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远望,浮云四塞,天色昏暗,雷鸣风飘,玄猿长吟,而君不再来。接着描写
宫室虽好,寂寞难耐的景况,明月自照,抚琴长愁,只能涕泪纵横,舒息增
叹。最后写梦中见君王在侧,然醒后仍是孤身一人,夜长难过,表明失宠宫
人望君不至的复杂心理。客观上反映了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集团内部的妇女,
同样处于卑微和屈辱的地位。全赋想象丰富,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工于铺
叙,在汉赋中别出一格,对后世闺情宫怨一类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李红)


东方朔(前154~前93)西汉辞赋家。字曼情。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
人。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恃郎、太
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
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他曾向武帝陈政治得失,
献农战强国计,但武帝始终将他看作俳优,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
《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并抒发自己的不满。叙事、说理、言志皆语言疏朗,
议论酣畅、深入浅出、意味深长。后来杨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
张衡的《应间》等都受其影响。

(路秉灿)


王褒(生卒年不详)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西汉辞赋家。
王褒对于音律很有修养,并善于写诗,宣帝时,由朋友推荐被征入京都,应
诏作《圣主得贤臣颂》,后擢升谏议大夫。皇太子很喜欢他的《甘泉宫颂》
和《洞萧赋》,时常令后宫才人诵读。后来有人说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宣
帝命王褒前往祭祀,结果病死途中。《汉书·艺文志》载,王褒有赋十六篇。
流传到现在的有《圣主得贤臣颂》一篇,《洞箫赋》一篇,《九怀》九篇,
此外又有《甘泉宫颂》《碧鸡颂》残文。明人辑有《王谏议集》。

(李红)


《洞箫赋》辞赋,王褒作。《洞箫赋》是他的名篇,是咏物赋的代表作。
在作品中他把洞萧的声音情调,描写的细致入微,有声有色,特别是《洞箫
赋》的后一部分,把洞箫声音分为“妙声”“武声”“仁声”,作了各种比
拟描写,又写箫声有各种感人的力量。刘勰《文心雕龙》说:“子渊《洞箫》,
穷变于声貌”。赋中铺排夸张,描绘精细,或用典,或比喻,俱贴切而传神,
是我国最早专门描写音乐的辞赋。

(李红)


扬雄(前53~18)西汉学者、辞赋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
人。少时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虽家贫而不慕
富贵。40 岁后,始游京师。曾任宫廷低级官吏,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
一生悉心著述,曾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表述他
对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一定价值。另有语言学著
作《方言》等。善辞赋,有模拟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而写的《甘泉》、
《羽猎》:后世有“扬马”之称。较有特点的是他自述情怀的几篇赋,如《解
嘲》、《逐贫赋》和《酒箴》等。晚年对赋的评论,为赋的发展和后世对赋
的评价有一定影响。散文也有一定成就。明张溥辑有《扬侍郎集》,收入《汉
魏六朝百三家集》。

(申海田)


《解嘲》辞赋,扬雄作于汉哀帝时。写他不愿在官场中趋炎附势,而甘
愿淡泊地写他的《太玄》。文中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擅权、倾轧的黑暗局
面:“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
对庸夫充斥而奇才不遇的状况深表愤慨:“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
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俛眉。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
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迹。”寄寓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他甘愿“默
默”,采取“自守者身全”的态度。全文纵横驰说,辞锋锐利,又多运用偶
句,使文章具有雄辩特色。

(申海田)


梁鸿(生卒年不详)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诗
人。幼年随父寓居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东汉初入太学受业。学毕,在
上林苑牧猪。后归平陵,娶孟氏女子,有德无容,为她取名孟光,字德曜。
后同入霸陵山中隐居,耕织为业。章帝时梁鸿出函谷关过京城,作《五噫歌》
讽世,章帝闻知不悦,下诏搜捕,遂改姓运期,名耀。南逃至吴,为人佣耕。
东家见孟光进食“举案齐眉”,认为妻子对大夫如此敬重,绝非平常佣工,
就以礼相待。梁鸿得以闭门著书。死后葬于要离墓旁。梁鸿诗仅存3 首,载
《后汉书》本传,即《五噫歌》、《适吴诗》、《思友诗》,皆富有现实性,
反映东汉前期一部分下层士人的不满情绪和反抗精神,从形式看仍以骚体为
主,而有所变化。

(路秉灿)


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辞赋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
阳)人。17 岁时游学三辅,后到京都洛阳就教于大学,“通《五经》,贯六
艺”。淡于功名,屡召不就。后曾任郎中、太史令,作过侍中、河问相等官。
他勤敏好学,博识多能,曾以“约己博艺,无坚不钻”自许。先后发明和制
作举世闻名的浑天仪和地动仪。文学成就主要是辞赋和诗。大赋以《二京赋》
最有名。另有《思玄赋》、《归田赋》等。诗以《四愁诗》最有名。明人张
傅辑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申海田)


《二京赋》辞赋。张衡作。分《西京赋》、《东京赋》两部分。是他早
年入京后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窬侈”而作。题材体制均
模拟班固《两部赋》,但结构更宏阔,思想艺术上也显示出某些特色。赋中
假设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问答,记述了长安、洛阳的山川形势、宫殿台观,
描绘了两地的居民郊市、物产民俗等情况。主旨是规讽统治阶级,有些议论
颇为深刻切直,如“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危
机的深刻忧虑和对人民力量的理解。赋中对都市商贾、侠土、辩士的活动及
杂技和角溉百戏的演出情况等都有所反映。有些片断描写生动,宛如目睹,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申海田)


《四愁诗》诗歌。张衡作于汉顺帝时。当时作者出任河间相。全诗共分
四章,写怀人的愁思,历叙所思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
等远方各地,但都是“路远莫致”,只得相互馈赠,长怀愁思,涕泪沾襟,
使其不胜忧伤。作品以情诗的形式寄托政治抱负和失意的心情。诗运用全章
叠句和反复咏叹的方式来表现他缠绵的情思,语气自然而深沉。全诗通篇六
言,虽每首第一句尚有“兮”字,但已是文学史上较早的七言诗,对后世七
言诗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申海田)


赵壹(生卒年不详)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人。东汉辞赋家。
为人耿直,为地方乡党排斥,屡次得罪,几乎被杀,经友人救援方免。灵帝
光和元年(178),任上计吏,见司徒袁逢,长揖不拜。袁逢等人为他延誉,
名动京师。代友赋作《刺世疾邪赋》,篇末的两首五言诗,抒发了刚正之士
不能见容于时的强烈愤慨,形象生动,是东汉五言诗中的佳作。另有《穷鸟
赋》。著有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16 篇。今存诗文收录在严可均辑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逮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申海田)


《刺世疾邪赋》辞赋。赵壹的代表作。见《后汉书·赵壹传》。赋中以
激愤的感情揭露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指斥统治者不顾“生民之命”,“唯利
己而自足”的贪婪本性,并对当时弥漫于官场上的“舐痔结驷”、“抚拍豪
强”的丑行作了辛辣的讽刺。他敏锐地感觉到汉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这
篇赋对春秋以来的社会进行了批判,表现了作者对“生民之命”的无限同情。
语言犀利,感情激烈,对现实的揭露很有深度;在风格上,变汉赋的板滞为
疏荡、华丽为通俗。篇末假托秦客和鲁生所作的两首五言诗,抒发刚正之士
不能见容于时的强烈愤慨,形象生动,风骨遭劲,是东汉五言诗中的佳作。

(申海田)


马融(79~166)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
兴平东北)人。安帝时为校书郎中。桓帝时为南郡大守,因件大将军梁冀,
遭诬陷免官秃徙朔方。后得赦,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辞官。马融
是当时有名学者,弟子常有千数,卢植、郑玄皆出其门下。他爱好音乐,生
活豪奢,不拘儒者之节。常坐高堂,设红色帐幕,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他
一生注有《周易》、《尚书》、《三礼》、《论语》、《孝经》、《老子》、
《淮南子》、《列女传》、《离骚》等,并著有赋、颂、碑、诔等21 篇,其
中《广成颂》(收入本传)《长笛赋》(收录于《文选》),较有名。其他
作品多亡怯。

(路秉灿)


郦炎(150~177)东汉诗人。字文胜。范阳(今河北定兴)人。曾为郡
吏,州郡察举孝廉,征召为右北平从事祭酒,都不就。后患疯病,他奉母至
孝,因母死而犯病,以致使临产的妻子被惊死。为妻家诉讼入狱,死于狱中。
郦炎有文才,通音律,思辩敏捷,善于说理。自谓“十六而作《郧篇》”、
“二十六而作《七平》”(《遗令书》、今佚。《后汉朽·郦炎传》录其述
志诗二首。皆抒发胸怀大志而遭时不遇的愤慨。钟嵘《诗品》把他和班固、
赵壹并列,认为“托咏灵芝,怀寄不浅”,与班、赵同样是“苦言切句”。
除存诗二首外,《占文苑》载其《对事》篇,《遗令书》4 段。

(路秉灿)


《述志诗二首》诗歌。郦炎作。其一先述其自负不羁之才,“舒吾陵霄
羽,奋此千里足。超迈绝尘驱,倏忽谁能逐”。后感慨天命不平,“富贵有
人籍,贫贱无天录。通塞苟由己,志士不相卜。”其二是以“灵芝”、“兰
荣”起兴,“哀哉二芳草,不植太山阿”,无可庇荫,运遇沉沦;且悲哀贾
谊被诬“浮华”,“贤才抑不用,远投荆南沙”;愤懑世无伯乐、卞和。两
诗思想明确,形象鲜明,气势凌厉,语言流畅。

(马素娟)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
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元年(184),举高第,为恃御史,与中丞不合,托
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侯,迁虎责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
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中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
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袁谭攻青州,孔融弃妻只身出逃,
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这期间,他不
满曹操雄诈,多所乖忤,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上待客,
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
魏文帝曹丕誉他为建安七子之首。他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大抵为申张教化,
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事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
明。在艺术上,文句工整,辞采典雅,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孔
融诗现仅存5 首,多抒泄忠悃孤愤之情。

(路秉灿)


《论盛孝章书》议论文。孔融作。是孔融为救助危在旦夕的知心好友盛
孝章,而向曹操写的一封推荐信。全文以感叹年事凋零开篇。中间引经据典,
反复论证,说明曹操解救被孙权围困的盛孝章,义不容辞。最后提出希望能
崇尚招贤纳士之意。在写法上,或直叙,或婉述,或论证,或譬喻,在委婉
中又不容置辩,明其意则适可而止。虽似从容不迫地讲了些与论题关系不大
的事理,但却将解救知己好友这个中心论题讲得巨细无遗、天衣无缝。它不
以气势的雄浑见长,却能凭论证的周详取胜。见文如见其人。这封《论盛孝
章书》所展示的才与识、为文与为人的完美统一,足以给人这种鲜明的印象,
令人敬慕。

(申海田)


《陌上桑》为《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之一,是东汉时期的一首民间故
事诗。此诗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属大曲类。
《五台新咏》录本篇,题为《日出东南隅行》。《陌上桑》全诗分为三解,
“解”即章——乐诗段落。《陌上桑》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机智、勇敢、
坚贞的女性形象——秦罗敷。诗一开头便用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用“捋髭
须”、“著绡头”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出老年和少年见罗敷时的不同神态,侧
面虚摹罗敷之美。接着写好色之徒的垂涎、要挟以及罗敷的断然拒绝。通过
罗敷夸饰自己丈夫一段,让喜剧在充满胜利快感的哄堂大笑中结束,淋漓尽
致地表现了罗敷不畏权势、敢于斗争的性格特点。全诗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
动来表现人物性格,运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集中体现
了罗敷那种蔑视权贵、反抗强暴的精神。

(石庆英)


《白头吟》为《乐府诗集·相和歇辞》之一,是一首反映在婚姻不自由
的封建社会里妇女悲惨命运的“汉代街陌谣沤”。汉代自“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以后,封建礼教的压迫日趋严重,“三从四德”等封建伦常枷锁重重,
广大妇女身受种种束缚,正所谓“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在
这种社会背景下,妇女的命运完全操纵在别人手中。《自头吟》塑造了一位
重情义、有爱情理想的刚烈倔强而终巡遗弃的妇女形象。篇首连用“山上雪”、
“云间月”两个比喻,以喻女主人公纯洁的品德,这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