星三人受益匪浅,平时在经济民生方面,他们没有户部的许英杰他们内行,这些道理许英杰他们不用秦牧去解释也懂。
  现在宋应星三人也懂了,如果真能象秦牧所说,海军能承担修路的花费,这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
  三人一齐起身施礼道:“陛下英明睿智、高瞻远瞩,臣等受教了,这就回去着手准备。”
  “嗯,你们一定要牢记,这条路关系到大秦以后的重大战略,朕要的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康庄大道,沥青路面最窄处,也要保证能并行三辆车子。如果一些大江大河无法架石桥,就先架铁索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