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澳门赌王何鸿燊-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搬进湾仔水渠街的一间屋子。水渠街是香港的贫民窟,霍家所住的那幢唐楼只有200平方米,却住了50个房客。刘氏靠承揽驳船卸煤生意,负担一家人的生活。    
    刘氏是个坚强而有目光的女性,含辛茹苦以每月5元的“昂贵”学费,送儿子进名校皇仁书院念书。他与落难的世家公子何鸿是校友,何比霍高三级。太平洋战争爆发,霍英东的求学生涯被迫中断。    
    日占香港时期,霍英东做过苦力,打过工,随母开小杂货店。19岁那年与吕燕妮结婚。    
    战后,霍母认为海上运输大有可为,将杂货店顶给他人,从事海上驳运生意。霍英东不愿与“固执”的母亲合伙做生意,他曾到太古洋行求职,录取后竟又放弃。他认为打工永远难以出头。    
    有一次,霍英东发现政府的英文宪报刊登了一条拍卖战时剩余物资的消息,他看中40台机器,但缺乏购买资金。现实逼得他先出资100元竞标,中标后不等付款的最后限期,倒卖给一个急需这批机器的商人,仅凭100元的本钱,竟赚得2。2万元利润!    
    这是霍英东平生赚得的第一桶金。    
    1948年,霍英东出资并率领工人去东沙岛捞海人草,惨遭失败。这次失败和上次的胜利,霍英东深深体会到,从事贸易盈利高,来钱快,是发财的一条捷径。    
    机会终于来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开赴朝鲜,战争升级,战火燃烧到中朝交界的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这年的12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实施全面禁运,规定:“凡是一个士兵可以利用的东西不许运往共产党中国。”接着,1951年5月18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操纵下,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对中国实施全面封锁禁运的决议。6月16日,英国就此采取措施,禁止13大类物资从英国或英属地(包括香港)输往中国。    
    禁运造成两地战略物资的巨大差价,便有不少港商铤而走险,将“违禁物资”运往中立区澳门或中国内地。霍英东也加入这场“走私”的冒险行动,将汽油、橡胶、轮胎、药品等物资偷运到澳门。    
    朝鲜战争结束,霍英东已有几百万身家,这在当时是一笔很惊人的财富。    
    1954年6月,霍英东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465万元。这时,霍英东与母亲分开住,偕妻小搬进富人的聚居区跑马地蓝塘道11号的豪宅。    
    同年,霍英东斥资120万元巨款,另向银行借款160万,购入铜锣湾的一幢大厦,作为出租物业。    
    霍英东的重点放在发展物业上,建楼售楼,首创预售“楼花”的售楼方式。霍英东还购置挖沙船,向建筑工地供货。到60年代初,霍氏的资产逾亿。    
    在那个时代,亿万富豪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财富阶梯。霍英东的财富在华界首屈一指,后来崛起的超级富豪李嘉诚、包玉刚、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还有本书的传主何鸿等,其财富在当时都不可与霍英东相比。    
    霍英东被传言“递解出境”    
    1955年霍英东建成蟾宫大厦。17层的蟾宫大厦号称当时香港最高的商业大厦,气势宏伟,临海而立,从顶楼俯瞰四周,港岛九龙的景色尽收眼底。


第二部分艇户富豪 霍英东勉强加盟(2)

    蟾宫大厦封顶后,霍英东第一次登高望远,居高临下,成功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他做梦也没想到,一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艇户仔,曾在50多人居住过的木屋栖身过的穷小子,现在竟然有能力建香港最高的商业大厦。    
    当时流行的做法是边建边卖楼花,用买家的钱建楼。卖楼的广告在几大报刊登后,立即引起买家炒家的疯狂抢购。    
    “树大招风”,当你默默无闻,无所作为之时,人们不会注意你、探究你;当你功成名就,尤其是白手起家跻身富翁阶层之时,人们就会注目你、羡慕你,甚至妒嫉你。正在蟾宫大厦热销之际,流言蜚语向霍英东袭来:    
    “霍英东战时(指朝鲜战争)走私军火,港府要将他递解出境。”    
    “霍英东出海淘沙是假,他是要利用淘沙船走私。”    
    “千万不要买他的楼,说不定,楼没建起,他人拿着买家的钱逃跑了。”    
    传言很快传遍港九。一些已经交了订金的买家,不是打电话来霍英东的公司查询,就是来工地亲自察看,还有个别买家要求退返订金。    
    “人言可畏”,尤其是不实之人言。1961年,市井谣传当时著名华资银行家兼大地产商廖宝珊涉嫌贩毒将被港府递解出境言,从而引发廖创新银行挤兑风潮,廖宝珊受此打击脑溢血猝亡,廖氏家族庞大的基业破产。    
    霍英东多年后回忆道:“其实,我自己也曾像廖宝珊一样,深受谣言所害,那年传我被递解出境,说我的沙船走私,一点根据都没有。”    
    90年代,《霍英东传》的作者,香港作家冷夏问起此事,问霍英东当时最怕的是什么,是否担心市民听信谣言不买蟾宫大厦的楼。    
    霍英东说:“最怕的是被递解出境。”这种担心,像魔影一样纠缠霍英东达20多年。霍英东说,只要你的楼在建,就不愁买家,迟早总会卖出去的。如果被递解出境,你在香港的一切都会彻底完蛋。“那时我听到要被递解出境的传言,全身就会发抖。”    
    香港一些有案在身的人说:“不怕犯案坐监,就怕递解出境。”被判入狱出来后还是香港人,况且香港没有死刑,坐监吃饭管饱,有病还可看医。尤其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那几年,偷渡去的人把他们原先生活的地方描绘成地狱,仿佛连香港的犯人都生活在天堂里。    
    长期以来,递解黑社会犯罪头目和持不同政见的“左派”人士,成为港英当局的杀手锏。1949年8月香港立法局通过《驱逐不良分子出境条例》,短短几年间,被驱逐出境的有100多人。其中较为轰动并引起民间同情的有:港九纺织业工会副主席楼颂平、香岛中学校长庐动、电车职工会副主席欧阳少峰、港九工联会副主席麦耀全、东华三院秘书陶开裕、电影工作者马文森等7人、教育工作者吕冈等12人、香港电车职工会职员13人。这些人有的是亲共人士,有的是进步文化工作者,有的反英分子。    
    霍英东被传言的罪状,不仅有走私军火,还有与中共关系密切。说他在朝鲜战争期间,偷运战略物质,是帮助志愿军抗美援朝。霍英东声明,他帮助志愿军抗美援朝是真,但走私军火是假。他偷运的只是柴油、橡胶之类的战略物质。    
    任凭霍英东如何声明,“走私军火”的谣传令霍英东背了几十年黑锅,到香港回归祖国时霍英东才算彻底走出阴影。    
    霍英东还是亲英分子眼中的“左派”人士。霍英东出身贫苦,有过做苦力的痛苦经历,成为富翁后仍不忘自己的出身,经常说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话。而下层人民和工会成员也把霍英东看成是他们的代言人。因此,传言霍英东将被递解出境,当然不会是空穴来风。    
    那么,递解出境的传言,究竟是什么人传出来的呢?    
    一种说法是港英政府里的某些官员。    
    然而,霍英东否认了这种说法。一般说来,港英当局要驱逐某个“左派”人士,事先要警告,若不听警告继续活动,就有可能突遭拘捕驱逐出境。    
    霍英东说当局从来没有发出警告,在朝鲜战争期间,当局曾严密监视过霍英东偷运战略物质,如果真是走私军火,当局早就采取行动。    
    霍英东又承认,港英当局和亲英势力对他没有好感,霍英东的财产和名气够大了,当局从不授予霍英东任何荣誉称号或让他担任任何名誉上的社会公职。这种情况,在香港超级富豪中,仅霍英东一人。    
    另一种说法是同行有意散布霍英东将被递解出境的传言。    
    霍英东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种说法。如果这种说法有根有据,那么这些地产商的目的,就是要让霍英东搞的蟾宫大厦卖不出,也建不成。    
    这些人的目的显然没有达到。传言起始之时,霍英东及他的公司马上登报辟谣。蟾宫大厦一天也没有停工,霍英东本人经常出现在售楼现场,恢复了买家炒家的信心。蟾宫大厦投资200万港元,赚了1000万港元,无论从盈利的角度,还是成就感方面看,霍英东都非常成功。    
    然而,“递解出境”事件,对霍英东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哲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原先霍英东是个商界猛人,敢想敢作敢为。这之后,霍英东遇事要瞻前顾后,三思而行,比过去谨慎多了。    
    我们不难理解,叶汉打电话动员霍英东参与竞投赌牌,为何会遭到他的强烈反对。


第二部分艇户富豪 霍英东勉强加盟(3)

    霍英东被传言“食饼仔”    
    何谓“食饼仔”?“食饼仔”原是地产商参与土地拍卖中的一种投机行为。竞投者暗中联合起来,把价格压低。比如一幅地起价500万,预计要叫价竞至1000万成交,那么参与竞投者叫价叫到700万时就不再叫,卖家以700万与最后一位竞价者成交。“节省”下来的300万,就是一块大饼,由参与竞投者分食。最终的买家能以较便宜的价格买到土地,其他的竞投者也能得到好处。    
    如果不是公开拍卖,暗标竞投也能“食饼仔”。参与竞投者事先坐下来商议,确定A方为中标者。比如政府公布的底价为500万,如果真正暗标竞投,大家互相不知对方的出价,标金就可能定得很高,至少在700万以上。如果竞投者暗中串通,A方定出的标金就不会超出600万,而其他的投标者所出的标金只能在A之下,以确保预定的中标者A中标。这样,A至少压低了100万的标金。这100万的大饼就要拿出来给参与竞投者分食。    
    “食饼仔”是一种坑害政府,减少政府财政收入的恶劣行为。可在当时港澳都十分流行,凡是政府拍卖土地和公开招标,都会有“食饼仔”的事情发生。因为是“黑箱操作”,当局调查起来十分困难。    
    “食饼仔”还有一种特殊的方式。比如澳门的黄金买卖,其经营权每年竞投一次。传说香港有一位富豪,每年都要去澳门“食饼仔”。因为他财大气粗,他声称要投标,澳门的黄金买卖团伙害怕了,就每次给他几万港元“饼仔”,他也就知趣地放弃投标。    
    那么霍英东如何被传言“食饼仔”呢?我们还是看霍英东怎样说:    
    “整件事应该从‘太太团’讲起。那时,我们那些女人,经常到叶北海家打麻将,就是‘太太团’。其中,有我的太太,也有何鸿的太太。每天晚上11点钟,我们就到叶北海家接老婆,大家见面,聊聊天,或者一起去吃宵夜。”    
    谈到与叶北海的关系,霍英东说:我与叶北海“不是很熟,只是太太们到他家打打麻将,吃吃饮饮之后才认识的”。    
    霍英东说他与何鸿,“其实也不是很熟,也是因为‘太太团’到叶北海家打麻将,大家一起接老婆才经常见面的。”    
    到叶北海家打麻将的是何鸿华人太太蓝琼缨,他们那时结婚没几年。葡人太太黎婉华则住在澳门。    
    1961年夏,叶汉、叶北海、高海林、叶德利、何鸿等五人已经结盟,准备竞投澳门赌场牌照。他们决定拉香港富豪霍英东加盟,最初叶汉在电话里碰壁。在这种情况下,由叶北海与何鸿出面动员霍英东参与竞投赌牌。    
    所有这些,霍英东都蒙在鼓里,但他对“食饼仔”的事记忆犹新:    
    “有一天晚上,太太们又到叶北海家打麻将。我和何鸿一起去接老婆。叶北海提议:‘不如大家一齐去吃宵夜。’于是,我们就开车到‘太平馆’酒楼。去宵夜的除了我、何鸿和叶北海,还有太太们。大家正在宵夜时,叶北海突然讲起竞投澳门赌牌的事。他说:叶汉、高海林今年照样下标投赌牌,我也参加进去。如果有霍英东的名字,我包你有50万港币的‘饼仔’。”    
    叶北海的意思是,霍英东是香港大富豪,财力名气远比叶汉大,如果以霍英东的名字下标,把持澳门赌牌的傅高家族就会给霍英东50万港元的“饼仔”,叫他放弃竞牌。    
    当时离截标最后限期只有10天左右,霍英东回忆道:    
    “宵夜时,我听叶北海这么一说,觉得很突然,也有些不安。当时,我在香港已有身份、有地位,怎能干这样的傻事?”    
    “当时在‘太平馆’吃饭的还有太太们,我不想在大家面前讲这件事情,即刻把何鸿拉到门口,对他说:‘Stanley’(何鸿英文名),我跟你讲,有一件事,我要讲清楚,赌博生意,我是永远不做的。这件事,以后千万不要再提,不要把我牵扯进去,一讲起来,别人都会认为我是去‘食饼仔’,这是很臭、很丢架的事。”    
    “何鸿叫我放心,不会再提这件事。其实,他们是知道我决不会开赌的,但用我的名字去下标,去‘食饼仔’,对我就不好了。所以,那天晚上,我反复对何鸿说,叫他千万不要提霍英东有份参与投标。”    
    霍英东对叶北海话的反应如此强烈,除了他反感开赌外,他还担心“食饼仔”败坏自己的名誉。    
    约10年前,霍英东偷运战略物质,使他受诟背上“走私军火”的恶名,还被传言“递解出境”。已经拥有巨大财富的霍英东,把名誉看得很重。    
    谨慎行得万年船——这就是霍英东当时安身立命之准则。他出身贫困,不敢再冒任何风险而失去来之不易的一切。    
    何鸿也被传言“食饼仔”    
    霍英东是个足球迷,他不仅自己经常参加踢球,因为有钱,他还是香港足球运动的热心赞助者、组织者。那时霍英东年富力强,一年要打300场球,几乎一天一场。


第二部分艇户富豪 霍英东勉强加盟(4)

    霍英东回忆,大约与何鸿、叶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