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为l03 种,其中《风沙诗词》是迄今已知的关于毛泽东诗词的最早版本。
自1980~1990 年间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论文达159 篇。40 年代以来,毛泽东
诗词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广泛流传,主要有英、法、德、意、西、葡、
希腊、俄、匈、罗马尼亚、捷、世界语、日、朝、越等文种。毛泽东诗词是
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诗词发展的重
要里程碑。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开一代诗风,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新莉)


《贺新郎》词。毛泽东写于1923 年冬。这是他即将远离夫人杨开慧途
经上海赴厂州参加国民党“一大”会议时的赠别之作,也是流传诗中唯一写
夫妻离别、歌咏爱情的词篇。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首句“挥手从兹去”,
以形象的叙事写定全词基调。作品描写了杨开慧同作者别离时凄然相向,愁
眉紧锁,热泪盈眶,长恨绵绵的情态。然而她没有落泪。虽对丈夫前次信里
的话有误会,但转瞬即逝,仍是夫妻心心相印的深厚情谊。作者想起天下之
忧,亦相约割断“愁丝恨缕”,决心在革命的征途上比翼双飞。作品表现手
法独具一格,既有“婉约”味道,却极尽“豪放”之气势。词篇委婉动人,
形象逼真,言简意赅,境界高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张新莉)


《沁园春·长沙》词。毛泽东写于1925 年深秋。这一时期的革命斗争
焦点是领导权问题。作者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社会现实,触景生情,写下了
这一伟大词篇。写景忆旧,抒发了作者的革命情怀。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
写“景”,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气勃勃的深秋湘江风景图。下阕抒情,
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作者和青年时代的战友们无所畏惧的革命斗
争精神。作品情景交织,意境宏深,语言雄浑精粹,手法丰富多彩,构思严
密自然,声音铿锵圆畅,利用排比、对仗,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张新莉)


《菩萨蛮·黄鹤楼》词。毛泽东写于1927 年大革命失败前夕。作者为
革命前途焦虑万分。在武昌黄鹤楼头,望着烟雨之中的浩荡长江和粤汉、京
汉铁路,吟成了这首著名词篇。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写登上黄鹤楼所见的远景,
“九派”、“一线”,既写出了武汉形势的险要,也表现了作者胸襟的宽广。
后两句将视线由远移近,观看武汉三镇,烟雨迷茫,给雄浑的画面又增添了
沉郁的色彩。词的下片,一则点题,二则借鹤去楼空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作
者的沉郁的感情。“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又展示了作者不可抑制的
革命激情。全诗风格含蓄凝重,基调沉郁又高昂,把读者带入了一种庄严激
越的境界,显示了作者在困厄中奋进的革命意志。

(张新莉)


《西江月·井冈山》词。毛泽东写于1928 年秋。作品以黄洋界保卫战
为背景,生动描绘出人民战争的宏伟气势,歌颂工农红军的英雄气概,雄辩
地说明井冈山道路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途径。全词分两大段。前阕写我军
严密部署和士气高昂,“山下”,“山头”、“旌旗”、“鼓角”。后阕写
军民万众一心,粉碎敌人的围攻,大获全胜。留守部队虽不足一营,但根据
地人民早已动员起来。敌军“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表现了作者无
产阶级战略家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清醒和胆识。而胜利原因是及时、充分的战
前准备,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体现了
作者人民战争的深刻思想。“炮声隆”充分肯定了红军战斗艺术的威力,“宵
遁”是对敌军的辛辣讽刺。全篇铺叙从容,历历如画,是一首真正开创历史
纪元的史诗。

(张新莉)


《七律·长征》诗。毛泽东写于1935 年10 月。正式发表于1957 年1
月《诗刊》。作品以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大无畏气概;艺术地再现了举世
闻名的万里长征的艰苦战斗历程,从而突出塑造了红军这一顶天立地的高大
英雄群体雕像。作品一开头就用“不怕”和“闲”字,衬托了红军战士不畏
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接着写千重山路在红军眼中就象
细小的波浪和滚动的小泥丸。作者又用“暖”、“寒”二字,巧妙地展示了
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冲破敌防线的喜悦心情和处险镇定自如的非凡气度。最后
写在长征即将胜利结束之际,红军同岷山雄姿共生辉,喜笑颜开地面对千里
雪峰,准备迎接新的战斗任务。作品严格按照中国古典七言律诗的格式,规
范、准确,并大胆创新。对夸张、通感、移情、比喻、写实等艺术手法的运
用也别具一格。

(张新莉)


《念奴娇·昆仑》词。毛泽东写于1935 年10 月。最早发表于《诗刊》
1957 年1 月号。这是毛泽东在长征即将结束,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
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通过对雄伟磅礴的
昆仑山脉的艺术描写和联想,表达了作者“改造中国与世界”,埋葬帝国主
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伟大抱负。作者在1958 年12 月的批注中写
道:“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全词上阕从昆仑山脉
的巍峨形象联想到它对人民的功过,并提出“谁与评说”的质问。下阕展望
未来,抒发了改造旧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作品运用了现实主义
与浪漫主义的手法。既有对巍巍昆仑山的真实描写,又有极度的想象和夸张,
寓意深刻。全词气势磅礴,力量超凡。

(张新莉)


《沁园春·雪》词。毛泽东写于1936 年2 月。作者在“为实现抗日,
渡河东征”的伟大行动中写下这首气壮山河的诗词。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
描写祖国北方美丽的雪景,长城内外的山川、河流、平原雄伟壮丽,山、原
起舞,充满勃勃生机,“欲与天公试比高”,中华民族不可欺侮的民族精神
跃然词句,下阕描写无数英雄为了“江山”而“折腰”,以历史唯物主义观
点评述曾建树丰功伟绩的历代帝王引出对当代无产阶级英雄气魄和伟大力量
的激情赞颂。全词洋溢着革命者自豪、自信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品借景
抒情,借史抒情,情景交融,过渡自然,衔接巧妙,有声有色,寓意深刻。
描万里江山,囊千年历史,是一首气势宏人、豪情激越的咏物抒怀大作。

(张新莉)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毛泽东写于1949 年4 月。作品是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占领南京后的:两天内写成的。全词共分两段。
前四句写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宏伟壮举,展现了“百万雄师”
扬帆争渡、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声威,抒发了南京解放这一历史巨变后的
感慨、激昂和欢欣鼓舞的情绪。后四句是作者用历史上血的教训告诫全党全
军,不要重蹈楚霸王的覆辙,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天若有情,见到国
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会因气愤和痛苦而衰老,“追穷寇”这一主题
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作品立意高深,气势磅礴,哲理深邃,将历史
掌故赋予革命的现实内容,创造了古为今用的典范,达到了政治性和艺术性
的完美统一。

(张新莉)


《水调歌头·游泳》词。毛泽东写于1956 年6 月。手稿题为《长江》,
1957 年1 月发表于《诗刊》时始改今名。作者在巡视全国各地时,曾三次横
渡长江,并写下了这首光辉豪迈的壮丽词篇,展示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善于领导人民群众勇敢、坚定、巧妙地战胜险风恶浪的胆识和气魄。全
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只有在革命的风浪中把握革命规律,在游泳中把握
游泳,才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转变,稳操“今日得宽余”的历史
主动权。下阕写只有在新的生产关系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一展
宏图,使美好的神话变为壮丽的现实。“一桥飞架南北”是个伟大的壮举,
但更伟大、更壮丽的蓝图还在后头。作品气势宏大,寓意深刻,生动形象,
有声有色,通过政治、艺术熔为一炉的高度提炼,指出不断革命的历史发展
规律。

(张新莉)


《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毛泽东写于1957 年5 月11 日。李淑一是
杨开慧烈士的好友、柳直荀烈士的爱人,1957 年春节,她给毛泽东写了一封
贺年信,一并寄去了自己在1933 年写的纪念柳直荀的词《菩萨蛮·惊梦》。
5 月11 日,毛泽东给她回了信,并作了这首词来开导、安慰她。全词分上下
两阕。作品描写柳烈士的忠魂翩翩升天,来到神话传说中的月宫。吴刚、嫦
娥面对革命烈士的忠魂,一个双手捧酒致意,一个翩翩献舞欢迎。忠魂惊闻
革命胜利的喜讯,滚滚热泪化作滂沱大雨,化作人间滋润万物的甘霖。作品
创造性地运用了文学的双关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突破了传统诗词中
吊死慰生悼亡伤逝的一般境界,超越了个人的悲欢离合、死生契阔的通常感
情,而获得了超越题材自身的象征意义——成为毛泽东为一切殉难的中国共
产党人建立的艺术纪念碑。

(张新莉)


《七律二首·送瘟神》诗。毛泽东写于1958 年7 月1 日。作者“读六
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
熙,旭日临窗。遥看南天,欣然命笔。”在党的诞生纪念日,抒写了激越情
怀。这两首词是“连章体”。第一首深沉地慨叹旧社会“瘟神”肆虐给劳动
人民带来的苦难。在美丽的山水问血吸虫病流行,在旧中国就是神医华佗也
没有办法,疫区到处是毁灭后的凄惨景象。连牛郎都关心过问瘟神事,但劳
动人民的悲哀依旧。第二首写新中国劳动人民送瘟神的胜利喜悦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豪情。新中国诞生了,到处是一片春意,6 亿人民都成为舜尧那样的
英雄,以主人翁的姿态,治理山河、建设祖国,也消灭了血吸虫病。这两首
词犹如对比鲜明的两轴画卷,联想飞驰,想象神奇,气象雄阔,瑰伟奇谲,
极富浪漫主义的艺术色彩。

(张新莉)


《卜算子·咏梅》词。毛泽东写于1961 年12 月。同前小序曰:“读陆
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词以梅花自喻,抒写备受黑暗势力摧残仍独
善其身的情怀,悲而不壮。作者这首词却以梅花赞喻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坚
贞品德和博大胸怀,境界全新。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勾画出一幅十分动人
的壮美画卷。风雨暂时把春天送走,大雪纷飞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在悬垂百
丈冰的悬崖上红梅怒放。下阕写谦虚的梅花报春而不争春,待到春光普照大
地、山花烂漫之际,梅花也享受一分春光,与大众同乐。作品在艺术上很好
地运用了比衬手法。全词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磊落的胸怀和谦虚自处的优秀
品质,是一首新时代的红梅赞。

(张新莉)


洪深(1894~1955)字浅哉,江苏常州人。现代剧作家。《卖梨人》是
他于1915 年写的第一个有对白的剧本。1916 年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1922
年回国后,主要从事戏剧和电影的编导工作;创办中华电影学校。同时创作
了反封建反军阀混战的成名剧作《赵阎王》和优秀电影剧本《申屠民》、《冯
大少爷》、《劫后桃花》,为中国电影艺术首创了文学剧本的式样。1930 年
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并相继写了“农村三
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在我国话剧创作中第一次较
全面地反映了农民的苦难生活和自发斗争。抗战爆发后,积极宣传抗日。写
了《飞将军》等剧本多种。“皖南事变”后,先后导演了《法西斯细菌》《祖
国在呼唤》等剧,有力地配合了反对国民党反对派破坏抗战、破坏团结的斗
争。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执教,并编辑《戏剧与电影》周刊,导演了《丽人
行》等剧。建国后,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
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并担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等职务。主要著作
收在《洪深文集》中。

(鞠爱敏)


《五奎桥》独幕话剧。1930 年现代作家洪深著。是“农村三部曲”中
的一部,是以农村为题材的剧作。主要写农村大旱,庄稼枯萎:农民要运水
的洋龙船过桥抗旱,但桥矮洞狭船驶不过去,必须拆桥,而周乡绅因其祖上
三年内出了五个进士,故建起这五奎桥,作为其“风水”和权威的象征,坚
决不让拆掉。通过这一冲突,刻画了周乡绅的专横狡诈和青年农民李金生的
坚强正直两种不同性格。戏剧冲突扣人心弦,艺术形象鲜明,结构也比较严
谨。在30 年代表现农村题村的剧作中,本剧与稍后创作的《香稻米》《青龙
潭》合称为《农村》三部曲,颇负盛名。

(鞠爱敏)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
家。1911 年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师。1914 年,开始用文言文创作。“五四”
运动后,改用白话写作。1921 年,同茅盾、郑振锋等组织文学研究会。1922
年起,先后任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同时兼任商务印务馆国文
部编辑。1930 年,任开明书店编辑。曾主编《小说月报》、《妇女杂志》、
《中学生》等刊物。抗战期间,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6 年,在
上海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的日常工作。解放后,曾任出版署副署氏、教
育部副剖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全国人大常委等职。其创作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下种种光怪陆
离的社会现象。创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