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宋-十字(没看,但一共有3部)-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今世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可兑换货币,都是政府信用保证的。只要政府不犯前面说的滥发问题,信用保证发行货币当然可行。可偏偏政府滥发纸币是每个国家政府的通病,想想看,要多征收税收比较容易,还是发行纸币应急容易?在对货币性质认识不够清晰的古代,货币价值单单仰赖政府保证是很困难的,因此,要建立货币信用,应当要有高额发行准备。而为了巩固民众信心,货币应当可以与发行准备的贵重金属相互自由兑换。只要能兑换出等值贵重金属或是铜钱,这样的货币将具备高度的信用,而被广泛流通使用。 
  因此基于这样的前提,透过纸币的发行,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货币供应市场所需,并可减少铸币数量,政府因此减少支出,同时发行纸币也是有利可图的政府独门事业,对日益窘困的财政有所帮助。而这正是北宋政府发行官交子的原因。 
  其具体计划如下:改益州交子务为提举交钞司,置于户部之下,专责印制发行纸币,称之为“皇宋交钞”。另设交钞备本封桩库,亦置于户部之下,专责储藏纸币发行准备所需的金银等贵重金属。所以采取金银双本位制度发行纸币。 
  基于建立纸币信用,建议以海外官船贸易所得金银辅以国内开采所得金银(官营矿场)为基准,作为货币发行准备。按照1两金换10两银,1两银换1000文铜钱的比率,足额准备发行纸币。纸币面额分50文、100文、200文、500文及1贯五种。纸币作为日常流通之用,无须太大面额,若商旅需要之远途大笔交易,自有交子与飞钱可供使用。这部分就留给钱庄发展汇兑业务吧! 
  这里所谓足额准备,其实倒也不必真的1两银子就只印制1000文的纸币,这样政府根本赚不到钱,事实上货币流通过程中,经常有一个“余额”积存起来,以便随时用于支付或贸易,而不要求兑换成金属货币的那一部分。纸币信用愈好,所形成的余额部分就愈大,而发行准备金相对于纸币发行总额的比例就愈小。但基于实施初期建立信用,建议将准备比率设定在75%(可能是史上最高的准备率了,但凡事小心点好)。换言之,每发行1000文纸币,要有7钱5分的银子或7分5厘的黄金作为准备存在交钞备本封桩库里面。这25%的溢价扣除印刷成本,即为国库所得。铜钱还是照样铸造,扮演辅币的功能,铁钱就省了吧。 
  就我认为,交钞发行的目的应当先解决北宋严重的货币混乱问题,北宋在四川用铁钱、在西北铜铁钱兼用,铁钱还有夹锡与不夹锡的区别,河东陜西地区又有盐钞,铜铁钱之间兑换比率原本就已经不固定,加上夹锡与否的干扰,造成更多纷争。因此我会建议用贸易所得金银做为发行准备,速度虽然比较缓慢,不过有政府不必另辟财源来提供发行准备。发行出来的交钞纸币,应当先作为汴京与用铁钱的地区,如四川、西北地区之政府开支使用。这些交钞花用出去,便会慢慢流到民间,所以这些宝钞必须同时允许民间(全国通用)用来等值缴纳赋税使用。 
  另外,在四川、西北地区设立兑换所,这可委托民间钱庄处理,收入铁钱,发给交钞。由于交钞面额是以铜钱决定,所以政府应当规定铁钱与交钞的兑换比率,并允许钱庄从中抽取千分之一的手续费(每次兑换不足1贯者,以1贯论,仍抽1文手续费)。而想要承揽此项业务的钱庄,必须向户部登记领照,每年缴纳营业牌照税,以便政府抽税管理。只有正式登记领照的钱庄收进的铁钱,户部才允许兑换给还交钞或铜钱。而在四川、西北地区,铁钱只进不出,最后集中收缴到户部,统一销毁铸器。为增快铁钱回收率,应当明令公布五年内仍然许以铁钱纳税,五年后赋税不收铁钱,仅收铜钱或交钞。 
  另外在全国范围内允许民间钱庄经营交钞兑换铜钱的业务,同样的,要登记领照且允许从中抽取千分之一的手续费(每次兑换不足1贯者,以1贯论,仍抽1文手续费)。若要兑换成为金银亦可,但必须是整数,以贯为单位。 
  另外还要许可民间钱庄经营破旧交钞换新钞的业务,每张要收工墨钱一文。 
  按照石越一次出航贸易,官本得钱70万贯,就是70万两银子,假设全数充作纸币发行准备可印制价值93万3333贯的交钞,国库可多收入23万3333贯。俟海外贸易日渐发达,这数字当会逐渐上升,便可印制更多交钞投入市场。只要维持交钞信用于不坠,交钞的便利性将使得他成为主要使用货币,如此铁钱可以不铸,铜钱则少铸。海外贸易中的铜钱,本身就是一种商品,所以外流是不可避免的。但毕竟货币还是国内使用居多,当国内铜钱使用需求减少(被交钞取代),自然就有多余的铜钱可供海外贸易之用了。 
  抛砖引玉,欢迎对货币史有兴趣的读者砸砖讨论,无胜感激。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西北屯田篇
更新时间2005…3…29 22:04:00  字数:0

 北宋冗兵极多,是以耗尽帑财,却苦无可用之兵。阿越高悬兵制改革征求意见稿,个人认为若仅仅裁减兵额,却不为这些被裁退的士兵寻找出路,将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在古代社会当中,欠缺规模性工业发展,无法仰赖工商业来吸纳过多的劳动力,因此就北宋的时空环境而言,屯田制度恐怕是安置裁汰兵丁的最好方式了。然而古来屯田未见大规模成效,或言汉唐经营西域,多赖屯田。但屯田成效未见久远,国势稍弱则屯田衰败。北宋屯田绩效更差,河北路屯田,每每以武将不擅或不愿农事而告停。因此,个人尝试建构一个制度,将自军队退出的劳动力以屯田制度转化成为生产劳动力,而以经济利益提高屯丁的生产积极意愿。 
  北宋时期,主要屯田地点,一为河北诸路,一为秦凤、永兴,战略目标是分别替对辽与对西夏前线驻军提供粮秣保障,就地取食,以免远输之苦。遗憾的是,这样的战略目标并未达成,除了少数官员成功屯田,一般来说,军粮仍需后方输送。更重要的是,边境前线地区,兵凶战危,内地民人不愿远赴开垦,单纯仰赖驻军屯田,实在收效有限。古来筹边,莫不以移民殖边为最上策,除开强制性移民,在北宋的时空环境下,想要移民殖边,不啻天方夜谭。然而河北、秦陇的人烟稀少,却为军事移民与新农业土地政策提供了可行的发展环境。 
  北宋初期,长安和关中地区仍一片萧条。宋太宗时,由于讨伐西夏,“关辅之民,数年以来,并有科役,畜产荡尽,庐舍顿空”《宋史&;#8231;张鉴传》。宋仁宗时,余靖又上书说:“今西陲用兵,国帑空竭”,陕西一带,“民亡储蓄,十室九空”《宋史&;#8231;余靖传》。至宋真宗以后,才日渐恢复。不过所谓恢复,系指关中地区,与西夏边境地区如今陜北、陇东,仍然人烟稀少,可这里却是主要前线。因此,这里当为主要屯田地区。 
  具体计划如下:裁退禁厢诸军,分遣至陜北、陇东屯田。每丁给牛1头,牛1头约可抵人7…8人,所以每丁垦地90亩,其中30亩种麦、30亩种棉、30亩种苜蓿,分别提供粮食、棉花与牲畜饲料。苜蓿为豆科植物,有固氮功能,可恢复地力。种苜蓿之地,无须精耕细作,主要作为休耕之用,兼以放牧牲畜。如此三块田地,每年一轮,地力可以保障,加上牲畜粪肥的施用,产量应有一定提升。不过,暂且不要提到产量提升,就以平常水平而言,北宋北方“大约中岁亩收一石”《宋会要辑稿&;#8231;食货》,所以可得粮食30石。 
  宋代粮价手边只有两个数字,一是吕惠卿同学说的,“一贯钱典得一亩,岁收米四五六斗,然常有拖欠,如两岁一收,上田得米三斗,斗五十钱,不过百五十钱。”《长编》熙宁八年八月戊午。另一个是来自度量衡网站的数字,宋英宗致和二年(1055),粟每斛1。25缗。吕惠卿所言正当石越之时,遗憾的是,那是苏州米价。后者时间比较早,但是粟价,所以我用这个数字作假设。1。25缗等于1250文钱。一斛合一石,等于10斗,所以每斗125文钱,高出吕同学2。5倍。不过两相比较,应该不太离谱,宋代江浙亩产有高达6…7石的,苏州素为产粮之地,米价贱点也是常情。因此,单是粮食收入,每丁可得300斗*125文=37500文钱,合37贯半。当然啰,既然屯田,政府不收租,哪来军粮。按宋代租佃制度多为对分制,所以半数入官,但不另外课田赋,政府自己就是地主,田赋就免了。若以什一税而言,这样的分成法是租金四成,田赋一成。可是田是屯丁所垦,却没有土地所有权啊!表面上租金比一般客户少一成,但实际上负担减少不多。这田赋缴得冤。 
  屯田之所以失败,往往就在这里,屯丁没有土地所有权,辛勤耕作种植,半数入官也就罢了,往往等到土地开发成熟,官夺屯田之事就跳出来了。然后屯丁生活困苦,废耕逃佃,屯田大坏。因此,要解决这项问题,土地所有权要归屯丁所有,屯丁有田则地着,则无逃佃,军粮可收,田土得辟,户口则孳生,边境之民自多。 
  但是这田也不能白给,虽然田地是屯丁垦殖,政府也岁给牛马种子啊。前面提到吕惠卿同学在苏州买田一亩花钱一贯,那我们就照章办事,屯丁所屯之田,共计90亩,合银钱90贯,每贯折粟1石5斗(政府要来点利息啊),要交135石粮食,分20年40期(夏秋)缴纳,20年期满,地归屯丁,依常赋纳税。所以每年要交6石7斗5升粮食抵充土地价格,这样下来,15石为田租(30亩麦田田租),6。75石为地价(90亩地的地价),屯丁每年只得8。25石粮食合825升。 
  根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军士每人日食2升,一年365日要吃730升,有余粮95升,尚有15亩棉田所产的棉花和15亩苜蓿田所畜养的牲畜(其它棉田与苜蓿田各15亩的出产是地租),这些会是他的积蓄,数年积蓄足够成家。 
  20年后,土地尽归屯丁,日后只要缴纳田赋,宋代田赋每亩税1斗,所以90亩地只要支付田赋90斗。可以预期,这些屯丁将会是殷实的富农(相对而言)。移民实边,水到渠成。 
  假设西夏边境屯田一万人,垦地90万亩,20年内,每年可得军粮21万7500石,可供29794人的军队整年食用,而所收苜蓿则供军马食用,棉花则可作为军服。这样的计划并不是试图用1万屯丁生产来解决3万大军的整个后勤问题,而是将目标放在解决运输最困难,消耗量最大的粮秣上面,西北不可通水运,大规模远程运输则不可能,所以只好透过就地征粮来解省运费与路途销耗。若在辽夏边境发展屯田,假设总共屯田3万人,垦地270万亩,可解决9万军队的粮秣补给问题,孙子兵法有言,军不远输;又称食敌一锺,当吾廿锺。虽然屯田不是夺自敌人的粮草,但可以有与食敌粮草同样的功效。另外,裁汰3万军队转为屯丁,每年可省150万贯,而增加3万屯户移民实边。廿年经营,恢复燕云,兼并契丹,应该不会太夸张吧。 
  这样的计划裁军数量有限,相信还要多裁更多军队才能达到精兵的目标,不过辽夏边境屯田主要是为保障军食供应,所以其它地方屯田就该改换目的了。宋代两湖地区人丁亦稀,屯田荆湖南北路应该可行,南方地理条件好,每屯丁屯田数量无须太高,当可容纳更多裁退军人。虽然这不是很精确的计划,但个人认为应该可行,还请方家指正。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新宋地理考
更新时间2005…3…29 22:04:00  字数:0

 穷极无聊,把《新宋》当中提到的地理名词作了整理,供大家参考。如果前后多次提及同一地名,则批注后不再重复。 
  《十字&;#8231;熙宁二年》所提地名多为汴京城内石越乱逛之所在。汴京诸城门及地名原拟统一在本处说明,然欠缺汴京地图,只好割爱。 
  汴京:北宋四京之一的东京,实际首都所在地,现今河南开封。 
  汴河:即为隋代所开通济渠,开封城中汴河两岸,素为繁华之地,名画《清明上河图》便可见当时繁华。 
  华山:西岳华山,今陜西境内。 
  《十字&;#8231;名声鹊起》三处地名都系指当时棉花产地。 
  岭南:系指五岭以南,时属广南东西路,今广东广西。 
  崖州:海南岛南部,时属广南东路,今海南三亚。 
  松江:未见此地名,然宋代上海、松江、嘉兴地区属秀州,最接近现代松江地区的宋代行政区是华亭县,属两浙路。 
  《十字&;#8231;终南快捷方式》洮河:时属秦凤路,现今甘肃洮水上游流域,当时的洮州城约为现今甘肃临潭县。 
  杭州:时属两浙路,今日浙江杭州。 
  曹州:待考,疑为当时京东西路兴仁军,今山东荷泽。 
  五丈河:即广济河,通往山东的运河。 
  白水潭:汴京城外西南十里之一处村落,地图未见、史书未见,只见于《新宋地理考》。 
  永兴军路:今陜西省大部,武功县以西属秦凤路。 
  《十字&;#8231;集英殿风波》潭州:时属荆湖南路,今湖南长沙。 
  真定府:李丁文的老家,时属河北西路,今河北石家庄以北。 
  庆州:熙宁二年宋夏战场宋军大败之所,时属永兴军路,今甘肃庆阳。 
  宁州:邓绾任通判所在,时属永兴军路,今陜西宁县。 
  彬州:集英殿刘庠御前无礼,被贬斥为彬州县丞,时属荆湖南路,今湖南彬州。 
  《十字&;#8231;学术与政治》西京:北宋四京之一,为今河南洛阳。 
  大名府:北宋四京之一的北京,青苗法改良条例试行地点,当时知府为旧党韩琦,时属河北东路,今河北大名。 
  应天府:青苗法改良条例试行地点,段子介读书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