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っ髁耸裁矗克斩率翘焐闲撬尴陆缪剑谌思洳还菔弊骺投选!

  苏东坡爱旅游、常宿寺院之事有他后来所赋一诗为证,此诗是写给他的好友晁端彦的: 
  西湖天下泉,游者无愚贤。 
  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送穷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 
  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峨,安背为君妍。 

  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问诗,清凉洗烦煎。 
  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便。 
  应逢古渔父,苇问自寅缘。 
  问道若有得,买鱼勿论钱。 
  在大量苏东坡与和尚交往的随笔轶闻中,一个叫佛印的和尚最为著名,其实,史载的苏东坡最要好的和尚朋友名叫参寥子,也就是道潜和尚,佛印并不算最重要。但是佛印是以风流潇洒出名的,这与苏东坡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像极为贴近,所以在一般通俗小说及传说里,佛印比参寥等和尚,更常为人提到是东坡的挚友。 
  也或许因为佛印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的人,据说年轻时的佛印根本没有出家为僧的欲望,并且他出身富有之家,不需要做和尚工作打工度日。 

  另一个更为荒唐的故事甚至这样说:佛印的生母竟是苏东坡最大的政敌、仇人李定的老妈。据说李定的老妈是个放荡不羁的女人,曾主动找过三个老公,和三个老公各生过一个儿子,这在宋代确是个稀有品种。 
  是苏东坡无意中把来京参加高考的佛印举子推荐给了皇帝,佛印在信奉佛教的皇帝驾前表示自己也与皇帝的爱好一样,对佛祖虔诚无比。皇帝大乐,一看此人颀长英俊,面容不俗,便开金口说:既然小伙子肯出家为僧,便赐你个度碟吧。 
  这下佛印玩冒顶了,进退两难之下只好答应出家,君命不可违么!据说弄假成真后的佛印和尚也是个风光和尚,在庐山、黄州时,常有一队仆从侍奉,出游乘骡,富人出家苦修的生活也幸福无比。 
  据说佛印才智机敏甚至胜过东坡,苏东坡一天和佛印去游寺院,他俩看见两个把守大门但面貌狰狞可怕的巨大金刚像。 
  苏东坡考问佛印:“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 
  佛印知道谁厉害:“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看见观音手持一串念珠念佛的法相。 
  苏东坡又问:“自己是佛,还数手里那些念珠何用?” 
  佛印回答:“她也要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穷追不舍:“她向谁祷告?” 
  “向她自己祷告。” 

  “这是何故?观音菩萨为什么要向自己祷告?” 
  佛印一下成了个哲学家:“唉!求人不如求己呀!” 
  佛桌上有一本祷告用的佛经,苏东坡看见有一条这样的祷告词: 
  “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 
  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毙。” 

  苏东坡大怒:“荒唐!佛心既然慈悲,怎会移害某甲之心去害某乙?若真如此,佛怎会称慈悲?” 
  随即提笔删改如下: 
  “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 
  害人与对方,两家都无事。” 
  据说苏东坡与佛印最爱相互讥讽,妙语频出的对话大都是一语双关,例如有个关于“鸟”字的传说。 
  “鸟”这个字在中国南方俚语中颇为不雅,南方有些地方话读音为“吊”,小说《水浒》中黑旋风李逵就经常骂道:“这鸟人……”,由此看施耐庵家乡也是这样理解这时的“鸟”字,说白了就是男性生殖器的简称。 

  苏东坡用此字开佛印的玩笑:东坡说:“古诗中常将‘僧’与‘鸟’相对。举例说:‘时闻啄木鸟, 疑是叩门僧。 ’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啊!” 
  佛印点头称是:“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你相对而坐的源由了。” 
  多数这类的轶事中都是佛印斗智占了上风,胜过了绝顶聪明的诗人苏东坡。估计这些传说多出于佛印本人手口,慧根天授的佛印和尚怎么会不懂得怎样最大效果的宣传自己? 
  笔记所载逸事趣闻,不足为信,实际上佛印大和尚法名了远,字觉老,乃饶州浮梁林姓家子弟,出家后曾敬业于江州承天寺、淮州斗方寺、庐山开先寺,最后主持润州金山寺。结识苏东坡还是在数年后的黄州,与东坡倒是成为了真正的诗词知己,酒肉朋友,咱们后文还要细述。 
  杭州时真正与苏东坡往来频繁的和尚有:惠勤、惠思、清顺、可久、守诠、思聪、道潜(即参寥)等等,这些高僧几乎都是苏东坡的诗客词友,多是与东坡相交于文墨,往来于诗词。宋词的辉煌也有他们一功。 

  说道宋词,苏东坡是从何时倾心于词曲呢? 
  (请看下篇:二十五、职守通判词荟萃) 

日期:2009…11…01 09:13:43 

  二十五、职守通判词荟萃 
  据包括林语堂大师在内的许多名家说: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才发现了词,才开始对其喜爱,证据是东坡从黄州的第二年才开始大量填词。――不过老孙估计可能是翻译之误,是否把林先生的原作“杭州”译作了“黄州”? 
  因为三年的杭州通判任期,东坡累有以词曲赠歌妓的记载,再说,堪称“词宗”的苏东坡,对宋词的传承发展居功至伟,焉能对西湖歌妓们唱于耳边的曲词毫无兴趣,塞耳闭目不察? 
  不过那时的词在妓女的红唇中吐出,也就只是一种抒情诗,歌词中大量出现的无非总是“香汗”、“乱发”、“春夜”、“暖玉”、“削肩”、“柳腰”、“纤指”等等。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23节     
      
    由牛扑web8562125。w150。host…diy搜集整理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23节 
作者: 子金山 
         
  而宋词之得以脱离柔靡伤感的滥调,就要归功于苏东坡了,一个旷古大词家,接触词这种形式,应该绝对不会错过西湖上的词曲,不会拖到四十岁后,才突然熟悉了词曲的格律,写出了绝代名词。 
  更为直接的证据就是苏东坡填于密州太守任上的两首名词了,两首词的词牌都是《江城子》,一首是我们前面欣赏过的《夜梦思》,另一首则行文豪迈,快乐心情见于字里行间,即:《密州出猎》。 
  连东坡咏明月思念弟弟的千古绝句《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也是写于被贬黄州之前的密州任上,此词咱们后文专篇赏析;实际上苏东坡在任杭州通判的三年内曾填数十首名词,就连离任杭州前往密州的途中,苏东坡还寄词《沁园春》给弟弟苏辙表示自己的思念之情: 
  沁园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棉。 
  朝露潯疂‘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这首词便是东坡于熙宁七年(1074年)所填,词人东坡由景入情,忆昔叹今,以真挚的语言向自己的亲人在娓娓谈心。 
  词人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开篇,数语之间即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行晨图,词人眼中的月光、山色、晨霜、朝露,此刻已注入了自己的生命,这带着兄长真情的“世路无穷”,使他像回到了与弟弟“当时共客长安”的少年时。 
  这里的长安其实虚指东京汴梁,词中的“二陆”,实指吴亡后来到洛阳的西晋诗人陆机、陆云兄弟,词人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和弟弟苏辙。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当年东坡兄弟也是怀着远大抱负来到京师的,对于“致君尧舜”建功立业,充满着信心和希望。 

  但现实中词人深感到对政治的陌生,兄弟俩都在新法变革中落马翻船,东坡把《论语》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以及《孔子家语》中“优哉游哉,可以卒岁”,化入了自己的词中,结尾又溶入了牛僧孺的“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身”诗句。 
  全词透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最后露出的:姑且保全身体,诗酒度年华之意味,其实是一种潇洒的自嘲,通过填词来直抒胸臆,东坡正开创着宋词言志抒情的先河。 
  词中东坡经史子集信手拈来,连杜甫诗句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都借意于词中,尾句还巧妙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诗句。 
  东坡活用典故、别出新意、选句组词之功力,在本词中表现的可谓淋漓尽致。 
  苏东坡用自己的填词告诉了后人,对填词东坡早就精于此道,事实上苏东坡在杭州通判的三年中也留下了不少佳作美词。 

  不完全统计,东坡就任当年便作《南歌子-绀绾双双蟠》 、《浪淘沙-昨日出东城》、《浣溪沙-徐邈能中酒圣贤》、《荷花媚-霞苞露荷碧》。 
  次年作《行香子-一叶舟轻》、《祝英台近 -挂轻帆》、《瑞鹧鸪 -城头月落尚乌啼》等九篇词曲。 
  熙宁七年(1074年)东坡的词曲创作收获最丰,作词曲《动金船-无情流水多情客》《少年游-去年相送》等近五十余首。 
  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仅举一例,供大家赏玩: 
  少年游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笎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这是任杭州通判的东坡在四月初因赈济灾民赴润州(今镇江)公出时所作,(今江苏镇江),词人巧妙的将自己化为心爱的妻子王闰之,以妻子的口气来思念自己,实际上却是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东坡构思别具一格!  
  词中首句即点明了夫妻别离时间的时间:“去年相送”;分手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季节:“飞雪似杨花”。 

  大雪纷飞却要远赴他乡,表示了自己“公身不自由”的无奈,而润之冒寒相送,使这种凄凉气氛平添难舍余味,使我们不觉感到了他们平日的夫妻情深。 
  次句对应,同样是时间:“今年春尽”;季节:“杨花似雪”;可是数月前去年送别的丈夫至今“犹不见还家”。 
  杨花飘絮时,残春已将尽,离人不得见,怎不牵奴心? 
  诗经小雅中的《采薇》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意境,被词人信手溶入词中,“雪似杨花”与“杨花似雪”,比拟公正精巧,绝妙好辞令人拍案叫绝! 
  东坡继而转向月夜,以“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之画意,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寂寞惆怅,这里词人巧借唐代诗仙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名句,想象妻子正在卷帘招明月作伴,怎奈风露又透过窗纱,凉意扑入襟怀。 
  尾句尽情描绘了妻子人思念丈夫的孤独幽怨,“恰似笎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姮娥即嫦娥,《淮南子》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这里姮娥乃象征一轮明月,连月亮都怜爱双栖的燕子,把她的余辉斜斜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柔情蜜意感动当空明月!怎不使爱侣羡慕双燕偎依? 
  词人由实入虚,以虚抒情,尽情渲染了妻子的孤寂无伴;而自己对爱妻的思念自在不言中,而全词却并无一字明写自己的情感,但我们却又能真实的触摸到了词人的情怀,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怎能不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在用反证法轻轻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大家应该能通过此词体会到东坡对妻子王闰之的真实情感,也应该能感觉到润之对东坡的一往情深。 
  而作为苏东坡继室的王闰之却不像东坡的亡妻王弗那般聪慧,也不像下任东坡夫人王朝云那样多才,王闰之最明显的特长:贤惠。 
  (请看下篇:二十六、苏门夫人多温馨) 

日期:2009…11…02 09:46:23 

  二十六、苏门夫人多温馨 
  很早就流行这样一句话: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名贤惠的女人!此言不虚,多少贪官污吏走上刑场的旅途,起点其实就是那枕边的美人! 
  仕途早中期时的苏东坡枕边也未缺少过美人,但是,幸运的是苏东坡身边的妻子都是优秀而贤惠的,这绝对是运气,或者说命运在这方面照顾了苏东坡,而具体到东坡的先后三个妻子,却是各有不同的风采。 
  前文已经简单的介绍了苏东坡的结发妻王弗,以后咱们再抽空细述东坡的第三任妻子王朝云,现在来了解一下正在杭州陪同东坡生活的王闰之。 
  这王闰之与他的堂姐王弗不大相同,王弗聪慧非常,虽不识字,但却有过耳不忘的本领,据载:每当东坡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苏东坡偶有遗忘时,这王弗竟能从旁提醒,东坡惊喜之余,问她其它书中内容诗句,她凡是东坡朗读过的竟能都约略知道,这不能不让苏东坡刮目相看。 
  作为王弗的小堂妹,王闰之没有这个本事,但年龄小苏东坡十一岁的王闰之却绝对称得上一个贤妻良母型配偶,在相夫教子的主要业务上表现尤为突出。 

  苏东坡现在是杭州二把手,迎来送往的官场生活免不了身边歌妓美女环绕,这就需要做妻子的绝对信任了。王闰之知道她嫁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人喜爱的诗人,一个名扬天下的天才,而且是一个级别不低的朝廷官员。 
  关键是这样一个做官的丈夫,性格还有别于常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