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如何修证佛法-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就了以后,再到十万世界度众生。这是大乘路子,同时也包括了小乘的念佛法门。
  此外,密宗的念佛法门最多,譬如毗卢遮那佛修法、普贤如来修法、上乐金刚修法、喜金刚修法等等,都是念佛法门。
  这里我所讲的念佛,是广义的,包涵极广。狭义的,是净土宗的念佛法门,那只是一个方法而已。
  第二“念法”,也可以成就。现在一般人不能把学佛、佛学、佛教三者合一,真能合一,就是念法。譬如我们都知道无常、苦、空、无我、十二因缘,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这些学理就是法。我们只晓得这些学理,而没有把这些学理,用到自己身心上,没有和修证配合起来,这就没有“念法”。
  孔子所讲“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就是念法。把佛学的理,应用到身心上来,这是“念法”的法门。
  第三“念僧”,念圣贤僧。如马祖、百丈禅师如何出家?如何参禅?如何成道,或憨山大师的修持经过,我们佩服他们,模仿他们,就是念僧法门,先辈的圣贤们,走什么路子,有什么成就,我们依法修行,就是“念僧”。但现在的人们,非但不看前辈修行传记,不学习他们的修行;即使看了他们的传记,也用客观的眼光去研究它,甚至批判它,这不是修行人应有的态度。
  第四“念戒”。念戒也不容易,大陆上以前每个阴历的初一、十五,必须诵戒,非常隆重。每个出家人自己犯了戒,逐一作忏悔,希望不要再犯。至于念戒,和诵戒不同,一条一条都要熟记于心,连开步走,或做任何事,都要念着成。这样,你的行为,处处都是合于法度,心心念念如此,做得到吗?戒又有遮戒、性戒的差别。因时间、地区不同,可以权宜变更的戒条,叫做遮戒。但是像杀、盗、淫这三大戒,是永远不能违犯的,这些就是性戒。
  念戒,就是随时严重地告诉自己要守戒,看住自己的思想、念头,只能起至善的念头;至于坏念头、恶念头,绝对动都不能动,以免犯戒。
  年轻人若真做到,七天规规矩矩念戒,一定会证沙门果。证了这个果位后,修持的路就好走了。但是,后世修念戒的人很少。
  四无量心也在戒的范围,经与戒是合一的。学密宗的人,守戒方面就更严谨了。每次修法,先修四无量心:众生一切的痛苦,自己来担;修法不为自己修,希望修成了以后能度众生;所有的功德回向众生,自己完全不要。发菩提心、四无量心等等,这些都属于念戒法门。最近到处都流行密法,东传一个。西传一个,但是基本道理都没有。搞得我“可是无关却有关”,只好不看了,实在看不下去。真正的密法,在心理的行为,道德的反省上,都是非常严肃的。一般人听到密宗,都想到男女双修,把密宗给糟蹋了,也糟蹋了佛法。任何一个宗派,都不是这么简单的。
  第五“念施”。施即布施,念舍,一切都要舍,如拾得引用弥勒菩萨偈子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这也是布施。念施谈何容易!大乘佛法第一个讲布施,布施最难修。中国文化中提到游侠的仗义疏财,财物拿出去没当成一回事;自己没有钱,却要给人,这也算得上是施。我们一般的施,往往是有条件的,不是求功德,就是求名利。如能一切都舍,舍到最后就空了,那就证到了空。这个法门还包括很多。
  第六“念天”。西方宗教有天堂之说,那是正确的修天道,不是不对,不要看不起西方这个法门,学佛的人,不应该对西方宗教有偏见。金刚经上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各个宗教的真理,都是对的,只是证道的程度有深浅,表达方式不同已。况且佛教小乘,也有念天法门。
  怎么修“念天”呢?说起来难为情,我们一般人修持,死后能不能升天,还是个问题,更别谈往生西方了。苏曼殊说:“升天成佛我何能,幽梦无凭恨不胜。”
  由“念天”来说,与我们有绝对切身的关系;四禅八定最高的果位,并没有脱离三界天。所以真想成佛,跳出三界外,可真太不容易了。
            第九讲
            内容提要
            孟子的浩然之气
            见思惑和结使
            愣严经中的十种仙
            六欲天道
            断欲及炼气调息
            瑜伽及密宗的修法
  若将佛法的要点归纳起来,我们就了解,大乘与小乘是分不开的。而修行是以见地、修证、行愿三方面并进,以求自己证果;决不是学学静坐功夫就算了,那只是玩玩而已。所以要先提出南传小乘经典,增壹阿含经“十念”,作为修行基础。十念的方法是一个大原则,由这里再发展成八万四千种修持的方法。
  增壹阿含经的十念法门中,第一是念佛。它包括了净土宗、密宗所有诸佛菩萨的观想方法等等。第二念法,第三念僧,都有很多道理。我们只能简化扼要说明,希望大家自已去作深入研究学习,不要只当故事听,辜负了我的讲解,也辜负了你自己。
  十念的“念”字,与愣严经五阴解脱中妄念的“念”,是有分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这十个方法中,除念身外,其余均属精神方法之修炼。念身,包括修白骨观,以解脱这个肉身给我们的麻烦。其中的念安般,是呼吸与精神互相配合。
  读书不能只用眼睛,应该别具慧眼,须顶门上另有一只智慧的眼睛,用智慧去看。增壹阿含经特别强调念气,因此,由佛的公子罗睺罗,特别报告自己证阿罗汉果的经过。其他方法则没有特别报告,由此可见念气的重要。
  我们的精神、身体都很差,做功夫几乎很少有人上路。就连静坐,也少有人能将妄念清静下来。换句话说,如果能用炼气法门。像罗睺罗一样,较易得成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佛法传入中国前,有一位圣人,也早就提出炼气的道理,那就是孟子。他在公孙丑篇上的养气中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学佛者不要轻视他家,天下真理是共通的。学佛的更要清楚,大乘菩萨是以各种不同的化身,各种不同的教化示现,孟子所提的养气,是大有道理的。修安般法门者,应注意孟子的话:“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如果精神与气不能配合,想不生起妄念,绝对做不到。孟子在尽心下篇中,提到养气做功夫的秩序,说到由一个凡夫,做到圣人,有一个程序:“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说到大乘与小乘,二者的差别在哪里?学大乘菩萨道,如果不以小乘作基础,免谈。像现代人的学佛有个大毛病,动辄谈大乘,其实连基本——人乘都没做好。五乘道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大乘不是那么容易的。先不谈小乘的声闻、缘觉有没有修好,一般连人乘的修养都有问题。人乘的基础应先打好,把四书五经研究了再说。大乘与小乘的差别,就在见地、修证、行愿的不同。
  十念,只是修炼的方法,至于如何修证到罗汉果,不是光凭炼气就可以的。为何不能修证到罗汉果?是心行不够,心里的烦恼妄想习气的根,转化不了,见地不到,修到小乘极果的罗汉果谈何容易!人死后不堕落,再得一个人身都不容易。佛经上形容,要得人身,如盲龟遇浮孔。
  在大涅槃经卷二寿命品第一之二中,佛说了个偈子:
           生世为人难 值佛世亦难
           犹如大海中 盲龟遇浮孔
  那是说一只瞎了眼的乌龟,在大海里漂,正好碰到一根浮木,木头上有个洞。这只瞎眼的乌龟,就正好把头穿进这个洞里。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个巧合!我们生而为人,就有如“盲龟遇浮孔”般的稀有难得。至于想生天道,那就更难了!
  天人是由四禅八定修来的,四禅八定修成了,往生天道,但还未跳出三界,还是在三界中转。我们动辄谈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谈何容易!
  打坐修定是共法,并非佛家才有,每个宗教、外道、魔道,都讲打坐。功夫做到了,可升华到欲界天,或阿修罗道去。升天界也并不容易,升天道要有见地才行。
  下面参阅见思惑与三界九地、断惑证真之关系(如附表见最后一页。)
  见惑:是指思想观念上的烦恼,也就是见地上的烦恼。见惑在具舍论中,归纳成八十八个结使。如绳子打结,解不开。学佛的人嘴里讲空,心结却始终打不开,“结”字译得非常好。为什么结打不开?因为气的关系,气质变化不了,所以结打不开。
  身见:对身体的执著,包括身体上的各种痛苦。老子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们忙了一辈子,为这个身,最后它还是要腐烂,变一滩脓水。可是,谁不爱此身呢?许多痛苦都是因为身见解脱不了。
  边见:一切哲学思想都属于边见
  邪见:有许多思想学派,和美国嬉皮,最近性观念开放等,都是邪见。邪见,就是偏见。
  禁戒取见:因戒而生取舍上的偏差。
  见取见:各人所执著的主观成见不同。
  疑:不信任他人。慢与疑两者联在一起,总以为自己对,别人不对的心理,就是慢疑,每个人都有。
  其他的贪、瞋、痴、慢从略,大家自己研究。
  上面所说的,就是属于佛法的心理学。
  普通的心理学,是讲现象的分析和研究,越发展越细。佛教的心理学,如八十八结使,唯识宗的百法明门论等,是道德的心理学。它有一个前提摆在那里:就是说只有证道者的心理才对,其余的都不对。这是至善的、纯善的心理学。唯识是了不起,现在这里谈的心理,还是大原则,如要一条一条分析起来,就不胜枚举了。
  有心宏扬唯识的人应该留意,不要关起门来称皇帝,以为只有佛家的东西才了不起,普通的心理学也有它的道理。我们修行,就是要检查自己的心理,这就是见地。心行做不好,乃至对人处事的行为改变不了,就算是功夫做好了,也没有用,充其量也不过是大海里头的一个盲龟而已。
  这个见地也涉及了行愿,修小乘的行愿,要证得罗汉果位,不但功夫要做好,心理上必须要去掉这些见思惑。
  九地:三界中又分作九个程序,这个世上的人,是欲界“五趣杂居地”,也就是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这五类,都住在这里,是凡圣同居的地方;再加上色界与无色界各四地,共有九地。
  思惑:指思想方面的发展。如有人写佛学方面的文章,可谓“文章华丽、考据精详”,但是毛病落在思惑,也就是思想没有搞清楚。又如我们打坐,有时偶尔撞到定境,能思考的那个就想:嗯!这大概就是道吧!他却不知这一点念就是思惑。所以,见与思是两个不同的成分。
  未证得菩提以前,都在三界中转。这里自己去研究,做心得报告。这一章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思想、见地一有偏差,就已经落在凡夫境界中了,自己还不知道。
  在断惑证真的四果中,断了见惑粗的观念烦恼,才是预流果,又称须陀洹果,也就是初果。
  一来向:断思惑初地之一品乃至五品称斯陀含向,也是一来果的候选人,又称斯陀含果。斯陀含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五还人间”,生天,再下人间,如此来往五次,就不再来人间了;但另一种说法是,死后升天,再下一次人间,就不再来了。
  所以在教理上说,认为立地成佛是做不到的。证罗汉果也不容易,须看我们自己的修持功夫。
  关于见思惑,三界九地与断惑证真的关系,在俱舍论中都有提及,可以作参考。所谓“论”不是佛说的,是一些菩萨修证成果的经验,记下来告诉我们。
  佛在世时,人的社会不像现在这样复杂,所以佛在阿含经中,教了这几个法门,许多弟子们,当场就证得了罗汉果。但是,后世人何以成道难呢?
  我们想修道证果,见地不能不弄清楚。光修道不通理是没有用的,功夫做得再好,不通理还是没有用。现在许多所谓教主,功夫做得很好,可以发生各种境界,但要走的时候,还是脑充血、糖尿病。这些人都是讲究做功夫,而理却未通达。
  反之,光通理,不做功夫的人,则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尽管此身之可恶、虚幻,但是为了这几十斤肉,却很难安排。所以光做功夫,见地不到不行,行愿不到不行;光有见地,修证不到也不行。
  禅定功夫做得好,才能升天,但一般人升天的第一步都做不到,为什么?因为男女关系断不了。所以小乘果位,先从基础来讲。不只男女关系不可以,连遗精、手淫,乃至所有的自慰方法,或者意淫,都不可以。所以小乘第一条戒律是戒淫。
  不漏精不是指漏精液,修持的人应该在没有发动精液以前化掉它。道家广成子说:“情动乎中,必摇其精”。心中有一念,感情一动,精气已经在散了。精的道理是这个精,不是精虫的精。何况还有遗精(道家称漏丹)、手淫、自慰等。基本上先要守住这个戒,但据我所知,一般人做不到,打坐坐了几天,又垮了。
  其次是饮食。有许多人功夫做得好,但肠胃吃出毛病,又搞坏了。
  这些道理都知道对治以后,佛经上告诉我们,佛的弟子们三天、五天或七天以内,就证了阿罗汉果,是绝对有的事。所以立地顿悟是做得到的,要点是务必注意守戒。
  愣严经卷八提到十种仙。
  一般攻击楞严经为伪经的理由是——印度没有仙道,只有中国才有。实际上印度修仙道的婆罗门教,比佛教还早。比如“唵嘛呢叭咪吽”这个咒子,在南非、南美等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