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专制魔王墨索里尼-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密集的北部工业区迁到贫困的南部。同时,1942年正是法西斯党进军罗马的20周年,墨索里尼计划在罗马召开国际博览大会,并想借以改善外汇储备情况并掩饰他专制独裁和战争狂人的形象。此外,为了从法国撤离约100万的意大利侨民,再度整编陆海空三军,使装备现代化,以及提高将校军官的军事素质等,这些都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在这多事之秋的年份里,实在无力另外再开辟战场了。
在8月26日当天,希特勒看过“领袖”的电报后,在不到三小时之内,就给墨索里尼回了一封很长的信。下午3点08分又由里宾特洛甫把这封信用电话传给德国驻罗马的马肯森大使,这名大使在5点刚敲过不久又连忙把它送给了墨索里尼。希特勒说,意大利提出的某些要求,如煤、钢之类,可以如数供给,但许多其他物资则难以办到。阿托利科坚持这些物资必须在战争爆发之前运到,这一点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
阿托利科大使事后对齐亚诺说,他故意强调必须在敌对行动开始以前将物资完全运到,“为的是使德国人知难而退,放弃满足我们要求的念头。”要在几天之内运交1300万吨物资,当然是绝对办不到的事。后来墨索里尼为这种“误解”向马肯森大使表示歉意说:“就连万能的上帝也不可能把数量如此庞大的物资在几天之内运到这里。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提出这样荒谬的要求。”
直到这个时候,希特勒才把他立即要开始实现的真实目的吐露给他的盟友。他说:“由于法国或英国都不可能在西方取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而德国由于和俄国达成了协议,在击败波兰之后,就可以腾出东方的全部兵力……所以我即使冒在西线发生纠葛的风险,也不会在解决东方的问题上退缩。”希特勒再一次要求说:“领袖,我了解您的处境,我只请您进行积极的宣传,并适当采取您自己已经建议的军事姿态,设法为我牵制英、法军队。”
墨索里尼收到“元首”的信后,于8月26日当天晚上,又做了一点努力,再次劝阻希特勒,寻求政治解决。他说:“我认为现在还有政治解决的可能性,而且认为这样一个解决办法,一定能使德国在道义上和物质上都完全得到满足。”
经过这番穿梭般的信件往返之后,现在希特勒也只好让墨索里尼临阵脱逃了。8月26日深夜,“元首”又给他的轴心伙伴去了一封信。这封信是在27日零时10分从柏林用电报发出的,送到“领袖”手里已经是第二天上午9点了。希特勒在电报中写道:
“领袖,我已经收到您表示最后态度的来信。我尊重促使您作出这个决定的理由和动机。在一定情况下,这样做还是可能有良好结果的。
“但是我认为,先决条件是意大利不应使外人知道它所打算采取的态度,至少在战争开始以前应当如此。因此,我诚恳地请求您,用您的报纸和其他手段在心理上支持我们的斗争。我还要请求您,领袖,如果有可能的话,就在军事上采取示威性措施,至少要牵制住一部分英、法军队;即使不能如此,无论如何也要使他们狐疑不定。
“领袖,现在我有一件事要求您鼎力协助。在这一场艰巨的斗争中,您和您的人民所能给我的最大帮助是派来意大利劳工,从事工农业劳动……希望您慷慨应允,对您过去为我们的共同事业所作出的努力谨表谢忱。”
墨索里尼于当天下午对希特勒的要求作了答复。表示外界绝不会“在战争爆发以前知道意大利的态度”,他一定严守秘密,并答应设法牵制住尽可能多的英、法陆海军力量,他还将向希特勒派出所要求的意大利劳工。
据《英国外交政策文件汇编》记载,实际上,墨索里尼早在头天晚上就把他的决定通知英国了。8月31日晚间11点15分,英国外交部接到帕西·洛林爵士从罗马发来的一份电报说:“意大利政府已经作出决定。意大利不会同英国和法国作战……这是齐亚诺外长于21点15分(晚9点15分)通知我的,并要求保守秘密。”
这个愁肠百结的意大利独裁者,9月1日一清早,就亲自打电话给柏林的阿托利科大使,“催促他去恳求希特勒给他来一个电报,解除他在同盟条约中的义务”。纳粹元首很快地甚至可以说是“欣然地应允”了他的请求。不过对他提出警告说:“即使我们目前所走的道路不同,命运仍会把我们联结在一起。一旦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为西方民主国家所毁灭,法西斯主义的意大利也将遭到困难。我个人始终认为,我们两国政权的命运是联结在一起的,而且我知道您,领袖,也持有完全相同的看法。”
第二部分 扼杀西班牙革命第19节 向英、法开战(1)
虽说墨索里尼临阵脱逃,并暗中和英国人勾搭,但他并没有使意大利采取完全的中立,只是使之处于“非交战状态”而已。
他向法西斯代表大会如此通告说:“在目前,意大利将不开始军事行动。但这也并非意味着我们要严守中立,冷眼旁观、伺机而动是我们宜采取的立场。这次战争与意大利关系甚密,我们切不能默默寡言。我们要保留一切权利,以便在适当之际,以我们本身的语言和手段,叙述我们所欲言的东西。”
1939年10月1日,齐亚诺在柏林同希特勒作过一次长谈,对这个“元首”的心理了解得最透彻的,也许就要算他了。这个年轻的意大利外交部长现在虽然已经对德国人厌恶透顶,但是还不得不维持着表面的“亲善”关系。齐亚诺说,希特勒讲述自己计划时,只要提到他作战的手段和方法,两眼就闪射着凶狠的光芒。他像连珠炮似地手舞足蹈地说,他要消灭波兰,他要征服北欧,他要征服西欧,他决心打败英国和法兰西!
当齐亚诺告诉墨索里尼说希特勒对胜利满怀信心时,墨索里尼很不以为然。他认为英国人和法国人“会坚决抵抗……为什么要隐讳这一点呢?”齐亚诺在10月3日的日记里写道:
“他(墨索里尼)对于希特勒的名噪一时多少是有些嫉妒的。”
大战开始后的第一个秋天,罗马—柏林轴心就发生了龃龉。在一些分歧问题上,双方各级官员互相指责。意方指责德国人没有履行前一年6月间的协议,从意大利的南提罗尔撤退“日耳曼族人”;德国人没有按月供应意大利100万吨煤。另一方则指责意大利人未能突破英国的封锁将原料供应德国;意大利同英国和法国大做其买卖,趁机发财,包括把战争物资出售给他们;齐亚诺的反德情绪愈来愈强烈。
意大利独裁者像往常一样,忽冷忽热,齐亚诺在日记里记下了他摇摆不定的情况。11月9日,这名领袖在草拟祝贺希特勒遇刺脱险的电报时颇费踌躇。他打算写得热情些,但又不想过于热情,因为据他看来,意大利人对希特勒的幸免于难并不感到十分高兴,墨索里尼尤其如此。他一想到希特勒在进行战争,尤其是当他想到希特勒取得胜利的时候,就感到简直不可忍受。
圣诞节后的第一天,意大利领袖表示了“希望德国战败”的情绪。据传,他曾指示齐亚诺把比利时和荷兰即将受到攻击的情报秘密地通知这两个国家。
同时,近来意大利各地爆发的反战示威使他穷于应付。1940年1月3日,新年刚过,意大利领袖就给希特勒写了一封长信,倾吐了压在他心头的话。这是墨索里尼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元首”这样坦白直率地提出了尖锐逆耳的忠告。他“深信”德国即使有意大利的帮助也永远不能“使英、法屈膝,甚至不能将它们拆伙。如果认为有这种可能,那就是自欺欺人。为了双方的争夺,美国绝不会听任民主国家完全失败”。因此,既然希特勒的东部边疆现在已经巩固下来了,是否还有必要为了战败英、法“而去孤注一掷地冒险,连本国的政权也不顾,并且把德国几代人的精华都牺牲掉”?
墨索里尼建议,如果德国允许“一个纯粹由波兰人构成的、安分守己的和解除武装的波兰存在”,就能得到和平。他又说,“除非你已经下了无可更改的决心,非把战争进行到底不可,否则,我认为波兰国家的建立……将是解决战争的一个因素,并且是奠定和平的一个充分条件”。
纳粹元首没有答复意大利领袖1月3日的信,这使墨索里尼愈来愈感到烦恼。
其实,希特勒是在寻找机会。3月1日,英国宣布切断德国由海道通过鹿特丹运往意大利的煤炭运输,这对意大利的经济是个沉重的打击。那个奸诈多谋的“元首”认为机会到了,他要趁热打铁,在3月8日写了一封长信给墨索里尼。在信中,希特勒详细阐明了德国的对外关系和他的战略意图。他说:“如果我把德国部队从波兰总督辖区撤走,这并不能使它得到绥靖,而只会带来可怕的混乱。希特勒语气亲切地写道:
“领袖,我认为,这次战争的结果无疑也将决定意大利的命运……你总有一天会面对今天与德国作战的这些敌人的……我也看到了我们两国的、两国人民的、我们革命的和我们制度的命运,都已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了……
“最后,让我向你保证,不管怎样我总相信,命运迟早会使我们终于并肩作战。这就是说,不管局势中的个别情况现在会怎样发展,你将同样地无法逃避这场武装冲突。我还相信,届时你将比以往更加贴近我们一边,正如同我将更加贴近你们一边一样。”
希特勒发出这封信的同时,又派他的外长里宾特洛甫前去罗马向这个独裁者恭维了一番。他说,“元首对于最近英国对德国从海路给意大利运煤采取封锁措施,感到异常愤慨”。他问意大利需要多少煤。墨索里尼回答说,每月50万吨到70万吨。里宾特洛甫爽快地说,德国现在准备每月供应100万吨,而且提供运煤用的大部分车皮。接着,两人又于3月11日、12日两天举行了两次长时间的会谈。这个妄自尊大的纳粹外长,胡吹了几个小时。
面对着希特勒要他参战的压力,墨索里尼忐忑不安。这的确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问题,他想,从眼下看,希特勒在节节胜利,如果迟迟不参战,万一希特勒“大功告成”,不仅他要独吞胜利果实,而且也因为“软弱、胆怯”,使自己脸上无光;参战吧,又怕将来不可收拾,冒“灭顶之灾”之险。“难啊,难啊……”他暗自哀叹道,这个问题太大了,他实在下不了决心。经过反复考虑,第二天,他给了对方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他对里宾特洛甫说,问题不在于意大利是否与德国一起作战,而在于什么时候一起作战。时间的配合是“需要十分慎重考虑的。因为他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前,不应该参战,以免加重他的伙伴的负担”。这一回,他不得不非常明确地说明,意大利的经济情况不能长期作战。他不能像英、法两国那样,可以每天花费10亿里拉。
1940年3月18日清晨,这两个独裁者各自的专车徐徐驶入坐落在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下的勃伦纳隘口车站,这时空中正飘着雪花。作为对墨索里尼的一个让步,会谈是在这个意大利领袖的私人车厢里举行的。但是,发言的几乎只是希特勒一个人。
经过“元首”天花乱坠的动员和开导,墨索里尼终于认识到:“保持中立一直到战争终了是不可能的;与英法合作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意大利不愿受到摈弃并且变成一个二等国家,参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他要求推迟参战的日期,意大利必须要有很好的准备,意大利的经济实力不允许它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他问“元首”,如果进攻推迟对德国有什么危险;他竭力表白,意大利愿做更多的事情,不愿只限于摇旗呐喊,但不是现在就能做。
就墨索里尼提出的问题,希特勒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愿推迟他在西线的进攻。他建议意大利提供一支强有力的部队,协同德国的部队沿着瑞士的边境向罗讷河流域挺进,以便从背后绕过法、意边界上的阿尔卑斯山前线。当然,在这之前,德国的主力部队应该已经在北线把英国人和法国人打退。希特勒显然试图使意大利干起来容易些。“敌人在法国北部被击溃时,”希特勒继续说,“意大利参战的时刻就来到了,不过参战不是在阿尔卑斯山前线最困难的地方,而是在别处……战争将来在法国决定胜负。只要把法国收拾掉,意大利就将称霸地中海,英国就不得不求和了……”
希特勒愈说愈来劲,唾沫星子满天飞,墨索里尼也越听越入神,仿佛看到,自己可以在德国人进行了最艰苦的战斗以后,坐享其成地得到这么多收获,对于这样一个大好机会,何乐而不为呢!这个独裁者终于回答说,一旦德国胜利地向前推进,他“将立即参战”;当盟国遭到进攻、已经无法支持、只要再打一拳就可以使他们投降时,他是决不会拖延的。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墨索里尼说,如果德国的进展迟缓,他就要等一等再说了。这种露骨的、怯懦的讨价还价,似乎并没有使希特勒过分恼火。不管意大利参战的价值如何,现在终于“庄严地承诺下来了”。
随着希特勒在军事上的“胜利”,墨索里尼越来越被“元首”的魅力所慑服了。希特勒的武功正是意大利这个独裁者所憧憬的,当纳粹军队征服丹麦和挪威之后,墨索里尼变得“更为好战,更是亲德”了。一旦到了希特勒发起向法兰西进军时,墨索里尼更感到惶惶不安了,他认为希特勒也许会单独打赢这场战争。他对齐亚诺说:“数月之前,我就预言同盟国失去了获胜的机会,今天我断定他们要彻底垮台了。我们意大利人的面子是丢尽了,我们不能再犹豫了。在近期之内,我们必须向盟国正式宣战。作为最高统帅,我将命令意大利空军和陆军向英、法发起攻击!”
就在希特勒教唆墨索里尼马上参战的同时,英国政府也在千方百计加紧对意大利领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