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作品缺乏深度,写作技巧也不如以前。

(刘欣)


《大街》长篇小说。刘易斯著。作于1920 年。是以乡村和小市镇生活
为题材的“乡村的叛逆”式的长篇小说。《大街》主要写女主人公卡罗尔与
丈夫威尔·肯尼科特来到明尼苏达的戈弗草原,发现生活平庸而乏味,人们
安于现状,对新鲜事物怀有固执的偏见。卡罗尔立志改造环境,为沉闷的生
活带来生气和乐趣,但遭到大多数人的抵制,威尔对此颇不以为然。被刘易
斯称为“乡村毒菌”的可怕的习惯势力扼杀了卡罗尔的热情。她在失望中只
身离开戈弗草原,来到华盛顿,但两年以后又随同前来找她的威尔回到戈弗
草原,决心象大多数人一样生活下去。《大街》揭示了小市镇生活的闭塞和
保守,嘲讽了市民的偏狭、愚味,也讽刺了知识分子的浅薄和软弱。“大街”
几乎成了美国社会保守生活的代名词。小说以细节描写详尽,夸张手法的使
用、温和平淡的讽刺见长。

(刘欣)


《巴比特》长篇小说。刘易斯著。作于1922 年。作品主要描写了主人
公巴比特是个经营房地产的掮客。他家境富有,追求享受。有一天他突然对
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厌倦,想方设法去开辟新的生活天地。但他的行动遭到
了非议,他无力摆脱外界的压力,最后不得不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作者
把巴比特这一人物写得维妙维肖,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巴比特”这个
词成了庸俗市侩的代名词。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不是以情节取胜,而是对细
节作详尽的描绘,采取夸张的手法,达到漫画式的讽刺效果。美国当代的批
评家一般认为刘易斯不是一个有独创性的艺术家,而是目光敏锐的观察家、
文笔生动的新闻报道家、杰出的小说摄影师,美国中产阶级的言谈举止及精
神风貌通过他那支生花妙笔跃然纸上。

(刘欣)


里德(1887~1920)美国诗人、政论家。生于波特兰一个富裕而有声望
的家庭。1910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11 年与人合办文学和政论性杂志《群
众》,发表诗和评论。1913 年因支持帕特森纺织工人罢工而被捕。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曾以《大都会杂志》特派记者身份在欧洲担任战地报道。1917
年作为随军记者前往俄国,经历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8 年回国加入美国
社会党,1919 年又退出。同年9 月领导社会党的左翼筹建了美国共产主义劳
工党。1919 年10 月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1920 年出席共产国际
第2 次代表大会,同年10 月于莫斯科逝世。里德的主要著作是《震撼世界的
十月》、特写集《革命的墨西哥》、《红色俄国》等。

(刘欣)


《震撼世界的十月》报告文学。里德作于1919 年。是作者据自己掌握
的第一手材料写成的歌颂俄国无产阶级伟大胜利的文章,受到列宁的高度评
价,该书由列宁作序,介绍给全世界的工人阶级。该书主要记述了俄国布尔
什维克党如何领导工人和士兵夺取国家政权,并使一切权力归于苏维埃。作
者以同情的笔触记载了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详细而生动地描述了革命与反
革命的殊死斗争和临时政府垮台的全过程,以及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
乃至苏维埃政权的巩固。《震撼世界的十月》为世界人民了解俄国十月革命
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材料,已成为文学为现实政治服务的良好范例。

(刘欣)


奥尼尔(1888~1953)美国戏剧家,出身于演员家庭,幼时跟随从事旅
行演出的父亲在美国各地游览。1912 年患肺结核,在治疗期间,决定从事戏
剧创作,曾写了8 个独幕剧和2 部长剧。显露了他的艺术才华。1920 年写了
两部多幕剧《天边外》和《琼斯皇帝》,确定了他在戏剧界的重要地位。其
中《天边外》首次获得普利策奖。1920 年还写了《克里斯·克里斯托夫逊》,
又改成《安娜·克里斯蒂》再次获普利策奖。1922 年又写了兼有现实主义、
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戏剧《毛猿》。1925 年完成了《榆树下的欲望》,1926
年又发表了一部象征主义戏剧《伟大之神布朗》等。在此以后,他又完成了
一部著名的长剧《哀悼》,《哀悼》评价很高。此后创作力逐渐衰竭,1946
年写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剧本《卖冰的人来了》。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剧作家。他曾获4 次普利策奖,1936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刘欣)


《毛猿》剧本。奥尼尔著。作于1922 年。描写主人公扬克悲惨的命运。
扬克是一艘远洋船上的司炉,以身强力壮得到同伴的敬畏而自豪,但遭到旅
客中一个有钱的女人的侮辱,便到处去寻找他的生活地位,最后只好与物物
园的一只大猩猩结交朋友,结果却死在它的大力拥抱之中。剧情表明在冷酷
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象扬克这样的工人只能忍受非人的待遇。要想改变这
种状况,只会遭到更加悲惨的结局。扬克象征人类,表现的是西方现代人寻
找自我、寻找归宿的悲剧。作品在表现美国社会中工人的悲惨处境和人的异
化现象等方面是相当深刻的。作品在艺术上主要的特色是,剧情突兀离奇,
主要靠人物的内心独白展开情节,有时一个人的内心独自占了整场戏乃至几
场戏。

(刘欣)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中学毕业为见习记者。早期作品表
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的彷徨情绪,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
20 年代末回美佛罗里达州广泛游历,写了不少以拳击家、斗牛士、渔民、猎
人等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创造了“硬汉性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
洲为战地记者。1961 年病重自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
里》、《没有女人的男人》,长篇小说《水别了武器》、中篇《老人与海》,
另有《太阳也升起了》、《有的和没有的》、《丧钟为谁而呜》、《渡河入
林》、《海岛激流》(遗作),剧本《第五纵队》、特写《西班牙的土地》
等。作品具有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是开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1954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张新莉)


《永别了武器》长篇小说。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作于1929 年,旧译《战
地春梦》。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主人
公美国青年亨利,在意大利救护队担任上尉,认识了美国护士凯瑟琳,彼此
相爱,约定战后建立美满家庭。在战争中亨利受了重伤。治愈后返回前线,
正赶上意军败退。在慌乱中亨利被意大利军官误认为德军奸细而逮捕。亨利
逃出后找到了凯瑟琳,共同逃到瑞士同居。凯瑟琳不幸因难产死亡,亨利悲
痛欲绝。作品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描述具体、真实,情景交融,悲观色彩
浓厚等等。构成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新莉)


《丧钟为谁而鸣》长篇小说。海明威著。发表于1940 年。描写了西班
牙内战时期,美国教员乔顿自愿来到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最后英勇牺
牲的故事。集中展现了乔顿炸桥前3 昼夜的活动,包括游击队内部的分歧,
胆小怕死的游击队长与他勇敢坚强的妻子之间的矛盾,纯朴、勇敢的游击队
员的反法西斯情绪,乔顿和一个西班牙姑娘的恋爱,另一支游击队的英勇奋
战和牺牲。小说以民主主义反对法西斯主义,表达正义一定能够战胜邪恶的
坚定信念。在艺术上,作者采用了简约含蓄的散文笔法,运用电影化的描写
艺术,从视觉、感觉、触觉等几个方面去刻画人物、描写事物,给人以身临
其境、如见其人的真实感。另外运用象征手法,语言自然、清新、丰实,行
文干净利落,,对话言简意赅,犹如电报行文,又有诗的形式和节奏感。

(刘欣)


《老人与海》中篇小说。海明威著。发表于1952 年。这是他20 年代以
来描写的“硬汉性格”的继续和发展。小说主要写一个饱经风霜的古巴老渔
夫连续84 天在海上打鱼而一无所获,第85 天仍然继续去捕鱼,终于捕到了
一条大马林鱼,但在反航的途中,又遇到了群鲨的围攻,老人桑提亚哥奋不
顾身,与鲨鱼进行了三天的搏斗,结果当老人返回岸上时只剩下一副巨大的
鱼骨架子了。小说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
桑提亚哥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在厄运面前
屈服,认为人虽可以暂时战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远也打不垮的。“一
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小
说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寓言性和象征性。运用反衬法、内心独白来
刻划人物性格,语言清澈流畅、朴素无华。

(刘欣)


密西尔(1900~1949)美国女作家。以创作历史小说而闻名于世的美国
南方小说家。她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母亲是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人,
是佐治亚州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父亲曾担任过亚特兰大市历
史学会主席。密西尔从小就阅读大量的书籍,1914 至1918 年,在亚特兰大
念大学期间就写了长篇小说《四大王》,可惜手稿丢失了。1918 年进入史密
斯学院学医。但同年她的母亲患流行性感冒去世,她被迫辍学,帮父亲操持
家业和照料弟弟,1925 年她与从事广告业的约翰·马什结婚,曾担任《亚特
兰大日报》记者。并从1926 年起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飘》,她花了三年时间
才完成这部历史小说,但自认该书不值得出版。直到1935 年,经朋友劝说,
她将小说修改后交出版社。1936 年《飘》终于问世。第一年该书就销售150
万册,并获得大多数评论家的好评,《飘》的出版和成功,轰动了美国文坛。

(刘欣)


《飘》长篇小说。密西尔著。1936 年出版。《飘》的背景是南北战争和
战后重建时期的佐治亚州。女主人公郝思嘉喜怒形于色而又任性。她是大庄
园主的女儿。南北战争开始时,她只有十六岁,爱上了邻居阿什利·威尔克
斯。可是阿什利却打算娶表妹。郝思嘉一气之下与梅兰尼哥哥查尔斯成婚。
可是查尔斯不久便战死沙场。亚特兰大也被北方军队攻陷。郝思嘉和姑母生
活变得十分贫困。她挑起供养阿什利和自己家的两副重担,干农活,打短工
挣钱付税。她与自己表妹的未婚夫弗兰克·肯尼迪结婚。他们在亚特兰大办
起了木材工业,并让阿什利当经理。弗兰克在与别人的决斗时身亡。27 岁的
郝思嘉又与南北战争的爆发户白瑞德结婚。可是郝思嘉又迷恋着阿什利。白
瑞德最终抛弃了她,阿什利拒绝接受郝思嘉的所谓同情。此时她才意识到她
真正爱的是白瑞德。《飘》是一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
秀作品。在人物塑造上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在处理时代背景和人物对话
时却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飘》中的幽默及十几个多姿多彩的人物使作品
百读不厌。但客观上,密西尔美化了正在崩溃的南方庄园经济,表现对农奴
主的同情。《飘》改编成电影《乱世佳人》,不仅上座率打破历史记录,并
且获得了十项奥斯卡金奖。

(刘欣)


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小说家。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县塞
利纳斯镇一个面粉厂主家庭。在母亲的熏陶下,很早就接触欧洲文学。1920
至1925 年间,他曾在斯但福大学选修英国文学和海洋生物学课程,并从事体
力劳动谋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开始写作,1929 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金
杯》,后发表两部小说《天堂的牧场》和《献给一位无名的神》,都未引起
重视。1935 年《托蒂亚平地》出版,立即受到好评,此后又发表《胜负未决
的战斗》、《鼠与人》、《长谷》,《愤怒的葡萄》是他的代表作。获普利
策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到欧洲当过战地记者,写过报道和宣传作品。
后期主要作品是两部长篇小说《伊甸园以东》和《我们的不满的冬天》,斯
坦贝克于196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1964 年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刘欣)


《愤怒的葡萄》长篇小说。斯坦贝克著。作于1939 年。是美国30 年代
大萧条时期的一部史诗。小说主人公约德刑满被释回家,发现家乡一片荒芜,
只得携家乘坐一辆破旧的汽车到西部谋生,在那里的一个农场做工。一家人
拼命干活,只能勉强糊口,农场主还不断地压低工资。农工们奋起反抗,举
行罢工,警察前来镇压,牧师凯绥同情农工,被武装流氓打死。约德将凶手
击毙,只得再次背井离乡。这部作品,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现存社会的日
益不满和叛逆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此,斯坦贝克成了“被压迫者
的代言人”。在艺术上,再现了30 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生活,在人物形象的塑
造上,强调外部特征,而不是探究微妙的心理,因而他笔下的人物是类型化
的而不是个性化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在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刘欣)


辛格(1904~)美国犹太作家。出生在波兰当时为沙皇俄国所统治的地
区。祖父和父亲都是犹太教长老。他本人年轻时也曾在犹太部神学院里受教
育。但却对犹太教所有的传统和教义发生了怀疑。12 岁立志当作家。15 岁开
始用希伯菜文写诗和短篇故事,后用第绪文为犹太报刊撰稿。1935 年移居美
国,在犹太人创办的《前进》报社任编辑,并积极从事文学创作,1943 年成
为美国公民。几十年来,他创作了不少长、短篇小说、剧本和儿童故事。主
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莫斯卡特一家》、《撒旦在戈雷》、《卢希林的魔法师》、
《奴隶》、《庄园》、《产业》等。短篇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