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451-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导论》,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道教医学的专著,填补了学术空白。(参见《中国道教》1999年第4期、《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2期、《宗教学研究》1999年第4期,李养正等《道教医学导论》评介)作者认为道教与医学,有其历史和逻辑必然性。从历史发展来分析,先秦道家思想、易学思想,古代巫术、神仙方士的实践活动,都曾经为中国传统医学和道教的萌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养料,这就势必为日后两者发生联系打下了基础。一方面,以《黄帝内经》为标志建立起来的传统医学理论体系为汉末以来道教义理的建构、发展及修仙方术的完善提供了较为直接的医学思想渊源和思维模式;另一方面,道教采取的是“以医传教”、“借医弘道”的立宗创教模式,其结果是必然重视医学技术。


第九部分:阴阳和谐——道教堪舆与古代建筑思想道教与科技研究百年(4)

    从宗教与医学关系的内在逻辑上分析,医道两家有其共通的课题,在以长生信仰为核心的道教义理体系中暗含着重视医药的逻辑因子。道教的宗教诉求,无论是长生还是度人都离不开医药手段。这就必然促使道门中人自觉研习医术,将医术纳入道法之中,从而形成宗教与科学奇特结合的产物——道教医学。(《道教医学导论》第441…417页)盖建民还具体考察了道教医学流派产生的三步曲及其演变发展的轨迹,剖析了道教医学流派在中华传统医学文化史上的地位。    
    第三,关于道教医学的研究。盖建民发表了系列论文:《道教医家杨上善、王冰考论》 (《宗教学研究》1997年第3期)依据道书文献和相关史料对杨上善、王冰的道教医家色彩作了辨析,同类文章还有《唐代女道医胡愔及其道教医学思想》(《中国道教》1999年第1期) 、《魏晋南北朝的道教医家及其医学创获》(《中国道教》1999年第3期)等。他还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历代知名道医及其占同时代医家的比率进行了统计分析(《道教医学导论》第473…4 81页)。其它论文还有高兴华等《试论葛洪对古代化学和医学的贡献》(《四川大学学报》19 79年第4期)、姜春华《道家和医家》(《中国哲学史》1988年第5期)、陈克勤《论孙思邈在针灸学术上的贡献》、谢文宗《孙思邈对祖国医学的重要贡献》、姚远《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医学家——纪念孙思邈诞生1400周年》(以上均刊于《西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4期)等。    
    第四,关于道教医学思想研究。卢国龙探讨了道教贵生思想学说的渊源(《世界宗教研究》1991年第3期),黄渭铭发表了《道教养生思想的特点与方法》(《厦门大学学报》1993 年第1期),卿希泰、盖建民对道教生育观及其现代意义作了专题研究,指出道教生育观强调宝精节育、注重人口生态平衡,有现实意义。(《道教生育观考论》,《中国哲学史》1998 年第2期)这方面的成果还有盖建民《道教医学思想简论》(《宗教学研究》1995年第3期)、《道教房中术的性医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1期)、盖建民、詹石窗《道教医学模式及其现代意义》(《厦门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王晓《道教医学的哲学思考》(《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等。    
    第五,关于道教医学文献及具体医药养生术的研究。这方面的成果颇多。朱越利《〈养性延命录》考》(《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1期)对中国第一部养生集的资料来源进行了详细考证,并对《养性延命录》所保存的先秦至两晋的思想材料、医书佚文和道经佚文进行了考辩。盖建民对宋元明清道教医学文献作了系统考析(《宋元道教医学考论》《宗教学研究》1998年第4期;《明清道教医学论析》,《宗教学研究》2000年第1期)。    
    丁贻庄对道教养生资料进行了汇编整理(《宗教学研究》总第1、5、9期,1982年8月、1984 年4月、1987年4月)。李远国系统整理并出版了多部有关道教养生术的著作,其中《中国道教养生长寿术》(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年2月)介绍了道与长寿、饮食养生术、气功养生术、房中养生术与养生方等;《道教炼养法》(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11月)介绍了道教炼养法的源流、理论、各种方法等。陈耀庭、李子微、刘仲宇合编《道家养生术》分总论、守一、存思、导引、吐纳服气、胎息、服食、内丹、房中、起居、其它类,分类介绍并辑录道家 (尤其是道教)有关养生的理论与方法(《道家养生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具有知识性和实用性。王庆余、旷文楠所著《道医窥秘——道教医学康复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 994年7月)侧重于道医治疗技术,重点介绍了道医七诊、道医与运气学说、道医点穴、按摩术、道医气功诊疗及道医方药举要等。盖建民对道教符咒治病术所内蕴的医药、心理治疗因素的合理“内核”作了系统研究(《道教符咒治病术的理性批判》(《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4期)。    
    其它成果还有孟乃昌《道教与中国医药学》(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郝勤、杨光文《道在养生——道教长寿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丁贻庄《唐代服气养生论》(《四川中医杂志》1989年第5期),王家《彭山道教铜印与道教养生》(《文史杂志》1993年第6 期),刘国梁《道教营养学散论》(《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第2期),谢彦红、胡孚琛《道教服饵派的仙药、美容方及食疗方》(《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年第3期),蒋力生《论道教服食方的价值和影响》(《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12期),张钦《道教行气术研究的一点心得》(《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4期),郑晓江《道家与道教精神疗法之现代价值》(《中国道教》1996年第4期),拜根兴《唐代道教徒养生饮食述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 年第4期),王明辉等《道教医学中的食养与药方》(《药膳食疗研究》1999年第2期),盖建民《药王孙思邈及其食疗学思想》(《中国道教》1997年第4期)、《道教玄武信仰疗法考论》(《道韵》第四辑,台湾中华大道出版社,1999年2月)。    
    道教化学研究道教外丹黄白术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是万物的自然嬗变与相互转化论,旨在强调一个“ 化”字。外丹黄白术的“变化”之术,涉及了物质组成、种类、物质之间相互反应与转化的内容与知识,笔者认为可用“道教化学”一词来涵盖。20世纪80年代以来,道教化学研究在文献考证和实验模拟研究两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陈国符、孟乃昌、赵匡华等人的学术贡献尤为突出。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隐名”问题和丹经丹诀出世年代一直是道教化学文献研究的两大难题。陈国符先生“遵循清初以来考证大师之典型”,开创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他在考明词义方面有独到之处,即先考明六、七个常用词义,然后深入进去,触类旁通,一个个解决,共考明炼丹术语、词义3192项,其中包括炼丹仪器的使用和准确的化学反应。关于丹经丹诀的出世朝代,前人多是用推测和估计的方法,陈国符先生除使用道书目录、道书引用书目、历代艺文志、宋代书目外,又用历代地理志、历代韵谱,根据地理区划的沿革和历代用韵的不同,考明了40余种丹经丹诀的年代,一扫外丹黄白术研究中的迷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所著《道藏源流续考》和《中国外丹黄白法考》是道教化学文献研究的开创性和奠基之作。


第九部分:阴阳和谐——道教堪舆与古代建筑思想道教与科技研究百年(5)

    孟乃昌长期从事道教外丹黄白术研究,成果卓著。所著《道教与中国炼丹术》是我国第一部炼丹史专著。《周易参同契考辨》是作者另一部考证严密的著作。全书分《周易参同契》通考、通解、通释、其中化学知识、实验和理论、炼丹术的基本理论、“还丹”的演变、内外丹本的联系几个方面,为之作了考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见解。他主张中国炼丹术的理论是铅汞论。孟乃昌与孟庆轩编辑出版了《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三十四家注释集萃》 ( 华夏出版社,1993年9月)。孟乃昌还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主要有:《汉唐硝石名实考辨》(《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年第2期)、《中国炼丹术与中医外科学的关系》(《中医药学报》1984年第2期)、《中国炼丹术〈金液〉丹的模拟实验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985年第1 期)、《中国炼丹术朱砂水法模拟实验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第3期)等,对外丹黄白术模拟实验研究做出了贡献。    
    北京大学化学史专家赵匡华主编的《中国古代化学史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8月版 )汇集了1977年至1984年间国内化学史研究方面的论文,其中关于外丹黄白术模拟实验的有郑同等《单质砷炼制史的实验研究》、赵匡华等《关于我国古代取得单质砷的进一步确证和实验研究》、《关于炼丹术和医药化学中制轻粉、粉霜诸方的实验研究》,王奎克《砷的历史在中国》等。赵匡华等人后来又在模拟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有《中国金丹术中〈彩合金〉及其实验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第1期)、《中国古代炼丹术中诸药金药银的考释与模拟实验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年第2期)、《试探中国传统玻璃的源流与炼丹在其间的贡献》(《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年第2期)、《中国炼丹术的〈黄芽〉辨析》(《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年第4期)    
    四川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张觉人先生著有《中国炼丹术与丹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对道教医用丹药的研制包括氯化汞类、硫化汞类、氧化汞丹药、升丹类方剂、降丹类方剂、炼丹类丹药论述详尽,并收有适用和有效的秘验丹药方剂约30个,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它成果还有王祖陶《易学思想在中国炼丹术中的应用》(《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年第3期) 、金正耀《唐代道教外丹》(《历史研究》1990年第2期)、孟乃昌《中国文化史上西蜀炼丹术的评价》(《宗教学研究》1991年1…2期)、盖建民《道教金丹术思想及其在化学史的意义》(《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3期)、《道教金丹术何以未能衍化出中国近代化学》(《世界宗教文化》1996年夏季号)、朱诚等《古代中西炼丹术之比较》(《郑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1 期)等等。道教内丹与科学研究胡孚琛先生近年来专攻道教内丹学,在道教内丹与科学研究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论著,主要有《道家内丹养生学发凡》(《道家文化研究》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道教医学和内丹学的人体观探索》(《世界宗教研究》1993年第4期)、《道教内丹学揭秘》(〈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4期)、《钟吕所传内丹学的特征及其学术意义》(《道韵》第1辑,中华大道出版,1997年8月)、《内丹学南宗人室修炼理事举要》(《道韵》第5辑,1999年8 月)、《道学通论·仙学篇——谈内丹研究中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道韵》第6辑,200 0年2月)等。其所著的《道学通论·仙学篇》从内丹学的源流、钟吕丹法的基本特征、各派丹法要诀、内丹基本理论、内丹修持入门、内丹修炼的基本步骤几个方面对内丹学作了系统论述,在内丹学心理研究方面颇有发明。胡孚琛认为内丹号称千古绝学,是道家道教文化的精华,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内丹修炼的功法和功效,指出内丹学是一项排除显意识(识神),净化潜意识,开发元意识(元神)的人体系统工程,是探索脑科学奥秘的心理试验程序。此外,郝勤著有《龙虎丹道——道教内丹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就内丹学宇宙观、生命观和实践观作了论述。张钦著《道教炼养心理学引论》(巴蜀书社1999年9月出版) ,分“道的感知论”、“道的情欲论”、“道的识神元神论”、“守一、存思术身心炼养研究”、“服气、胎息术身心炼养研究”、“房中术炼养身心研究”、“内丹术的现代化与现代分析心理学”八章,从心理学的角度较系统地研究了道教内炼方术对修炼者心理状态的调控与心理潜能的开发。    
    道教环境学及其它方面的成果随着世界环保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道教与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引起道教界人土和学界的兴趣。这方面的论文有张继禹《发扬道教精神保护生态环境福利人类:道教对世界环境保护的主张》(《中国道教》1995年第3期),张兴发《道教的环保意识和措施》(《上海道教》1995年第1期),尹志华《道教戒律中的环境保护思想》(《中国道教》1996年第2 期),张继禹《宗教的生态关怀:道教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有益启迪》(《中国宗教》1999年第 2期)、《道教对发展中医药和保护野生生物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道教》1999年第6期)。尹志华对道教生态智慧作了较深入的专题研究(《道教生态智慧管窥》,《世界宗教研究》2 000年第1期)。张继禹主编的《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是第一部对道教与环境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著作。全书分“天人合一的环境观”、“身心并重的健康观”、“济世利物的宗教生活”、“道教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四章,推动了道教环境学的研究。其它论文还有周瀚光、李伟平《“道法自然”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哲学史》1998年第2期),孔令宏《道家、道教思维方式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学术研究》1998年第3期),岳齐琼、陈霞《道教与基督教女性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初探》(《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第1期),陈霞《从道教“贵人重生”与“天人合一”看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中心论》(《中国道教》2000年第2期)。


第九部分:阴阳和谐——道教堪舆与古代建筑思想道教与科技研究百年(6)

    还有一些论文涉及道教与地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