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420-八千湘女上天山-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再活八年的他,活了十五年,1972年,五十二岁的他给我留下三个孩子,离开了人世。    
    他去世后,左邻右舍都劝我为了孩子,为了自己,应该再找一个。但我没有同意。我把母亲接过来,照顾孩子,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不想母亲后来的身体也不行了,最后,她只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睡都得在床上,我只有伺候她,到她去世,不觉十年时间已经过去了。    
    崔曼琼跟我的情况差不多。她虽然坚决不找老干部,但1977年,她的丈夫也去世了。    
    崔曼琼除五二年在兵团财务部工作过一年,其余的时间都是在石河子度过的。她之所以能留在兵团直属机关政治处,就是因为当时的主任看上了她。主任当时已三十七岁,找她谈话,她见了面后,就在心里说那人跟她父亲的年龄差不多嘛!所以当即就不愿意,但又不好明说,只能以自己家里已经订婚为由来搪塞。那主任就问她未婚夫是谁,在干什么工作。崔曼琼就告诉了她未婚夫的名字。并说他父亲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个旅长,已镇压了,她未婚夫在做生意。那主任听到这些情况后,知道她历史比较复杂,就算了。但她万万没有想到,那个早已与她没了任何往来的未婚夫使她在“文革”中被打成特务不说,还划成了“历史反革命”。当时,有这两大“罪行”就可能被杀头,她没被杀头,但受的罪却可想而知。    
    当时,她对逼她结婚的人说过,我即使找个炊事员,也不找老干部。别人就有意给她介绍了食堂管理员巫明清。    
    巫明清是四八年抓壮丁出来的,在瓦子街战斗中被俘后当了解放战士,后任机枪班班长,进疆后是个排级干部,年龄要小些。但在战斗中受过伤,心脏不好,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有意让他们配对的,反正,巫明清的身体在他们婚后不久,就慢慢不行了。但他对崔曼琼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文革”中。崔曼琼曾对我说过,如果不是巫明清对她的理解,她早就活不下去了。他对她说,除了人家把你打死,把你枪毙掉,否则,就一定要活着。他还说,人家不相信你,我是相信你的,不是有那么多老同志、老革命都在挨批挨整吗?崔曼琼主要想不通的是,自己何以在一夜之间成了罪人。是的,一夜之间,一切都变了。黑与白,是与非,世界一下变得让人恐惧了。那时候,有好多人被逼得上吊、触电、吃药、跳水,自杀了,受不了呀!但崔曼琼始终抱着要活下去的信念。她听了丈夫的话,就对造反派说,你们要打死我,那是你们的事,你们不打死我,我就要活着。那个时候,女人显得比男人更有忍性。她可能不是为了什么真理呀,正义呀,她可能仅仅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或仅仅是为了活着,就可以忍受下那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    
    崔曼琼从“文革”一开始就受到冲击,收音机、烂手表都被想像成了“敌特”工具。那些人的想像力真是丰富。有人还怀疑她牙齿里可能装有一部敌人的电台,要把她的牙齿全部敲下来检查,游街批斗自然是少不了的,平时哪种活儿苦,哪种活儿累,就让她干。别人怎么打她,斗她,她从不掉泪,但后来平反念平反材料时,她却哭了。为什么?心中委屈呀,五年的苦降临到你头上,到最后,一纸“斗错了”的话就完了,而自己究竟为什么受了这些罪,却仍然不清楚。    
    反是平了,但她仍被弄到下面劳动,接受劳动改造,这自然少不了苦吃,熬啊熬,好不容易熬到“文革”结束了,她的丈夫又去世了。哎呀,那心中的苦呀,真不知该怎么说。    
    我们结婚早的,因为找的大多是老红军,老八路,最低也参加过解放战争的,长征,打日本,后来又是保卫延安,解放陕甘宁,进军新疆,南征北战,谁没有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过?到了新疆,又是开荒屯田,身体就是铁打的,也会生锈呀,何况那是凡胎肉体呢,他们身体早就垮了。加之年龄又比我们大十几二十岁,这就注定了我们好多女兵得中年守寡。    
    有一份材料中说过,当年组织分配结婚,多为老夫少妻,一般男比女大十几岁或二十多岁,有打油诗曰:“婚姻法,婚姻法,男四十,女十八,跑到新疆找‘爸爸’,配的是夫不是爸,生儿育女把根扎。”男性寿命本来就低于女性,不少人三四十岁即丧夫,孤儿寡母,少人照顾,日子难熬,很是苦恼。虽有再婚者,多是不幸福,有的再婚数次,最终仍孤身一人。她们为屯垦戍边作出了贡献,把苦涩埋在了心底。    
    这说的的确是实情。你看看《我是湖南人——新疆石河子湘籍人名录》那本书就知道,在很多女兵的简介中,提及配偶时,多是“已故”两个字,看着的确让人心酸。


《八千湘女上天山》 荒原上的爱王建华:协理员把一封信塞到我的手里(1)

    我是1952年3月从长沙出发的,当时我才十六岁。那批女兵很多,共分了三个大队。我在三大队,有八百多人。车队行进在路上,前面看不到头,后面看不到尾,尘土扬出几十里,显得十分有气势。    
    我到达二十七师时是在五月。新疆的大地正在苏醒。天山上白雪覆盖,像一面银白色的屏障,横在南北疆之间。到处是在缓慢消融的积雪,枝头刚刚萌出星星点点的绿意,几只乌鸦飞翔的姿势也显得轻盈起来,麻雀的叫声中也有了掩饰不住的欣喜,阳光不再浑浊,而是像流动的水一样明亮起来。    
    二十七师一共分去一百多名女兵,我留在了政治部组织科,任见习干事,是一百多人中唯一留在师机关的,所以觉得十分幸运。其实是师部协理员看上了我,有意把我留下的,和许多女兵一样,我当时并不知道。    
    开始,协理员找我帮他写家书,我同意了。后来,我发现协理员的家书越写越频繁,姑舅姨表,堂兄堂弟,侄儿侄女,包括同村的邻居等,他都在不停地给人家写。开始十天半月找我帮着写一封,然后变成了每个礼拜找我一次,再然后是两三天找我一次,最后每天都要找我帮忙写信。我当时年纪很小,并没有在意,只是觉得这个协理员很想念家乡,很想念亲人——他对家乡和亲人的爱甚至使我深受感动。    
    但有一天,协理员红着脸,非常紧张地来到我面前,支吾了半天,说,王建华同志,我有话要对你说。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他突然变成那样,也使我觉得很可笑,就说,你是首长,你有什么话就说吧!    
    他的脸更红了,一直红到了脖子根。过了好久,他也没有憋出一句话来,却把一封信硬塞到了我的手中。    
    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你给我写什么信呀?我深感奇怪,忍不住问他。    
    我有一件事一直想跟你说,但你知道,我这人不会说话,我觉得在信中说着方便些。他语无伦次地对我说。    
    我看一看有什么事。我说着就要把信撕开。    
    协理员更是不好意思了。你先不要看,我走后你再看吧!他说完,就慌忙走开了。    
    我拆开信看后,知道是一封求爱信,我又羞又生气,就把信撕了。    
    协理员一直在等待着我的回音,见我好几天都没动静,就壮了胆子前来问我,那封信,你看完了没有?    
    我当时还是个孩子,心灵单纯,当时看了那信很生气,但过了几天后,也就没再把那件事放在心上。协理员一提起此事,我不由愣了一下。待明白他问的是什么事后,就毫不客气地说,你这么老的同志,给我当父亲还差不多,你却写那样的信给我,我当时就把信撕掉了。    
    协理员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红一块、白一块的,过了好久,才低着头,转身走了。    
    我在师部已听说了许多有关女兵婚配方面的事情,心里特别警惕,我也从别人那里得来了经验,遇到这样的事,首先就不和你唆。我死死守住一条:宁愿枪毙,也不答应。    
    师机关比下面要文明许多,现在想起来,那位协理员的方式也算是很文明的了。你不同意,别人也不会强求。我当时对这事处理得很鲁莽,对他的态度也实在太过分了,一点面子也没有给人家。但听说的事太多了,所以内心特别敏感。一听到这样的事就来气,就害怕。后来觉得,应该好好地跟人家说,不该让人家下不了台。但当时年纪太小,没有想到这些,所以,协理员想报复我。    
    协理员报复我的方式在当时是很要命的,那就是要查我的家庭出身。    
    有一天,他带着一脸严肃的神情找到我,用冰冷的口气对我说,你在你的家庭出身上隐瞒欺骗了组织,要知道,这是一个非常严肃、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出身下中农,这是组织审查过的。    
    你养父是国民党的官吏,所以你的出身应是反动官僚家庭。他说。    
    我养父只是个小官吏,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被逼得没有办法,让我去给他当了几年养女。后来,我又回到亲生父母家了,跟养父再没什么关系了。所以,我还是下中农。我没有隐瞒和欺骗组织,我希望你尽可以依靠你的工作之便,去查个水落石出。我话中带刺地对他说完,就转身走了。我听到他在我身后不甘心地冷笑了一声,说,我们走着瞧吧!    
    没过多久,二十七师除留一个团给六师外,其余各部全部调往北疆。官兵们都很高兴,因为北疆的条件与南疆相比,相对而言要好得多。    
    我却决心随那个团一起留下来。我这样做,完全是为了避开那协理员。协理员毕竟是我的上级,对我这个小战士来说,在那样的环境中工作的确别扭。好多人都劝我一起到北疆去,我都摇头谢绝了。最后连政治部主任都对我说,小鬼,你在机关工作,条件要好许多,你要知道,下去容易,要想再上来可就难了。    
    我说,多谢首长关心,我愿意留在这个艰苦的地方。    
    到了六师后,我很高兴。因为这是王震将军的老部队,它的前身三五九旅曾经天下闻名,而二十七师是起义改编部队,最初分我去时我就不太乐意。    
    我到了和静。我想老部队中,一定不会再有那样的事情发生,所以觉得自己像一只出笼的鸟儿,自由了许多,没想到这样的事情还是没能避免。这两次都不是给我写信,而是由组织出面,直接给我介绍,这使我非常绝望。我这才知道,这种事情,在驻疆部队中已很普遍。我不服他们的做法,所以不论组织怎样做工作,我都抱定一条信念:宁死不嫁。    
    我当时只能让时间来改变这种现状。我相信,时间会让这一切成为过去。    
    如果真正要找对象,那时的女兵从内心来讲,首先想找的是子弟兵,不愿意找起义军官,这是由于当时政治宣传的影响;其次是想找机关里的参谋干事,因为他们大多是学生兵出身,有文化,年龄差距小,显得文明一些,有教养一些;最害怕找营长、连长一类的军事干部,他们经常带兵打仗,显得粗鲁。然后希望是南方人,这样,生活习惯接近一些。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要找对象,就要按这个条件去找,若找不到,就不结婚。    
    我最后如愿以偿。与我在南疆相守了四十多年的丈夫季国纲是浙江人,毕业于华东军政大学,当时在团宣传股任股长,我们是自由恋爱结婚的。    
    时至今日,我似乎已理解了当年的那些做法——


《八千湘女上天山》 荒原上的爱王建华:协理员把一封信塞到我的手里(2)

    从客观上说,因为战争,一些从枪林弹雨中幸存下来的老同志不可能考虑婚姻的问题。国家解放了,谁不想享受和平的果实,谁不想成个家、立个业呢?但新疆当时的情况太特殊了,二十万军屯垦天山南北,而新疆当地的汉人当时才三十来万,上面又有规定,不准与少数民族妇女通婚。这就形成了矛盾,没法在当地解决军人的婚姻问题。仗打完了,不能让他们解甲回家,还要以部队为建制在这里屯垦戍边,不解决他们的婚姻问题,谁能在这里待下去?谁能在边疆扎下根呢?所以这个问题在当时就显得十分紧迫。但作为个人,就从我们女兵角度出发,我们是怀着纯洁、朴素的革命愿望,怀抱着满腔报国热情,响应号召,报名进疆的,一心想为边疆建设抛洒热血、添砖加瓦——这些话在现在听起来像是空洞的口号,但在当时,都是我们的真实想法。来到这里后,苦吃了,这都没什么,但在婚姻上要接受这种间接或直接的组织分配,内心肯定难以接受。特别是刚到部队,就提出婚姻问题,就更是接受不了。不管老同志在革命中多么战功卓著,他也没有权利要求一个与他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女人同他结合。这关系到内心的尊严,还有这种方式打碎了女兵们来这里的最初梦想和愿望,更主要的是——剥夺了我们的爱情。    
    我认为他们应该耐心引导,使年轻的女兵们渐渐接受,而不应该把解决婚配问题当做一项任务去完成。    
    我认为自己是幸运的,逃避了自己不愿接受的婚姻,但我为其他的姐妹难过,因为,像我这样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我后来当了教师,自学完了大学课程,丈夫做了师宣传处处长,我们把四个孩子全都培养成了大学生。    
    ——如果我为这片土地做得不够,我让我的孩子代我来做,他们比我们有知识、有文化,会比我做得更好。    
    我一直认为,部队给了我一个崭新的人生。我对部队的情感很深,我一直珍存着当年的军装——包括领章、帽徽和当年的鞋袜。1988年,我五十三岁时,还特意穿着它们,挂着奖章,照了一张相。


《八千湘女上天山》 荒原上的爱林紫玉:我从此再也不能爱了(1)

    我是1950年10月初到的新疆。我是那种多愁善感,文弱纤丽的女孩子,我当兵不久,大家就不再把我叫林紫玉,而叫我“林黛玉”。我先被分到步兵学校当广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