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要是对文化界一些人士所散布的荒谬言论的批驳;下辑总题为“血书”,
主要的是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政治现象的讥笑、讽刺、挞伐。归结为“血
书”者,一面表示以赤诚写出,并无批评家认为“玩世不恭”之意,一面也
用“血书”所谈的对象和那些东西作一强烈对比,以衬映出旧世界如何丑恶。
这部文集语言清新、文笔泼辣、说理透彻,揭露了敌人,鼓舞了人民。

(张书水)


胡也频(1903~1931)福建福州人。现代小说家,“左联”五烈士之一。
少年时代曾当过学徒,就学于海军学校。1924 年开始文艺活动,与人合编了
北京《京报》附刊之一《民众文艺》,同时用胡崇轩暑名发表作品,此后数
年内,写成《圣徒》(短篇集)、《也频诗选》、《三个不统一的人物》(短
篇集)、《别人的幸福》(戏剧集)《一幕悲剧的写实》(中篇)等十多个
集子。1928 年于上海从事编辑和出版工作。1930 年在济南省立高中教书,因
宣传革命文学被迫离校,同年回上海,参加“左联”,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左联”执行委员和工农兵通讯委员会主席等职务。1931 年2 月7 日被
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代表作有写于1929 年的《到莫斯科去》和
1930 年的《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两部长篇小说。

(张书水)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长篇小说。胡也频著,写于1930 年。作者参加
了“左联”的实际革命斗争,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知识青年的生活道路
有所深悟,而写了这篇反映青年知识分子生活的小说。通过一对青年的爱情
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应该走怎样的革命道路问题。刘希坚坚信共产主义,他
的爱人白华则为无政府主义所吸引。他们经常讨论、辩论,都未能缩短他们
思想意识上的距离。“五卅”惨案发生后,严酷的现实终于使白华走上了革
命道路。作品描写了惨案在北京的热烈反响,最后写出青年们满腔热情地走
向工厂、农村。这是作者最好的一部作品,发表后受到批评界的极大重视。

(张书水)


朱湘(1904~1933)字子源。安徽大湖人。现代诗人。因卜居湖南,乃
以湘为名。1927 年在清华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劳伦斯大学深造,不久转入芝
加哥大学继续攻读外国文学。1929 年回国,任安徽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三
年后去上海。因厌倦教书生活和性格方面的古怪,穷困潦倒,靠亲戚朋友接
济度日,但仍嗜诗如命。1933 年12 月5 日清晨,他由上海赴南京,在弋矶
山附近,一手捧海涅诗集,一手端酒杯痛饮,然后跳江自杀,年仅29 岁。他
在学生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曾参加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一
度做过《诗刊》的编辑工作,为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其诗作色调清新幽婉,
而又沉郁惆怅,在当时颇有影响。代表作有《采莲曲》等。著有诗集《夏天》、
《草莽集》、《石门集》等。

(邱昭山)


《采莲曲》诗歌。朱湘的代表作,写于1925 年10 月24 日。作者选取
了碧绿的荷叶、粼粼的金波,悠悠的小舟人诗,本身就含有特定的美学价值。
“荷花呀人样娇娆”一句,用人比荷花,新颖别致,而且令人自然地想到采
莲女。接着诗人纤笔如画地描写了采莲女“清净呀不染尘埃”、“桨声应答
着歌声”的劳动场面,含蓄地形摹了采莲女“藕心呀丝长”的怀春之憎。最
后写小船“消溶入一片苍茫”里,惟歌声袅袅不绝,使人回味绵远。全诗溶
音乐性、绘画感与结构美于一体。通常一组诗句一个韵脚,造成了起伏、跌
宕的效果。衬字“呀”用得贴切自然。在排列上间以退两格和退一格的诗行,
有一种建筑美。诗作吸取古诗词与民谣的特色,在诗的韵律和意境创造上体
现了新月派诗歌的艺术主张。

(邱昭山)


巴金(1904~)原名李尧堂,字帝甘。“巴金”是他1929 年发表《灭
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另外还有佩竿、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笔名。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四川成都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大家庭。从小日
睹封建家庭当权者的腐朽生活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摧残,对封建专制产
生了强烈不满。在五四新思潮冲击下,15 岁的巴金离家求学,1920 年考入成
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并投身实际运动。后又到上海、南京求学。1927 年去法国
留学,更广泛接触到各种社会思潮,写下了他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1928
年底回国后,创作了大量小说和散文。1931 年开始集中力量从事文学创作,
并创作了他的主要代表作《家》。1929 年~1937 年巴金创作了多种短篇小说
集和童话集,还创作多种体裁的散文。他在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为祖国和人民
写作的同时,还以极大热情参加了30 年代的进步文化活动。1938 年被选为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1943 年巴金写了《火》三部曲(又名
《抗战三部曲》)并完成了《激流三部曲》中的《春》、《秋》。到解放前
为止,已出版长篇小说4 部、中篇小说16 部,短篇小说73 篇,散文300 余
篇。解放后又著有多种新作。1982 年获意大利“但丁奖”,1983 年获法国荣
誉勋章,1984 年10 月,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1985 年5 月,
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授予他名誉外籍院士称号。他曾多次被选为中国文学艺
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80 年4 月当选为中
国笔会中心主席,1981 年和1984 年两次被推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
在60 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写下了约500 万字的著作。解放前的作品大都收
集在由巴金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8 年至1962 年出版的14 卷《巴金文
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多种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0
卷本的《巴金选集》。巴金还是一位热心介绍外国作品的翻译家。他的作品
曾先后被译成日、俄、英、法、德、匈牙利、波兰、捷、罗马尼亚、保加利
亚、阿尔巴尼亚、瑞典等国文字,赢得了国外读者的喜爱。

(申海田)


《激流三部曲》长篇小说《家》、《春》、《秋》的总称。巴金著。分
别写于1931 年、1938 年和1940 年。小说以“五四”浪潮冲击下的四川成都
为背景,通过一个官僚地主大家庭高家的没落和分化,真实地写出了封建宗
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高家外表看是“诗礼传家”,
内里却腐朽龌龊。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家长专横、自私、荒淫、暴虐,无
情地摧残青年一代的爱情与生命。小说主要刻画了三类青年男女的形象。觉
慧是受到“五四”新思潮冲击的新生的民主主义力量的代表,他对封建家族
制度和封建礼教所采取的彻底决绝的态度,体现了“五四”时代对旧的一切
表示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觉新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有了觉醒,但他却无
力摆脱旧家族、旧礼教的“十字架”。梅、瑞钰和鸣凤三位从外表至内心都
具有“美”的特质的青年妇女,同样受着“五四”新思潮的熏陶,有过幻想
和梦,但现实无情地粉碎了她们的梦,她们终于为封建制度所毁灭。《春》
以高家长女淑英为主人公、描写范围扩展到周、郑两家,进一步表现出封建
家长的顽固和堕落,以及年青一代的痛苦和反抗。《秋》描写高家的彻底崩
溃,重点表现封建大家庭中第三代人的命运。三部长篇构成了一部从各个方
面、各个角度揭露封建专制的残酷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同时表现了封建家庭
中青年一代的觉醒、反抗和斗争的宏篇巨著。作者在复杂的家庭矛盾冲突中
以满腔的爱憎细腻地刻画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其中有本质相同而个性各
异的封建家长,又有不同经历和性格的青年叛逆者的多彩画像,更塑造了一
个处于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的性格极为矛盾复杂的艺术典型——觉新。
全书自始至终充满着激动人心的感情力量。

(申海田)


丁玲(J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澄人。现代女作家。曾
在上海平民学校、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1927 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梦珂》,
后又发表《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艺界的广泛注意。1928 年,与沈从文、
胡也频等组织“红黑社”出版《红黑》半月刊。1931 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
联盟,并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月刊,1932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
年发表中篇小说《水》,描写了旧中国农民无穷无尽的灾难和他们最初的觉
醒、团结和反抗,是她创作上的飞跃。1946 年至1948 年在农村深入生活,
参加了几次土地改革,写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于河上》,曾荣获1951
年斯大林奖金二等奖。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文艺报》、《人
民文学》主编,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
妇女联合会理事。

(赵伟)


《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丁玲著。发表于1928 年2 月。作品以
莎菲与凌吉士的爱情为主线,与苇弟的关系为副线,相互交错地展开情节,
运用日记体这一人物自白的形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莎菲型”的小资产阶
级知识青年女性的形象,反映了20 世纪20 年代未,仍站在“五四”思潮水
平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青年,对社会的不满和精神上的苦闷、追求与绝望。
作品所描写的莎菲,是一个受过“五四”精神洗礼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她
对封建礼教有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追求自由恋爱,卑视社会的一切习俗;
但她不孤芳自赏,多愁善感,远离群众和所处的时代浪潮。在艺术手法上,
《莎菲女士的日记》以心理描写与抒情见长,体现了作家早期创作的艺术风
格。

(赵伟)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长篇小说。了玲著。1948 年出版。作品写1946
年初秋,华北地区桑干河畔暖水屯农民斗地主闹翻身的过程。细致而深刻地
揭示了农村各阶级错综复杂的关系,各种人的动向,思想和精神状态。它塑
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地主,其中着力刻画了地主恶霸钱文贵的形象。文中通
过对他狡猾多变的活动手段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地主阶级的反动本质,反衬
出土改运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作品还描写了干部的思想变化发展,写出了
他们内心矛盾和在斗争中成长变化的过程。作品从多方面展开各种矛盾和斗
争,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农民战胜封建势力取得翻身解放的伟大
胜利。它是反映土改运动的最优秀作品之一,曾荣获1951 年斯大林文学奖金
二等奖。

(赵伟)


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新繁人。现代小说家。小学未读
完,即因家贫考入成都第一师范就读,因反对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流浪到
云南、缅甸、新加坡等地。1930 年因同情缅甸农民的暴动,被英殖民当局逮
捕,被驱逐回国。1931 年夏到上海,与沙汀一道学写小说,得到鲁迅的帮助。
1932 年参加左联。1933 年被捕,在鲁迅及左翼文化人士的帮助下获释。建国
后,任重庆文化局局长,被选为中国文联委员、作协理事,担任四川作协主
席。艾芜创作颇丰,写了大量的短篇中篇小说和多部长篇小说,还写了许多
散文、杂感和理论批评文章,影响最大的是短篇小说集《南行记》。

(周立勋冯恩大)


《南行记》短篇小说集,艾芜著。1935 年12 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
版,收短篇小说8 篇;1963 年11 月作家出版社重印时,收中短篇小说24 篇。
《南行记》以一个流浪的下层知识分子的辛酸经历,及其在流浪中的见闻、
感受,艺术地描写了南中国边远省区和南亚部分地区的生活情景,塑造了一
群具有野性不驯之美的下层人物典型,他们中有抬滑杆的、马头哥、流浪汉、
强盗、小偷、偷马贼、走私犯等。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
憎恨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的感情。小说集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观抒
情性强,写的多是奇人奇事,奇情奇景,滔滔的江水,险峻的山岭,饥饿的
山村,荒芜的园地,出没的禽兽,荒村野店的流浪汉,监狱中动人的歌声,
无不染上浪漫主义的情趣。其风格清新、明快、朴实、自然,是一部颇有特
色的短篇小说集。

(周立勋冯恩大)


《山峡中》短篇小说,艾芜著。《南行记》中很有特色的一篇。小说写
魏大爷一伙原是“老实而苦恼的农民”,为生活所迫才沦为窃贼,“在刀上
过日子”,但仍有着善良的心和豪侠的气度。魏大爷的女儿“野猫子”还存
着重稚之心,似乎还应在妈妈怀里撒娇,但却随着父亲在行中熟练地伴演着
角色。特殊的生活养成了她特殊的性格,外刚内柔,铁石心肠中还有未混的
善良秉性,在发现了“我”的异己思想后,仍然留下了三块钱让“我”另找
出路,这个人物被称为中国式的吉卜赛姑娘。《山峡中》反映了那些被社会
鄙视的人们心灵中某些闪光的东西,表现了作者对那些采取非常手段回报旧
社会的被侮辱被损害者怀有很深的同情心。

(周立勋冯恩大)


《南行记续篇》短篇小说集。艾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年出版。
1961 年作者又到云南一带旅行,旧地重游,写下了《续篇》中的12 篇小说。
与《南行记》一样,《续篇》也是用手记的形式写的;但又与《南行记》不
一样,《续篇》以饱满的热情、诗一般的语言、特异的色彩描述了南疆人民
崭新的生活和巨大的变化。作家刻划了一批南疆各族人民新一代的形象,展
现了新的社会风貌,也写了老一辈的形象。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旧社会
的愤然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