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家的事-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平市在前几年就出了22个将军,军长以下的干部更不用说了,可见这个地方的尚武文化很是浓厚。    
    山西的地形却使得古代的战争很少在这里展开,像匈奴人、蒙古人打东京(汴梁)等地只是路过这里,打咸阳也只是迂回一下。山西在近代史中虽打过大仗,抗战时期的平型关大捷是忻口战役的一部分,前线总指挥是卫立煌,但山西相对河南要好多了,后者战乱灾祸不断。山西沦陷以后没有发生过很激烈的对抗,日本人虽然占了山西,但八路军的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三个大边区也都在山西。很多老将军的回忆录里都满怀感激之情地提到山西,山西人民靠小米养活这么多部队是很不容易的。你去武乡县随便找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都可以和你聊一聊邓小平、刘伯承、陈赓、左权这些人在根据地的故事。左权是八路军副参谋长,是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共产党挺进东北和大别山的时候,有很多党政干部是从山西走出去的。现在云南的14军是当年陈赓带出去的决一旅,大多是沁源人。解放初期云南、四川、福建等省的领导大多是山西干部,在四川很多县局级干部都是山西人,他们有很多人原来都是给首长当通讯员的。    
    山西的面积是15。7万平方公里,有3;200万人,人口和面积都算一个小省。地形是两山夹一川,一边是吕梁山,一边是太行山,还有几个盆地,汾河把几个盆地全部贯通。从石家庄过来,沿途可以看到很多像大寨那样的坡地,给人的感觉是这些地方的条件非常艰难,但是这些地方的人就像电影《老井》中所反映的那样有顽强的生命力,山西像这种生存条件的地方大概占70%,若去了吕梁山区会让你看到更加触目惊心的景象。山西的农耕文化,虽然是一种原始的生产方式,却是自给自足的,因为境内大部分是坡地,还有忻(州)定(襄)原(平)、太原、晋南等几个小平原,汾河流域也较富足,所以在建国后最大的饥荒里,河南、安徽饿死那么多人,山西却没有饿死人。人们达到温饱就很知足了,他们多少年不与外界接触,也不愿意走出去,太原做小买卖的人都是安徽、四川等地的外地人,连煤矿都雇了很多外地人,本地人不愿意做。最令人深思的是武乡县原来是八路军总部和中共北方局所在地,政府拨款修铁路、打水井,当地老百姓也不做,在一旁看着,请河南人来做。农耕文化在山西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超稳定结构。


第二部  爱恨交织的土地“五千年中国看山西”(3)

    赵瑜(作家,电视片制作人):窑洞和穴居生活也是山西、陕西两省的一大特色,同在山西的高级民居像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是中国民居的历史博物馆,号称中国民间第一居,这些民居的房子盖得很气派很漂亮,是晋商财富最终物化以后的典型代表,是过去市民化、城市化倾向的产物。与此相对的另一极便是窑洞,乡间为什么会形成窑洞多的现象呢?除了土质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省钱,没有财力向城镇集中的人们,在山上挖出一孔洞就可以住人,有时候甚至一年可以挖出几孔洞。这是两个极端,一种是农业社会中最好的、最精细的高级形态,一种是最贫弱、最落后的穴居生活,这两种形态都在山西。人们由河北一进山西就可以看到山上有不少窑洞。太行山上还算是少的,这里的土质不好,石头多,挖起来比较难,而靠黄河沿岸的地方,黄土层比较厚,挖起来相对容易,到处都是一排排的窑洞。窑洞和高级民居一样,也是多种多样,有的窑洞很复杂,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比如:在没有立崖的地方不好直接打洞,人们就在高原的黄土地上挖一个方方正正的大坑,然后向四面打洞,再从远处挖出坡道作为进出通道,所以这种地方会出现“平地起炊烟”的独特景象。这种窑洞费工费时,里面有主房、库房,中间还有一个土台,上面种菜,旁边还有猪圈,主要广布在山西沿黄河一线。像黄河壶口瀑布的吉县一带都有。穴居生活的地方,一般环境破坏比较厉害,水土流失严重。农民烧饭取暖要烧柴,小树刚长成就会被砍掉,很多地方看不到一点绿色。    
    国家一直在想办法把太行山的人口迁出来,给的政策是每迁一户给一万块钱左右,但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出钱,这一万块钱一旦到了农民手里就只是杯水车薪。而且移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曾经有一段在公路边上建了一些移民村,让山上下来的农民集中在这里居住,但他们没有生存技能,什么都不会干,结果有一部分人又回到山上去了,几乎各县在移民的过程中都有失败的教训。观念也是一个问题。北方农民在吃苦耐劳、精耕细作方面要比南方农民大为逊色,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意识都比较突出,在老区“等靠要”的思想更是顽固。山西出去打工的农民与南方相比少得多,明明能赚钱的事情,他们不去做,可能他们做不了,也可能面子上抹不开,所以在太原打工的山西人不多,南方人却越来越多,形成了很多南方村,火车站附近就有一个较大的浙江村。    
    因为计划经济不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付出与回报又长期不成比例,山西逐渐落伍了,本该富有的“中东”现在还是比较贫困。    
    陈建祖:阎锡山主政山西期间,山西的产业已经比较完备,像机械加工、兵工厂、铁路、钢铁、煤矿等等都有,在这基础上山西在建国初期发展得很快。山西和上海为共和国的工业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上海主要是技术和精加工,山西主要是能源和初加工。福建、广东那时候都是前沿阵地,不能为国家经济作出什么贡献。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把山西称为“中国的中东”,全国有70%的煤从这里出口,还有京津唐地区的电力供应,上海、江浙一带的能源煤也是由山西供应。朱基同志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时候,曾亲自率领上海歌舞团来山西,为煤矿工人进行慰问演出。20世纪90年代以前,山西作为中国的能源大省而存在了40多年,从北往南,大同、太原、潞安、晋城等煤矿都是国家统配的煤矿;太原钢铁厂、太原电厂也都是国家重点工程,属于中央直管。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不断地从山西索取,发展到最后山西是每输出一度电都要赔钱。以至于到20世纪90年代,我们省的人大主任和政协主席几次在“两会”期间大声疾呼,觉得国家对山西要得太多,而又不给一定的返补政策。因为计划经济不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付出与回报又长期不成比例,山西逐渐落伍了,本该富有的“中东”现在还是比较贫困。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山西的人均收入曾一度在全国排名处于中上水平,GDP值最高时曾排到第14位。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均收入却沦落为全国倒数第一,这两年摆脱了倒数第一,上升到倒数第四。虽然这也是一个进步,但实际上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此外,环境污染相当严重,20世纪90年代末期,邹家华副委员长在一次全国人大环资委会议上明确指出,太原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而且不是之一,是货真价实的倒数第一。太原这两年有了一些变化,过去晚上能看见星星简直是一种奢侈,1999年一级空气环境根本没有,二级空气环境只有45天,所谓二级空气环境就是污染物颗粒含量指数在100以下。后来通过大量地建公园、搞绿化,去年上升到153天,今年要达到180天。大同、介休这些城市都是烧焦炭的地方,污染比太原还要严重,只是没有列入全国46个环境监控城市。    
    赵瑜:山西有中央、省、市、县、乡各级乃至军队的煤炭企业,大大小小的煤矿密密麻麻分布全省。也许是作为补偿,现在国家提高了一点煤价,但等到煤炭提价了,国家又得反过来限制开挖,因为国内依靠能源生产的企业如化肥厂日趋饱和,市场对煤炭的需求量也相应减少。对地方而言,尤其是县、乡两级,不挖煤就不能完成原始积累,晋城有一个叫巴公镇的地方,最兴旺时一个镇有私人煤窑300多家,私人铁厂也有近300家,这里的千万元户多得很。但完成了原始积累,又容易造成生态极大的破坏。这些地方的环保部门普遍监督不力,为什么监督不力?如果把这些支柱企业关掉,县里的财政收入就少了,县委、县政府包括环保局都得喝西北风。我曾到介休县去调查研究环保问题,县环保局给我派了车。司机告诉我,这辆车就是污染大户给局里买的。你说执法部门的车都是人家买的,还能去查人家吗?我说县里连一辆车都买不起吗?司机说咱们县里不靠人家能靠谁呀。县委书记每年春节都要去看望这个污染大户,连开县党代会、人代会都要事先征求人家的意见,因为需要人家赞助经费,否则连会都开不成。地方政权得靠这种企业来养活,你说还怎么关掉这些企业……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山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旅游产业。


第二部  爱恨交织的土地“五千年中国看山西”(4)

    王进:山西在历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却沦落为中西部一个贫穷落后的省份。一般从经济学来讲,在世界范围内,如沙特、科威特等国家,还有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德国的鲁尔等地区,都是因为石油、煤炭等资源丰富,所以非常富有,山西则是资源丰富反而贫穷,这是政策上的原因。山西的贫困是计划经济造成的,在市场经济的国家,越是资源大省越富有;在计划经济的国家,越是资源大省越贫困。长期几乎是掠夺性地开发,牺牲了山西的经济利益,山西送走了光和热,留下了烟和渣,污染了自己的蓝天碧水。现在国家对第三产业的价格完全放开,对工业、农业产品的价格也有一半以上放开了,对资源产品的价格却牢牢地控制着,害怕发生经济紊乱,倘若资源涨一分钱,工业产品就可能涨一块钱,服务产品就可能涨十块钱。山西至今仍在扮演资源大省的角色。如果资源价格一放开,根据市场规则来定价,山西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但是在没有放开的情况下,山西继续打资源牌肯定是没有前途的。    
    山西与云南的经济结构惊人地相似,云南在5年前是以烟草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云南的烟草和山西的煤炭一样,山西有80%的县份依靠煤炭,全省财政收入的40%来自于煤炭,云南也是这种情况。但是云南这几年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做得很好,把以烟草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变成双轨并进,一条轨是延袭过去的老传统,继续发展烟草业;另一条轨是大力推进新的绿色旅游经济。山西的经济却还没有转过来,一些人老是认为煤炭是一棵摇钱树,每年哗啦啦一摇就有几百个亿落到口袋里。同时,山西还有一个文化产业没有开发出来。现在的山西一是要延续自己的传统产业,提高煤炭深加工的水平,提高煤炭业的效益;二是要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山西文化产业的几个板块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可以做强做大。    
    陈建祖: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山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旅游产业。山西的旅游资源可分为三大块:晋北是佛教文化,以五台山和云岗石窟为代表。晋中主要是晋商文化,也叫大院文化,日本人对此研究得很深,山西现在也在研究,为什么他们可以“富可敌国”?晋商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晋南是根祖文化,现在全国尤其是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掀起了寻根热,像尧舜禹的发祥地,还有洪洞县都是人们想去看一看的地方,民间有句话说“要问祖宗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元末明初中原一带的移民大多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山西拥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全可以把文化资源开发成文化资本,把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资本,省委、省政府这几年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经过新世纪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初见成效,山西已经成了一个旅游大省。这几年过节尤其是“五一”、“十一”长假,有很多人到山西来玩。但也还存在很多不配套的环节,一是污染太严重,你在飞机上往下看,简直是没法儿看。山西现在正在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否则很难彻底根治污染;二是前几年的交通不便,据说娘子关曾有过堵车7天7夜的纪录,到石家庄要走三四天,但1995年以后山西的交通条件有了很大进步,投入了几百个亿搞基础建设,到2005年要建成1;800公里的高速公路。现在的山西高速公路是“大”字形的,大同往北通往内蒙,往南分别通往运城和晋城,往运城是通往陕西,往晋城是通往河南,从晋城到河南焦作有一条晋焦高速公路,把整个太行山打通了,来往非常快,现在开车到北京只要5个小时。    
    胡平:在赵瑜、陈建祖以下的谈话里,他们比较多地涉及到制约山西发展的种种主客观因素,同时又较多地注意到晋文化的负面因素,尤以弥漫全社会的官本位意识的为害剧烈。在湖南、安徽、河南,也在江西,关于官本位意识的滥觞,总是我和访谈者的一个难以避免的话题。在赵、陈两位一番分析后,我愈发觉得——对权力的崇拜及权力对金钱的租借,是中部诸省有识之士们的忧患所在。    
    最近的一个例子就发生在山西——    
    3月22日,我离开山西的第三天,吕梁地区孝义市驿马乡孟南庄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截止24日18时记者发稿时为止,死53人,还有19名矿工下落不明。经过调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王显政对记者说,孟南庄煤矿是个人控股的股份煤矿,法人代表是孟兆康,该矿持有的生产许可证早已过期,而且吕梁地区一个半月内连续发生三起重大煤矿事故,全地区的煤矿正处在停产整顿期,该矿却还在顶风开采。王显政指出:业主孟兆康显然很有“背景”,他当过乡长、孝义市煤炭局局长和吕梁地区能源公司经理,又到这里当矿长。于是,一个只有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