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狱"里的温柔--卡夫卡-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言十分可怕),这也是自古以来一切信仰的恐惧。”“假如没有这几天其他事的
纠缠,今天早晨我又会出现向你诉苦的‘恐惧’……”“今天一早我突然害怕起来,
怀着爱害怕起来,揪心地害怕起来……”' 着重号为原有。' “有一点可以肯定—
—在远离你的地方我只能这么生活:完全承认恐惧的存在是合理的,比恐惧本身所
需要的承认还要多,我这么做不是由于任何压力,而是欣喜若狂地将全部身心向它
倾注。
    “由于我在维也纳的态度,你以恐惧的名义责备我是正当的,但它真正特别之
处是,我不知道它的内在规律,只知道它卡着我脖子的手,这才是我在任何时候所
经历过的、或者所能经历的最可怕的事情。
    “结果很可能是:我们俩现在已经结了婚,你在维也纳,我怀着恐惧呆在布拉
格……”' 着重号为原有。' “……而我现在缺乏这个。恐惧有时也是赖此为生的。”
“但从这一切之中恐惧在汲取着力量……”“其实,我就是恐惧组成的。它也许是
我身上最好的东西。”“但是,恰恰在这白昼世界和那‘床上的半小时’……之间,
对我来说是条鸿沟,我无法跨越,也许是我不愿意。……去它的吧,我对此害怕极
了。”“你信中所说我的话聪明得可怕……我的身体感到恐惧,宁可' 像只甲虫' 
慢慢地爬上墙去……”“但是我紧咬着牙,面对你的眼睛……便能忍受一切:遥远、
惧怕、担忧、无信。”“没有你的帮助,我承受不了‘恐惧’。和它作对我太弱了,
这些庞然大物我连俯瞰一下都不能,是它们夹带着我漂游而去的。
    “……难道我的‘恐惧’与对自我污损的恐惧大不相同吗?”“我将回答那个
关于‘strach…touha’' ‘恐惧… 渴望’' 的问题。……
    “假如像你在上封信中做的那样,对‘strach’' 恐惧' 和‘touha ’' 渴望
'的意义这般限制,……我就只有‘strach ’' 恐惧' 了……”“……已经有另一
个男人在那儿了,这并没有引起什么变化。我本来就对整个世界都感到害怕,当然
也害怕这个男人;即使他这时没有出现在那儿,我照样是怕他的。”' 着重号为原
有。' “……是我在布拉格也有的那种恐惧,不是独特的格蒙德的恐惧。”“全天
都沉浸在你的信中,怀着痛苦,怀着爱情,怀着忧虑和对捉摸不定的东西的一种完
全捉摸不定的恐惧。”“……因此事情之糟在围绕着基础而产生的恐惧方面也表现
出来。但那不是因你而产生的恐惧,而是指敢于这样去建立基础的恐惧。”“我们
不得不谈到,不得不一再重复着‘恐惧’,它折磨着我的每一根裸露的神经……”
“你的信到达时,我的第一封信已经发出了。不管这里面可能会写着的一切(里面
会有‘恐惧’等等)……”“这使恐惧的冷汗渗满我的额头……”“我的境况可以
设想' 为C'……C 在最苛刻的压力下行动,恐惧的冷汗直流(在别的情况下能看到
这种从额头、面颊、太阳穴、头皮——一句话——从整个头骨周围一起流出来的恐
惧的冷汗吗?在C 那儿就是这样)。C 行动着,与其说出于理解,不如说出于恐惧。”
“我总是力图传达一些不可传达的东西,解释一些不可解释的事情,叙述一些藏在
我骨子里的东西和仅仅在这些骨子里所经历过的一切。是的,也许其实这并不是别
的什么,就是那如此频繁地谈到的、但已蔓延到一切方面的恐惧,对最大事物和对
最小事物的恐惧,由于说出一句话而令人痉挛的恐惧。当然,这种恐惧也许不仅仅
是恐惧,而且也是对某种东西的渴望,这东西比一切引起恐惧的因素还要可怕。”
“诚然,人们对于自身的谜也是无法拆解的。没有别的,唯有‘恐惧’。”值得指
出,在与密伦娜的恋爱中,卡夫卡如此坦诚地向对方全面展示自己的恐惧,这其中
有着诸多原因。
    首先,正如在本章最后一节将看到,拥抱恐惧,拥抱其他相应的东西,是卡夫
卡一大“生存策略”,其中有着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原因(它们既可能出于意识水平,
也可能出于无意识水平,两者之间的区别对我们并不重要)。
    由于这场恋爱的特殊性质和纠葛,这一“生存策略”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其次,在这场其形式相对特殊的恋爱中,婚姻伦理关系的规范大大减弱,对婚
姻伦理关系的恐惧退到了十分次要的位置。这种表面性、“现象性”恐惧的减弱,
刚好为卡夫卡提供了可能,既让他有机会相对自然地显示更基础性(更物质性、更
肉体性)的恐惧,也让他有勇气向对方充分展示自己的恐惧,同时对恐惧问题作出
抽象的、深刻的认识和讨论。
    最后,恐怕也是最重要的,正如后面将要看到,在与密伦娜恋爱时,卡夫卡正
处于某种所谓“向死而生”的境地,其人生路线正在开始重大的“战略转移”。换
句话说,他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勇气面对自己,面对世界,面对人生。这的确恐
怕是其中真正重要的原因,其中的涵义对最终理解卡夫卡至关重要,对此,本书后
面有关部分将作全面深入的探讨。
    有必要指出,在与密伦娜的对话中,卡夫卡还专门讨论了所谓“渴望一恐惧”
的问题。这是卡夫卡生命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刚才所谈及的两次“恋爱一恐惧”本
身,正好至为深刻地反映了这一问题。本书以下的有关部分将继续对这一问题作进
一步的讨论和分析。
                  第二节 再回眸:不安的存在,无边的生活
    我们怀着难以言喻的复杂心情,目睹了一个人的存在如何被不安和恐惧所渗透。
我们不由自主又想到了这个人的父亲。只是,经历了如此漫长的道路去理解这个人
的存在,此刻我们能够说,这个人在父亲面前之所以“不由分说”地恐惧,是因为
父亲代表着生活,并因而也代表着死亡。父亲代表着这个人整个的“生活世界”。
    有人正确地指出,无数的人在生活中茫然随波逐流,与其说是出于欲望,不如
说是出于恐惧。
    他们在恐惧什么?
    在西方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始终处于无休无止的竞争之中,很少有人能例外。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那么欲壑难填。许多人对生活的期望值并不很高,他
们只希望保证基本的安全感。然而,现代生活方式的高竞争导致了高消费。在这种
生活方式中,要获得安全感(哪怕基本的安全感)并非简单的事情。不难举出现代
人内心的各类具体焦虑:医疗、住房、物价……
    正如有人指出,西方现代生活方式是一个“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要
想在其中得到基本的安全保障,以免被淘汰的命运,只能把自己投入无休无止的竞
争之中,投入这种不知何时才有终结的“世界大战”。
    然而,所谓“被淘汰”、成为“不适者”,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用语的本来
涵义不是别的,正是死亡,在人类社会中,它们至少意味着死亡的阴影。现代人对
医疗费用的高度敏感,正是对这一点的生动说明。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生活方式中,
很少有人能不怀着不安全感生活在哪怕相对的贫困之中。相反,如果没有死亡阴影
的威胁,恐怕许多人都将高高兴兴地退出竞争。
    我们希望指出,问题又岂止局限在现代生活方式之中?我们生活在一个不但贫
瘠而且危机四伏的星球表面,生活在一个“非理性”的世界中。在我们这个“非理
性”的、捉襟见肘的“村落”中,公元前三千年前就有一位埃及人这样教育他的儿
子通过竞争摆脱不安全感:
    学习写字要用心,学会了什么重活都可以甩得远远的,还能当名气很大的官…

    我亲眼见过在炉子口干活的金属制造工,十个手指就像鳄鱼爪子,身上的臭味
比鱼卵还难闻。……石匠的活儿是对付各种坚硬的石头,干完活时胳膊都累得抬不
起来,晚上睡觉时还酸痛,只好整夜卷缩着身子睡,太阳一出来,又得干活。他的
膝盖和脊柱骨都快碎了。
    ……理发匠从早到晚给人剃头修面,除了吃饭,连坐的功夫也没有。……他累
断双臂只是为了填个肚子。……
    种田的一年四季只有一套衣服,嗓子粗哑得像老鸦叫,十个手指从来不得闲,
两条胳膊叫风吹得干瘦如柴。他休息的地方——如果他真的能休息的话,是烂泥地。
他不生病时,和牲畜一起分享他的健康;得病了,就在牲畜中挤块地皮躺下。……
    引用这段五千年前的文字,不过是想尽可能说明我们这个世界的本性。
    这个本性似乎就像人的命运一样与生俱来。更重要的是,越往现代,这个本性
似乎越是充分地显露出来。进入20  世纪,在这大约只占人类文明史五十分之一的
世纪内,就发生了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在上面那位埃及人所生活过的中东地区,
战火更是此伏彼起,几乎从未间断。为消费而消费的生活方式成为理所当然,放纵
的生活方式既所丧着人性,又毁坏着大自然。南极上空巨大的臭氧洞还在不断扩大,
巴西的热带雨林在迅速消失,毒品在蔓延,心脏病、癌症、艾滋病等在肆虐,瘟疫
在卷土重来,而一些闻所未闻的、更为可怕的疾病源源不断产生出来……在今天,
在世纪末的钟声就要敲响之际,恐怕不少人会同意这样的看法:我们的世界是一个
“非理性”的世界。而在这个“非理性”的世界上,“生就是对人必有一死这种意
识的无意识的、没有明言的逃遁。”质言之:生存就是与死亡搏斗,存在本身就是
不安。而所谓“存在性不安”,它原本就是人类的命数,是人类在死亡面前的恐惧
和颤栗。
    在表述人类这一命数方面,恐怕很少有人能比弗洛伊德更有感染力了。
    他说,我们的世界基本上是一个“恶”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恶”既在我们身
心之内,更在我们身心之外,在世界本身。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不幸,是大不幸,
是比诸如精神疾病之类不幸更大的不幸。弗洛伊德以一种既是隐喻又是科学的深刻
表述来说明他的观点,他说:精神分析治愈患者的不幸,其实只是让他回到生活更
大的不幸之中。
    或者,我们更愿意用一种相反的、明亮的眼光来看生活和世界。我们也许应该
把自己看作哥伦布,而把世界看作只为勇敢者而存在的世界。我们不断勇敢地向世
界索取,不断地征服,不断迈向勇敢者的新世界,以反抗既有的世界对我们的局限
和否定。换句话说,我们不把自己无休无止的折腾看作对死亡和虚无的消极反应,
而看作对它们的积极应战。就正如在真实的历史上,勇敢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紧接着,无休无止的征服和扩张接踵而至,商业革命立即在中欧和西欧(包括布拉
格!)爆发,各类商品生产和贸易雨后春笋般布满欧洲大陆,商路在原有的基础上,
像巨大的蛛网延伸向四面八方(也穿过布拉格!)……
    换句话说,即便用明亮的眼光看生活和世界,人们多半仍然不反对这样的基本
概括:生存就是对死亡的反抗,存在本身就是不安。人们说得好,生活就是“肉搏”,
是铁、血与火的考验,是生与死的较量,是对意志、精力、精神和肉体的挑战……
    如若这果真就是世界的本性,那么,关注这一点不为别的什么,而是要指出:
父亲就是生活的代表,他代表着“非理性”的、哥伦布的世界。
    似乎,我们每个人的父亲都是含辛茹苦,饱经沧桑。关于这个世界的本性,恐
怕很难有人比我们自己的父亲更为清楚。生活就是“不幸”,存在就是“不安”,
历史就是否定,是对失败者的“阉割”……
    据说,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某个早晨醒来,常常发现自己身不由己卷入了那个
“永恒的主题”,即卷入了与父亲难以调和的冲突之中,从而成为“历史的孤儿”。
    果真如此,那么其中主要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正是因为:父亲是生活的代表。
    人们说得好,父亲代表着生存因而也代表着死亡,代表着存在和依靠,因而也
代表着不安。父亲代表着我们必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代表着世界的生存法则。父
亲用世界的法则要求看我们,那么严厉,甚至是那么粗暴,常常让我们喘不过气,
让我们难以“挺住”,让我们感到随时会“垮掉”、感到恐惧和不安。
    只是,这并非就是说:父亲真想要像暴君一样统治我们,相反,这也许刚好表
明父亲对我们的爱。父亲想让我们像他一样进入生活。正因为如此,他才一丝不苟
地用世界的法则要求着我们。也许世界及其法则没有理性,但父亲却没有更好的办
法。无论他是否意识到,他只能一丝不苟,至少主观上总是一丝不苟。只有父亲才
会如此认真,才会如此严格地要求我们。这不仅因为他是我们的父亲,不仅他本质
上也跟母亲一样无条件爱着我们,而且还格外因为他是生活的“代表”。父亲在有
生之年差不多总是代表着家庭,在世界中、在恐惧和不安中拼搏,努力获取生存和
存在的权利。很难有人比父亲更清楚:生活就意味着“挺住”。“坚持就是胜利!”
或者:“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无论坚持还是挺住,本质都一样。在
如此这般的世界上,除了坚持和挺住,我们还能干什么?没有人比父亲更知道生活
的艰辛,至少在内心他的确是如此真诚地认定。正因为如此他才那么认真,那么严
格。因为对于一个家庭的存在、生存和繁衍,事情的确是“生死攸关”。
    也许,有时候父亲的确亲手让我们“垮掉”,但那绝非他的本意;相反,在内
心至深处,他会比谁都悲哀。父亲并不是神祗,父亲也是人,很可能会犯错误,很
可能操之过急,欲速而不达,甚而至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