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精通音韵,兼深史学,留意时务。撰有《中西纪事》24 卷、《明通鉴》100
卷、《奥氛纪事》13 卷、《校汉书八表》8 卷。校勘明吴应箕《楼山堂集》、
《陶安学士集》、《国朝汪策算学书》等。另著《五服释例》、《述均》。
未刊之著有《明史纲目考证》、《明史考异》、《谢山堂文集》。为研究明
代、近代中外关系和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张新莉)


《中西纪事》清夏燮著。全书初稿成于1850 年(清道光三十年),后
经1859 年(咸丰九年),1865 年(同治四年)两次曾订为24 卷。本书系根
据当时流传的奏稿函札、条约章程等资料,用纪事本末体,记录了1840 年鸦
片战争至咸丰未年中外关系的史实,揭露了英、法、美、俄等国的侵略罪行,
批评了腐朽的清朝统治阶级,颂扬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是一部很有影响的
著作。作者当时署名为江上蹇叟。此书刊行后,受到清政府的禁毁,直至1871
年(清同治十年)重刊。

(张翠业)


《明通鉴》清夏燮撰,90 卷,又前编4 卷,附编6 卷,编年体明代史。
编者以二十年的精力旁收博采,搜集野史多至数百种,立说不完全根据《明
史》,并别撰考异,分注正文之下。内容比《明纪》为详。尚有史料参考价
值,书中还贯穿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对明末及清志上,都极力予以表彰,
并且搜集许多当时禁书的记载,甚至大胆批评《明史》不给抗清志士张煌言
立传,对太湖等地区的人民反清起义的事迹不予记载,这也是需要勇气的。

(张翠业)


汤球(1804~1881)字伯0不征鹣厝恕G逖д摺M尉偃恕W杂缀
学,涉猎广泛,通历法。后跟随俞正燮、汪文台治经论史。一生不仕。曾考
订补辑郑康成逸书9 种、刘熙《孟子注》、刘珍等《东观汉记》、皇甫谧《帝
王世纪》、谯周《古史考》、伏侯《古今注》等。辑佚校勘唐以前23 家晋史,
整理成册,保存大量史书佚文。补佚勘定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和《十六
国春秋纂录》,撰《十六国春秋辑补》、《十六国春秋纂录校本》。又辑《太
康地记》、《邺中记》、《林邑记》3 种,《晋诸公别传》、袁宏《名士传》
等5 种,《两晋诏钞》等19 种。还著有录晋别集三百家,晋文集三百家。为
清代辑佚大家,对晋史贡献尤大。

(张新莉)


张穆(1803~1849)初名瀛暹,字石洲、涌风、蓬仙、又署石舟、硕洲、
季泄、季翘、惺吾、斋,晚号靖阳亭长。山西平定人。清历史地理学家。道
光十一年(1831)优贡生,次年充正白旗汉教习。十九年(1839)应顺天乡
试受挫绝举业,侨居京师,肆力著述。治经吏,精训诂,通天文算术,尤精
西北历史地理之学。道光二十一年(1841)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元经世大
典西北地图赠魏源,魏氏采入《海国图志》。著有史志体《蒙古游牧记》16
卷(稿未竟而卒,由何秋涛补成)。另著《魏延昌地形志》13 卷。还著《顾
亭林先生年谱》、《阎潜丘(若璩)先生年谱》等。为研究中国西北地区的
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张新莉)


《蒙古游牧记》清张穆撰。16 卷。作者于道光年间应祁隽藻延请,复
校祁韵士《藩部要略》时,以为编年史书当与郡国地志相为表里,遂广采《清
会典》、《大清一统志》等书中有关蒙古史料,撰为是书。全书以史志体例、
分述自古至清道光年间蒙古各部游牧所在、契地形势,道里四至和历代沿志,
尤注重元亡以来各部变迁之迹。其叙述以盟旗为单位,凡内蒙古二十四部六
卷,外蒙古喀尔喀四部四卷,额鲁特蒙古和新旧土尔扈特部各三卷。部类各
有总叙,并自为注,考证精详。然属稿未竟而卒,由何秋涛补成。是研究蒙
古地方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重要参考书。

(张翠业)


张文虎(1808~1885)字孟彪,号啸山,别号天目山樵。江苏南汇(今
属上海市)人。清史学家。少家贫,16 岁为塾师。道光六年(1826)始补邑
诸生。同治中入曾国藩幕。自少读清儒江、戴、惠、钱诸家书。则后习汉、
唐、宋人注疏及当代说经诸书,旁及子、史,得其旨要。曾馆金山钱熙祚家
30 年,为其校刻《守山阁丛书》、《指海》、《小万卷楼丛书》。曾三入杭
州文澜阁统览《四库全书》,手自校对。后应金陵书局之聘独校《史记》。
晚年主讲南著书院。著有《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5 卷、《舒艺室随
笔》、《续笔》、《余笔》、《舒艺室杂著》、《湖楼校书记》等。未刊者
有《春秋朔闰考》、《古今乐律考》等。学识渊博,对史籍考订卓有成就。

(张新莉)


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清史学家。道光
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广西乡试正考官。咸丰三年
(1853)奉诏举办苏州团练,升右中允。十年败逃上海。同治元年(1862)
在外国侵略者支持下组成“会防局”,又上书曾国藩乞师。后为李鸿章幕僚。
在上海创设方言馆。先后主讲金陵惜阴、上海敬业,苏州紫阳、正谊等书院。
治学广博,主经世致用,通历朝掌故,主“采西学”、“制洋器”,主改革。
著有《校邠庐抗议》、《西淮盐法志》、《苏州府志》、《说文解字段注考
证》、《弧矢算术细草图解》。所著《显志堂稿》12 卷,其中史学论著有《宗
法论》、《明纪序》、《校邠庐抗议自序》、《滇南事实序》。近代史篇有
《江苏减赋记》、《上海守城记》、《皖水迎师记》、《沪城会防记》、《上
海纪事》、《续郡志记兵》等。其思想主张对洋务派影响很大,又为资产阶
级革命派奉为先导。

(张新莉)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又字酉生,号伯潜,又号斋。山东潍县
(今山东潍坊)人。清末金石学家。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喜治金石
之学,收集颇广,精于鉴定,注重铭刻文字。好收藏古文物。邓实、诸德彝
所辑印《斋吉金录》收录其所藏商、周、秦汉铜器、钱范、造像等380 余件,
其中毛公鼎最为著名。其室名有“十钟山房”之称,乃因藏邢人安、虢叔旅、
兮仲等十余钟。藏品数量最多为玺印,所撰《十钟山房印举》一书著录达万
件以上。他还注意收录齐鲁陶文和封泥。著有《斋金石文考释》1 卷、《斋
尺牍》12 册、《斋藏古目》3 册、《传古别录》1 卷等。与吴式芬合著《封
泥考略》10 卷。其未刊遗稿,由其后裔捐献国家,现藏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
局。为清代金石学家中收藏最多者。

(张新莉)


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咸车
三年(1853)曾协助曾国藩创办湘军镇压太平军,后升为广东巡抚、兵部侍
郎。光绪二年(1876)首任出使英国大臣,不久兼使法国,为清末外交官。
在处理马嘉理案中,附合李鸿章妥协方针,与副使刘锡鸿不合,辞职归。他
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并积极著书讲学,曾主讲城南书院。主要著作有《礼记
质疑》、《大学中庸质疑》、《订正家礼》、《周易释例》、《毛诗约义》、
《诗文集》等。为清朝后期的史学家。

(苗宗熹)


龙文彬(1821~1893)清江西永新人,字筠圃。同治进士。初任吏部主
事。光绪初充校《穆宗实录》。乞归后,主经训等书院讲席。湛深史学。撰
《明会要》80 卷,颇多创见。另有《明纪事乐府》、《周易绎说》等。

(林吉玲)


《明会要》80 卷,清代龙文彬编纂。《明会要》是龙文彬仿照《西汉
会要》的体例编纂而成。内分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职官、选
举、民政、食货、兵、刑、祥异、方域和外蓄共十五门,四百九十八类事。
分目列举史实,兼及琐言故事,可以作为检索明代制度资料的工具书。至于
探索典章制度,其价值不及明代官修的《明会典》。


陆心源(1834~1894)字刚甫,一作刚父,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
江归安(今湖州)人。清藏书家、史学家。咸丰举人。历任广东南韶、高廉
兵备道。后调任福建盐道。学识渊博,喜顾炎武之著,故其书室名曰“仪顾”。
好唐文,搜辑群书和金石文字,熟于宋代文献,并擅长校勘。主要辑有《唐
文拾遗》80 卷、《唐文续拾》16 卷,著有《宋诗纪事补遗》100 卷、《宋诗
纪事小传补正》4 卷、《宋史翼》40 卷、《元祐党人传》10 卷,还辑有《群
书校补》100 卷。收藏书籍、金石文字及书画甚富。藏书室一“皕宋楼”,
藏宋元刻本及名人手抄本;二“守先阁”,藏明清刻本;三“十万卷楼”,
藏普通书。另著《皕宋楼藏书志》120 卷、《穰梨馆过眼录》等。著述凡940
余卷,合称《潜园总集》。为清代四大藏书家之一。

(张新莉)


《宋史翼》清陆心源撰。40 卷。《宋史》虽有四百九十六卷,但遗漏
尚多。陆氏乃据宋代有关史籍及诸家文集、杂著、年潜、氏族谱,地方志等,
增补列传七百八十一人,附传六十四人。其中名医如孔延之、徐彦若,循吏
如侍其讳、韩正彦,儒林如宋咸、阮逸,忠义如丁黼、鲍廉,方技如唐慎微、
李廷珪,奸臣如吕升卿、廖莹中等,均加以辑补。每传均注明资料出处,可
补《宋史》之缺。有光绪末十万卷楼版。

(仝庆会)


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为避清穆宗名改名。字清卿,号恒轩,
又号愙斋、门云病叟。江苏吴县人。清末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同治进士,
授编修。后任陕甘学政。曾疏请修圆明园。光绪四年(1878)授河北道。六
年,随吉林将军铭安办理边务。十年会办北洋军务。光绪十二年(1886)奉
召参与勘定吉林中俄边界,据理争回被侵之地。后升任广东巡抚。两年后授
河道总督。光绪十八年(1892)任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时,自请率湘军
赴辽抗日,兵败革职。撰有《吉林勘界记》、《皇华纪程》、《说文古籀补》
14 卷、《愙斋集古录》12 卷、《权衡度量实验考》1 卷、《恒轩所见所藏吉
金录》2 册、《古玉图考》1 卷、《周秦两汉名人印考》1 卷,《黄河全图》
等。精于金石、古器物、古文字研究。

(张新莉)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号壶公,晚号抱冰。直隶南
皮(今河北南皮)人。清洋务派首领、目录学家。同治进士。历任翰林侍讲
学士、内阁学士等。同治十二年(1873)授四川学政,设尊经书院。后出任
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时起用冯子村抗法。光绪十五年(1889)调任湖广
总督,大力举办洋务。后再权两江。后又授军机大臣,掌学部,注重教育,
尤重师范。宣统元年(1909)任实录馆总裁官。主要撰有《书目答问》5 卷,
附录2 卷。还撰有提出“中学为体,新学为用”的《劝学篇》。另有《张文
襄公全集》。他反对戊戌变法,力主镇压义和团及唐才常自立军起事。为洋
务运动后期主要代表,对清末教育事业影响也很大。

(张新莉)


李有棠(1837~1905)清江西萍乡人,字芾生。光绪间选授江西峡江县
训导。1903 年因荐升内阁中书。读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及陈邦瞻《宋史纪
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未》,深憾辽、金两代中缺,乃留意辽金史事,参
酌考稽,集十年之力,撰成《辽史纪事本末》40 卷与《金史纪事本末》52
卷。另著有《历代帝王正闰统总纂》等。

(林吉玲)


《辽史纪事本末》清末李有棠撰。40 卷,每卷一事。李氏在光绪年间
任江西峡江训导时,主要依据《辽史》,采以新旧《五代史》、《宋史》、
《金史》、《元史》、《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各家说
部、碑传、文集数百种而撰成。另有”考异”注正文之下,占全书大半,对
人名、舆地、建置、职官、年代等多所考订,译名悉从乾隆《钦定辽金元三
史国语解》,与旧史歧异。有中华书局点校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江西
学政吴士鉴将此书与《金史纪事本末》奏荐,得朝廷嘉奖,初刊时二书合为
《辽金史纪事本末》。

(刘超文)


《金史纪事本末》清末李有棠撰。52 卷,每卷一事。李氏光绪年间在
江西峡江任训导时,依据《金史》,参以《大金国志》、《金节要》、《金
志》、《金盟本末》及辽、宋、元三史和传记、文集等五百余种史籍,在著
《辽史纪事本末》的同时撰成是书。全书分正文、考异两部分,考异占全书
大半。对人名异同,地理沿革,史实纷歧等爬梳考订,以纠正《金史》之舛
误,颇见功力。卷首有纪年表,帝系考,未附引用书目,便于检索。全书译
名悉从乾隆《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与旧史歧异,正文年代亦有误。有中
华书局点校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由江西学政吴士鉴将此书与《辽史
纪事本末》奏荐,得朝廷嘉奖,初刊时二书合为《辽金史纪事本末》。

(刘超文)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清末历史地理学
家。幼习商。同治举人。后考取景山官学校教习。光绪六年(1880)至十年,
任驻日公使何如璋、黎庶昌随员,致力搜购散佚域外之中国古籍,助黎氏刊
刻《古逸丛书》在日出版。归国后任湖北黄冈教谕。应张之洞聘主讲两湖书
院,后长任勤存学堂总教长,又任通志局编纂,授内阎中书。晚年部选安徽
霍县知县。辛亥革命后避居上海。1914 年受聘袁世凯顾问,任参政院参政,
次年病逝。著有《日本访书志》、《禹贡本义》、《晦明轩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