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矛盾和拯救人类。作者善于运用复杂紧张的情节,擅长心理描写和心理剖
析,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矛盾,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某种哲学思想。尤其突出
的是擅长细腻地揭示人物精神上的病态和内心分裂。作品中精华和糟粕往往
是交织在一起的。

(陈业善)


《穷人》长篇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发表于1846 年,是其成名之
作。是一部由男女主人公杰符式金和瓦莲卡拉俩人的来往书信构成的小说。
主要描述了这两个真诚相爱的人以及他们周围许多穷人的悲惨遭遇。瓦莲卡
拉原是个公爵领地的总管的女儿,父母死后,无依无靠,在她的亲戚胁迫下
实际上沦为卖笑的女子。上了年纪的贫穷小官吏杰符式金以远亲关系为借口
竭尽全力帮助瓦莲卡拉跳出了火坑并为她安排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但在残酷
的社会现实面前,迫于生计,瓦莲卡拉被迫嫁给了当初玷辱了她的地主贝科
夫。小说把肝胆相照的两个天涯沦落人的深挚感情表达得感人至深,结尾尤
其使人感到痛楚与凄凉。小说充分展示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穷人的道德情操
要比农奴制条件下的贵族地主阶级的“大人物”和富人崇高得多。它表明作
者继承和发扬了俄罗斯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被别林斯基赞许为俄国
文学史上“社会小说的第一次尝试。”

(陈业善)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长篇小说。写于1861 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故事发生在50 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
制度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手华尔戈夫斯基亲
王同被他侮辱和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小说的主要内容。华尔戈夫斯基
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穷、没落的伊赫曼耶夫贵族家
庭的仅有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
德曼耶夫的女儿娜泰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
家,他的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骗走了财产,死于贫病交迫之中,
斯密司也最终死于贫困。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尔戈夫斯基,
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
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显示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小说的严重缺点是这些不
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无出路的绝望情绪。

(陈业善)


《罪与罚》长篇小说。写于1866 年,是陀忍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流传最
广、影响最大、具有世界声誉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彼得堡。主人公
拉斯柯里尼科大是个有才智的大学生,迫于贫困不得不辍学,为了得到金钱,
他杀死了以放债为生的老太婆。犯罪后,他精神上受到了难忍的折磨,感到
自己并不是强者,在靠卖淫养家的索尼亚·马尔美多娃——无边苦难的化身
——的感化下投案自首,并走向“新生”。小说以彼得堡的贫民生活为背景,
真实地描写了穷人的生活,揭露了犯罪是资本主义社会求生的唯一出路,并
指出了以弱肉强食的资产阶级法则为基础的个人主义的反抗必然导致精神和
肉体的毁灭。但作者牵强地将主人公的理论和反抗影射六十年代俄国革命者
的理论和斗争,鼓吹用宗教信仰、逆来顺受和无边痛苦来纠正人的天性,则
是错误的观点。小说触及社会问题广泛,人物心理刻画细腻人微,是作者最
富于社会历史涵义的一部心理小说,是俄国文学史上一部杰作。

(陈业善)


《卡拉玛卓夫兄弟》长篇小说。写于1879~1880 年,是陀斯妥耶夫斯
基最后的一部代表性巨著。小说着重写了主人公卡拉玛卓夫兄弟伊凡和阿廖
沙的思想冲突,通过这些思想冲突提出了当时社会的重大政治和哲学问题。
伊凡以人类所遭受的苦难为根据,说明上帝创造的世界不合理,所以他不承
认上帝和一切道德标准,作者还有意影射这种理论和社会主义的联系。而阿
廖沙则以抽象的道德原则和基督教社会主义来与伊凡针锋相对。作者在作品
中有力地表现了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和人们的苦难,但同时又宣扬了无助于
消除苦难的反动说教。这部作品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它既直接为反动统
治集团服务,又宣传神权政体,反动倾向十分明显。小说雄浑精深,艺术表
现力强,对后世各国文学流派产生了极其复杂的影响。

(陈业善)


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俄国剧作家。他一生致力于戏剧创作,
对俄国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莫斯科一律师家庭。
早年在莫斯科大学攻读法律,并先后在当地两处法院供职,为其以后的创作
积累了大量素材。1846 年,他发表了成名之作喜剧《自己人——好算帐》。
他一生共创作了50 多部剧本。真实地反映了19 世纪40 年代至80 年代俄国
的生活。戏剧体裁多样,并打破了传统的体裁界限,把喜剧与正剧、史诗性
与戏剧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所创造的人物既具有时代的阶级的特征,又
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不仅是杰出的剧作家,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戏剧活
动家。1886 年,他被沙皇政府任命为莫斯科各剧院的剧目主任兼戏剧学校校
长。

(王军)


《大雷雨》剧本。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于1860 年。故事发生于伏尔加
河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城镇,商人的儿媳卡杰林娜在家中受尽婆婆的虐待,而
丈夫又软弱无能、逆来顺受,卡杰林娜内心充满痛苦和绝望。有一次,她在
丈夫出门后,通过小姑牵线认识了邻居鲍里斯,两人同病相怜,终于产生了
爱情。但是鲍里斯也不能帮她脱离苦海,反而怯懦地离她而去,卡杰林娜万
念俱灭,终于绝望地投河自尽。作者借主人公追求个性解放而被毁灭的情节,
描写了商人和市民的生活环境,指出那是一个专制、强暴、愚昧、令人窒息
的“黑暗王国”,而女主人公的死正是对吃人的农奴制社会的强烈抗议。全
剧生活气息浓郁,社会画面广阔,结构严密完整,语言具有散文诗式的风格。
作者还巧妙地利用大雷雨这一自然力,同剧情发展及人物心理变化有机配
合,强烈地烘托了戏剧冲突的悲剧气氛。

(王军)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1826~1889)俄国著名讽刺作家。特维尔省人。
自幼好文。青少年时,受别林斯基等人的思想影响,迷恋于空想社会主义。
1848 年,因其作品锋芒直指沙皇专制制度,遭到流放。解禁后,发表了成名
之作特写集《外省散记》,讽刺揭露外省官吏。曾几度出任政府官职。他刚
直不阿,为民请命,引起贵族地主的嫉恨,称他为“罗伯斯庇尔第二”。他
继承果戈里的现实主义传统,运用“伊索式”的语言和多变的讽刺手法,同
反动统治者进行巧妙的斗争。在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列宁曾多次用他作
品中的人物形象揭露孟什维克。代表作品有《一个城市的历史》、《塔什干
的老爷们》、《甜言蜜语》、《戈罗夫略夫一家》、《老马》、《熊都督》
等。

(王军)


《一个城市的历史》长篇讽刺小说。萨尔蒂科夫一谢德林作于1869—
1870 年。作品采用编年史的形式,假托描写“自1731 年至1826 年”俄国政
府派往“愚人城22 个市长”,以怪诞夸张的艺术手法讽刺专制制度。书中所
列市长有的暴虐无道、残酷已极;有的昏庸愚昧;有的腐化堕落、荒淫无耻,
实指沙皇。作者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并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沙
皇制度。具有鲜明的革命民主主义倾向。小说的艺术技巧体现了作者的独具
匠心。他的极度夸张、近乎怪诞的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是作者讽
刺艺术的代表作。

(王军)


《戈罗夫略夫一家》长篇小说。谢德林作于1875~1880 年。它以农奴
制“改革”前后贵族地主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发展为背景,描写了地主戈
罗夫略夫一家三代人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地主资产阶级争权夺利、互相吞
噬和腐化堕落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小说主人公戈罗夫略夫由于受家庭的教
育和当时社会生活的熏染,养成了奸诈虚伪、残忍冷漠、贪婪掠夺的个性。
他为人伪善圆滑,假情假意、口是心非,对任何人都怀着仇恨的心理。他利
用母亲阿丽娜酷爱独揽大权、掠夺土地扩充产业的特性,花言巧语,假装孝
顺,把自己的庄园全权托付给母亲管理。最后将其大量财富骗走,并将她赶
出家门。哥、弟先后死亡,第三代更加无能和堕落,均相继夭折。他假话说
尽、坏事做绝。他是个话匣子、撒谎者、流氓和伪君子,具有典型意义。作
者见微知著,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辛辣而深刻地描述了没落地主的心理
状态和精神特点,作品始终笼罩着阴郁紧张的气氛,烘托出地主阶级必然崩
溃的主题思想,是他杰出的代表作。

(王军)


车尔尼雷夫斯基(1828~1889)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萨拉托夫城。俄国
卓越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哲学家、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和著名的作家。
他是一位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曾参加《现代人》的编辑工作,发表过一
系列优秀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对俄国唯物主义美学发展史和现实主
义文艺批评发展史做出了重要贡献。1862 年7 月,他因建立秘密革命组织,
揭露农奴制度、号召农民起来斗争而被沙皇政府逮捕并判处7 年苦役,终身
流放西伯利亚。在监禁、苦役和流放期间,车尔尼雪夫斯基表现出惊人的毅
力和英勇顽强的精神,先后创作了享有盛誉的小说《怎么办?》、《序幕》
等作品。1889 年,从流放地回到家乡,四个月后就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对俄
国解放运动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列宁评价他是
“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先驱”、“唯一真正伟大的俄国著作家。”

(王军)


《怎么办?》长篇小说。车尔尼雪夫斯基创作于1863 年。副标题为《新
人的故事》。女主人公薇拉是彼得堡一个小官吏的女儿,在家庭教师罗普霍
夫帮助下,摆脱了家庭的束缚,二人结为夫妇。婚后,罗普霍夫仍然保证薇
拉感情上的充分自由。后来薇拉又爱上了罗普霍夫的朋友吉尔沙诺夫。作品
通过这个平常的“三角恋爱”故事,塑造了一批最早觉醒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他们同情人民,疾恶如仇,蔑视旧世界,对革命赤胆忠心,在爱情冲突中也
表现出高尚的品质。作品还塑造了以拉赫美托夫为代表的一批“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职业革命者的形象,他们代表了社会的新生力量。
小说通过上述人物的爱情纠葛,并穿插他们的秘密革命活动,以感人至深的
艺术形象回答了对沙皇专制制度应该怎么办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即要有一
批“新人”,用“革命”的手段来改变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宣扬了空想社会
主义理想。作品布局新颖,语言带有政论色彩,常用隐喻和暗示手法以避开
当局的审查。是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被誉为“生活
的教科书”。

(王军)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杰出的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1851
年在高加索从军,曾参加塞瓦斯托波尔之战,后来写成《塞瓦斯托波尔的故
事》。同一时期还创作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和《一
个地主的早晨》等。1860 至1861 年他出国考察西欧,写中篇小说《哥萨克》,
描写了贵族青年追求自由的幻想破灭。1863 至1899 年先后完成长篇巨著《战
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通过历史事件、家庭关系以
及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描绘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生活。还著有中篇小说《哈
吉·穆拉特》,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活尸》等。作品
深刻反映了1861 年至1905 年俄国农民资产阶级革命时的特点,描绘了俄国
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揭露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表达了宗法制农民的愿望
和弱点,被列宁称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的作品对欧洲乃至世界文学
的发展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楚广诣)


《哥萨克》中篇小说。列夫·托尔斯泰著。作于1853~1863 年。小说
的主人公奥列宁因厌倦上流社会的空虚生活,到高加索从军。随军驻在哥萨
克村,结识了热情豪爽的哥萨克老人叶罗什卡,爱上了善良、美丽、纯洁的
哥萨克姑娘玛丽安娜。为了成全热恋着玛丽安娜的哥萨克青年卢卡什卡,他
送给这个青年一匹贵重的马,因为根据当地习俗,没有马匹的男子是没有资
格定婚的。但与此同时,他又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也向玛丽安娜求婚,暴
露了他贵族的利己主义思想。当卢卡什卡与山民的战斗中负伤后,他又乘人
之危,再次向玛丽安娜求婚,遭拒绝后,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村庄。作品成
功地塑造了奥列宁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要脱离贵族环境,走“平民化”道路
的初步尝试;在艺术上开始从心理的细致刻画转向客观地广泛描写现实生活
的史诗画面。

(楚广诣)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列夫·托尔斯泰著。作于1863~1869 年。
小说的背景是从1805 年俄军在奥国境内对拿破仑的战争到1820 年“十二月
党人”起义酝酿时期,长达十五年之久。全书以描写1812 年俄国人民反对拿
破仑的卫同战争为中心,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画面。整部小说以罗斯托夫、包尔康斯基、别祖霍夫和库拉金这四个家庭在
这一时期的生活变迁为主线而展开。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在国难当
头之际依旧争权夺利、醉生梦死、漠视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