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方周末2004年精粹 上-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如此宣言。

  可是,假如现代政治家都在心中希冀着煽动和利用民众,那么,宣言不宣言的区别在哪里?我想,区别在于一个社会共识。当“民气可用”公开成为一个宣言的时候,说明这个社会的民主还不成熟,民众本身对政治家还没有足够的警惕。被利用也觉得是理所当然。所以,政治家可以大张旗鼓地煽动民众的过激情绪,竞选场面也就会更“热闹”,甚至“火爆”。

  说美国的选战“热”,只是美国的两大党都在开大会,候选人也在四出作竞选演说。美国的大多数城市、小镇和乡村,都插了许多宣传牌子,上面写着自己中意候选人的名字。然而,在这些牌子中,你很少看到总统候选人的名字,而更多的是当地的法官、治安警察、议员、检察官,甚至校董会成员,等等。这也是美国竞选的特点,美国人对当地选情的关心,有时甚至会超过对总统大选的关心。

  所谓的草根性,是民主制度一种自下而上的生长。这也是大选年表现出来的一个美国特点吧。这样的草根性让我想起一个朋友对我说的,她看到的欧洲课本,在告诉孩子们,你在哪里,你的家在哪里,你住的村子在哪里,你的村子在这个国家的什么位置,你的国家又在世界的什么地方。这在美国也有共通性。美国孩子习惯从我做起,从参与教堂募捐、参与社区建设做起。这样细胞性的建设,源于从最小的社会单元开始,向外逐步扩展的自治。

  自治其实是人的自主要求的扩展。对自由的追求是人的一种本能。人希望在最大限度上,能够为自己作主。自治,就是给一个社区提供了按照自己方式,去尝试和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可能。也给这个社区居住的普通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我们家附近的小镇,是美国最基本的行政单位。像镇长这样的行政职位往往是没有工资的。可是,创造本能总是在促使人们出来竞选。

  美国自下而上的自治,也给不同的理想提供了试验机会。例如,美国有的是“共产主义”社区。在那里,一些有着“共产主义”理想的人聚集在一起,按照他们理想的原则生活。大家看到你们要试验新的花样,一般是乐观其成。假如这样的实验社会被普遍认为是“更幸福”的,那么参与的人就会多起来,社区就会扩大。

  因此,自治,也在保证社会形态的自然选择和淘汰。只是在自治的自然发展中,大多数人迄今为止决定要“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自治也就避免了“专家设计道路”等可能出现的主观偏差。

  地方自治在美国不是乡村概念,而是由小扩大的概念。从村镇自治到县自治,州更像是一个小国家。而人完全是自由的。你可以选择对你合适的地方生活。这样,竞选也就有着很强的活力在其中。美国的竞选和选举,是从下至上、一层层的民众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美国大选的主要议题,总是立足国内的。例如民主党的候选人克里,今年广为散发的竞选宣传品,和伊拉克战争无关,他的五大议题是:就业,健康照顾,教育,环境,民权。

  假如我们忽略美国的逐级自治和竞选,我们也会看不懂它的大选。

  (作者系旅美知名华人作家) 




创建时间:2005…3…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鸟巢”及其暂停是一个缩影 
 



  南方周末   2004…08…12 14:55:24 

  方舟评论

  □刘洪波

  雅典奥运会就要开幕的时候,北京奥运会的“鸟巢”暂停施工了。与“鸟巢”同样需要调整方案的北京奥运场馆,还包括被称为“水立方”的国家游泳馆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的大屏幕视频墙。还有哪些场馆的设计方案将要调整,以及这些调整将会减少多少建筑费用,尚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不过,重要的是节俭问题已经被开始落实。这是一个好信号。

  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任何一个城市举办,都意味着庞大的工程建设,意味着种种最先进的技术手段的运用。高昂的费用曾经使奥运会成为经济上的噩梦,巨大的亏空也曾使申办的热情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1972年甚至发生了交还冬奥会主办权的一幕。直至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扭转局势,使举办奥运会变成一项有预期盈利的事业。

  尽管如此,在近几届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仍然时常听到建设工程进展不顺畅的消息,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的场馆工程建设都引出过“能否如期举行”的担忧。雅典奥运会更是在赛前5个月,仍有半数场馆未能完工。这足以显示出奥运计划的支出是何其巨大。现代奥林匹克与古希腊奥林匹亚的定期竞技集会显然已不是一回事了,如同当今生活中一些最简单、最纯粹的欢乐已经变成奢侈。

  对于视举办奥运会为综合国力之证明的国人来说,“经费困难”显然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既然困难的年头我们都能搞成“两弹一星”,还有什么大事是不能“集中力量”去办成的呢?举办任何一件重大国际活动,都是为国家争脸面的事情,第一位的是完美,是显示国家不输于任何人的强盛。但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不等于是铺张浪费,“两弹一星”也是在勤俭节约的条件下搞成的。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节俭办奥运”应成为筹办活动的准则。不要说我们还不富裕,即使富裕了也仍然要由“节俭”当家。

  当然,奥运之类的大活动往往也被视为建设和发展的良机。平心而论,抓住契机,促进发展,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要警惕的是铺张的倾向,事实上,铺张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建设的取向。因为“展示形象”的需要,就将社会财富换成一片片高楼堆积在街边。现代化、国际化差不多被认为相当于“银座化”、“曼哈顿化”,所以“现代化成就”也必然会以多少幢高楼、多少个标志性建筑为象征。因此,“鸟巢”调整方案,需要思索的不只是重视工程的节俭问题,还应该有怎样使节俭成为政府与当代社会的精神,节俭出来的纳税人的钱如何用在发展的当务之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有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不能无视社会公正、共同富裕的巨大挑战。不要以为发展就是高楼大厦,现代生活以及塑造这种生活的那些软材料———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等———才是实实在在的,它不是象征,不是标志,而是现代化的导因、内容和结果。为北京奥运而建的“鸟巢”,乃是很多个象征与标志的一个缩影。而“鸟巢”的“瘦身”及其缓建,则应视为厉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信号,我们希望这个信号能够发挥指示的作用,乃至于使它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缩影。 




创建时间:2005…3…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北京启动公务员工资改革 
 



  南方周末   2004…08…12 14:55:46 

  □本报记者 李梁 □实习生 苏永通

  “今天你被‘阳光’了吗?”

  今年7月以来,在北京市一些年轻公务员中间,悄悄流传着这样一条手机短信。

  7月初,北京市海淀区年轻公务员杨俊(化名)从在市劳动局工作的同学那里也收到了这条短信。这是啥意思?一贯老实埋头工作的杨俊莫名其妙,打电话过去问。“傻瓜,咱们要实行阳光工资啦,据说每月至少涨八九百!”同学在电话里喊道。

  十多天过后,杨俊拿到了自己的工资单。谜底揭开了,果然如他这位消息灵通的老同学所言,这个月他的工资名目少了很多,但总的钱数比上月增加了近700元。

  杨俊收入的增加,得益于北京市刚刚启动的“阳光工资”改革:把公务员的所有收入公开化、透明化。

  事实上,这场政府主导的公务员薪酬改革,显然具备复杂的涵义,官方语言对此的描述是“清理整顿机关津贴、补贴、奖金,规范公务员收入”———公务员收入的行业差、地区差,收入的不透明,津贴、补贴、奖金等众多“隐性”收入,都成为这场改革指向的对象。

  “阳光工资”改革选择在公务员最敏感的地方开刀,撼动了长久以来的部门、级别和地区间公务员收入落差和工资外收入的隐性地带。种种理性和非理性的议论因此而生,情绪和情感交织,兴奋和失落消长。

  盛夏热改

  在杨俊的记忆里,自从去年SARS结束后,关于工资改革的传言就在北京市政府部门间流传了,“但当时的说法很简单,就是‘加工资’”。

  有消息人士透露,此项改革在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推动下进行的。去年SARS结束后,北京市即组织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对此进行调研。

  一个大背景是,长期以来,不同部门公务员的收入差距已经拉开到了离谱的地步。有全国政协委员曾在今年“两会”上指出,这种差异近年来更有扩大趋势。“权力部门”公务员收入较之“清水衙门”,差距达两三倍甚至五六倍。

  “政府人事部门制定了一个统一的给机关公务员发工资的体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公务员直接拿到手的钱和工资有很大差别。”北京市一位人事干部说。

  今年2月初,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全市党风廉政会议上就提出,要“加快收入改革的步伐,规范公务人员的薪酬管理,规范职务消费”。

  经历长时间的酝酿后,伴随着夏天炎热的天气,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整顿机关津贴、补贴、奖金,规范公务员收入的通知》,改革破茧而出。

  ———工资条变短了。工资结构从过去的20多项简化为13项,一些市、区和部门自己确定的津贴、奖金被整合。

  ——工资固定了。除以季度奖金、年终奖金“改头换面”建立的督查考核奖外,包括绩效工资在内的所有项目均和级别直接挂钩并固定下来,并根据工龄和任职时间长短,划分各种档次。“不用争也不用吵,你是哪个级别哪个档次,就拿多少工资。”

  ———行业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被弥合,法院公务员收入减了,检察院的收入加了;劳动局的收入加了,税务局的收入减了。大家只要级别相同,收入基本一致。

  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同样按一定比例上浮。

  对于全市收入增加和减少的公务员的比例,本报记者未能得到精确的统计。一种说法是“70%的人涨,20%的人减,10%的人持平”。

  有人欢喜有人愁

  研究生毕业的杨俊现在已经是科级干部,依靠这次增加的工资,他的收入已经有近3000元。今年上半年刚买房的他一直为每月1000多元的月供发愁,这次看到新的工资条,他的心里“一下子就轻松了许多”。

  北京市发改委的单身汉吴名(化名)的心情就更好了,拿到新的工资条后,他赶紧给他在国家发改

  委的同学打电话说:“当公务员这么长时间,我终于找回了自尊。”

  这次工资改革,受益最多的是过去在公务员系统里备受忽视的一些“清水衙门”,如劳动局、检察院等。粗略统计显示,工资规范后,在这些部门工作的一般科员平均月工资上浮在600元上下,科级干部上浮近千元,处级干部则上浮1000元到2000元。

  干部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北京市宣武区民政局的一位干部颇有感触地说:“现在收入拉平了,见到工商税务干部,再也不用恭维他们收入高了。”

  与上述几位的心情绝然相反的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牟易(化名)。牟易过去月收入扣掉所得税还有3500元,7月份拿到工资条,他到手的钱才2600元。

  “3000多元的季度奖取消了,法官办案补贴取消了,加班费没了……对于我这样的大学毕业直接加入公务员队伍的科员来说,减少收入一年达万余元,1/3左右的收入就这样没啦。”

  此次改革,法院工作人员的收入也有类似情况。本报记者了解到,在北京一些基层法院的法官过去月收入可以拿到七八千元,现在办案补贴没有了,收入一下子锐减到3000多元。

  更为明显的是税务系统。在北京一些基层税务所,一般科员的年收入即可达到六七万元。“阳光工资”推行后,他们的月收入下降到2000到3000元之间,年收入不到4万。

  不管怎样,阳光工资实施的一个结果是,公务员的工资收入较过去透明了。

  杨俊没高兴两天,一次听好事的同事谈起单位处长这次涨工资涨了2000多元,心里有点不平衡。

  在京城一些门户网站的论坛里,一些公务员身份的网友对此次工资改革议论强烈。有人作出如此总结:横观“劫富济贫”(各部门之间),纵观“劫贫济富”(自己单位)。

  字面的意思很夸张,但其指向的却是此次改革的现实结果:行业间收入差距拉小了,但是一个单位内部,收入差距反而大了。

  实际上,这也是北京此次工资改革的预期结果:适当拉大工资级差。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工资调整主要以级别定钱,级别越高者工资也相应提高。另外,离退休群体也是最主要的受益对象。相对而言,刚进机关的公务员受益较少,他们面临单位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问题。但整体上是合理的,是利大于弊,其最大作用是消除了部门之间收入的悬殊和分配不公的状况,增加了透明度。

  有专家指出,我们在待遇上实行的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公务员享受了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待遇,新进公务员却要自己解决住房等问题。有可能拉大两者的差距。

  对新的工资体系意见比较集中的是一些降薪的部门,“劫富济贫”的批评就出自这些部门的公务员。

  “过去拿得多,也是根据公开的奖金发放办法,凭工作业绩拿到的。这次规范收入幅度太剧烈了,给人的感觉像是否定了过去。”一位税所干部有些想不通,此次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