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如何修证佛法-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间功名富贵是很难得的,可是另有个福报更难求,就是清福,非多生累劫好好修行是不能得来的。我一天能享有一秒钟的清福,心里就觉得无限的恭敬,也有无限的恐惧,因为这是诸佛菩萨的保佑。
  修定先要求得资粮,在座中就有几个人,学佛修道也很多年,讲理论都是第一等;讲功夫,有一点点;讲福德资粮嘛!一点都没有,没有时间打坐,自己想想看,是不是福德资粮不够?
  谓随顺定教诫教授,积集诸定所行资粮,修俱行欲厌患有心,于乱不乱审谛了知。
  弥勒菩萨说定的资粮——福德与智慧,学佛第一步先求圆满这个,这个不具备,你别想修道成功,连打坐都没资格。为什么说没有资格呢?第一个,想修清净于乱不乱,自己很清楚,可是福报不够,你不扰乱人,人家可来扰乱你修行。
  及不为他之所逼恼,你的功德不够,他就来恼乱你。或人所作,或非人所作,或音声所作,或功用所作。其实外魔也好,内魔也好,都是唯心所造。功夫求得太切了,自己造成魔境,这是功用所作。换句话说,没有魔,一切都是自己的心魔所造。
  云何调善?谓若三摩地,犹为有行之所拘执,如水被持,或为法性之所拘执,不静不妙,非安隐道,亦非证得心一趣性,此三摩地,不名调善。
  这一段要注意,什么叫善?就是曾子在大学中所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对至善下的一个最好的注解。在定的境界里,心里头仍有有行之所拘执,比如心里头还有修道的一念,这个念已经把你心理拴起来了,心理的状况,已经沾在某一个境界上,已经执著了,被这个观念拘束起来了。等于如水被持,水倒在一个茶杯里,它的范围境界,就是只有茶杯那么一点点大,假如我们把一杯水倒在大海里头,你看看这个水性的境界有多大!
  什么叫法性之所拘执?禅宗的书,密宗的书,这些佛学的书看多了,那些理论就把你抓住了,满脑子佛学,满口佛活,一身的佛油气,佛魔,就是弥勒菩萨的这句话,法性之所拘执。结果心念专一做不到,静不下来,根本达不到心一境性,这些不属于善,不能调和心境。诸如此类等等,必须自己作研究。
  讲义发了那么多,为什么讲解东一下,西一下呢?为的是不让你们有依赖心,只能挑重点讲,其余的要自己去看,继续研究才行。
  复次,如分别静虑经言,有静虑者,即于兴等谓之为衰,乃至广说,此中四转,当知二时颠倒。初禅到四禅的境界,有两种颠倒会发生。佛也做过这个比方:有人问佛,为什么初学的时候反而有效果,后来越来越难了?佛说:你没有看过人家挖井?开始挖的时候,很容易看到效果,泥巴一挖出来就挑走了,好快,等到挖了十丈深时,两三天还挖不上一篓泥巴来,效果就显得很慢了,实际上效果是一样的,只是它深了。许多人做功夫,也有这种感觉,做到后来反而觉得没有进步了,这只能说自己没有智慧,观察不清楚,教理没有研究清楚。事实上你在进步,进步转到另一个状态中,自己观察不到,所以学佛修道,随处都要智慧。
  什么叫学佛修道?一辈子研究自己,检察自己,就是这么简单。英雄可以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人只要征服自己,不想去征服天下。征服天下容易,征服自己难,所以说圣人难学。圣人是一辈子检查自己,反省自己,研究自己的人。如果有人学圣人,却一天到晚研究他人,观察他人,那就免学了,那是“剩人”。修行就要在这些地方检查自己。
  由初禅定达到二禅定之间,虽是也在进步,但在进步之间,好像有一种退化现象,等于天亮之前,有一段更黑暗的时刻。同样的,当你要转清明的时候,可能有一段细昏沉要来,事实上绝对会来。当你过了这个昏沉阶段后,清明就出来了。在理论上来讲,清明是它,昏沉也是它,因为认不清楚理,只取清明,不取昏沉,自己认为退步了,落在魔障。你认为落在魔障,魔就来了。
  现在所要讲的,是定境中的退位。普通讲功夫退步了,实际上是没有什么退步,尤其是照中国文化的说法,学了易经就懂这个道理,感觉退步只是爻变而已。天下事没有不变的,一定变。人与事、宇宙万物、物理与心理,都随时在变,随地在变,不变就不叫宇宙现象了。所以没有一个境界是会永存而不变的。一般人不明白这个理,想把一个境界守住不变,那就叫作愚痴。中国易经叫“变”,佛法叫作“无常”,意思是一样的。无常是对它的结论现状而言,世界上一切现状没有永恒存在的,所以叫无常。中国的易经不走这个路线,而称其为“变”,变不是指现象,是原则,天下事有个原则,那就是非变不可。懂得这个道理,第一等人领导了变,晓得下一步怎么变,因天下事有必变之理在,所以做功夫修持,也要把这个认清楚。换句话说,做功夫修持的人,晓得这个境界非变不可,一个智慧般若高明的人,就会先知道下一步怎么变。
  瑜伽师地论大概摘要到这里为止,现在我们来说现观庄严论。
  现观庄严论这本书,也在弥勒菩萨的学问系统里面,是弥勒菩萨的五大论之一。学法相、唯识,尤其学密宗、禅宗的人,非研究不可。早期这本经典没有翻译过来,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带回了梵文本,还来不及翻译就圆寂了,梵文本也失落了,只有西藏还有此书,民国初年由法尊法师翻译成中文。
  在做功夫方面来说,“现观”就是现量境的止观法门。现量境是唯识学的名词,唯识分现量、比量、非量。现是呈现出来;量是境界,是现状。这个量字译得实在高明,我们整个宇宙山河大地,都是阿赖耶识的现量。现量就是呈现出来,中间没有加分别作用,是直接的呈现那个现量。比如说,我们意识的现量,就是禅宗六祖经常讲的“无念”境界,也就是第六意识现量最重要的一个初步现象。所以三际托空,是意识现量的明了意识清明的这一念,没有杂念,也没有妄想。比如当我们早晨睡醒,眼睛还没有张开时,心里头也没有思想,既没有生气,也没有高兴,刚刚睡醒的那一刹那,那个就是意识的现量。一下子,我醒了,现在几点?要上班了等等,意识分别就起来了,这分别意识叫作比量。凡是妄想、思考、分别都是比量。非量则是幻想境界,精神状态境界。
  另外还有一个圣教量,就是大家学佛修道,在脑子里想的。比如怎么样达到三昧啊!怎么开悟、明心见性啊!般若啊!这些观念都是圣教量。是圣人教化下来的,你接受了,就有这个思想。所以你懂得佛学,理论讲得再好,也不过是圣教量。这个理是佛的理,不是你的,你不是佛。
  现观呢?禅宗的一句话:前念不生,后念不起,当念即空,这是“现观”。现观般若,现观清净,但这现观只是观空的一面,真空所起的妙有,又另当别论。真空妙有的道理,在现观庄严论的修法中,都包括进去了,不过它非常注重四加行。
           第二十三讲
           内容提要
           幻相和眼通
           四加行位
           声闻乘的四加行
           独觉乘的四加行
           八万四千对治
           习气次第断过
           大般若大火炬
           大乘的三有和涅槃
           把握行蕴
  有同学问关于吃肉的事。
  每逢有虔诚的信仰,又真诚恳切地用功时,稍稍一上路,自然就有这个现象,就是一吃到肉马上受不了;或一闻到肉味,一看到肉也会受不了。照佛教的道理,这是善根发起,功德的成就。久而久之,如果修持一松懈下来,就又想吃肉了,这是心不坚、不用功的关系。
  宜兰山上有一首神仙题的诗:
  三十三天天重天  白云里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坚
  修仙修道能否成功,只看用心坚固不坚固,这是基本问题。
  又有人问,眼睛一闭,前面有许多幻境,久久不能超越这个境界,如何解决?
  当气脉通过后脑玉枕关时,有些人因为营养不良,就会发生种种问题。有人眼睛发红,有人产生类似白内障的情形,只要有信心,一通过了就好了,而且眼睛比以前还要好。气脉到了玉枕关,将通未通之际,就发生很多现象,只看到幻境还算是普通的,有些人连墙壁都看透了,发起天眼通。在这种情形之下,神通跟神经是两兄弟,当各种幻境都来时,不是去不掉,而是我们在玩弄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如有很想去掉它的这个心,不是被它转了吗?执著了嘛!只要一切不理,慢慢连脑袋都忘掉,就好了。然后又转入另一个新境界,不会再看到幻相,而是看到身体内外一片亮光。久而久之,自己心脏血液流动的情形,也都看得很清楚,不用去照X光了。可是不要把它当成眼通,当眼通就着魔,不当眼通就差不多要通了。所以不要想办法去除掉它,如果道理不清楚,还要执著这个境界,幻境就会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眼睛机能衰退或疲劳,这是吃点补眼的药物会有好处的。
  现在继续上次所讲的。
  “现观庄严论”与“瑜伽师地论”有密切关系,尤其它偏重于修持和四加行方面。密宗黄教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及略论,也都是根据这个系统而来的修持方法。所以修密宗黄教,乃至其他密宗各教派,不论是基本的理,或者修证,都是依此。事实上,这几部论都是显密各派修证的宝典,都非要搞通不可。
  现观庄严论卷一,一切相智品第二(对四加行的方法加以解释):
  如是四加行道中,由是见道智火之前相,故名曰暖。
  四加行的修法,由于先要求见道,就是禅宗所说见地,真见到性空。但这个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见,是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楞严经告诉我们,“能见”见到“所见”时,见道的那个时候,那个见道的“见”,不是眼睛看到的那个见。能见、所见的都离开了,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眼睛看到了道,或者是理上所能了解的情况。
  见道智火之前相,就是快要见道以前,将要见道那一刹那间,发起了暖地。这也是作学术教理的解释,换句话说,真见道时,如禅宗一些大德们的自述,在刹那之间,轰的一悟!出了一身大汗,这就是四加行的初步暖相来了。
  由诸善根不被邪见所动,故曰顶。
  这时再进一步,配合行。禅宗百丈禅师有一句话:见道的人“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表面上看起来,悟了道的人还是原来那个人,可是他的心理思想行为,做人处事的道德标准,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变得不刻意求善,而自然合于善。为求善而行善是痛苦的行为,那是“戒行”,是难行而且是勉为其难的行,所以守戒有功德,值得赞叹!见道的人不谈守戒,但是一切自然在戒行之中,诸善根不被邪见所动,这是顶相。
  由灭恶业所感生之恶趣,及于真空性远离怖畏,故曰忍。
  自然的灭掉一切恶业所感应而生的恶趣。这句话严格地讲起来,问题大得很。换句话说,由于过去恶业所造、所感应,在这一生会有恶趣现象。这个“趣”,就是向六道轮回的趣向,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许多人因恶业所感,他的现生,或衰老时,或临死前,已呈现了将去那一道的现象。还有些人的恶趣向,在梦中呈现,各种各样多得很,佛经里头都会讲到。
  见道到暖地、顶地的人,定力仍是不够。因为定力不够故,有时正在定中,恶趣现前,会产生恐惧。比如大魔境现前,平常你们不会怕,但在那个时候会怕起来。忍就是定力很坚固,有坚忍、截断的意思。第二句话讲真空性的恐怖,我们学道就是想见空,为什么见空又恐怖呢?很多人会这样,所以金刚经教你福德要够,如果福德不够,你见到自己的空性会害怕。大家天天想修道,修道人第一个要守得住寂寞。人生的最高修养是守得住寂寞,能欣赏得了凄凉,修道人面对凄凉的境界,会觉得很舒服。如果忍不住寂寞,守不住凄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尤其修道,根本就是修寂灭,寂灭来了,你守不住了,这不是背道而驰吗?这个地方非要“忍”,远离空的恐怖,这是真“忍”。
  由是见道之亲因,一切世间法中最为第一,故名世第一法也。
  这才是真正的见道,弥勒菩萨用文字,从学术性的观点告诉我们。事相上,暖是真得暖,而且暖寿识三个是一体的。所以转识成智,如果意识真转了,转成妙观察智时,没有不发暖的。密宗的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不过是暖相的初步,并没什么了不起。可是念头、妄念、意识不能转,就不能发起暖相。一得暖相就是得三昧真火,这时道家的祛病延年一定办得到,因为暖、寿、识连着,物理世界也是如此。我们这个欲界的物理世界,凡是死亡的东西,一定是会冷却的,活的东西一定是暖的。所谓暖、顶、忍,不光是道理,还有事实。
  此处别说三宝教授中之僧宝,谓如第二品所说,道相智所摄大乘见道十六刹那中。
  第二品里头介绍过道相智。什么叫见道?弥勒菩萨都对我们说了。不过,见道的道相中间,有十六刹那的情况变化出来,这时候,安住八忍之圣位菩萨,进入菩萨境界。圣位菩萨也叫作预流向,同小乘的果位相等,是预备菩萨的后补者,不过有钝根随信行,利根随法行之二。
  钝根的人只是有信仰,由信仰慢慢培养功夫和见地。得根的人因信就进入了,证进去,马上起用。这两种是不同的。因此说,四加行法也有两种人,他们的修持界、经过与成就,也各自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