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工具 作者:[英]培根 著 许宝湀 译-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为之哄斗;所以他们的学说大部分只是(如戴昂尼夏斯〔Dionysius〕对柏拉图嘲笑得很对的说法)

    “无聊老人对无知青年的谈话”。

    ⑥但是较早的希腊哲学家们,如安庇多克里斯、安那撒格拉斯、刘开帕斯、德谟克

    ①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三四一至二七○年)

    ;创学于雅典,称伊壁鸠鲁学派(EpicureanSchol)

    ;他认为求乐是人生的自然目的,而心灵方面的愉快远高于物质方面或感官方面的享乐。——译者②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约三四○至二六五年)

    ;创学于斯多阿(Stoa)

    ,称斯多阿学派(StoicSchol)

    ,其说以遵奉理性,苦乐无所动于中为主。——译者③笛欧弗拉斯塔斯(公元前三七○至二八七年)

    ;亚里斯多德的大弟子和继承人;著作甚富,以《论人的性格》一篇为最著。——译者④克里喜伯斯(公元前二八○至二○九年)

    ;继克林席斯(Cleanthes)之后为斯多阿学派的领袖。——译者⑤卡尼底斯(公元前约二一五至一二五年)

    ;继阿斯西老斯之后为新学园派的领袖。——译者⑥克钦指出,这里提到的是老戴昂尼夏斯(戴昂尼夏斯父子两个,都是Syracuse的暴君)

    ;他和柏拉图的会见以及他所说的这句话,见狄欧坚尼莱遏夏斯所著《哲学家传记》第三卷第一八章。——译者

 60

    85新工具

    利塔斯、帕米尼底斯、赫拉克利泰、忍诺芬尼斯(Xenopha-nes)

    、①弗罗劳斯(Philolaus)

    ②以及其余诸人(至于毕达哥拉斯,我把他当作一个神秘主义者置而不论)

    ,③以我们所知,则都不曾开设学校;而是较沉默地、较严重地和较单纯地——也就是说,带有较少的虚矫和炫示的意味——投身于对真理的审究。正因如此,所以照我看来他们也是比较成功的;不过他们的事功却在时间进程中被那些有较多东西来投合流俗能力和嗜好的琐屑之辈所掩蔽了:时间有如河水,总是把轻的、虚胀的东西流传给我们而任有分量的东西沉没下去。

    ④但尽管这样,他们也仍未能完全免于他们民族的通病,他们还是过多地倾倒于野心和虚荣,要建立宗派以哗众取宠。而真理的审究如竟歪到这类细事方面去,那就不能不令人绝望了。

    这里还有一层也不可略而不论,那就是如埃及僧侣给希腊人下的考语,或毋宁说是一种预言,所说:“他们永远是孩子,既无知识之古,也无古之知识”。

    ⑤的确,他们真是具有孩子

    ①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约五七○至四八○年)。

    他考查自然现象,认为凡有生物都有一个根源,植物和动物各有其自然的根源。

    据称他曾说过这样几句话:“爱休辟亚(Ethiopia)人的神是黑皮肤、扁鼻子;斯瑞斯(Thrace)人的神是好看的、蓝眼睛的;假如牛会绘画,它们的神就会是牛。”——译者②毕达哥拉斯学派后期学者之一。——译者③参看一卷六五条和脚注。——译者④克钦指出,以轻浮重沉的现象比拟学术真理的存废,是一个荒唐的谬误;而培根似乎颇欢喜这个论据,在一卷七七条中又这样说,在“AdvancementofLearning”和“FilumLabyrinthi”两书中亦有此说。——译者⑤这句话出于柏拉图对话集中“Timaeus”一篇。

 61

    第一卷95

    的特征,敏于喋喋多言,不能有所制作;因为他们的智慧是丰足于文字而贫瘠于动作。这样看来,从现行哲学的源头和产地看到的一些迹象是并不好的。

    七二①

    时间和年代的特性也不比国度和民族的特性给出较好的迹象。因为在那个时期,人们无论对于时间或地方都仅有一种狭窄而贫弱的知识,这乃是最坏的一种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把一切寄托于经验的人们。回溯至千年以上,他们就没有配称为历史的历史,而只有一些古代的寓言和传闻。至于说到世界的方域和地区,他们则仅知道一小部分;他们笼统地把一切在北方的人都称为塞西人(Scythians)

    ,②把一切在西方的人都称为塞尔特人(Celts)

    ;③他们对于非洲南至伊西奥庇亚(Aethiopia)以外,对于亚洲东至恒河(Ganges)以外,就一无所知;关于新世界各地,他们所知就更少了,甚至在道听途说中或较有根据的传闻中都不曾听到过;还不止此,世界上有多种气候和地带,有无数民族呼吸生活于其中,这在他们竟称为是不可居的;至于象德谟克利塔斯、柏拉图

    ①参看一卷八四条。——译者②古时所谓塞西(Scythia)地方,包括欧洲东南部以及亚洲西部迤东这一大片地区;住在这区域里的人有许多种族,统称为塞西人。——译者③在史前时代,欧洲西部曾两次为雅利安(Aryan)各族所侵入,现在把这些移民统称为塞尔特人。——译者

 62

    06新工具

    和毕达哥拉斯诸人的游历,①实在不过是一种郊外散步,说不上什么长程旅行,可是在他们却作为壮举来谈说了。另一方面,在我们的时代,新世界的许多部分以及旧世界的各方的界限都是已经知道的了,我们的经验库藏也增加到无限的数量。这样说来,如果我们(象占星家一样)从那些哲学体系的出生年月抽取一些迹象,那对它们是推算不出任何伟大之处的。

    七三

    在所有迹象当中,没有比从果实方面看到的迹象更确实或更显赫的了。因为果实和事功可说是哲学真理的保证人和担保品。现在且看,从希腊人的所有那些体系当中,以及从它们所衍出的各别科学当中,过了这么多年,竟指不出一个实验是趋向于救济和嘉惠于人类情况的,也指不出一个实验是真可归功于思考和哲学理论的。

    塞尔萨斯(Celsus)

    ②坦白地和聪明地承认了这一点,他告诉我们说:医学的发现,其实验部分是在先的,此后人们才去对它作哲学的研究,才去追求并赋以各种原因;而不是经由相反的过程,不是由哲学和

    ①克钦注明,德谟克利塔斯曾游历到亚洲大部分,有人说他甚至到过印度和伊西奥庇亚。柏拉图只到过西西里、埃及和塞伦尼(Cyrene)。毕达哥拉斯则到过埃及、亚拉伯、弗尼夏(Phoenicia)

    、巴比伦,可能还到过印度。——译者②塞尔萨斯是奥古斯塔(Augustus)时代(或者稍晚)的罗马名医。他遵循希波克拉特的方法,观察和注视自然的动作,予以规限而不加以违反。著有《论医》(“DeMedicina”)一书,为研究古代医学的宝贵资料。——译者

 63

    第一卷16

    对于原因的认识引到其实验部分的发现和发展的。

    ①这样看来,在埃及人以神圣的尊荣和礼仪所崇报的那些发明家当中畜类的偶像竟多于人的偶像,这就并无足怪了;这是因为畜类以其自然本能曾做出了很多发现,而人们以其理性的讨论和结论则很少有所发现或完全无所发现。

    化学家们的努力诚然亦产生了一些果实,②但这乃是偶然产生的,顺路产生的,或是由于象机械学所做的那样把一些实验加以变化而产生的,而不是由任何方术或理论所产生的。因为他们所规划出的理论,与其说是帮助实验,毋宁说是搅乱它们。至于那些从事于他们所谓自然幻术的人们,也只能拿出极少的发现来,而那又是很肤浅和象是骗人的。这样看来,正如在宗教方面我们受到警告要以行为来表示自己的信仰,同样,在哲学方面我们也应当依照相同的规则要以果实来评判学说体系;而假如这体系是不出产果实的,我们就应当宣告它毫无价值,特别是当它不仅不产生葡萄和橄榄等果实反倒带有争执、辩论之荆棘和蒺藜时,我们就更应当作这样的宣告。

    ①这段话,塞尔萨斯并不是作为他自己的意见来说的;相反,他是在表述医学方面的经验学派所抱持的见解,而这恰是他所反对的。培根在他的著作中有好几处重复了这种引述上的错误。

    ②克钦指出,他们已经发明了酒精、硝酸、硫酸、挥发性碱、火药和其他一些东西;这虽然还不能与近代化学的发明相比,却已是不可轻视的了。——译者

 64

    26新工具

    七四我们还要从哲学体系和各种科学的增长与进步这一方面抽取迹象来看。

    凡建筑在自然上面的东西都会生长和增加;凡建筑在意见上面的东西则只有变化而无增加。因此,那些学说假如不是象一棵植物扯断了根,而是保持紧密连接于自然的胎宫并继续从那里吸到营养,那么就不可能发生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两千年来的经过情况,就不可能是:各种科学都停立在原来的地方而几乎原封不动,不仅没有显然可见的增长,而且相反,只在最初创立者手中繁荣一时之后随即衰落下去。且看各种机械性方术,由于它们是建筑在自然上面和经验之光上面的,就有着相反的情况,它们(只要一天保持其通俗性)是一贯在繁荣着和生长着,仿佛其中有一种生命的气息;它们起初很粗糙,然后又便利些,后来又得到润饰,是时时都在进步着的。

    七五

    还有一个迹象(这与其称作迹象,毋宁说是证据,而且是所有证据中最有力的一个)

    ,就是人们现所追随的那些权威人士们的自供。即使那些勇于自信而为一切事物订立法则的人们,当其在比较心沉气静的状态时,也常常抱怨自然之隐微,事物之难知以及人心之疲弱无力。假如他们止于说到这里,那么,固然有些秉性怯弱之辈会被吓倒而不再前进搜求,却亦有些比较热情而富有精神的人们会更激奋起而勇往直

 65

    第一卷36

    前。

    但他们尚不甘于仅为自己解嘲而已,他们还进而认定,凡在他们自己或者老师的知识所及之外者都是根本在可能界限之外,并且好象是根据着他们方术的权威来宣告那是不可解或不可能做的;这样,他们就最擅断地和最无分际地把自己之无力发现转为对自然本身的诬告,转为对世上余人的绝望。

    那个尊奉不可解论为主义而判处世人于永久黑暗的新学园派就是由此而来的。

    那种认定法式①或事物的真正区别性(那事实上就是单纯活动的法则)为人力莫及、不能找出的见解也是由此而来的。由此而来的还有关于活动和动作部门的一种见解,认为太阳的热和火的热在种类上大有区别,——唯恐人们会想象到能够借火的动作来演出和形成什么有似自然作品的东西。由此而来的还有一种概念,认为人的工作仅仅是去组合,至于混合工作则非自然莫属,②——这又是唯恐人们会向技术要求什么能够产生和改变自然物体的力量。这样说来,从这个迹象来看,人们大可得到一种警告,不要把自己的前程和劳力混缠于那些不仅令人感到绝望而且自趋于绝望的教条。

    ①这里所说的法式是培根式的法式,与一卷五一条所否定的法式完全不是一回事。参看前条和脚注。——译者②这是指该伦而言,他在《DeNaturalisbusFacultatibus》一文中曾把自然内在的形成力量与方术外加的动作对立起来。参看一卷四条,培根在那里肯定了他在这里所否定的这同一命题。

 66

    46新工具

    七六另有这样一个迹象,也不应略而不论,这就是:以前在哲学家中间曾存在过这样大的分歧以及这样五花八门的学派,这一事实就充分表明了那由感官到理解力的路径不是画定得很精细,而哲学的共通的基础(即事物的性质)则被割切而碎裂成这样许多含糊而繁复的谬见。这些时,关于第一性原则和整个体系上的意见分歧虽已大部分消灭,但在哲学的一些部分上仍存在着无数问题和争执。由此就可清楚地看出,无论在那些体系本身当中,或是在论证的方式当中,都没有任何准确的或健全的东西。

    七七

    一般意见认为,关于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无论如何总是有着很大程度的一致同意了。因为在它一经发表之后,旧哲学家们的体系即告衰亡,而其后也没有更好的东西出现;这样,它就象是规建得非常之好以致能收前后两代于扈从之班。对于这种见解,我要有所答复。首先,一般所谓随亚氏著作问世而旧体系即告消亡之说根本就是一个错的观念;事实是此后很久,甚至直到西塞罗(Ci-cero)时代以及其后若干年,旧哲学家们的著作还是依然无恙的。

    ①只是到了以后,当野蛮人泛滥到罗马帝国使人类学术遭到沉溺之祸的时候,亚里斯

    ①克钦指证说,不仅培根所喜爱的较早的希腊哲学家们的著作存在无恙,就是斯多阿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的著作也存在无恙,还有新柏拉图派的著作亦是这样。——译者

 67

    第一卷56

    多德和柏拉图的体系乃象几块较空、较轻的船板飘浮于时间的浪头而独获保存下来。至于说到众皆同意一层,如果我们更明锐地深查一下,则人们也是受了欺矇的。因为真正的同意乃是各种自由的判断通过恰当的考验而归于一致。而人们对于亚里斯多德的哲学的同意却绝大多数是出于先入为主的判断和依于他人的权威;所以这只是一种苟从与附合,而说不上是同意。再说,即使那是一种真正的和广泛的同意,我们也不应把同意当作可靠的和坚固的证实,相反,它事实上只是一种强有力的臆断。而在一切测断当中,尤以在知识问题上(神学除外,政治也除外,因为那里有投票权)

    ①而以同意为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