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乾隆帝-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统理馆上事务者,英廉办理部旗及内务府各衙门,事件较繁,亦难悉心校阅。金简另有专司,此事本非其职。至于敏中,虽系应行阅书之人,但伊在军机处办理军务,兼有内廷笔墨之事,暇时实少,不能复令其分心兼顾。”《清高宗实录》,卷953,8页。    
    《四库全书》的编纂实行总办负责制。总裁官们上任之初,由刘统勋正式向乾隆提出:“《四库全书》卷帙浩博,必须斟酌综核,方免罣漏参差。请将现充纂修纪昀,提调陆锡熊作为总办”。《清高宗实录》,卷930,21~22页。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纪昀曾外放任贵州都匀府知府,乾隆爱其才改任京官。他任总办后,“从《永乐大典》中搜辑散逸,尽读诸行省所进书”《清史稿?纪昀传》,卷320。,先后编辑成《四库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书目》,对该书贡献最大。除二总办外,陆费墀任《四库全书》总校官,负责全部书的校对工作。总办之下为纂修官,除翰林院原派纂修人员,又调集北京和全国各地的著名学者担任纂修。如郎中姚鼐,主事程晋芳、任大椿,学正汪如藻,降调学士翁方纲等人为纂修。进士余集、邵晋涵、周永年,举人戴震、杨昌霖为分校官。他们都是对古籍有特殊研究、造诣极深的大学者,对保证全书的质量起了重要作用。参加《四库全书》实际编纂工作的有三百六十余人,抄写的工作人员则有三千多人。


盛世修书修《四库全书》:献书和编书(3)

    乾隆亲自制定《四库全书》的编纂方法。他要求纂修人员“详为勘核,厘其应刊、应抄、应存者,系以提要,辑成总目,依经史子集部分类聚”《清高宗实录》,卷934,1~2页。。根据这一指示,各省所进书到四库馆后,纂修官先阅读书籍,掌握内容后,按应刊、应抄、应存三项分类。乾隆具体指示说:“择其中罕见之书,有益于世道人心者,寿之梨枣,以广流传。余则选派誊录,汇缮成编,陈之册府。其中有俚浅讹谬者,止存书名,汇入总目。”《清高宗实录》,卷935,1~2页。按照这个分类标准,全书修成时,共刊印书籍一百三十八种,两千八百九十一卷,后人称为《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应抄书为三千四百七十部,存目书为六千八百一十九部。    
    编写提要和简明书目。不论应刊、应抄或应存书,乾隆要求一律编写提要,“将一书原委,撮举大凡,并详著书人世次爵里,可以一览了解”《清高宗实录》,卷963,26~27页。。简单来说,就是对古籍“提要钩玄”,“为读者指明读书门径”周积明:《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234页,广西人民出版社。。今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出自纪昀之手。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纪昀》,说四库全书提要和《简明目录》“皆出公手”,纪昀自己也有此说。乾隆说,四库馆将《永乐大典》检出各书送给他阅览,“见其考订分排,具有条理。而撰述提要,灿然可观,则成于纪昀、陆锡熊之手”《清高宗实录》,卷941,8页。,看来也不完全是纪昀一人所写。其时纪昀为学士,陆锡熊是郎中,乾隆将两人都擢至翰林院侍读,以资鼓励。总目提要本来是方便学者检阅的目录书,但介绍书籍多至上万种,本身就成了大部头著作了。是书未成时,乾隆就认识到,将来总目提要刊刻成书,检索必然十分困难。所以他决定在提要之外,再编简明书目一部,只载某书有多少卷,作者是谁,以便查阅,“俾学者由书目而寻提要,由提要而得全书”《清高宗实录》,卷963,28页。。后来即由纪昀等编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确实给人们带来很大方便。    
    《四库全书荟要》。乾隆为方便自己看书,又下令择全书精华部分,编为荟要,“盖彼极其博,此取其精”。《四库全书荟要》共两部,一藏于皇宫内摛藻堂,一藏于长春园味腴书屋。


盛世修书修《四库全书》:校勘与存贮

    编辑《四库全书》的主要任务是校勘和抄写。其校勘,多由著名学者担当。发现原版书有明显错误,给予纠正,使四库本较原来版本为优,是校勘人员的职责。假如校勘不认真,抄写人员照录原书,可以保留原来面目,问题也不大。抄写比校勘责任为大,因为稍不认真,就会出现抄写错字,甚至违反原意,还不如原本为好。《四库全书》的抄写人员,最初是从三十九年(1774年)顺天乡试落第举人中,挑选了六百多人。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又下令从该年乡试中选出“字画匀净,可供抄录者”《清高宗实录》,卷1037,20页。,共一千四百人担当抄写任务。这些抄写人员“自备资斧”,并不发给俸禄,每天仅供应饭食而已,近乎义务劳动。大部分问题就出现在抄写上面。    
    三十八年(1773年)十月,乾隆已注意到抄写错误问题。他说:“今进呈已经缮成之荟要各卷内,信手翻阅,即有错字两处。则其书写舛误者量复不少,若不定以考成,难期善本。”《清高宗实录》,卷944,36页。他让总裁官拿出考核办法,提高校对质量。总裁官接到指示后,立刻增设《四库全书》缮本复校官十六人,《四库全书荟要》缮本复校官六人,专门负责抄成书的校对工作。    
    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阅读已抄成的《圣祖御制诗集》时,发现“桃花”误写做“梅花”,这部书总裁官进呈时保证“校刊精审”,随手一翻,即有错字。乾隆因此下令处分每天到四库馆办公的总裁官王际华、蔡新、张若溎、曹秀先、李友棠,复校、分校人员也给予处分。乾隆说,总裁官是无法每篇都校对一遍的,但至少应该每本都阅读几个地方,发现一些问题,使校对和誊录人能有畏惧,不敢草率行事。《清高宗实录》,卷953,9页。    
    有一次出了个问题。三十九年(1774年)六月,纂修官黄寿龄把《永乐大典》拿回家中校勘,结果丢了六本。由于追查及时,一个月后找回丢书。这件事发生后,乾隆加强了对四库馆的管理,命令将各省运到翰林院的图书建立档册,纂修人领书要登记,提调人员每日稽查。    
    常见的是错讹问题。三十九年(1774年)十月,乾隆在翻阅进呈图书中发现,不单是错字问题,有的原文有讹错,校勘人未能检查改正,抄书人依样抄写,并不“逐条举出,概以轻心掉之耶”《清高宗实录》,卷969,7页。。刘墉进《少阳集》誊写有错字,本人请求处分,算是主动认错。    
    为了解决讹错问题,乾隆确立处罚制度。凡呈进书籍,由乾隆发现分校、复校人错至两次,总裁官错至三次以上,由军机大臣查明交部议处;总裁进呈书校错一本,罚俸半年,分校、复校罚俸一年。乾隆将分校、复校改为罚俸三个月。总纂纪昀、陆锡熊,总校官陆费墀责任大,出现问题自然最多,乾隆特地声明他们三人“所办书籍既多,竟应免其处分。而伊等应更详慎办理,期于无误”《清高宗实录》,卷1029,12页。。    
    乾隆虽制定处罚制度,但没有忘记奖励。四十三年(1778年)五月,修书已届五年之时,乾隆下令纂修人梦吉、王仲愚、章宝传、黄轩、平恕、邹炳泰、陈昌齐、庄通敏、王嘉曾、吴寿昌、陈初哲、郭长发十二人,“俱著以应升之缺,列名在前升用”。汪如藻、励守谦加恩授为翰林院编修。纪昀、陆锡熊、陆费墀三人已加恩升官,仍赏给缎匹、荷包、笔、墨、纸、砚等物,以示鼓励。《清高宗实录》,卷1051,32页。这年四月,全国举人会试北京,乾隆又准编书有功的国子监助教吴省兰、张义年参加殿试。《清高宗实录》,卷1054,16~17页。    
    四十四年(1779年)五月,乾隆下令在限期内完成编书任务者给予议叙。王燕绪授翰林院编修,仓圣脉、何思钧晋级,朱钤赏给庶吉士,杨懋珩、缪琪以知县即用。《清高宗实录》,卷1083,15页。总的来看,当时纂修人员的升迁比一般科甲人员要快。所以吏部提出要对应升人员进行考试,以鉴别能力高低。对此,乾隆也承认对纂修人员过优,不免有些弊端,他同意吏部意见,以后升迁人员够五十人时,统一组织考试。但乾隆又告诫吏部,将来考试时要放宽标准,不必照正式考试那样,过严苛求,“以示格外体恤之意”《清高宗实录》,卷1076,18页。。    
    藏书之法。如何保管《四库全书》,是乾隆十分关心的问题。他早就听说浙江宁波府范懋柱家所建天一阁,纯用砖甃修造,不怕火烧,从明朝建成后,书籍保存完好。天一阁源于明代藏书家范钦,钦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喜购书,筑天一阁以藏之,其后子孙一直坚持其传统。因此,乾隆在书还没有编出时,就派寅著专程去宁波范家了解书房样式。他吩咐寅著到宁波去见范懋柱时,可直按说明奉皇上之命,“因闻其家藏书房屋、书架造作甚佳,留传经久。今办《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欲仿其藏书之法,以垂久远,故令我亲自看明,具样呈览”《清高宗实录》,卷961,21页。,让范家详细介绍建筑奥秘和藏书办法。    
    寅著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去宁波天一阁看过后,向乾隆帝报告:天一阁位于范家住宅东侧,是一坐北朝南的建筑。整个建筑以砖为主,房屋前后都有门窗,房梁柱用松杉木制成。天一阁共六间,最西面一间设有楼梯,东面一间因日照不足,恐有潮气,并不贮藏书籍。中间三间,排列大书橱十个专门藏书,其中六个书橱前后有门,可以两面放书,又便于透风。十个大书橱后面还有中书橱两个,小书橱两个。西数第二间屋子,排列中型书橱十二个。每个书橱下都放英石一块,吸收潮气。天一阁前凿池蓄水,以备火灾。关于天一阁的命名,据说当初凿水池时,土中隐约有字形,如“天一”二字,“因悟天一生水之义,即以名阁。阁用六间,取地六成之之义,是以高下深广及书橱数目尺寸,俱含六数”《清高宗实录》,卷961,22页。。    
    三十九年十月,乾隆下令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样式,建造文渊阁于皇宫内,以贮藏第一份《四库全书》。以后又陆续在圆明园内修文源阁,盛京皇宫内修文溯阁,避暑山庄内修文津阁,分别各存一份《四库全书》。从这些地方来看,都是皇家禁地,主要供乾隆个人使用。后来乾隆南巡,命令在扬州建文汇阁、镇江建文宗阁、杭州建文澜阁,供江南文人学士广为使用。    
    第一份《四库全书》的抄写全部完成时间,是在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从三十七年初乾隆下诏全国采访书籍算起,历时整十年,若从三十八年二月正式设立四库馆起,实际编纂时间则不到九年。    
    四十七年(1782年)初,乾隆在宫中接见了以质郡王永瑢为首的总裁、总纂、提调、纂修、分校、督催、收掌等全体四库馆人员,孙士毅以下分别加官。乾隆在文渊阁举行宴会,招待纂修人员,以庆祝成功。《清高宗实录》,卷1149,14~15页。    
    乾隆在《文溯阁记》中说:“所余三部,惟钞胥之事,然而豕亥陶阴,犹不可不仇校也。”《清高宗实录》,卷1189,10页。以后的工作主要是抄写和校对。至五十二年(1787年)四月,另外六部书也全部完成。后来发现质量问题,又花费几年整理,故有用二十年成书之说。


盛世修书修《四库全书》:寓禁于编(1)

    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暗藏销毁反清复明之书的目的。他在下令全国各地征集古今图书时,就指示江浙等地督抚,若发现有宣传反清复明思想、攻击清朝统治内容的书籍,“或封固进呈,请旨销毁。或在外焚弃,将书名奏闻,方为实力办理”。然而事与愿违,各省半年之间进呈书籍上万种,竟没有任何督抚报告发现一本违禁书籍。于是,乾隆只好直接挑明寓禁于编的真实用心。他说:    
    明季末造野史者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词,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官,以正人心而厚风俗,断不宜置之不办。此等笔墨妄议之事,大率江浙两省居多,其江西、闽粤、湖广亦或不免,岂可不细加查核。高晋、萨载、三宝、海成、钟音、德保皆系满洲大臣,而李侍尧、陈辉祖、裴宗锡等亦俱系世臣,若见有诋毁本朝之书,或系稗官私载,或系诗文专集,应无不共知切齿。岂有尚听其潜匿流传,贻惑后世!不知各该督抚等查缴遗书,于此等作何办理?著即行据实具奏。至各省已经进到之书,现交四库全书处检查,如有关碍者,即行彻出销毁。至各省缴到之书,督抚等或见其书有忌讳,彻留不解亦未可知。设或竟未交一关碍之书,则恐其仍系匿而不献。著传谕该督抚等于已缴藏书之家,再令诚妥之员,前往明白传谕,如有不应存留之书,即速交出,与收藏之人并无干碍。朕凡事开诚布公,即经明白宣谕,岂肯复事吹求。若此次传谕之后,复有隐讳存留,则是有心藏匿伪妄之书,日后别经发觉,其罪转不能逭。《清高宗实录》,卷964,10~11页。    
    值得注意的是,乾隆此旨颁布于三十九年八月,《四库全书》的编纂刚刚展开不久。这样,采访遗书的弘扬文化之举变成了摧残文化之弊。乾隆查禁书籍的目标指明在江南,具体要求凡藏书之家都要交出若干数量违禁书来,说明他完全是深思熟虑后才做出这一决策的。    
    各省禁书大量送往北京,乾隆亲自审阅销毁。自收缴禁书令下,两广总督李侍尧首先报告,查出广东人屈大均所著各种书籍均有悖逆字句,请将收藏人屈稔员、屈昭泗斩首示众。乾隆为了推动收缴禁书,故作宽大处理,不予追究。他又威胁说,现在若不及时交出,以后被发现了,“治以有心藏匿之罪”《清高宗实录》,卷970,18页。。一个月后,湖北巡抚陈辉祖报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