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廷现在摄政的是英宗的皇后、神宗的老妈高太后,儿子驾崩之后,接位的孙子哲宗,所以高太后现在应该是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摄政。 
  几乎所有白话苏东坡的大师们都认为:北宋后期的皇家阴盛阳衰,苏东坡所经历的四朝天子都有过太后摄政的纪录,偏这四代太后还都是真正的女强人,实际本事还都不小,心肠也都不算坏,并且有的十分出色。――这乍看还符合史载。 
  但是,老孙注意到这种现象:中国两千多年有皇帝的历史,只要是太后们掌权,这个朝代一般也就算快完蛋了,除非马上再出个强势皇帝一意孤行,建些“丰功伟业”,或许能“中兴”几十年,不过那权力重新洗牌的过程大多是带着血腥气的,也免不了要动乱一番,致使国家元气大伤,百姓涂炭。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65节     
      
    由牛扑web8562125。w150。host…diy搜集整理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65节 
作者: 子金山 
         
  这与掌权的女人善恶没多大关系,本事大的或许能昙花一现于当朝,但还是要埋下衰败的种子,其下代皇帝一般免不了懦弱或强势过头,对前朝太后的执政班子绝对要另起炉灶,施政方针不管错对都要彻底肃清,追根溯源还是与后宫执政有干系,所以一些强势的开国皇帝甚至立下铁牌严规:严禁后宫干政,违者杀无赦! 
  这里面大概有两条原因:后宫的女强人们一般都只能是间接的学习国家治理大法,对组成了这架国家机器的主要零件――官僚队伍也是间接的了解,一旦大权在握,决断兴许不错,但细致全面就无法兼顾了,要是这个女人再有点其它想法?那麻烦就更大了。 

  其二最重要:干部队伍不可避免的要形成水火不相容的两套人马,明暗的勾心斗角是免不了的;形象工程就会显得更加重要;善于拍马的高手有了施展才能的空间;所谓忠奸也必然会有了不同认识;路线斗争一旦被强化到重于国计民生的位置?结局遗憾是必然的规律。 
  管理人民与糊弄人民都不容易,都是需要全国与朝廷保持一致的,这架马车上不能有左、中、右几派乘客,更不用说安排两名掌鞭的把式了。 
  本事再大的最高统治者也没本事直接管理国家,也是必须组建一个金字塔形状的统治班子,现在北宋政权金字塔的顶端是高太后,坚决反对新法的司马光居于实质意义上的第二层,这一层还有知枢密院的章惇、暂居相位的蔡确,苏东坡的位置呢?现在是在七层以下。 
  政令合理的改弦更张,王安石的所有新法被宣布废除或中止,元佑年代开始了。 
  身着七品服饰进京的苏东坡现在实际上能在第二层里发表演说,这除了与苏东坡的名气、才份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与两位主要执政的私人关系,大家以前都是朋友,偏这两位主要执政之间不大对付,这就是司马光与章惇。 

  苏东坡的主要活路是要先当好和事佬。 
  司马光重新进入中央领导班子,令现在枢密院执掌国家军事大权的章惇心情极不愉快,两人平素性格就不大合拍,章惇是个为达目的自己性命都可以不顾的亡命文人,这性情苏东坡在凤翔与他初交时就有过断言。 
  现在章惇对司马光的态度令苏东坡也看不下去了,司马光数次在众人前遭到章惇的谑辱,别看文才名盛当时的司马光本事不小,并且现在已经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著《资治通鉴》,但在章惇面前却施展不开手脚,大概这就是道德文人遇到流氓文人时的必然现象吧。 
  苏东坡被贬后与章惇的私交疏远了不少,但还是能与章惇交流一二的,章惇对苏东坡还是畏惧三分的:斗嘴皮子、比才智,苏东坡好像都强于章惇不少,所以章惇对苏东坡现在有些敬而暗恨的感觉。 
  苏东坡对章惇的劝说也可称苦口婆心:“司马君确实时望甚重,三国时西蜀许靖仅一个虚名,刘备鄙视他时法正还替他辩护:‘靖之浮誉,播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刘备从谏委许靖为司徒。许靖这样的都不能轻慢,何况司马君这样有真实才学与名望的呢?” 
  据史载,章惇听从了苏东坡的劝说,司马光的日子因为苏东坡的干预而好过了不少。 

  由黄州赶赴汝州赴任的苏东坡近两年也没赶到汝州任所,从东海边的登州赶到京城汴梁用了月余,相比之下速度提高了不止十几倍,但比起来到京城的升官速度来,却又是成了蜗牛速度,苏东坡这次入京,官运之速令人眼花缭乱、瞠目结舌。 
  以礼部郎中被召入京的苏东坡,其实来到京城当月就成了六品起居舍人,还没喘过气来便被越级提拔为四品中书舍人,这时的苏东坡从职务上已经进入最高层决策班子了,大概相当于中央组织部长的角色吧。 
  就像一句老话说的,人如背运,喝口凉水也塞牙;到了走运的时候,绊倒也会拾个金元宝,那官运假如临了头,戴不戴纱帽也由不得你,莫非苏东坡的官运开始临头?要不哪来得如此升官的“东坡速度”? 
  其实运气这东西还是来自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产物,首先是大环境变了,倒不是神宗皇帝或高太后谁更欣赏苏东坡的缘故,是国家的施政的方向变了,一切又回到了新法实施前的老路,当时抵制新法的人氏都到了出头之日,而苏东坡又是当时的头面人物,政治立场与本人才华举国无人不知,被重用是必然的。这时候就是有些与升官相反的行为也挡不住所谓“官运”。 

  就是在苏东坡由起居舍人到中书舍人两个月的仕途中,苏东坡也是不改多事的习性,在苏东坡眼里可没有什么新旧法之分,只要自己认为对国家、百姓不利的,苏东坡照样反对,更不会理睬与之作对的对象是谁,哪怕如王安石般博学多才位高权重,哪怕如司马光般德高望重又私交甚密。 
  还是六品起居舍人小官时,苏东坡就开始与三品大员的司马光顶上了牛。 
  顶牛的主要原因是针对司马光所代表的“流俗派”对废除新法一刀切的原则,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苏东坡坚决反对废除“免役法”。 
  前文已经解释过:中国的秦朝之前是兵民不分的,是秦始皇开创的中国的专业部队,其后历朝也就有了常备军;北宋始实行的“差役法”几乎毁掉了国家的常备部队,士兵由轮流当差的农民组成,造成了北宋军事力量的急速下降;王安石创立的“免役法”便是纠正这一点,使部队再恢复其盛唐时期的专业性。 
  当然,这也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但也增加了国家的税收与军事力量,总的说来还是利大于弊。苏东坡认为废除“免役法”是亡国之道,尤其在大辽、西夏两大强敌虎视眈眈于北、西两面时。 

  可是固执的司马光看不到这些利处,只是一味指责“免役法”从百姓那里敛钱的弊端,苏东坡提醒也没用,在朝堂上反对也没用,只把个苏东坡气得回家后大呼:“司马牛!司马牛!……”――论语里有个孔子的弟子司马牛,与司马光同姓,被苏东坡给借过来了。 
  其实这时的苏东坡也是“犟牛”一头,两头“犟牛”碰面那就只有抵架了,这时的苏东坡实际上与自己原来的战友也搭上了对驶的两套车。 
  但是,所幸这“司马牛”人品还是没说的,吵架归吵架,提拔归提拔,政治观点不同并不妨碍提拔政敌,苏东坡还是照样被委以了四品中书舍人的重要岗位。――这司马光政治道德与个人品质的确是高尚亮洁!能提拔与上面不保持一致的人才,厉害! 
  实际上司马光与苏东坡两人的私交还属于至交好友,政治观点的抵触并不妨碍两人的私人关系。据宋人笔记《东山谈苑》记载,苏东坡常去宰相司马光中去串门聊大天。 
  日子久了,就连宰相家的仆女丫环也与苏东坡混得倍儿熟,司马光有一丫环,每次都称呼司马光作秀才,这让苏东坡觉得不够体现司马光现在的地位,在宋朝,一般是把宰相称呼为“相公”的,于是就教导这位不懂朝廷礼仪的丫环以后要改称主人以“相公”。 
  这天,丫环还真的叫司马光相公了。司马老夫子非常奇怪,询问这是哪个教导的? 
  丫环无奈,只好出卖了教唆人苏东坡。 

  司马光更无奈,叹息道:“好个苏轼啊,居然把我的丫环教坏了,使她如此嘴甜舌滑。” 
  在古代,能与人家的侍女丫环说上话,那就已经属通家之好了。 
  (请看下篇:七十二、金紫高位平常心) 

日期:2009…11…19 16:53:23 

  七十二、金紫高位平常心 
  还是前文说过的大道理:一个人的政治命运是受制于政治大环境的,司马光入朝,不管章惇怎么不乐意,之后又怎么听从了苏东坡的劝说与司马光缓解了关系,自己还是被贬谪了,宰相蔡确也随之被罢免,元佑元年(1086年)二月,两人相继离开京师。 
  政治的杠杆此伏彼起,苏东坡于次月被免试越级提拔为中书舍人,并赐金紫;也就是在这个月,国家大政没有理睬苏东坡的竭力反对,免役法被宣布永远废除,北宋政权开始给自己军事盾牌进行“退火”处理,边境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66节     
      
    由牛扑web8562125。w150。host…diy搜集整理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66节 
作者: 子金山 
         
  命运永远都是神鬼莫测的变化着,没人能够预料:远在金陵闲居的王安石突遭惊吓病故――这是一些闲人笔记中的说法,实际上是王安石闻听免役法也被废除,不禁悲愤大呼:“亦罢至此乎?”,很快便郁然病逝。 
  事情就是这样让人不可思议,朝廷竟然委派苏东坡给王安石起草“悼词”:《王安石赠“太傅” 敕》――这对“欢喜冤家”阴阳两隔也没断了缘分。 
  这是篇不大容易作的文章,人死为大,圣旨是追赠给死者太傅荣衔,当然应该如同所有的悼词一般,说些“伟大的革命家、什么主义战士”之类的赞语,但这却非苏东坡所愿,在苏东坡看来,王安石固然学究天人,但政治功业上却难说惠泽了天下百姓,但是这种褒奖文章却不能强塞进去哪怕一个贬义词。 
  苏东坡还是依照自己的性子来,这点寓贬于褒的花活难不住苏东坡。该敕文笔简练概括,全文不过三百余字,且全文照录吧,以飨读者: 

  “敕:朕式观古初,灼见天意。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具官王安石,少学孔孟,晚师瞿聃。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枇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属熙宁之有为,冠群贤而首用。信任之笃,古今所无。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浮云何有,脱屣如遗。屡争席于渔樵,不乱群于麋鹿。进退之美,雍容可观。 
  朕方临御之初,哀疚罔极。乃眷三朝之老,邈在大江之南。究观规模,想见风采。岂谓告终之问,在予谅之中。胡不百年,为之一涕。于戏!死生用舍之际,孰能违天?赠赙哀荣之文,岂不在我!宠以师臣之位,蔚为儒者之光。庶几有知,服我休命。” 
  这是以皇帝的口气夸奖去世的老臣,一句“学冠千载”当令地下的王安石欣慰九泉;但下文“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批百家之陈述,作新斯人。”,却实在有暗讽王安石狂妄自大、标新立异之嫌;那句“变浮云何有,脱屣如遗。”,赞誉了死者经二度罢相,退居江南,不恋高位的超脱;“屡争席于渔樵,不乱群于麋鹿。进退之美,雍容可观。”之句甚至表达了自己的羡慕意味;最后的“胡不百年,为之一涕。”感叹,却难说是颂赞还是诽谤了,留给后人各自理解吧。 

  公正的说,苏东坡在敕文中还是对王安石的一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尤其敕文短小精炼,将王安石一生的轰烈、争议,融入几百字的短文中,尽显东坡撰文的极强概括能力。 
  至于露点嘲讽意味的那句“夸赞”?以东坡善谑性格,当属开死者的玩笑吧,没有这么一句,那就不是苏东坡了。 
  比起次月所撰写的贬谪大仇人李定、吕惠卿的责文来说,苏东坡还是笔下留情的。 
  剥夺李定官职圣旨也是由苏东坡起草的,想必此刻的苏东坡心情绝对“爽歪歪”,竟然借皇帝的口气命令李定给过世已久的老妈重新发丧,重新依礼守孝三年,这下把他过去隐瞒未报母丧的丑事公布天下了,估计这李定应该感觉到生不如死啥滋味了。 
  贬谪吕惠卿的圣旨中有这样的妙句:“始于知己,共为欺君,喜则摩足以相欢,怒则反目以相噬。……党与交攻,几半天下。”――这下两人献丑却不止于“几半天下”了,而是天下对其为人嗤之以鼻,对两人的被谪拍手称快。 
  蔡确被罢相之后,接替相位的是以太师衔“平章军国事”的文彦博,这文彦博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小时候看到过的故事:一个皮球滚到了树洞里,被一个聪明的小朋友建议灌水灌出了皮球,就是文彦博小朋友的事迹。文太师也可以说是苏东坡的前辈好友之一,看来苏东坡的官运还没走到头,还在向权力金字塔的高处冲刺。 

  九月,苏东坡被提拔为“翰林学士知制诰”,这是一个专为皇帝草拟圣旨的职务,是最高权力班子中的一员,品级虽然比宰相低一级,为正三品,但由于能比宰相更为亲密接近和影响皇帝,其重要性不亚于宰相。 
  宋朝的大臣们最高能升到二品,那个一品只是给亲王、太师们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