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下任于何地,苏东坡早就有意北归,以便能与兄弟苏辙团聚,其时苏辙正在山东齐州(今济南)任书记――会议记录员,于是东坡便提前呈请朝廷能调自己于山东的州县任职,求朝廷把自己安排在东州。 
  这点要求,当时正值混乱的朝廷回复照准,但实际调令下来,苏东坡却被任命为山东东部的密州太守。 
  虽然都是山东,但密州与齐州东西相距近千里之遥,需要横跨整个山东半岛,朝廷在苏东坡工作再分配上并没有照顾什么。 
  宋代的官,不大好凭职称定高低,苏东坡由通判晋升太守,表面看是按惯例提升了一级,但是,就像东坡曾任职的凤翔通判与杭州通判,都是通判,却天差地别,有些类似今天的直辖市与县级市的区别吧。 
  这次虽名义升任密州太守,但即将到任的密州是一个很穷的地方,靠近东海,在宋时应该算是僻壤之乡,主要只长麻、枣、桑树,此地百姓的生活贫困,和杭州的都市生活有天渊之别。 

  当时新法实施,地方官员的薪俸已经降低。苏东坡在他《菊赋》的序言中说:“余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之俸,殆不如昔。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延式循古城废圃,求花菊食之,如腹而笑。”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29节     
      
    由牛扑web8562125。w150。host…diy搜集整理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29节 
作者: 子金山 
         
  这里能看出两点:一是苏东坡不是什么会敛财的贪贿官员,杭州的富地方出了个穷官,那么到了密州这穷庙里,东坡更不会成为富方丈的。 
  二是按东坡的生活习惯,来到密州暂时还不大适应,东坡以好肉、美食著称,“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大概指的是肉食,否则凭一州太守之尊,总不会连面食也吃不饱吧? 
  假如真是到了太守家断炊的地步,那当地还能有什么百姓不被饿跑?再说了,凭东坡随便泼墨就是金银铜钱的本事,还能穷困潦倒至邀上本州通判去人家丢弃的废苗圃里采菊花果腹充饥? 
  分来析去,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密州缺肉,东坡不能每日肉食下酒。 

  这点从日后苏东坡带头出城围猎,全城百姓倾城出动配合,也能看出点苗头:猎取野味就是为了取肉解馋么,否则费那么多人力干吗? 
  该次围猎,东坡填词纪念: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熙宁八年,东坡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围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围猎词。 

  词中作者以不满四十岁自称“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哪有一丝老态?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千骑奔驰,似闻马嘶,何曾有半点穷困之象? 
  全城百姓盛意出动助兴,词人却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也要学当年孙权射虎一显身手,以报答百姓对自己这“父母官”的热爱,尽显东坡之“狂”劲与豪情。 
  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酒酣胸袒尚开张”! 词人酒酣之后,猎兴益浓,年事虽高――古时有“人到七十古来稀”之说,三十八岁其时中年而已――作者鬓发虽微白,却仍希望朝廷能象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到那时,词人将投笔从戎,挽弓如满月,以抗击西夏和辽国的侵扰。 
  此作即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人以描绘一次普通的围猎,抒发自己兴国安邦之志,拓展词境于猎场之外,提高词品于游玩小道,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风格豪放,角度独特,层层渐进,由行动延至心理,一展作者视国为家,志在千里的英风侠情。 
  此时的北宋处于西夏、辽国的两面夹击之下,边境几乎从未有过安宁,而战局却小胜虽多,大败不断,与西夏曾有一战覆没四十万大军的战例!东坡手书此词之前夕,皇帝刚命宰相韩绛割河东宋地八百里给辽国!而西夏则出兵交趾,趁火打劫,攻占了北宋的钦州、廉州。 

  国破家何在?文人心戎边! 
  但是,由吕惠卿当权的政府,却强制实行新税法,其沉重已非人民所能负担。东坡写诗中曾说:绕城而走,多见孩童死于道边,自己与同僚葬埋尸体,人人热泪盈眶!几年后,他在一封信里曾提起:自己救了三四十个饥饿的孤儿,在自己家里抚养。 
  现实总是令人心酸无语:凄惨的环境却能激励诗人写出了最好的诗篇!按国人标准:东坡这一时期的诗词才算臻于化境,达到完全成熟。 
  东坡的悼妻词《江城子》便是出手于这个时期;世所公认最好的中秋明月词:《调寄水调歌头》,也是写在这个时期。 
  (请看下篇:三十二、苏子起舞弄清影) 


日期:2009…11…03 18:09:51 

  三十二、苏子起舞弄清影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脍炙人口的旷古名篇,是苏东坡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即丙辰年的中秋节,怀念弟弟苏辙之作,从全词的字里行间竟能嗅到郁郁酒香,隐隐仙气!竟能感觉到东坡的醉态朦胧,思绪飘荡九天! 
  全词构思奇幻,豪放旷达,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卷舒自如,颇有“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全篇无不佳句,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目高歌”。 

  发觉苏东坡有两大明显现象:但凡醉后,必有佳作,美酒釀仙句,醉意吟神词,好像天才是被酒熏出来的! 
  再就是,东坡赠给弟弟苏辙的诗词,往往大多神来之笔,苏东坡能把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哲理高度,醒世妙句,自然天成。  
  东坡的这首醉后之作,便是集二者合一词之大成!全词围绕中秋一轮明月展开,从天上到人间浪漫抒情,令读者几欲随东坡“乘风归去”;空间与时间信笔穿越,思绪游天下,祝福送给人间:“但愿人长久……” 
  词人开篇即问:“明月几时有”?此句化用诗仙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向青天问句高歌,把思绪引向亘古苍穹,一时太空仙界充满问号:“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数语之间,笔锋夭矫回折,跌宕多彩,突兀挺拔:“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向往,也有疑虑,使我们隐隐感觉到了东坡出世、入世的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跃然纸上! 
  下阙开始,词人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将身化为皓月当空,神游九州: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词人由化月光游人间的浪漫景象,从月叹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承“照无眠”上句,笔势淋漓顿挫!惋惜月少人情,增“人不如月圆”之惆怅,一泄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之句,富寓哲理,遐思中矩,这里并非词人对人生悲欢离合之命运的解释,而是抒发作者自己对人生的洒脱、旷达的襟怀――齐荣辱,忘得失,超然物外,使人嗅到浓厚的庄周气息。 
  我们从中不难从中体会到东坡眼中的社会不平、人间万象、百姓悲怨,而东坡把这些“人祸”同月之圆缺这些自然“天象”并论,视为一体,却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只欲求得心理安慰的无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境界瞬间升华! 
  苏东坡在向人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已不限于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福,全词顿时呈现温馨意蕴。 
  全词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笔意冰清灵动,笔锋婉转惊绝! 
  作者对美好的向往,生活的祝福,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深情。 

  我们能感觉到人间天上没有不同,世事纷杂错综繁复,世事变化万千,唯有一点永恒:那无处不洒的月光,那无所不在的人性! 
  本词是东坡哲理词的代表作,一首明月词,体现了东坡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圆月的观察得以展示,通过对人生的叹息得以抒怀――大哉东坡! 
  伟哉东坡!俯仰古今之变迁,感慨宇宙之流转,厌恶宦海浮沉,志在孤高旷远! 
  神仙般的意境氛围中,渗出浓厚的哲学气息:东坡在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在努力促使人性与宇宙、与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幸福在于希望,希望在于和谐。 
  《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余词尽废,也就是说,自东坡明月词出世,其它以中秋为题的词都可弃之不足惜了。这当然有些过了,而东坡此词高出他家一筹确实无疑。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30节     
      
    由牛扑web8562125。w150。host…diy搜集整理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30节 
作者: 子金山 
         
  甚至后人有句:自东坡中秋词之后,无人再咏明月矣! 
  至于苏东坡在诗序中所说“大醉”后所填此绝世之词,那是不相干的,苏东坡数杯即“大醉”,却不会影响任何诗绪,有时甚至文思更加! 
  《能改斋漫录》载:苏东坡在知定州军州事任上时,宴会一群文人,并有官妓“三陪”,众人求苏东坡即兴填词,苏东坡醉后泼墨,文不加点,无片刻停顿填词《戚氏》: 
  “(此词始终指意,言周穆王宾于西王母事) 
  玉龟山。东皇灵媲统群仙。绛阙岧峣,翠房深迥,倚霏烟。幽闲。志萧然。金城千里锁婵娟。当时穆满巡狩,翠华曾到海西边。风露明霁,鲸波极目,势浮舆盖方圆。正迢迢丽日,玄圃清寂,琼草芊绵。 
  争解绣勒香鞯。鸾辂驻跸,八马戏芝田。瑶池近、画楼隐隐,翠鸟翩翩。肆华筵。间作脆管鸣弦。宛若帝所钧天。稚颜皓齿,绿发方瞳,圆极恬淡高妍。尽倒琼壶酒,献金鼎药,固大椿年。缥缈飞琼妙舞,命双成、奏曲醉留连。云璈韵响泻寒泉。 

  浩歌畅饮,斜月低河汉。渐绮霞、天际红深浅。动归思、回首尘寰。烂漫游、玉辇东还。杏花风、数里响鸣鞭。望长安路,依稀柳色,翠点春妍。” 
  东坡随写,歌妓随唱,歌声停时,东坡填词随毕。 
  如此才思,如此醉中随笔! 
  无怪当时一州传为佳话,竟成举州盛事。 
  (请看下篇:三十三、多变朝局多事秋) 


日期:2009…11…04 14:28:38 

  三十三、多变朝局多事秋 
  苏东坡在密州任上赋诗填词集为一册,经朋友们刻印得以流传天下,该诗集取名为“超然集”,我们品味过的“老三篇”均收入其中:《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两篇《江城子》风格大异,一首至凄至情,一首豪放不羁,而《水调歌头》则隐隐有脱俗超然之气韵,这像是在表明:年近四十的东坡开始收敛内心苛酷的火气,心境开始安详平和甚至顺时知命。 
  好像是见证这种渐变的性情,苏东坡在密州也建了个纪念性质的建筑物,取名“超然台”,他在密州所写的诗集就是取材这台名。 
  熙宁九年暮春,苏东坡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望江南 》一曲: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东坡建台,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乃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莫非此时的苏东坡已经沉浸于生活乐事的享受之中?开始洒脱的超然人生? 
  真的有点这种意思,苏东坡开始陶渊明的诗极感兴趣,在他的《西斋》诗里,可以看到宁静满足,以及对静谧的喜悦,其意境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一派田园诗韵,生意盎然: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福祸亦非狂。 
  寒衣竹风下,穆然中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也光。 

  鸣鸠得美荫,因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察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估计就是陶渊明在世,也只能叹服东坡诗意的超然化外;在《吏隐亭》中,诗人这样吟道: 

  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 
  昨日清风眠北偏,朝来爽气在西山。 
  就好像朝廷纷乱的政局与远在密州的东坡已经无关了,东坡仿佛从文学中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或者说升华,这种精神上的升华似白云无心,飘浮出岫――诗人在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