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澳门赌王何鸿燊-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话怎讲呢?原来,被扣押的货船上有一名特殊的旅客,他就是后来成为港澳名人的爱国人士梁昌。    
    梁昌当时是英国的一名情报人员,为当时的香港大学副校长、英军远东情报机构主管赖廉士工作,专门搜集和传递有关日军在省港澳的情报。因为客运班船驶离香港码头,驻港日军和汉奸可能搜查部分旅客,航抵澳门码头后,也有可能被日本特务盯上。联昌公司有日本背景,一向在港澳畅通无阻,所以梁昌就搭上联昌的顺风船赴澳,没想到这次偏偏遇到了大麻烦。    
    梁昌后来告诉何鸿,说何鸿再晚来一刻,他就要出事了。日本海军先把旅客扣下,限制自由,然后一个挨一个搜身审问。他那天身上正藏有情报,若搜到他身上,他必死无疑。是何鸿及时赶到救了他一命。二战结束后,梁昌荣获英皇荣誉勋章。梁昌后来经商,出任澳门电灯公司董事、澳门自来水公司董事、澳门中华总商会常务理事、澳门佛山轮船公司总经理。    
    何鸿在联昌赫赫业绩,为他赢得了名声和金钱。1943年,联昌给他的分红达100万港元。    
    百万富翁,按照当时的财富标准,已经进入巨富阶层。何鸿才22岁,是港澳最年轻的大富豪。何鸿昔日的亲戚朋友对他刮目相看了。    
    何鸿说:“只一二年,我就赚了许多前辈商人一生都赚不到的钱。百万身家,在当时的人听来如天文数字,可我的钱来之不易,我是用命换来的。”何鸿说这话,既有自豪,也有无奈。    
    在澳门商界风生水起    
    何鸿成了大富豪,就不想做玩脑袋的押船生意。当时,何鸿在香港的母亲和弟妹,都被何鸿接来澳门居住。他们都极力反对何鸿押船。尤其是何鸿太太,更是担惊受怕。    
    正巧,联昌的中方代表梁基浩出任澳门政府的贸易局局长,何鸿便离开联昌,到贸易局任供应部主管,贸易局会计部主管则是何贤。    
    提起何贤,如今年轻一代读者恐怕十分陌生。那么提起何厚铧的名字大家不会不知道,何厚铧是首任澳门最高行政长官,何贤就是何厚铧的父亲。其实,在六七十年代,何贤的名气与何厚铧一样响亮,他是中葡澳三方政府公认的澳门华人领袖,有“澳门王”之称。    
    何贤是广东番禺人,13岁就离家在广州、顺德一带做生意。广州沦陷后,何贤来到澳门,经营银号,该银号在战后发展为澳门著名的华资银行。梁基浩做上贸易局局长,就把澳门的商界精英物色到他手下做事。何鸿与何贤,不仅是同事,还是一对好朋友。    
    何鸿在贸易局印象最深的事是购米。    
    战时,由于长期战乱,农田荒芜,粮食匮乏,澳门人口激增,经常闹米荒。澳府成立贸易局,就是为了解决澳门50万人口的生计问题。    
    何鸿受梁基浩派遣,前往广州采购大米。广州的黑市米也很昂贵,何鸿凭着出色的外交才能,购得市政府囤积的平价“官粮”。    
    数天之后,何鸿率领4艘满载大米的船队回澳。航抵码头,上千澳民站在岸边拍手欢迎,令何鸿激动不已。数十年后,身为澳门赌王的何鸿,对此情景仍记忆犹新,脸呈欣喜之色:“人们欢迎我们,我从那时起开始意识到我与澳门的那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我是澳门的一分子,我觉得应该为澳门做一些事情。”    
    何鸿所说的“做一些事情”,是指博彩业。尽管许多人指责赌博的种种罪过,何鸿坚持认为赌业是澳门的“福祉”,没有赌博,就没有澳门的繁荣。“博彩税对澳门政府来说,就像二战闹米荒那样人们盼望救命米。”    
    何鸿在贸易局做的是限额生意,意识到这种生意赢利极大。于是,他就与永华银号老板何善衡合伙创办大美洋行。为何叫洋行?当时洋行名气响,做事方便,并且外貌像洋人的何鸿已经随妻加入了葡萄牙籍。这种情景就像今日内地的公司,喜欢打中外合资的旗号。    
    何善衡是恒生银号的创始人之一,香港沦陷后,恒生迁往澳门,改名永华银号。战后永华又搬回香港,恢复旧名恒生,并且发展成为银行。到上世纪60年代初已是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著名的股票指数恒生指数就是恒生银行编制的。何善衡对何鸿日后的事业帮助很大,50年代何鸿投资地产,恒生银行曾给予大力资助。    
    何鸿与何善衡合办大美洋行,优势互补。何鸿利用官商的权利,争取限额生意;何善衡融资方便,保障资金正常周转。大美洋行生意兴隆,利钱滚滚。


第一部分身家百万 风头正劲弃濠江(3)

    我们从何鸿的早期史,可见他的发迹得官商荫庇甚多。他熟谙官商的运作与利益,这有助于他成为日后澳门最大的官商——全面垄断澳门的赌牌。    
    不过,当时何鸿根本没有想过日后要经营赌业。其时澳门赌场为老赌王傅老榕所把持,何鸿对赌博毫无兴趣,一次也没有进赌场玩过。然而,何鸿无意赌业,却会依托赌业赚钱。二战结束,港澳间的联系日渐紧密,许多香港人来澳门赌钱,而海上交通相对滞后。何鸿认为港澳客运大有可为,就与人合伙开办一家船务公司,投资购买了一艘载客300多人的“佛山号”客轮——为当时港澳间最大最先进的客轮。投入运营后,乘客满船,又是一项成功的生意。    
    二战结束后,何鸿的财富增加到200万港元。他的生意范围逐步扩大,除上面提到的,他还做拆船、金银买卖、药品代理、火柴制造等业务。何鸿长袖善舞,是澳门屈指可数的大商家、大富翁。    
    树大招风,急速暴富的“香港鬼佬”何鸿,遭到澳门豪强势力的嫉恨。    
    饮恨离开澳门    
    1947年,何鸿、梁基浩、老牌赌王傅老榕手下的钟子光等人,合伙开办炼油厂。何鸿担任经理,主持日常经营。    
    战时及战后,许多渔民从省港澳等地方偷来大量的日本军用油渣、油青等石油副产品,囤积起来。何鸿就从渔民手中收购这种混杂的油料,提炼成煤油供应澳门等地,其中最大的买主是澳门电灯公司,他们用煤油做燃料发电。这样一买一卖,一年下来,何鸿的身家又增添了100万港元。    
    炼油厂油水丰厚,惹得一帮江湖势力垂涎欲滴,他们派人找何鸿交涉,强词夺理,声称香港人夺了澳门人的生意,要求介入炼油厂分一杯羹。何鸿断然拒绝,他们就扬言报复,放风来说何鸿敬酒不吃吃罚酒。经历过海上押船冒险生涯的何鸿不吃这一套,掷地有声:“我等着!”    
    原以为是街头烂仔之类的小角色,不料他们真的来报复。那一天,他们来了六个彪形大汉,光天化日下,他们扔手榴弹炸煤油库。幸亏仅有两颗手榴弹爆炸,燃起的大火被炼油厂工人扑灭。    
    没引爆的手榴弹被工人扔到油库外,其中一颗砸在一个歹徒脖子上,他脖子被砸出血,歪了脖子。那天炼油厂的工人多,歹徒打不过只好撤退。    
    那天何鸿去香港办事,回到澳门,就有人寻上门,气势汹汹要何鸿赔偿他们的损失。这不是明目张胆敲诈勒索吗,何鸿厉言正色拒绝了。    
    此后,他们三天两头来纠缠。何鸿的朋友,有的主张与他们斗到底,有的主张破财消灾。    
    何鸿考虑到他在澳门有家有口有生意,不想把事情闹大,就去找何贤。当时何贤在澳门有头有脸,上至澳府官员,下至三教九流都有他的朋友。他主持公道,是个热心肠人,澳门华界发生纠纷,都喜欢找他调解。    
    何贤主张适当给对方一些好处,让对方好下台阶,把事情平息下来。因为对方把事情闹大,一分钱油水也没捞着,在江湖上就没有面子,炼油厂赢利丰厚,破小财保大财才是上策。    
    何鸿觉得何贤分析得有理,表明自己的态度:愿意付被砸伤人的医药费,对方提出的其他不合理要求,坚决不给。    
    何贤找对方谈判,几经讨价还价,对方终于收下何鸿的2万港元。    
    这场风波暂且平息。    
    这件事的后台老板,是澳门的一位大人物,根基深,势力大,也有相当的财力。他过去与何鸿有业务上的交往,关系还过得去。这一次,他一直没有公开露面,隐藏在幕后操纵这一切。一开始,何鸿就知道是谁。    
    这个大人物究竟是谁呢?想必是读者关心的。多年之后,何鸿回忆往事,以“他”来相称,不点明是谁。想必这个“他”,或者他的家族至今在澳门还有相当的势力,何鸿不想得罪他。何鸿自己不说,港澳记者作家就不好写。笔者的朋友冷夏先生曾专访过何鸿,他说他基本能确定这个“他”是何人,因为何鸿守口如瓶,他也就不便把自己的猜测化为白纸黑字。    
    1953年,这个神秘的大人物终于撕下面具,亲自出马,威逼何鸿放弃在澳门的所有生意。他振振有词:“香港光复,沦陷时来的商人全部回港了。”他的意思很明确:何鸿捞过界了。    
    何鸿断然拒绝撤出澳门,决心拼搏到底。朋友和家人劝何鸿走为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强龙难斗地头蛇。再说,战后香港经济恢复很快,人口增至200多万,而澳门的人口锐减到10多万。原先来澳避难的香港商人,战后几乎都是自动离澳回港的,香港市场一直比澳门大得多,更容易发财。


第一部分身家百万 风头正劲弃濠江(4)

    说是这样说,但何鸿与那些来澳避难的港商不同,何鸿发迹于澳门,对澳门有深厚的感情。何鸿又知道,澳门毕竟不同于香港,香港是个容八方人,纳八方财的地方。澳门华界最讲“陀地”(地盘),最排外。其实澳门也是一个移民社会,外来户想站住脚,必须融入老澳门人的社会中,你还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承受他们的盘剥,直到你能够完全独立为止。何鸿出身香港最著名的何氏家族,凭这点便决定了何鸿难做“澳门人”。再说,何鸿在澳门一直生活在上流社会,以官商自居,几乎不与民间帮会交往。既然地方豪强势力不认同何鸿是“澳门人”,继续呆下去凶多吉少。    
    何鸿停止了澳门的生意,饮恨离开澳门。在船上,何鸿在心底发誓:“我一定要打回来!”    
    投资地产成巨富    
    回香港做什么呢?何鸿决定投资地产。伯公何东早期发迹是做买办,但成为巨富是投资地产。香港土地资源有限,而人口增加很快,加上经济发展,地产大有前途。    
    50年代香港加工业蓬勃发展,当时看好房地产业的华商很少,有作为的就更少。50年代中期,地产界有名的华商只有霍英东、罗鹰石、廖宝珊(他同时还是银行家)等寥寥数人,还有一个是后来者何鸿。    
    何鸿与人合股开办了一家“利安建筑公司”,兴建了许多商业和住宅楼宇。何鸿善于与官方打交道,承接了大量的香港三军宿舍。这类工程没有一点风险,盈利也有保障。1959年,何鸿的身价从离澳时的200万港元,增加到1000万。    
    千万富豪,在当时可是一个如雷贯耳的称号。当时的香港,有千万身家的富豪寥寥无几。    
    何鸿是香港华商进军地产的先行者之一。当何鸿成为地产大亨之时,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王德辉等才刚刚涉足地产业,他们日后都成为身家百亿的超级巨富。    
    然而何鸿没做成香港的地产大王,他做了澳门的赌王。    
    何鸿涉足澳门博彩业,纯粹出于偶然。如果不是叶汉竞投赌牌失败,何鸿根本就不会参与赌牌投标。在此之前,何鸿对博彩专利制度以及澳门赌界大名鼎鼎的叶汉均很陌生。    
    


第二部分赌圣叶汉 嗜赌精赌泣鬼神(1)

    叶汉是何鸿建立赌王霸业最重要的人物,他的个人史,就是活生生的澳门赌博史,一生可用四句话概括:“少年嗜赌,青年管赌,壮年开赌,暮年豪赌。”叶汉年轻时来赌场谋生,迅速蹿红,“大破听骰党”而成为澳门赌坛的“赌绩”经典,故有“赌圣”大名。叶汉多年追随老赌王傅老榕,恩怨情仇,最终反目。    
    叶汉一生“侍奉”过三代赌王:卢九、傅老榕、何鸿。严格地讲,叶汉“侍奉”何鸿,完全是出于无奈,除竞牌期间他们同心同德外,他们一直在争权夺利。    
    争斗的结果,叶汉被逐出澳门赌场。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叶汉为什么非得邀请何鸿等人联手竞投赌牌?澳门赌场,不是老牌赌王傅老榕家族的“世袭领地”吗?    
    我们有必要追溯一下叶汉与傅老榕的关系史。    
    叶汉“侍奉”过两代赌王    
    叶汉1906年出生于广东江门市的一个小商家庭。叶汉从小精赌,几乎逢赌必赢。父亲不喜欢嗜赌如命的儿子,认为儿子不务正业,这辈子算是废了。殊不知,儿子精赌嗜赌,成为他在赌界出人头地的超人“素质”。    
    叶汉10多岁时,经世叔叶作鹏介绍,进澳门“诚成赌场”做荷官。叶汉很快在赌场蹿红,成为最出色的荷官。    
    1930年,澳门政府对赌场实行专营管理。卢九、范洁朋、何土等澳门商人,在广东赌王霍芝庭、香港康年银行创始人李声炬的支持下,投得澳门赌牌,持牌公司叫豪兴娱乐公司。    
    叶汉过档豪兴,豪兴集中了许多赌场来的荷官,都不是等闲之辈。叶汉很快从众荷官中脱颖而出,成为公认的头块牌荷官。那时,骰宝是最受欢迎的赌种,叶汉最擅长骰宝。    
    叶汉的本事是,他能营造气氛,他的骰宝台总能吸引最多的赌徒;他动作迅速利索,有板有眼,不参赌的人看他“表演”也能饱尝眼福;他从不出差错,报骰、赔多少、赢多少,似乎不用心算就能又快又准地信口报出。    
    荷官要做到又快又准非常不易,因为他要在极短时间内算出所有下注赌客的输赢,而赌客只需算自己输赢多少。荷官报慢了,会挨赌客的骂;报错了,吃亏的总是庄家。因为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