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性格和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描写充满诗情画意,语言富有地方色彩,
整部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周立勋冯恩大)


欧阳山(1908~)原名杨凤歧,原籍湖北荆州。现代作家。1923 年开始
文学创作。1926 年主编《广州文学》周刊。1927 年组织“南中国文学会”。
1932 年在广州组织“普罗作家同盟”,主编《广州文艺》周刊,参加“左联”
和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任“文总”宣传部长。抗战开始后,在广州、长沙、
重庆等地编刊物、办报纸。1941 年到延安。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广东
分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中央顾
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几十年来创作、翻译的小说达30 多部。著名的有长篇小
说《高干大》和多卷长篇小说《一代风流》。另外还有短篇小说集《流浪人
的笔迹》、《再会吧,黑猫》、《流血纪念章》等。

(彩娥)


《高干大》长篇小说。欧阳山著,华北新华书店1947 年出版。作品描
写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陕甘宁边区任家沟合作社从赔钱的单一消费到赚钱
的多种经营的故事。主要人物有合作社副主任高生亮(高干大)、供销社主
任任常有、区长程浩明、巫师郝四儿等。刻画了农村干部高生亮自觉克服残
余的农民意识,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成为受人爱戴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
小说情节生动,故事性强,一反作者过去创作晦涩欧化的毛病,呈现出朴素
明净和平易生动的特色。《高干大》显示了延安文艺整风之后解放区文学创
作的新成绩。

(彩娥)


《三家巷》长篇小说《一代风流》之一,欧阳山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1959 年出版。《三家巷》通过描写工人周家、买办陈家和地主何家的复杂关
系以及一个名叫周炳的打铁工人出身的知识分子的经历,描写了轰轰烈烈的
省港大罢工、沙基惨案,再现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广州的历史面貌。小
说主人公周炳,是一个性格比较复杂的成长中的革命者。他有勤劳勇敢、正
直善良等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又有小资产阶级爱幻想、多愁善感等毛病。
作品真实地、历史地描写了周炳性格的发展历程。以委婉纡徐的笔调,通过
日常生活,描摹了历史风云的变幻,艺术上有鲜明的特色,是当代文学中的
一部重要作品。

(彩娥)


吴组缃(1908~)原名吴祖襄。安徽泾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中
学时代就发表作品。1929 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参与《中国社会》和《清
华周刊》的编辑工作。1932 年参加“社会科学研究会”和“反帝同盟”进步
组织。1935 年受冯玉祥之聘,到泰山任冯的国文教员。1942 年,就任前中央
大学国文系理事、副教授,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7 年任南
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建国后曾任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
作协书记处书记、全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
文系教授等职。代表作是《一千八百担》,还有《天下太平》、《樊家铺》
等作品,皆收入《西柳集》、《饭余集》。1954 年又出版了《吴组缃小说散
文集》。

(杨世谷)


《一千八百担》短篇小说。作者吴组缃,发表于1934 年《文学季刊》
创刊号。《一千八百担》塑造了宋柏堂、子寿、子渔、叔鸿、松龄、步青等
一系列地主群像。小说的描写集中在宋氏家族的一次聚会上,让众多的人物
围绕着一千八百担稻谷这个中心事件,展开了一场饶有趣味、针锋相对的斗
争。作者以敏捷而细致的笔锋,通过宋氏子弟们的谈话,勾划出人物的身份、
地位、情态、心理活动,巧妙地反映了这个显赫一时的大家族由盛及衰的过
程,深刻地展示了农村破产的复杂现实,具有较高的现实主义成就,是当时
一篇颇有影响的优秀作品。

(杨世谷)


《樊家铺》短篇小说。作者吴组缃,发表于1934 年。农民狗子卷入抢
劫案,关进县牢。县衙里的班副王七爷与狗子有关系,说花点钱通融通融就
可放出来。狗子妻线子去找母亲借钱,其母正做“会首”,得到了一大笔钱,
却说没钱。线子发现了母亲的钱,和母亲发生争抢,在争抢中打死了母亲。
小说通过母女关系的冷漠,以致女儿杀死母亲的悲惨结局,说明在三十年代
的农村,封建伦理已经不能规范人们的行为。小说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化,
尤其是伦理观念的变动来反映大的农村变动,耐人咀嚼。小说的结尾案峰突
起,在平淡的生活中激起波澜,使人为之一震。

(周立勋冯恩大)


陈白尘(1908~)原名陈增鸿。江苏淮阴人。现代剧作家、戏剧活动家。
中学时代开始创作。1927 年人上海艺术大学,不久又进南国艺术学院。1929
年曾与好友在镇江、上海涟水、淮阴组织剧社。1932 年参加“反帝大同盟”
被捕入狱。1935 年出狱专事写作。抗战之后,参加并领导中国剧作者协会、
上海影人剧团、中华剧艺社。抗战胜利后,一度任重庆《新民报》副刊的主
编,兼中央大学和社会教育学院教授。1946 年参与筹建昆仑影业公司。建国
后历任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作协秘书长、书记处书记,中国
剧作家协会理事,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江苏省文联名誉主席等职。
建国前创作大型话剧20 余部,独幕剧20 余部,小说集10 余部,戏剧理论专
著2 部。最有成就的是他的讽刺喜剧。代表作为《升官图》。另有电影剧本
《宋景诗》、《鲁迅传》,多幕剧《大风歌》等。

(彩娥)


《升官图》三幕讽刺喜剧,作者陈白尘,刊于1945 年《华西明报》副
刊《艺坛》,剧本以民国初年为背景,以强盗甲、乙为贯串故事的引线,描
写两人梦见乡民暴乱,打伤县长,打死秘书长,就冒充了他们。县衙门里的
大小官吏为了保住官位,竟予以承认,于是官匪沆瀣一气,搜刮民脂民膏。
作者巧妙地运用漫画式的笔调和夸张的手法,在起伏跌宕的矛盾冲突中,淋
漓尽致地剖析出群丑的卑鄙灵魂,实际上是一幅国民党政府的官场百丑图。
此剧从重庆到上海演了一百多场,场场客满,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升
官图》的思想和艺术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是陈白尘喜剧的代表作,也是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少见的优秀讽刺喜剧。

(彩娥)


殷夫(1909~1931)原名徐祖华,笔名有殷夫、白莽、沙菲、洛夫等,
浙江象山县人。现代诗人。殷夫少小好学,13 岁开始写侍。1924 年在家乡受
到革命的影响,写出了《放脚时代的足印》等诗。1927 年到上海浦东中学读
书,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三个月后获释,入同济大学读书,学会了德语。
1928 年参加太阳社。1929 年离开学校,专门从事青年工人运动,编辑团中央
机关刊物《列宁青年》,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从事秘密工作的
职业革命家。1929 年9 月在丝厂罢工中再次被捕,出狱后仍在青年工人中做
革命工作。1930 年参加左联,勤奋地为左联的《萌芽”》、《拓荒者》、《巴
尔底山》等刊物写稿。1931 年1 月17 日被捕,2 月7 日与柔石、胡也频、李
伟森、冯铿一起被杀害,这就是有名的左联五烈士。殷夫的主要作品有诗集
《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等。

(周立勋冯恩大)


《别了,哥哥》诗歌。作者殷夫,1929 年发表。这首诗表明了诗人与
自己的出身阶级诀别的决心。殷夫并非出身贫苦家庭,他的两个哥哥都是国
民党的要员。时代潮流的激励使他逐渐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经过阶级斗争
熔炉的冶炼,他成为坚定的共产党员。在“四·一二”两周年时,他写下了
《别了,哥哥》这首豪迈的政治抒情诗。在诗中他坚定地宣称“别了,哥哥,
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与你隶属的阶级交了战
火。”这是诗人对剥削阶级的“告别词”,表达了诗人与哥哥所属的阶级进
行你死我活的殊死斗争的决心。诗中鲜明的爱惜感人至深。

(周立勋冯恩大)


《血字》诗歌。作者殷夫,为纪念五卅惨案四周年而作。诗中用大胆的
想象,把“五卅”一字形容成巨人,带着无比愤怒的情绪,从英国士兵屠杀
中国群众的上海南京路上站了起来,向前走。这巨人能把血的光芒射到天的
尽头,能把身影投进黄浦江,而且发出了洪钟般的预言,宣布自己是“一个
叛乱的开始”,是“历史的长子”,是“海燕”,是“时代的尖刺”,并宣
叛敌人的死亡。这宏伟的想象,充分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战斗精神。笔调
高亢激昂,节奏急促跃动,语言响亮有力,充满激情,读起来让人感到火辣
辣热烘烘,颇具煽动力与鼓动性,也适宜朗诵。

(周立勋冯恩大)


陆蠡(1909~1942)原名陆考源,后改陆圣泉,陆蠡是笔名,浙江天台
人。现代散文家。幼时在家乡读私塾,后到外埠读中学、大学。1933~1934
年在泉州私立中学教书,同时开始散文写作。1935 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编辑,业余时间从事创作与翻译。“8。13”后留沪主持出版社工作。1938 年
又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半月刊《少年读物》。1942 年4 月13 日到上海巡
捕房交涉文化生活出版社被无理查抄一事,被日本宪兵逮捕,惨遭秘密杀害。
1983 年4 月被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陆蠡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
绿记》等,还有小说《覆巢》、《秋稼》等,翻译有屠格涅夫的《罗亭》、
《烟》和封丹的寓言等。

(周立勋冯恩大)


《囚绿记》散文,作者陆蠡。这篇散文回忆了“我”在北平的一段生活,
用柔婉、细腻的笔调描写了住所窗外的一株常春藤。他喜爱常青藤的绿色,
因为“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希望,它是快乐,”于是把它的两枝浆液
丰富的柔条牵进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书案上。可是“这被幽囚的‘绿友’”
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向着太阳与光明。通过这个细节,作者歌颂了这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借以歌颂北方沦陷区人民向往光明,追求自由,
不向日本帝国主义屈服的意志,寄藏着对侵略者强权的反抗精神。

(周立勋冯恩大)


李乔(1909~)彝族,云南石屏县人。现代作家。十一、二岁时到崮旧
当矿工,后回家乡读书,初中毕业后找不到职业,流浪到上海,不久又回云
南,做小学、中学教师。30 年代开始写作,在《申报》和《文艺阵地》等报
刊上发表通讯、特写等。1937 年写出长篇小说《走厂》,由茅盾推荐给上海
天马书店,因上海战争爆发未能出版。1948 年参加滇桂黔边区游击队。建国
后,先后在云南民族学院、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文联工作。他发表了
许多反映彝族人民生活的作品,出版了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短篇小
说集《挣断锁链的奴隶》,儿童读物《寄自小凉山》。

(周立勋冯恩大)


《欢笑的金沙江》长篇小说。李乔著,写于1955 年。作品分《醒了的
土地》、《早来的春天》、《呼啸的山风》三部。在解放战争中被击溃的国
民党残余逃入凉山,制造民族矛盾,破坏民族团结。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感召
下,彝族人民识破敌人的阴谋,协助解放军消灭了残匪,开始建设和平的新
生活。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彝族党员干部丁政委的形象,刻画了彝民领袖沙马
木札、磨石拉萨、木锡骨答和娃子阿火黑日、阿罗等的性格,歌颂了党的民
族政策的伟大胜利,是一幅彝族人民归向祖国大家庭的历史画卷。

(周立勋冯恩大)


高云览(1910~1956)笔名健民,福建厦门人。现代作家。13 岁读完小
学,因家庭困难无力升学。1926 年去上海同乡会馆办的不需交费的泉漳中学
读书。1927 年加入共青团,热爱“普罗文学”,开始为报刊写稿。1927~1932
年先后在厦门、漳州等地教书。1932 年夏重到上海,在公时中学教书,并加
入左联。1937 年去马来亚麻坡中学任教务主任。日本帝国主义攻下马来亚
后,去苏门答腊。1946 年在马来亚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9 年被新加坡英当
局以“红色商人”之名逮捕,驱逐出境。1950 年回国定居天津。小说有《前
庭》、《春秋劫》和《小城春秋》等。

(周立勋冯恩大)


《小城春秋》长篇小说。高云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年出版。小
说以1930 年震动全国的厦门大劫狱为素材,反映了从1927 年到1936 年厦门
这个南方城市所经历的革命春秋。革命者吴坚、四敏、何剑平在同反动势力
的斗争中不幸被捕,在狱中,他们经受了严刑拷打的考验,最后在党组织的
帮助下越狱脱险。作品生动地描绘了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激烈复杂的斗
争,歌颂了先烈们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塑造了知识分子何剑平等人的形象,
表现了他们在斗争中的成长。作者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情节与场面,运用精
当、传神的对话刻画人物,情节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周立勋冯恩大)


曹禺(1910~)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
庭。现代剧作家。中学时代对戏剧发生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大量的西方剧作。
1933 年大学毕业前夕完成了处女作《雷雨》,1934 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
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宣告了一个杰出的现代剧作家的诞生。大学毕业后考
入清华大学研究院研究生,从事戏剧研究,不久终止。1935 年创作《日出》。
1936 年创作《原野》。抗战爆发后,辗转于长沙、武汉、重庆等地,先后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