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工具 作者:[英]培根 著 许宝湀 译-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其实是二者在一起(太阳的临近和引退)

    ,不是各有专司地而是不分彼此地构成了或生或灭的原因;因为热的不平匀是利于生灭二者的,而平匀则仅利于保存。太阳的热与火的热之间还有第四点种属的区别,这又具有很大的重要性,那就是说,太阳的动作是以轻徐的活动通过长的时间片段来进行的,而火的动作则为人的急躁性所驱,要在一个较短的期间完成它的工作。假如有人根据上述四点来辛勤地从事于把火的热加以调节:首先采取许多并不困难的办法把它降低到较为温和较为中和的程度;再稍稍洒上和搀入一些潮湿;而最主要的是又使它仿效到太阳的热那样不平匀;最后还把它纳入一个徐缓的程序,纵然不象太阳的动作那样徐缓,也要比人们一般用火的办法较缓一些,——假如有人做到了这样,那么他很快就会抛弃热有不同种类的概念,而要力图以火的热去摹仿太阳的工作,即使不能与后者并驾齐驱或甚至在某些情节上尤胜于它。在这里,我们还有一个相似的联盟的事例:一只冻僵到半死的蝴蝶,经放在火边稍受温暖之后就会苏生过来。

    这就使我们很容易地看到,火

    ①弗勒注明,参看亚里斯多德所著“Meteorologica”第一卷第一四章,“DeGenerationetCoruptione”第二卷第十章。——译者

 230

    822新工具

    有能力给动物以生命,亦不亚于它能使植物成熟。弗拉卡斯多吕亚斯(G。

    Fracastori-us)

    ①的一项著名发明亦是这样,那就是用一个烘热的浅锅覆在不治的中风患者的头上,把那些因脑中溢出汁液和各种障碍而压下去和熄下去的动物元精显著地膨胀起来,并刺激得运动起来,②就象火之作用于空气或水那样,结果就使患者苏醒并获得生命。还有,卵有时亦可用火的热来孵化。

    这又是火的热对于动物的热的精确摹仿。

    此外,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由此可见,火的热在许多事物上可以变得与天体的热和动物的热颇相近似,这是无人再能怀疑的了。

    ③

    再举一例,以运动与静止作为所要研究的性质。

    在这里,有一种仿佛是众所公认的并且仿佛是从哲学深处得出的区划,就是说,凡属自然物体不是依圆形来运动,就是依直线

    ①克钦注明,这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天文学家、医生、诗人,一四八三年生于Verona,卒于一五五三年;著有《交感与反感》、《传染与传染病》等论文。——译者②弗拉卡斯多吕亚斯传记中载称,当他忽患中风症已不能说话时,他大概还记得自己在Verona曾经怎样治好一位尼姑之事,故急作手势向人,要把热罐覆在头上。

    (弗勒注明,这种热罐的作用在于使罐中的空气变得稀薄,因而把皮肤面上的空气压力减除一部分,而皮肤即随之肿起。作这种疗法时,一般还要用刺皮放血的工具在肿起的皮肤上划破一个口子,然后再次用上热罐,目的是要吮出血来。关于培根所说对于动物元精的作用云云,参看下条中所举第六种例子。——译者)

    ③培根之否认这三种热各有其本质独异性,显系出自Telesius之说,见所著“DeRerumNatura”

    ,第六卷第二○节。

    Telesius已先说过,用人工施热法可以孵卵,也可使看上去似已僵死的昆虫恢复生命。

 231

    第二卷92

    来向前运动,再不然就是静止不动。这也就是说,不是运动而无端极,就是进向一个端极,再不然就是静止在一个端极。

    而那种不息的旋转运动似乎独归天体所固有;静止不动这种状态似乎属于地球;而其他物体(人们把它们称为轻与重,实把它们置于它们所自然归属的区界之外)则趋向于和自己相类的块体或集团;轻的物体上趋于天边,重的物体下趋于地面。这不失为美妙的说法。

    ①

    但在这里我们却有一个联盟的事例,那就是一些较低的彗星,它们虽远在天的下边,却亦作旋转的运动。

    ②亚里斯多

    ①弗勒指出,这是逍遥派对于所谓旋转运动的通常说法,字句都几乎象出诸亚里斯多德本人之口;参看他所著“DeCoelo”第一卷第二章,“Physica”第八卷第九章。

    从本节最末一句话看来,培根是否接受此说,还不很清楚。在二卷四八条论述第十七种运动时,他似乎是接受了此说;但在“DescriptioGlobiIntelectualis”

    一文中,他又对天体转圈运动和永恒运动两个教条提出质疑(关于前一点,并参看《新工具》一卷四五条)。这篇论文系撰于一六一二年前后若与《新工具》中的两段话合看,除非我们假定他在这里仅是叙述一般公认的意见而未想到须加批判,便不得不承认他在处理这一问题上有些自相矛盾。

    运动的真实性质和法则,系至培根以后的时期始告确立,以伽利略的一些发现为起点,以牛顿的一些发现为终结。

    克钦则评论说,很可叹,在开勃勒的三条法则已为众所周知之后,培根竟还写出这些话来,假如他尚相信这些法则的话。——译者②弗勒指出,彗星也是和行星一样的天体,这里把它举为联盟的事例,是没有意义的。

    但克钦则从与培根所想不同的另一意义上说明彗星是一个好例。他说,彗星的轨道看来是不规则的,但实际上也和任何其他轨道一样严格服从着引力法则。

    但这点当然是培根那时所不知的。——译者

 232

    032新工具

    德所虚构的彗星系系于或从于某个特定星斗的说法①是早已被攻破了,这不仅因为他对此所提出的理由不是可然的,亦因为我们已有显明的经验知道彗星在天空各部分中的歧出的和不规则的运动了。

    在这个题目上还有一个联盟的事例,就是空气的运动。

    空气在旋转圈子较大的回归线之内,其自身似乎也是由东到西来旋转的。

    ②

    还有海上的来潮与退潮也可算是这里的一个事例。

    ③从这当中我们看到水本身也被带入一个由东到西的旋转运动(不论这运动是怎样缓慢和易散)

    ,不过是不得不在一日两度被迫退回的条件下来进行罢了。许多事物既是这样,那就显然可见旋转运动并非仅限于天体,而是为空气和水所共有的。

    ①弗勒注明,参看亚里斯多德所著“Meteorologica”第一卷第七章;但他并不是就着一切彗星来想出这个学说的。——译者②弗勒注明,贸易风若无地方性的原因来干扰,大致说来总是由东刮到西的;培根在这里即指此而言。——译者③弗勒注明,半日潮系为太阳和月亮联合的或有时相反的吸力所引起,这些力量既吸起最近于它们的水流,同样也吸起最远于它们的水流。这是真确的学说。首先用计算方法为这学说奠定基础的是牛顿,虽然以前也常有人以多少有些模糊的说法提到太阳和月亮或者太阳或月亮对于潮水的影响。看来,培根对于这一真确学说并不怀疑。培根自己的理论似乎是说,水在太阳影响下是自然由东行到西的,不过却为美洲海岸上的冲击所驱回(参看他所著“TractatedeFluxuetRefluxuMaris”

    一文)。

    海湾水流在贸易风影响之下,在其早一部分的行程中是向西流的,是由非洲海岸流向美洲海岸的;培根或许有见于此,遂得到这个想法。

    参看下条中所举第一例。——译者

 233

    第二卷132

    甚至所谓轻的质体本性向上之说也未必尽然。

    ①关于这一点,可以拿水的气泡作为一个联盟的事例。水下边如果有空气,这空气就急遽地向水面上升,但这却是由于水的向下撞击运动(德谟克利泰这样称它)

    ②打得它这样,而非出于空气自身的任何努力或奋斗。当空气升到水面之后,仅仅由于遭到水不立即允许自己受到分裂这点轻微的阻力,就不再进一步向上升进。

    ③由此可见,空气的上升欲求实在是极其微弱的。

    再以重量作为所要研究的性质来举一例。这里亦有一种颇为众所公认的区划,就是说,凡厚密和坚实的物体是向着地的中心运动,凡稀薄和轻浮的物体是向着天的周边运动,仿佛它们是各向其所当去的地方。

    说到这个所谓地方的概念,这虽然盛行于学院之中,但要假定地方会有什么力量却实在是愚蠢而幼稚的。哲学家们常说,假如地球穿通了,重的物体

    ①克钦指出,自牛顿发现引力后,这个揣想亦变得完全无用了。——译者②弗勒注明,培根在本书二卷四八条第三D种运动项下还曾提到这撞击运动;在“SylvaSylvarum”一书(实验第二四项)中也有一段话说:“至于说到空气在水下面急遽上升,那是由于水的向下撞击运动把空气驱赶上来,并不是由于空气轻浮而向上运动。

    这在德谟克利泰就叫作撞击运动。“

    无须说明,培根的这个解释是虚妄的。较轻的分子为向底沉下的较重分子所排挤,当然必定要升到面上来。——译者③弗勒注明,这个事实是由于水中分子具有黏着力,但一到空气外逸的努力胜过这个力量时,气泡即告破裂。——译者

 234

    232新工具

    在达到中心时就会停住,这只可算是开玩笑。

    ①世界上如果竟有一种虚无或数学上的点会起作用于物体,或者物体会对它有什么欲求,那就真是一种古怪的、有效力的虚无了。物体是只有从物体而不会从别的什么东西受到作用的。物体的这种上升和下降的欲求,不是出于被推动的物体的结构,就是出于它对某些其他物体的交感或感应。

    ②现在如果找到一个物体虽属厚密坚实却并不向地运动,③那么这种区划就可宣告破产。如果我们能够接受吉尔伯忒的意见说地球吸引重物体的磁力并不越出其性德所及的轨盘之外(那永远是在一定

    ①弗勒注明,在人们对于加速度力量的法则还无所知时,从逍遥派的重物体向下的教条出发来推论,结果必然是这样。真确的说明是:假定把一条管子穿贯地球中心,掷入一个物体,这物体便会在入口与对口之间也即在地球这面与地球那面两点之间摆动起来;假如其中没有抵抗性媒介物,摆动就永远不停。参看Price所著《无限小的微积分》第三卷第二三三节。

    这条定理在那里是在一个同质的球体中得到证明的;地球虽不是同质的,但中心这边的异质性与中心那边的相应的异质性差不多两相平衡,所以结论也是差不多真确的。不过,若把抵抗性媒介物的影响计算进去,那么,物体会在极多次的摆动之后最后在中心停止下来。——译者②弗勒注明,培根自己的理论显然是说,规定轻物体上升重物体下降的运动的,不是所谓地方,而是物体对物体的交感或感应。

    在“ThemaCoeli”一文中,开头就有一段很打眼的话,与此点正合,可参看。

    又,所谓“上升和下降的欲求”

    ,这字句本身即含有积极的轻这一概念。——译者③弗勒指出,很奇怪,培根在这里竟未看出月亮恰是这样一个有当的事例,竟未揣想到月亮绕地运行与物体下坠现象之间的真正联系(即培根所谓联盟或联合)。——译者

 235

    第二卷332

    而不会更远的距离之内起作用的)

    ,①如果这个意见能为那怕是一个事例所证实,那么我就将终于在重量这个题目上得到一个联盟的事例。但是直到现在在这个题目上竟还没有遇到一个确定的和明显的事例。

    唯一最相近的事例只能提到水柱,即人们在大西洋中向两个印度航行时所常见的那种水柱。那些水柱陡然地倾下极大量的水,竟象是预经储聚,一直悬挂在那里;后来也象是为某种强暴原因所抛落下,而不象是因引力的自然运动而下泻。

    ②这就使人可以揣想,会有一个厚密而紧的块体象地球自身那样悬挂在距离地球很远的地方,而且是非经力推不会落下。不过在这点上我并不能确实地有所肯定。同时,正是从这一点以及其他许多情节上可以看出我

    ①在吉尔伯忒的哲学中,地球的磁性作用与引力是不分的(参看所著“DeMu-ndoNostroSublunari”第二卷第三章)。又,地球或者一块磁石的作用必限于一个固定的轨盘之说,见于多处(参看所著“DeMagnete”第二卷第七章和本书前面所附定义表)。

    吉尔伯忒分别出性德的盘轨与交媾的轨盘,前者即为任何磁性作用所伸及的全部空间。他断言磁的性德的盘轨直伸展至月亮,并称月亮的不平匀之处即系受此影响(参看“DeMundo”第二卷第一九章)。

    ②弗勒注明,关于旋风、水柱和尘阵等现象,参看赫薛尔所著“Meteorology”

    第二四一至二四七页。

    赫薛尔写道:“海上的这种旋风遂引起水柱,那是很奇异的有时也很危险的现象。高高的柱子,看去象是云柱,由海面直达云际,宏壮而威严地移动过来,往往一下子有好几个,有时是笔挺和垂直的,有时是倾斜和弯曲的,但靠近看时,总是在急遽旋转着。

    底下,海在猛烈地激动着,以跳跃或沸腾的运动堆涌起来。的确,至少在某些情节,海水象是实际上被大量地提吸起来,从很高处向周围抛洒,如同固体的东西在陆地上那样。因此遂有人设想这是借抽吸作用把水从海里提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弗勒接着说,无须指出,培根对这些现象的叙述和解释都是很粗疏的。——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