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为常人所理解,他单身一人住在北京的大杂院里,不修边幅,生活无规律,
下班后就通宵达旦地摆弄一些木头、石头之类,眼里不时射出奇异的光彩。
实际上他是在忘我地从事艺术工作,并已是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其中一个木
雕的少妇头像,写实与写意结合,大胆夸张变形,宛如“沉思的者树的精灵”,
富有象征性。小说通过画家老表一次拜访中的观感,运用对比手法和传神的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形象生动,显示了作者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深刻
的思想见解。作品获1981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周立勋冯恩大)


牛汉(1923~)原名史成汉,现名牛汀,另有笔名谷风,山西定襄县人。
现代诗人。幼时在家乡读书,1936 年上初中时,加入牺牲救国同盟会。1938
年初到西安卖报,并练习绘画,5 月徒步去甘肃天水,入国立五中,同年冬
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41 年开始写诗。1942 年高中毕业,次年考入陕
南西北大学外文系学俄语。1944 年12 月去延安,担任《秦风工商联合报》
编辑。1945 年初在西南编辑文艺刊物《流火》,同年5 月去西北大学从事学
运。1946 年春因领导学运被捕,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辗转至开封,同年7 月
加入共产党,在中共汴郑工委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1948 年夏到华北解放
区,先后在华北大学和人民大学工作。解放初在东北空军工作。1954 年调人
民文学出版社工作。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的面前》、
《爱与歌》、《温泉》等。

(周立勋冯恩大)


《悼念一棵枫树》抒情诗。作者牛汉。发表于《长安》1981 年第1 期。
湖边山丘上,一棵高大、表皮灰暗而粗犷的枫树,在一个秋天的早晨被伐倒
了,周围的万物都为之悲哀。但在死亡的悲哀中,它的生命内部的芬芳气息
和美丽却得到了释放和发现:“整个村庄/和这一片山野上/飘忽着浓郁的清
香”,“枫树直挺挺的/躺在草丛和荆棘上/。。比它站立的时候/还要雄伟和
美丽。”诗歌在哀悼中给枫树以礼赞。然而写树的目的却是为了写人。在那
不正常的年代,在那满目萧条的历史秋天,多少平凡的如枫树一样有着正直
性格、美好心灵的人,被伐倒了。诗歌托物寄情,委婉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现实。感情深沉含蓄,诗句优美隽永,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的真情。

(周立勋冯恩大)


沈西蒙(1923~)上海人。当代剧作家,家贫,中学未毕业就辍学,在
公共汽车公司当练习生。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救亡活动,加入抗日救亡文
艺团体“扬帆社”,从事演剧、歌咏活动。后去南昌参加新四军,历任俱乐
部干事、文工队长、文艺科长、剧团团长、文工团团长等职,自编自导并演
出过歌舞剧《买卖公平》,导演《监城之战》、《重庆交响乐》等,与夏征
农、吴天石合编《甲申记》,还与沈亚威合写歌词《新四军万岁》、《坚持
苏中疆场》、《打个胜仗哈哈哈》等。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军区文化部副
部长、部长等职,创作多幕话剧《战线》、《杨根思》等,与沈默君、顾宝
漳合写电影文学剧本《南征北战》,与漠雁、吕兴臣合写话剧《霓虹灯下的
哨兵》,引起较大反响。1977 年后调任总政文化部副部长。

(周立勋冯恩大)


《霓虹灯下的哨兵》九场话剧剧本。沈西蒙、漠雁、吕兴臣合著,沈
西蒙执笔。发表于《剧本》1962 年第2 期。剧本描写人民解放军的一个英雄
连队,在刚刚结束了解放上海的英勇战斗之后,奉命在繁华的南京路站岗放
哨,战胜了潜伏隐藏的阶级敌人,打退了形形色色资产阶级“香风毒雾”进
攻的故事。剧本将解放军与潜伏特务老K 和曲曼丽的斗争,教育三排长陈喜
与新战士童阿男,争取林媛媛一家这三条线索构成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揭
示了解放初期上海的复杂斗争,表现了解放军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剧本成
功地塑造了鲁大成、赵大大、陈喜、童阿男等干部战士的形象。主线鲜明,
脉络清晰,冲突强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周立勋冯恩大)


罗广斌(1924~1967)杨益言(1925~)革命志士。解放前夕,他们积
极参加党领导的反蒋斗争,被捕后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
中营,亲身经历了骇人听闻的狱中生活,对敌人进行了不屈斗争。他们都是
集中营的受难者和越狱脱险的幸存者。重庆解放后,他们在参加追悼遇难烈
士等筹备会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狱中斗争的书面材料。1957 年他们集
体写了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深受读者欢迎。1958 年他们在回忆录的基
础上开始长篇小说的创作,同年完成初稿后题为《禁锢的世界》。经过重大
修改,定名《红岩》,于1961 年出版。赢得了广大读者,被称为当代文学史
上一部悲壮的史诗。

(晓雨)


《红岩》长篇小说。罗广斌、杨益言著,1961 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作品描写了全国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中美合作所”与敌
人英勇斗争的事迹,人物和故事大多有原型。作品围绕集中营内惊心动魄的
敌我斗争,辅以重庆市内地下党的活动和农村游击战争等重要线索,组成广
阔的斗争场面,结构宏大严谨,在一定广度和深度上再现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行将灭亡,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歌颂了革命者在
酷刑考验下英勇不屈的高尚品格,塑造了大义凛然、智勇双全的重庆地下党
工运书记许云峰的动人形象,刻画了具有高尚情操、顽强斗志的江姐以及齐
晓轩、华子良、成岗等优秀共产党人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
同时还成功刻画了不少反面人物,个性鲜明地写出了他们的凶残、阴险、虚
弱的本质。作品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在特殊环境中一场场特殊的战斗,
充分揭示了英雄人物崇高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全
书情节跌宕起伏,波澜变幻,扣人心弦,被称为当代文学史上一部悲壮的史
诗。从1961 至1977 年,再版20 多次,累计发行700 万册,是中国当代文学
作品中发行数量最多的一部。国外有10 种以上不同文字的译本,受到国内外
广大读者的好评。

(晓雨)


贺敬之(1924~)笔名艾漠、贺进、荆直等,山东峰县人。现代诗人。
1937 年入滋阳县乡村师范学校。1938 年流亡到湖北读中学,并参加抗日救亡
活动。1940 年夏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学习,次年加入共产党。1945
年与丁毅执笔创作了《白毛女》。抗战胜利后到华北联合大学工作。解放战
争时期参加土改工作。这时期的诗歌收入《朝阳花开》。建国后,任《剧本》
和《诗刊》编委,被选为中国戏协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还先后担任
文化部副部长和代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书记文艺领寻小组副组长
等职。建国后,他创作了《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有较
大影响的政治抒情诗。建国后到文革前的诗,结为《放歌集》。粉碎“四人
帮”后,他创作了长诗《中国的十月》和《八一之歌》。

(周立勋冯恩大)


《白毛女》新歌剧,贺敬之、丁毅编。这是我国现代第一部民族新歌剧。
共分五幕十六场。1915 年初创作并排练,上演后在民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获1951 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白》剧根据1940 年前后在晋察冀边
区广泛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改编。河北省某县杨格庄的恶霸地主黄世
仁逼死了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独生女儿喜儿。喜儿在黄家受尽折磨,并
被黄世仁奸污。在佣人张二婶的帮助下,喜儿逃进深山,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渐渐变成“白毛女”。由于她常常到奶奶庙偷吃供果,被误认为“白毛仙姑”。
八路军打过来,在山洞里找到了喜儿,逮捕了黄世仁,喜儿和被压迫的农民
翻了身。歌剧通过喜儿的悲惨遭遇和翻身解放,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
‘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白毛女》在学习民间秧歌剧、
秧歌舞的基础上,广泛汲取我国传统歌剧和西方歌剧的优点,把诗歌、戏剧、
音乐、舞蹈熔为一炉,创造了我国现代歌剧新的形式,为我国民族新歌剧的
发展做出了贡献。

(周立勋冯恩大)


《回延安》诗歌。作者贺敬之。发表于《延河》1956 年第6 期。诗篇
共5 章,描绘了作者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时的激动心情。通过回忆在延
安战斗成长的经历,表达了对延安“母亲”的无比眷念和无限爱戴,衷心地
赞颂延安在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功绩,激励人民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为社会
主义建设而奋斗。全诗采用了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以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和清新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延安的风土人情和社会
风貌,并恰当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收到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周立勋冯恩大)


《放声歌唱》长篇抒情诗。作者贺敬之。发表于1956 年7 月1 日、7
月22 日,9 月2 日的《北京日报》。这是诗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35 周
年的日子里,献给党和祖国的一首政治抒情长诗,共5 章。先从生活在新中
国的强烈幸福感落笔,抒发了要放声歌唱的渴望;继而铺张叙写,描绘了祖
国无数神奇变化和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发出歌颂“带
领我们这样地创造了奇迹”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主旋律;接下来将历史和
现实融为一体,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又通过自己参加革
命的经历和深切感受,深化了主题;最后,通过对明天的展望,表现了对未
来的畅想。长诗直抒胸臆,气势磅礴,激情奔放,格调高亢,具有强烈的时
代精神。

(周立勋冯恩大)


《桂林山水歌》诗歌,作者贺敬之,发表于《人民文学》1961 年第10
期。这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作者以虚写实,
移情于景,描绘了桂林山水难以言状之美。抒发了诗人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无
比热爱和为祖国“挥洒汗水”绘新容的思想感情。诗人在诗中创造了一种动
人的优美意境,笔蘸豪情,泼墨挥彩,以大写意的笔调,描绘出桂林山水的
美妙动人,歌唱祖国的青春容貌,抒发了战士对祖国的爱情,诗中有画,诗
情画意,水乳交融,溶成一杯浓香葫郁的醇酒,饮之令人陶然沉醉。全诗采
用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多用对仗、复沓句式,韵味轻柔浓郁,富有浪漫
主义情调与时代色彩。

(邵明才)


《雷锋之歌》抒情诗。贺敬之著。发表于1963 年4 月11 日《中国青年
报》。诗篇在广阔的时代背景的高度上塑造了光彩夺目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的光辉形象,歌颂了雷锋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思想品格。诗人把
歌颂雷锋与歌颂党、歌颂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交织在一起,揭示雷锋精神产生
的历史必然性,并提出和回答了“人应该怎样生,路应该怎样行”这一饱含
哲理的重大主题。在诗体的构造上,诗人采用了多层次的主体结构和整齐的
“阶梯型”句式排列,气势澎湃,语言铿锵有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周立勋冯恩大)


袁鹰(1924~)原名田复春。后改名田钟洛,江苏淮安人。当代诗人。

1934 年随家迁往杭州,抗战爆发后随家移居上海。在上海读完大学后,
做中学教员。1945 年7 月入党。1945 年12 月~1946 年11 月任上海《世界
晨报》记者、编辑和编辑主任。1947 年1 月至5 月编辑上海《联合晚报》副
刊《夕拾》。次年编辑《新文丛》,同年底任上海《新民报》特约记者。上
海解放后任《解放日报》记者、编辑。1952 年底调《人民日报》社工作。袁
鹰在散文、诗、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方面都有突出成绩。主要作品有:散
文集《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非洲
火炬》、《悲欢》,诗集《江湖集》、《花环》。儿童文学作品有游记《丁
丁游历北京城》,诗集《簧火燃烧的时候》等8 部,散文集《胡伯伯向你们
问好》,儿歌集《唱一唱北京》等。

(周立勋冯恩大)


《井冈翠竹》散文。作者袁鹰。写于1960 年10 月。这是袁鹰的代表作。

散文以真挚深切的情意,为井冈山的竹子描绘出一幅幅闪烁着革命光彩
的动人画面,为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记录下一件件振奋人心的史实,是
一首革命精神的赞歌。作者运用富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手法,以抒情的笔致,
通过对井冈山毛竹的描写和赞美,抒写了井冈山人的光辉业绩。作者时而描
写、叙述,时而议论、抒情,或拟人、象征,或排比、对仗,传神写意,情
思连绵,赋予翠竹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战斗气质,揭示出翠竹的象征意义,充
满了诗一般的激情、柔情和豪情。

(周立勋冯恩大)


茹志鹃(1925~)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杭州,生于上海。当代女
作家。祖上曾在杭州经营生丝,后来家道中落,两岁丧母后父弃家出走,为
其祖母所抚养,靠做翻绦棉、糊火柴盒等手工糊口。13 岁祖母去世,被送进
孤儿院,只断断续续上过四年学。1943 年到苏中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在
苏中军区前线话剧团文工团工作。建国后,先后任华东军区文工团分队长、
创作组副组长,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文艺月报》编辑、小说散文组组
长,《上海文学》编委等职。1950 年开始创作,出版短篇小说集《高高的白
杨树》、《静静的产院》、《草原上的小路》,话剧剧本《不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