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亭长小武 中-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管大人的语声充满了惭愧和悔恨,这都是在下的过失。当时不知从哪里突然窜来几个人,救走了他。沈武倒也罢了,他身边那个俊美少年,手握一张小型精巧的黑弩,连发三支毒箭,射死了我三个随从。要知道那三个随从都武功不弱,寻常的小弩根本射他们不中。那弩箭速度极快,象闪电一般,我至今想来还很是心悸。再加上那握弩的少年面目端凝,有股难以言传的高贵之气,当时我突然束手,的确也有被他的精神慑服的原因。 




  如将军道,事情过去了这么久,也就不要难过自责了。一切都是天意,往者不可追,来者还可避免,总之我们要对得起死去的公孙君侯就是。你说的那少年,他的弩箭的确古怪,按理一般小型的擘张弩,速度不会有你描述的那么快啊…… 




  二 



  他们正在说着,突然下面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我是彭城令萧彭祖,请你们为首的上来说话。 



  楼上的诸人一惊,继而一喜,觉得正是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楚王和国相、内史都撤退了,独留下彭城令在此地,谅他一个小小的县令,也耍不了什么花样。于是有几个人便应道,哼,算你们识相,知道太子在我等手中,一定不会轻易放掉。你们大王是不是取赎金去了? 




  萧彭祖大声嚷道,我们大王身为大汉诸侯,为天子藩辅,怎么会做那违背律令之事。你们听着,现今皇上新拜豫章太守、关内侯、绣衣直指使者沈武正驻驾此楼下,沈府君持天子节信,杖金斧,怀银黄,垂双组,可以征调五郡车骑,你们要想得到赎金,那是万万不能的。 




  楼上诸人一听,登时个个失色,好似做了恶梦一般。如将军更是大吃一惊,刚才还以为一箭吓退了楚王和国相,夺得赎金是十拿九稳,没想到一下子出现如此变故。他们紧张地手执戈戟,面面相觑,正不知说什么好。接着下面又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诸卿无恙!幸甚。臣乃皇帝制诏新拜守豫章郡,绣衣直指使沈武。今日刚到贵地,不想遇到诸卿,幸甚。武自小倾慕游侠,要是寻常时候,本该与诸卿痛饮,把臂言欢。怎奈如今奉天子诏命,不敢以私废公,臣武伏地,冀幸诸卿见谅。 




  他的话声不亟不徐,声调和缓,楼上诸人听在耳中,不禁大为惊讶,这个年轻的天子使者本当声色俱厉,不想竟如此谦恭有礼,而且称呼他们为〃卿〃,自称为〃臣武〃,实在很有礼让之意。也就是说明,即使他作为一个来追捕他们的官吏,却尊重他们的人格,不以刑徒来看待。在汉代,只有亲密朋友,才会以〃卿〃来称呼对方,自己谦恭地称〃臣〃或者名字。是以楼上诸人一时都呆住,更不知如何是好。 




  管大人惊道,真是冤家路窄,竟然是他。 



  这个被人称为管大人的就是当年在青云里逐捕小武的丞相府使者管材智。后来得知丞相灭门之祸最终还是因小武密藏的文书而起,一直非常悔恨自己的畏软。可是细想一下,当时的确没有办法,只能怪自己太轻敌,如果早早地开府库征调弓弩手一起去捕人,小武就插翅也跑不掉了。可是谁料到突然有人来救他呢,这只能说是天意。 




  如将军问道,难道就是你所说的沈武? 



  管大人颓然道,如果是他,我等万无逃脱之理,即便我等威胁杀了王太子,他也不会放过我们的。当年他才不过是一个区区的县丞,秩级三百石,就敢矫诏征调郡兵,击杀数百群盗。现在他手持天子节信,哪里会对我们屈服。 




  如将军道,原来就是此人告发了丞相的阴事,的确冤家路窄。不过看他谦恭礼让,年纪轻轻,却颇有长者风范,怪不得皇上对他如此看重,从小吏一下擢拔为二千石郡守,这高禄确也不是妄得的。 




  管大人道,将军所见极是。其实臣当日奉命去杀他,心中也有些不以为然。此人还是颇有才干的。况且丞相的职责就是为天子分忧,这样以私事捕系下吏,实在做得也不太妥当。 




  如将军道,唉,其实丞相何曾想这样做,公孙君侯鞍马出身,性格爽直,对皇上还是很有感情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公孙太仆所为啊。我等既然委质为人臣仆,遭受牵连,虽然冤枉,又有什么可说呢? 




  这时楼下小武突然加大了声音,诸卿都是朝廷骨鲠之臣,或者曾经为汉家长吏,一举一动都是朝廷的楷模,更当遵奉法纪,为黔首先,怎么竟然做了群盗,一朝不慎,就白白玷污了家族清声呢?臣武虽然出身乡鄙,却也懂得忠孝大节,甚不以诸卿所行之事为然。 




  楼上诸人大惊,这个绣衣使者怎会猜到他们从前的身份?的确,他们原来都是丞相的府吏和舍人,当时江充率领车骑,搜捕公孙贺的第宅时,他们正好在外面办事,听到风声,赶快逃亡,知道免不了会受牵连。他们仗着熟悉官府公文,诈刻符传逃出函谷关。一路亡命到楚国,碰上楚王招纳舍人,才隐瞒身份,躲藏在楚王府邸。就算是楚王,也不知道他们当初的身份,他们自我介绍是三辅游侠,没想到在这彭祖楼下,却被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喝破。 




  他们正在心惊的时候,楼下又传来小武的话声,诸卿为朝廷官吏多年,自当比本府更加晓畅事理。须知人生在世,当以忠孝立身。而圣人之言,孝更在忠上。诸卿既然不愿亲附朝廷,本也无可厚非。大丈夫各有所志,岂可勉强。但是也不该做劫质这样人神共愤的事情。要知道这不但背弃公义,而且有辱家声。将立身之孝都背弃了,哪里还能以人的称号立于天地之间?臣武甚不以卿等所做之事为然。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头可断,义不可废。无论如何,做事都该依乎道之所在的。造次必当于是,颠沛亦必当于是啊。 




  楼上诸人沉默一阵,这些话好象说到他们的心坎里去了。其实他们都是立身谨严的官吏,谋反这样的事是想也没想过,不过在丞相府做事,很多事情身不由己罢了。现在亡命出逃,隐姓埋名,也是因为不想连累宗族。他们都是世代为吏的良家子,被诬谋反是很让宗族蒙羞的。 




  于是他们各各面面相觑,突然如将军打破了沉默,大声道,好,使君大人的话甚为有理。礼尚往来,得使君大人良言,下臣也有薄礼相赠。说着他左手握住弓臂,右手搭上箭,挽满,嗖的一声,箭如脱缰之马,直奔正当中那辆冲车而去,啪的一声,钉在那冲车的旗杆上,发出咯咯断裂的声音。一个县吏爬上去查看了一下,骇然道,使君大人,这贼刑徒的箭竟然射在起先那枝箭射出来的箭孔里,贯穿了积竹的旗杆。 




  小武的心也是一沉,涌起一阵烦闷,看来自己的劝告并不管用,最终只有派人硬闯了,总之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赎金拱手相赠的。他慨叹了一声,正要发令强攻,这时听得如将军又继续大声道,我大汉臣民当以孝立身,大人所言,下臣佩服之至。没想到使君大人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见解,让我等真如发蒙一般。下臣愿意束手就擒,随使君大人回县廷去候罪。说着将弓和箭壶往外一扔。 




  三 



  余下诸人见他扔下武器,愕然了一下,有一人劝道,如将军,劫质是大罪,会处磔刑的。 



  如将军缓缓地说,诸君如何决定,如某不敢相强。只是如某世代都是汉家忠臣,做劫质这样的事的确太不应该,刚才是一时糊涂了。如某即便死了,也不愿意被人骂为劫盗。 



  可是我们已经这样做了,免不了被骂。现在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如将军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即便如此,无愧于心,又有何憾。 



  诸人沉默了,显然这个如将军是他们的主心骨,于是突然一起纷纷道,下臣也愿随府君回去领罪。说着纷纷将手中剑、戟扔到楼下的山坡上。只听得咣当声不绝,在黑夜中听来尤为铮琮悦耳。 




  这下变故,让楼下县吏无不惊异,没想到这个年轻的使者果然巧舌如簧,竟把这样天大的难事用区区几句言辞就化解了。其实小武自己也拊心暗呼侥幸,他之所以劝楚王等回去,就是从箭上所系的竹简书信,判断这些贼盗并不普通,一定有点身份,很可能就是哪次大案中逃脱的贵族子弟。通常这样的贵族子弟,因为从小受的儒家教育等原因,都极要面子,更有无上的家族荣耀感。倘若是一般贼盗,还可以借助绣衣使者的威风震慑他们,但是对付贵族子弟和逃亡长吏,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他们宁愿死也不会投降受戮街市的,尤其怕被官吏拷掠出真实身份,死了还丢一份脸。而如果采用儒家大义来激将,反而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无时无刻欲涌发出来的骄傲和自豪,那是一种世家大族子弟固有的,浸透在骨子里的骄傲和自豪。因为这种自豪,他们宁愿随时杀身成仁。小武只是这样猜测,自己的确也没有多大的把握,没想一试果然成功。他擦了一把汗,腿都有点软了。 




  不过他的精神还是很振奋的,立即大声道,诸卿如此申明大义,果然不枉曾为我大汉良吏,臣武甚为敬服,此案臣武一定在皇上面前代为求情,从轻发落。 



  楼上传来声音,谢使君大人,臣等死有余辜,不敢劳使君大人美言。说着,听见脚步杂沓声,鱼贯下来几个人,领头的一个,看年龄不到四十,身材魁梧,剑眉如漆,穿着墨绿色的深衣,腰间的玉带上,嵌着美人秀颈形状的带钩,金色绚烂。小武远远一看他的气势和带钩的色泽,就知道自己所猜不虚,这人一定曾是很有身份的官吏。紧跟着他的一个人肩披玄色胸甲,头上戴着平上巾帻,唇上两抹短须,看上去好生面熟。小武脑子里一闪,想起来了,这不就是当日在青云里追捕自己的丞相使者么?真是再巧不过了,那时他是何等嚣张,现在身份和自己正好相反了。不过小武马上暗笑自己,身为一郡太守,难道能学那些没大志的县廷小吏,睚眦必报吗?古人有言,贤才共有几品:谨敕於家事,顺悌於乡党,这样的人,可以为乡里的表率;吏事明敏,文法无害,这样的人可以扬名于县廷;而廉平公正,宽和有固守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公辅之士。自己到了现在,连二千石这样的秩级都不算是什么理想,只想他日升到三公九卿,难道不应该表现得更像一个长者吗?当年韩安国因小罪下狱,遭到狱吏田甲的羞辱,韩安国曾不服气地问:〃何苦相迫如此?虽然我现在身为阶下囚,但是死灰也有复燃一天啊?〃田甲竟然拉开裤子对着他的脑袋撒了泡尿,笑道:〃倘若复燃,我就这样浇灭它。〃韩安国心中大怒,却也只能忍气吞声。幸好后来皇帝听说了他的才能,派遣使者在狱中拜他为梁王内史,从一个囚徒一下成为二千石的大吏。田甲听见使者宣读诏书,吓得赶忙逃亡。韩安国派人传告田甲的家里:〃给我乖乖回来,否则诛灭你的宗族。〃田甲只好回来,光着膀子去向韩安国谢罪,韩安国笑道:〃算了罢,你这样的人,还值得我报复吗?〃最后一直善待田甲。而韩安国最后官至御史大夫,一度行丞相事,卿相的心胸,就是这样不同于凡俗。小武这样想着,精神更是一振。 




  管材智身后还跟着数人,在县吏们火把的照耀之下,领头的汉子跪下顿首道,罪臣如候拜见使君大人。其他几个也一并跪下,各报姓名叩头服罪。 



  小武大为惊愕,这领头的汉子竟然叫如候,怪不得有如此箭术,这名字太如雷贯耳了。他当亭长的时候,经常有过往士卒路过,赴长安践更,或者去陇西六郡为戍卒,有一些服役期满回乡的士卒,绘声绘色地谈起他们戍卫长安或者边郡时的见闻。有的眉飞色舞,飞将军李广的名字不绝于口;而有的则反驳道,射声校尉如候将军才是天下第一神射士。并详细列举这位如将军在太初三年的秋射大赛中,如何以臂力挽动三石的大黄弩,贯穿九层玄甲,匈奴闻知也为之丧胆。当时自己听着也是热血沸腾,恨不能马上也去长安,亲见那位将军一面。没想到今天竟然在此遇到,不由得喜忧交并:如此勇悍的将领,竟会落得流亡的下场。我大汉实是人才多多,开边斥塞,功名万里,而如此健者,竟白白闲置。于是马上也双膝跪下,回礼谢道,将军不必客气,幸全活太子的性命,此乃非常厚恩。太子乃是楚国的宗庙社稷之臣,一旦有失,臣武亦不可脱罪。 




  萧彭祖见小武竟然给劫盗跪谢行礼,非常惊愕,劝道,使君大人衔天子诏命出使,当自重身份,不可亏缺朝廷体面。 



  小武不答,起身后笑道,贤令有所不知,我大汉乃是礼治之国,刑罚不过是辅助手段。最好的政治,不在于断狱公正,让生者不怨,死者不冤;而在于使天下清明,黎民安乐,无狱可断。如果他们是不讲礼节的无耻群盗,那么本府自然也以群盗来看待他们,号令群吏趋进击斩。现在他们心中都存有我大汉礼乐,自首就擒,我们身为大汉官吏,一举一动都是朝廷表率,哪能不报之以礼呢?否则岂不让百姓笑话我们还不如刑徒知礼吗?况且这位如将军出身三辅大族,当年长安公卿无不以和如将军结交为荣,号称〃虽有千金幣布,难得如候一顾〃。本府久闻其名,今日得见,实在是幸何如之。这位管大人也是长陵巨族,曾官丞相府左长史,平生往来也多是长者,你们皆不当有任何轻慢。 




  萧彭祖心想,这位使君真是巧舌如簧,什么都能被他讲出道理来,怪不得如此武功高强的群盗,也一下被他说动了心,轻易地束手就擒。想想自己四十多岁了,数十年的积劳,才当得一个小小县令,而他才二十岁年纪,就拖金纡紫,风光如此,这大概就是自己和他的差别了。于是也尴尬地陪笑道,使君大人明见,下吏万万不及。说着也跪下施礼道,下吏彭城县令萧彭祖,谢诸卿解脱人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