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丽与哀愁-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孔令侃的父亲孔祥熙,在大陆时期,当过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孔家也希望孔令侃能够继承这项传统,像他的父亲那样,当上国民党当局的“行政院长”。
客观地说,以孔令侃的学识能力,以及在美国元老政治家间的良好人脉关系,他当“行政院长”是可以的,甚至有人认为,当年孔令侃若是真的被蒋介石任命为“行政院长”的话,美国大概也不会那么快就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与台湾当局“断交”。
他希望继蒋经国之后,担任这个国民党当局当时最有政治上表现机会的职务。况且,那时台湾的经济力量刚刚有起飞的趋势,如果当上“行政院长”,不但可以有机会表现一番,说不定可以名利双收,让孔家在国民党的权力圈子里东山再起。
事与愿违,由于蒋介石的病情方笃,所以并没有机会让宋美龄提出来。但是,到了蒋介石去世,国民党党魁的人选问题,和蒋经国接任“总统”之后“行政院长”的悬缺问题,才又立刻浮现出来。
宋美龄在家族人情包围之下,向蒋经国试探,是否有可能延请孔令侃任“行政院长”,另外一些传言甚至指出宋美龄有意问鼎国民党党魁。然而宋美龄当时的这个想法,却在张宝树(国民党秘书长)等人以蒋介石刚刚去世,为了永怀领袖,所以将“总裁”的职位永远保留,而拟推举蒋经国为党的主席,在蒋经国人马的巧妙安排下,拥护宋美龄当党魁的人士,就失去了借口,因而师出无名。宋美龄在蒋介石去世那年的9月,便以医病为名,悄然赴美国。
最让政坛人士感到事有蹊跷的,是她几次赴美之后,似乎对蒋介石的忌日各项纪念仪式,愈到后期愈表现明显的疲态,许多政坛人士纷纷传言宋美龄蒋经国母子为了孔令侃有意“组阁”被拒,内心存有疙瘩。可是,到了1986年的时候,是蒋介石的100岁冥诞,蒋经国觉得这种时节,如果宋美龄再不回台湾到慈湖致祭的话,外界更会认为传言的确属实,将会引起外界更多的臆测。
基于这样的考虑,蒋经国叫他那时惟一尚活跃的儿子(蒋经国的大儿子孝文,身体情况仍然不佳,二儿子因为1984年的江南命案,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怀疑是幕后黑手,蒋经国不敢叫他去美国,以免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蒋孝勇去美国,设法把宋美龄给请回来。据说,宋美龄是在蒋孝勇孝心感动之下,才又悄悄从美国回到台湾来。
宋美龄是回到台湾来了,可是,就在回来不久后,也就是1986年的10月31日,蒋介石冥诞的当天,她发表了一篇《我将再起》的文章,文章内容其实没有什么太突兀的地方,而且,早在大陆时期,她也曾经以同样的篇名,发表过几篇文章。
但是,有些比较敏感的人,却认为她的“我将再起”和以前的“我将再起”,在意义上似乎不太一样,有着意在言外的暗示作用。那些人士因而认为,蒋经国若是看了这篇文章,心里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但是,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在蒋经国在世最后的这段岁月,他对权力接班的布局,虽然已经做了一些安排。可是,包括宋美龄在内的人,都对蒋经国未来的权力布局,充满了惶惑不安的心情。那时,大多数的“宫廷派”人士,对蒋经国名义上选任的接班人李登辉了解的程度仍然相当有限。可是,他们实在对这位台湾的“副总统”是不是能像从前的“副总统”严家淦那样,万一在蒋经国不幸病故后,当一个不恋栈权位的过手“总统”,则充满了怀疑。这种怀疑,其实不是对李登辉怀有任何成见和敌意,而是植基于威权时代一种家天下的潜意识惯性,植基于国民党撤退来台湾第一代人士根深蒂固的“恐台心理”——怕台湾人掌权之后,尾大不掉,反过来打压外省人,发生养虎反噬的悲剧。
“宫廷派”人士的忧虑,后来证明不是一种多虑。可是,在当初,当“宫廷派”人士包围宋美龄,对蒋经国一旦亡故,在权力结构上可能的肘腋之变,不断提出警告时,宋美龄则是陷入极度无力感之中,她一再向人明白表示,“经国主政,我不便再插手干涉!”她对宫廷人士提出的看法,尽管是心存同意,但是,她又何尝有力量能左右蒋经国?
“我将再起”基本上只是一个小插曲,它没有办法改变蒋经国的权力布局,也没有办法改变政治舞台台湾人时代的潮流。当宋美龄看完《我将再起》的讲稿,并且为草稿签上自己的名字时,她的脚上已经长满了静脉瘤,她的健康虽然没有明显恶化的迹象,可是,她站起来的时候,偶尔需要护士从旁扶持,她即使还有心“再起”,然而,她是用危颤颤的姿势,站立在世人面前的。事实已经摆在阳光底下,宋美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在政治豪赌的大轮盘中,已经轮不到她下注的机会。
机会不会等待被动的人,“宫廷派”人士对国民党权力布局的忧虑和噩梦,果然成为事实。一个新的台湾时代隐然成型,蒋家的威权,就在宋美龄的弹指之间溜走了!
下篇Ⅱ 草山落日第三章 老干新枝,如何再起(2)
3。2 老干新枝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毫无预警的状态下,离开人寰。他的死,给国民党的统治阶级制造了长达五六年的内部权力斗争——所谓的主流派和非主流派的斗争。
在这场权力斗争兴起之初,宋美龄在当中扮演了一个微妙的角色。
正如我们在前面说过的那个故事,李登辉在党内权力斗争最表面化的时刻,去士林官邸,要求取得宋美龄为代表的“宫廷派”人士的支持,并且对宋美龄女士表明其尊重的态度。
但是,宋美龄身边出主意的人,却给李登辉来了一个排头吃,让他在士林官邸的楼下,足足等了近半个小时,才见到宋美龄。
尽管如此,依照法律,宋美龄应该享有的去职“总统”遗孀的待遇,诸如每月薪俸的支领问题,还是得经过李登辉的批准。
宋美龄也知道李登辉有求于她的现实性,她在前一次和李登辉晤面时,就打蛇随棍上地对李登辉要求:“你是知道的,经国在的时候,‘总统府’每月都会按时给我一些经费,现在经国去世了,不知道你是否还会给我这笔经费?”
当时的李登辉,在国民党核心人士的心目中,不过是趁时势而坐上“总统”宝座的,根本不是凭借在这个党的内部,经过漫长的权力斗争和内部的权力整合,才换得的成果。所以,当蒋经国刚死,李登辉权力还不稳固时,包括“宫廷派”人士都认为,必须把李登辉定位为过渡“总统”,再加上宋美龄在国民党的十三全大会上,宣读了著名的《老干新枝》一文,这篇文章被视为是所谓的“宫廷派”人士全力反扑的宣言。然而,事实证明,宋美龄的“老干新枝”论的效应,只延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而且这种效应的扩散,影响范围实在有限。主要的原因,乃是出在宫廷派人士不能和非主流人士有效结合,彼此之间的团结意识不足等等原因,始终无法凝聚整合成有力的集团,加上当时的“宫廷派”人马中,仍不乏像宋楚瑜这类出身宫廷却倒打宫廷一耙的“异类”。就在人人猜忌、人人自危的情境中,而宋美龄又不愿出面纠合同志。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宫廷派”在当时的权力争夺中,终于成为弱势团体,遭排出权力核心的命运。
尽管如此,李登辉对宋美龄的“老干新枝”论并没有做出任何明显的反制。李登辉深知,宋美龄已经90高龄。他很尊重宋美龄,而且,宋美龄虽然有意在言外的表示,可是,本质上,宋美龄并未直接把文章的矛头对准李登辉,因为没有证据显示宋美龄斯时有直接和李登辉对抗的动作出现。
何况,“宫廷派”势力仍然在台湾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在权力尚未大统的情况下,不宜对所谓的“老干新枝”或者一切未经证实的事情,有太过度的反应。
1994年9月;当宋美龄结束探视孔令伟病情的行程;搭机回美国时;她亲手送给李登辉一本名为《IN GOD WE TRUST》——信仰上帝——的书,充分说明宋美龄晚年完全心向宗教,无意政治的内心世界。宋美龄此一动作,把以往所有传说中的风风雨雨粉碎于无形。
下篇Ⅱ 草山落日第四章 士林垂暮,挥别蓬岛
4。1 日落士林
深宫垂暮,满庭寒鸦,落梅点点,人去楼空。这正是蒋介石过世以及宋美龄远走美国之后,士林官邸的实况写真。
由于宋美龄长期不在台湾,加上她的外甥女孔令伟也不见得一直在台湾,所以,士林官邸经常是处于无政府状态。
据官邸内务科的人员表示,自从宋美龄走后,士林官邸的大门已经上锁。有些地方因为长年缺乏经费照管,所以,一些原本就须要大笔钱来维修的地方,限于经费,即使外观也已开始褪色剥落。
蒋介石在世的时代,士林官邸每年的经常性维护费用,就要好几十万元,那时的币值值钱。到了蒋经国时代,1986年夏天,蒋经国为了邀宋美龄回台,表示其孝敬之情,特地将士林官邸全面修葺一番,经费预算耗费了千万元以上。
可是,自从蒋经国死了以后,士林官邸虽然还是归“总统府”第三局管理,但,原本拥有大笔经费预算的士林官邸,在近年却经常面临阮囊羞涩的状况。
就以士林官邸的内务科的电话费来说,某次,“总统府”三局的某位人员,曾经向内务科的人打官腔,意味现在宋美龄不在台湾,电话费应该很少才对,结果却依然会比电信局的收费标准超高,求求你们电话省着点打。可是,内务科的人却觉得十分冤枉,因为,官邸的电话都是必要的,有时宋美龄的随从从美国隔海交办一些事情,办好了总要回话吧!而回话总不能以国内电话费来计费吧!
连电话费都这么扣、这么省,更遑论其他的开销了。
1993年,孔令伟回台湾治疗直肠癌,人住在振兴复健医院,吃的东西是由圆山饭店专门提供的。她也很少能够亲自回士林官邸看看现状,所以,士林官邸更是满目凄凉。秋天时节,到士林官邸附近走走,更是让人增添几分萧瑟感受。
更甚者,经常有一些“民意代表”,假民意之名,经常提议要纠众到士林官邸去“丈量土地”、去“示威抗议”、去向某某某“拜年”等等之类的。一群“监察委员”甚至直接进入了士林官邸,等于是直捣“皇宫”。一批接一批的台北市“议员”,希望士林官邸能够开放,并且成为让民众自由参观的纪念馆之类的场所。
这些声浪一阵一阵地,统统传到李登辉那里。从李登辉的观点看来,尽管他对蒋家以来的政治传统不见得样样认同,可是,毕竟他是蒋家“提拔”的(这句话是来自李登辉的夫人曾文惠的口中,曾文惠在李登辉当“副总统”时,曾经向人说过,登辉能有今天,完全是蒋经国“总统”提拔的),所以,凡是有关要将士林官邸如何如何的建议或者是抗议,都在李登辉那边搁置住。
但是,李登辉还能抵挡多久,这就要看蒋家的造化了。届时,士林官邸能否保住,人们将拭目以待。
4。2 挥别蓬岛
1990年9月21日,一架“华航”专机在台北松山机场升火待发,这架飞机就是接送宋美龄赴美国的“总统”座机。
当时台北的《时报周刊》关于此一消息的专题报道是这样写的:“带着九十余箱托运行李,宋美龄女士挥别台北,直飞美国纽约。
“这幕发生于9月21日(中秋节前夕)上午10时18分,台北松山军用机场的挥别场景,恐怕是这位91岁高龄的蒋家女主人,一个历史性镜头。
“蒋夫人究竟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据华航人员透露,老夫人这次共有九十余件行李,大部分行李箱内装着夫人自用的‘衣料’、‘旗袍’、‘日用器物’及‘盥洗杂物’等,其中,还有一箱燕窝和月饼。
“蒋夫人雅好艺术与绘画,据信,她离开台湾,原本自家收藏的古董、字画也应有一大部分随行托运,加上老夫人十分念旧,一些容易搬动的旧式精巧木雕家具,可能也有若干经妥慎包装后,随机运往美国宅邸……”
这架载送宋美龄的飞机,是当天上午6时50分,就由“华航”董事长乌钺亲自坐镇指挥,从桃园中正机场飞到台北松山军用机场。
飞到了台北之后,机组人员就忙着装运行李,包括宋美龄之物在内的行李,足足有90余箱之多,当然,其中有一部分是随员的私人物品,但是,不少是宋美龄的行李。
隔天台北就有报纸以嘲讽的语气说,香港有97大限,台北有97大件。
当天,受邀到机场送行的国民党高级官员,上至李登辉,下至“副总统”李元簇、“总统府”秘书长蒋彦士、国民党秘书长宋楚瑜、“五院院长”等各级首长夫妇,光从送行的人马就可以看出,宋美龄临行放射出来的政治魅力有多强烈。
但是,惟一值得注意的,就是在众多的送行者当中,被挡在松山机场门外包括前“行政院长”李焕在内的首长,据说因为“迟到”吃足了闭门羹。
李登辉等人曾在松山机场贵宾室和宋美龄略事话别,然后,宋美龄就登机。飞机于10时18分,振翼飞离地面,直入云霄。
宋美龄从1950年元月间从美国来台,直到1990年9月间离台,总共有40余年的时间。综计宋美龄前半生岁月,在台湾的时间其实有将近一半。如果说宋美龄对台湾没有感情,这是绝对说不过去的。
但是,有趣的是,宋美龄为什么要离开台湾这个她也有情感的地方?理由何在?
我们可以从一些迹象来看宋美龄所以离开台湾的原因。其一,宋美龄曾说过,台湾没有我的亲人,我的亲人在美国。宋美龄虽然在台湾待了41年,可是,她始终认为她的骨肉是在美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