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侍,兼太子少傅、侍中。后除中书令,迁中书监,车骑大将军,封博平县
开国公,进位太保。正光中卒,谥文宣。

(李建春)


崔鸿北魏史学家。字彦鸾。东清河郡(今山东平原县)鄃人。生卒年
月不详。初为尚书都兵郎中,后迁中散大夫。曾修孝文、宣武两朝起居注。
孝昌初(525 年),拜给事黄门侍郎,不久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鸿好
读书,博综经史,青年时便有志于著史。自刘渊、石勒以来,十六国相继割
据一方,虽各有史书,但记载残缺,体例不全,编录纷谬,繁略失当。宜审
正异同,定为一书。鸿自宣武帝景明元年(500 年)起搜集资料,正始元年
(504 年)开始撰写。经考核众家,辨其同异,去粗存精,除繁补缺,历22
年时间,撰成《十六国春秋》100 卷。书成,风行于世。又奉命撰修《魏史》,
未成而卒。

(袁坤)


《十六国春秋》传纪体晋代北方十六国国别史。北魏崔鸿撰。100 卷,
又序例、年表各一卷,每国各为篇卷,称为“录”,将“主纪”改名为“传”,
记其君臣事迹。五胡十六国史头绪纷繁,时十六国史书有30 余家。但错误百
出。经崔鸿改编整理,十六国史自成系统,成为一部独立完整的史书。读书
取材丰富、态度谨慎,深得史法,所载史实比较可靠。原书北宋后已散佚。
现今流行的有三种版本。一为简本,10 卷。系当时人根据原书删节而成。二
为详本,100 卷。系明朝万历年间屠乔孙、项琳等人从《晋书》、《北史》、
《魏书》等书中辑录有关十六国史事,整编而成。三为清人汤球辑本,书名
《十六国春秋辑补》。

(袁坤)


杨稸之(生卒年不详),杨或作阳,又误作羊。北平(今河北满城,一
说今河北遵化)人,北魏散文家。曾任北魏抚军府司马,北齐的期城郡太守
等官。因其时见北魏统治者崇信佛教,耗费巨资,在京部洛阳修建一千多所
寺庙,结果毁于丧乱之中,遂著《洛阳伽蓝记》,以传后世,是具有文学价
值的历史文献。

(范海沛)


《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撰。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547 年),作者
因事重到洛阳,时正值丧乱之后,贵族王公耗费巨资修建的佛寺大半毁坏,
其有感于北魏统治阶级崇信佛教,大兴寺院,奢侈淫滥,荼毒百姓,故采拾
旧闻,追述往事,作《洛阳伽蓝记》。该书以记述北魏京城洛阳伽蓝(意为
佛寺)的兴废沿革为重要线索,先叙城内,次叙四门,各为一卷,共计5 卷。
考其内容,虽以记佛寺为题,但并未限于佛寺,凡与佛寺有关的政治、经济、
风俗、人物、地理及至传闻故事、外夷习尚,无不备述。对于当时豪门贵族、
僧侣地主的骄奢淫佚,寓有讥评之意。该书所记史事,可补《魏书》、《北
史》记载之不足。本书文辞清丽简明,描写生动细致,实为北朝时期一部重
要的文史专著。

(王军)


萧衍(464~549)即梁武帝。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
西北)人。齐末乘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梁朝,改定“百家谱”,重用士
族,统治残暴,大兴佛教,广建寺院,并三次舍身同泰寺。后被东魏大将侯
景攻破都城,饥病而死。博学多通,雅爱诗赋,齐时为“竟陵八友”之一。
亦通音律和书法。笃信佛教。即位后,重用文士,提倡文学创作,对当时文
学创作的繁荣有重要推动作用。他重视乐府民歌。有许多拟作,如《春歌》、
《夏歌》歌。又有一些诏令书敕,具有一定文采。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
《梁武帝御制集》。

(赵百世)


萧子显(487~537)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字景阳。梁南兰陵(今江
苏常州西北)人。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7 岁封宁都县侯,13 岁为给事中。
入梁,降爵为子。历任太子中舍人,国子祭酒、侍中、吏部尚书等职。位终
吴兴太守。博学能文,好饮酒、爱山水,不畏鬼神,恃才做物。见九流宾客,
不与交言,只是举起手中扇子,一挥而己。一些士族地主对他很不满。终年
49 岁,谥曰“骄”。子显酷爱史学。在其短短一生中撰写了《后汉书》、《晋
史草》、《齐书》、《普通北伐记》、《贵俭传》、《南齐书》等史学著作。
除《南齐书》外,均己不存。

(袁坤)


《南齐书》纪传体史书。梁萧子显撰。原名《齐书》,为区别于李百
药的《北齐书》,宋时改之。59 卷。其中本纪8 卷,志11 卷,列传40 卷。
记载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 年)至齐和帝中兴2 年(520 年)24 年南齐的
历史。该书叙事向称简洁。其“志”最为可取。《百官志》简明扼要,可了
解当时复杂的官职概略。萧子显写齐史,属当代人记当代事。一方面保留了
许多珍贵的原始材料;另一方面毁誉难免出于恩怨。对萧道成和萧衍等多有
曲笔回护,颂扬溢美。《南齐书》是现存最早的记载南齐的史书,是研究南
齐历史的重要史籍。

(袁坤)


王规(492~536)南朝梁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字威明。目
录学家王俭之孙。八岁丧母,有至性,称孝童。既长,博涉有口辩,举秀才。
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与殷钧、王锡等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
所礼。常以门宗贵盛,恒思减退。大通中累官左民尚书,迁太子中庶子,辞
疾不拜,于钟山筑室居焉。卒谥章。有《续汉书注》200 卷。有文集,已佚。

(李建春)


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
武帝萧衍的长子,天监元年(502 年)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于三十一岁
时病逝,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他为政仁厚,京城米贵,他命减衣减膳,
逢霖雨大雪,遣人周行闾巷,视贫困家。他博览群书,爱好文学,引纳刘勰
等文人学士、商讨古今,最后由他主编成《文选》,世称《昭明文选》,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

(范海沛)


魏收(506~572)北齐史学家、文学家。字伯起。矩鹿下曲阳(今河北
平乡一带)人。年15,能属文。初以父功,仟北魏太学博士。节闵帝立,选
近侍,命其作封禅书。下笔立就。时人称“虽七岁之才,无以过此”。硕学
多才,然轻薄好色,号为“惊蛱蝶”。与温子升、邢子才齐名,世称“北地
三才”。在北魏掌起居注,编修国史。东魏时任中书侍郎,转秘书监。入北
齐,官至尚书右仆射。齐文宣帝天保二年(551 年),奉诏撰《魏书》,四
年完成。对一些人物据笔直书,褒少贬多。且秉笔未必皆公。曾说:“何物
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又有酬恩、报怨及
受贿行为。因此干犯众怒。《魏书》一出,众口沸腾,斥为“秽史”。被迫
两次修订,方成定体。武成帝时,任开府中书监,死于位。齐亡,被人挖坟
弃骨。

(袁坤)


《魏书》又名《北魏书》,纪传体史书。北齐魏收撰。130 卷。其中帝
纪14 卷,列传96 卷,志20 卷。上起道武帝登国元年(386 年),下至孝静
帝武定八年(550 年),记载了北魏164 年的历史。帝纪特立《序纪》,追
述鲜卑族拓拔部建国前的事迹。志,内容丰富,最有价值。《食货志》详载
了北魏均田制及北方经济状况;《释老志》记佛、道二教在北方的流传及寺
院经济状况;《官氏志》除详记官制、阶品外,还列举拓拔部和所属部落的
姓氏及孝文帝所改汉姓。列传对统治者的残暴和高门世族的荒淫有所揭露,
对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有较详记载。《魏书》是研究北魏历史最原始,最完
备的资料。《魏书》初出,遭人反对,斥为“秽史”。经三次修改,有人尚
不满意。以至于隋唐时又有人重修《魏书》,然都失传,唯收之《魏书》传
世。

(袁坤)


萧绎(508~554)南朝梁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朝兰陵(今江苏
常州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封为湘东王。初为会稽太守,侯景之乱时转
附西魏,消灭了宗室萧纶、萧纪等势力。后平定侯景之乱,于江陵称帝,改
元承圣。三年(554 年),为魏军所掳,被杀。一生在文学方面也颇有成就。
其诗赋多轻靡绮艳之作,所著《金楼子》中有论辨“文与笔”,在文学批评
史上有重大意义。撰有《注汉书》、《孝德传》、《丹阳尹传》、《周易讲
疏》、《老子讲疏》、《连山》及文集,均佚。嗜好藏书,江陵城陷前,愤
而付之一炬。

(许修仲)


隋唐五代

李德林(530~590)隋唐时史学家。字公辅,隋博龄安平(今属河北)
人。李百药之父。北齐时,历任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中书侍
郎等职,负责编修国史。曾奉诏修齐史。北周时,周武帝宇文邕以其才,攫
其为内史上士,不久又任御正下大夫,当时北周诏诰皆出其手。还奉诏为帝
在山东选拔贤能。周末助杨坚称帝后,历任内史令,仍修齐史,《北齐史》
(六十五篇)遂成,在此基础上,唐初其子百药增删编修完成《北齐书》的
最后定本,共50 卷。亦曾奉诏参与编修《隋律》。后因事为文帝贬谪湖州刺
史,不久转任怀州刺史,壮志难酬,郁闷死于怀州任上。

(王瑞)


牛弘(545~610)字里仁,本姓寮。隋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其
父寮允曾任北魏侍中,帝赐姓牛。博学多才,尤通礼、律。北周时任仪同三
司。隋文帝时任秘书监(管图书著作官),撰周史帝纪。在任期间,表请各
地献书,于是很多民间异书被搜集起来,遂成《开皇四年书目》(4 卷)。
后擢吏部尚书,主张各级官吏均由中央任免。主要著作有《江都集礼》(120
卷,与潘徽合著)、《隋开皇令》(30 卷)。曾主持改编《开皇律令》成《大
业律》,是为《唐律》之蓝本。

(王瑞)


于仲文(545~612)隋初史学家。字次武,隋洛阳(今属河南)人。
北周时历任赵王属、安固太守,御正下大夫、东郡太守之职。建隋以后,因
助杨坚平叛相州总管尉迟炯有功,杨坚称帝以后,封行军元帅。令率军攻东
突厥,获胜。灭陈之役又立战功。隋炀帝时擢右翊卫大将军,参掌文武选事。
大业十二年(616 年),随杨广东侵高丽,因释放高丽大臣乙支文德,被迁
回国,逮捕入狱,抑郁而死。所著《汉书刊繁》30 卷及《略览》30 卷,今均
佚。

(王瑞)


裴矩(?~627)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字弘大。历仕北齐、北
周。隋文帝时任其为吏部侍郎。曾随同灭陈,任元帅府记室,并有《隋开业
平陈记》12 卷,记录该事。隋炀帝即位后,主管隋朝与西域诸国的互市,并
以此采访西域政教、风俗、山川、交通、物产等,撰《西域图记》(3 卷,
今佚),不但保留大量西域诸国历史资料,而且加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
交流。炀帝以其才,擢黄门侍郎,参与朝政。江都兵变,字文化及称帝,任
其为尚书右仆射。字文化及失败后,他被窦建德任用,任吏部尚书,专掌选
举,制定礼仪。建德败之后又转而降唐,唐命其校检侍中,民部尚书。另写
过《高丽风俗》(1 卷)、《邺都故事》(10 卷)均已佚。

(王瑞)


姚思廉(557~637)唐初史学家。字简之,一说原名简,字思廉,以字
行。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本吴兴(浙江湖州)人,陈亡,迁入关
中。其父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入隋著陈梁二史,未成,卒。他自幼随父
习史,博览史书,长大后曾任隋代王侑侍读。李渊称帝后,为李世民秦王府
文学馆学士,“玄武门之变”后,任太子洗马。贞观初年,任著作郎,为太
宗“十八学士”之一。贞观三年(629 年),官至散骑常侍,受命与魏征同
修梁、陈二史,贞观十年(636 年),成书《梁书》(5O 卷)、《陈书》(30
卷),均列为当今二十四史之一。又撰《文思博要》,今已流失。

(王瑞)


《陈书》唐姚思廉撰。36 卷。纪传体南朝陈代史。成书于贞观十年(公
元636 年)。思廉父姚察在隋时撰有部分旧稿,思廉奉命修史后续成。本书
《本纪》和《皇后传》皆有监修官魏征作的论赞。全书无表志。

(孙细河)


《梁书》唐姚思廉撰。56 卷。纪传体南朝梁代史。思廉父姚察在隋时撰
有旧稿,贞观三年(629 年)思廉奉命修史后,即据之补充整理,经七年而
成。当时,魏征任梁、齐、周、隋五史监修官,故《敬帝纪》后有他撰的论
赞。本书是现存梁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但全书无表志。

(孙细河)


李百药(565~648)唐初史学家。字重规,唐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
其父李德林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齐史》。隋文帝时授太子舍人、东
宫学士。隋炀帝时授桂州司马职。后任建安郡丞。隋末天下大乱,曾先后在
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队伍中任职。至唐时,转而归唐,拜中书舍人、礼
部侍郎、散骑常侍。曾受命修订《五礼》及参与修订律令。直言敢谏,曾上
书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贞观元年(627 年)奉诏撰《齐书》,承其
父稿,精采他书,广泛论证,十年寒窗,遂于贞观十年(636 年)撰成。该
书凡50 卷,其中17 卷为李所著,余皆后人据《北史》诸书补。今称《北齐
书》,为研究北齐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王瑞)《北齐书》唐朝李
百药撰。原名《齐书》,宋时为区别萧子显《南齐书》方加“北”字。是作
者在贞观年间奉诏、在其父李德林撰《齐书》的基础上、参考其他材料,用
了10 年时间完成的。全书50 卷,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东魏、北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