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加索会战 作者:[苏联] А·А·格列奇科-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黑海集群各部队趁战役间歇之际,展开了大规模的防御作业。早在9月1日,普沙德斯基防御地域和土阿朴谢防御地域的工事就开始构筑了。第一梯队的师没有构筑绵垣不断的防御阵地,而只构成了由连支撑点组成的营防御地域。土阿朴谢防御地域本身包括两道外围防线。迄至9月25日,在总长20公里的两道防线上共构筑了14个营防御地域。此外,在土阿朴谢市跟前又构筑17个独立的连支撑点。

  普沙德斯基防御地域内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作业。到9月底截止,这里共构筑了12个营防御地域。

  在这期间,在苏呼米公路两侧也进行了大量的防御工程作业。在卡巴尔定卡到土阿朴谢问的黑海海岸线上共构筑了500多个永备发射点和土木质发射点,设置了300处可操纵的应用地雷场,在苏呼米公路上150处做了破路准备,以及对40座大型桥梁和65堵挡土墙做了破坏准备。在通往后方的道路上设置了障碍物,对那些我军不准备利用的山间小路都予以破坏使之不能通行。

  在各支撑点之间的间隙地上和敌人登陆兵可能登陆的海岸地段上均设置了防步兵地雷场,在敌人坦克可能行动的道路上设置了防坦克地雷场。

  但是各阵地上的工色尤其是有部队占领的那些阵地上的工事,没有构筑完善。黑海集群的工程兵部队数量不足,加之黑海集群工程兵司令部在安排作业方面(尤其是在区分现有的工程兵分队和工兵分队方面)犯有严重错误。例如,在其他地段上急需工兵的情况下,却把过多的工兵分队派去照管诸条道路上的障碍物了。各部队中缺少挖工事的锹、镐。在指挥人员中还存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在山林地毋须去实施大量工程作业,这种地形本身就是良好的遮障。

  结果没有把防御构筑完善,使之坚不可摧(尽管时间和地形都允许),反而弄得极为薄弱。乎均每公里正面上只有1—2个有防弹顶盖的机枪工事,近50个步兵散兵坑,10个掩体和100纵长米的交通壕。甚至有些重要的高地都未构筑工事和派兵把守。支撑点的构筑不适于环形防御,根本没有组织火力配系,树干鹿寨障碍物仅在防御前沿前设置了,但又没有布雷。

  最高统帅部给外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和黑海集群司令员下达了指示。

  “据为最近几天战事证实了的总参谋部的报告,你们黑海集群的防御是很薄弱的,尽管时间和地形都允许将其构筑得坚不可摧。经过对各集团军的检查,发现如下情况:

  一、前沿部队顶多只有全断面的标准掩体,而大部分部队的掩体还没有构筑完毕或者干脆就没有构筑(如步兵第81旅)。步兵第236师和第353师工事上没有掩盖(尽管他们那里有很多树木),而且还没有挖交通壕。

  二、把掩体构筑到洼地和谷地上了,在重要的制高点上没有构筑工事和上面只有少数战士防守。而本应该把每一个高地构筑成支撑点,再把这些高地统一到防御阵地中来。

  三、构筑的支撑点也不是都适于实施环形防御,有些支撑点的射界太小。

  四、有很多团(营)长既不知道前沿上我军的真实情况,也不对自己防区的地形进行研究。

  五、仅仅在前沿前设置了树干鹿寨,其他地方均没有设置而且在树干鹿寨中又不布雷。

  六、对火力配系也考虑不周,组织不善。

  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情况,乃是由于:

  (一)在阵地编成上缺乏总的战役企图;

  (二)师、集团军司令部、甚至方面军司令部对防御作业未进行过检查;

  (三)工兵使用不当:派他们去搬运弹药、搜集战利品,等等;

  (四)在许多指挥员中存在着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在山林地地形条件下毋须构筑工事。如,步兵第81旅旅长鲍格达诺维奇上校就对下级指挥员说:‘在山地用不着挖掩体’。在步兵第236师里有些指挥员认为,在高加索山区树木和石头可以代替防御工事。

  请你们立即纠正上述各种缺点,关注战役和战术防御计划的制订和防御地域工事的构筑采取一切措施真正地把防御构筑得坚不可摧。”[见苏联国防部档案馆档案:档209,编号1060,卷宗2,第179-180页]

  9月25日,第18集团军就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是这个地段上的防御构筑得特别薄弱。

  到了9月底,第18集团军的供应才稍有好转。但是由于这里路不好走,对黑海集群各部队(特别是对那些在祟山峻岭中作战的部队)的弹药供应还是不够的。黑海集群至少还需要领到20,000枝步枪、1,000挺轻机枪、500挺重机枪才能齐装。粮抹的供应也很糟,部队的存粮只够维持5—7日。由于深秋即将来临,需要给部队发冬装,但是冬装还没运到黑海集群的仓库。 

第二节 战斗行动的过程
 
  土阿朴谢防御战役,按战斗行动的过程划分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9月25日—10月23日)——敌第17集团军突击集团在土阿朴谢方向上的进攻战斗和向朴施什河、塞马什霍山、戈伊特赫村、沙乌勉村一线的开进。

  第二阶段(10月23日—12月20日)——我第18集团军对敌人突入集团的反突击和敌人向塞马什霍山、格奥尔吉耶夫斯科耶方向扩张战果的企图。

  我军的战斗行动在几个方向上同时展开,而且愈演愈烈。双方为争夺每一个高地、每一条交通线都在浴血奋战,因为山地作战,高地和交通线对军队的行动影响极大。

  第一阶段是以敌人9月24日晨进攻开始的。敌人约用2个步兵团的兵力,在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在8辆坦克(其中有5辆轻型坦克)的支援下在我步兵第395师步兵第723团的地段上进行战斗侦察。经过2小时战斗之后,敌步兵受到重创,退回出发阵地。

  第二天,敌人对近卫步兵第32师的部队进行一阵猛烈轰炸之后,又以轻步兵第97师和第101师从哈迪仁斯卡亚地域向沙乌勉发起了进攻。在9月25日至28日期间,M·Ф·吉洪诺夫上校指挥的近卫步兵第32师的部队多次实施反冲击,一直坚守着占领的阵地。仅在战斗的头两天,就毙伤敌官兵1,000多名。近卫军战士们在这几天的战斗中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敌军在这里碰壁后,9月26日又转到步兵第383师和第236师地段上实施进攻,妄图占领格伊曼山和古纳依山。就在这一天,德军步兵第198师在大量航空兵的支援下,开始向法纳戈里亚斯科耶进攻。在该地段上的我军步兵第30师和第395师的分队也打退了敌人所有的冲击。

  9月27日,法西斯德军决定突过古纳依卡,进至近卫步兵第32师和步兵第236师的背后。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它把兰茨师集群投入战斗,向第18集团军的中央地段实施进攻。步兵第383师部队减员很大,在四天四夜战斗中一直坚守在25公里宽的正面上,只是到了9月30日才在敌人的优势兵力压迫下,向西和西南方向后退。随后,步兵第236师右翼部队也开始后退。到10月5日,敌人在这个方向已占领了奥普列品山、古纳依山、格伊曼山,井进到古纳依卡河谷。

  9月28日,在萨木尔斯卡亚—拉扎烈夫斯卡亚方向上的德军步兵第46师的部队从萨木尔斯卡亚、涅夫帖哥尔斯克地段向罗热特、马拉杜金方向发动了进攻,并攻占了若干个高地。步兵第31师、步兵第383师步兵第691团和近卫骑兵第11师的部队一直激烈地战斗到10月5日,但终于被迫放弃了契尔尼果夫斯基和奥普列品山。这就造成了敌人可能突到朴施什河谷的严重威胁。

  9月29日,最高统帅部在给外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下达的指示中说:“虽然我军在哈迪仁斯卡亚—土阿朴谢方向有足够的兵力和早就占领了防御地区,但是不到几天就让敌人进到了哈迪仁斯卡亚—土阿朴谢公路上防御的第18集团军部队的翼例和后方。

  敌人尔后的意图是从科特洛维纳、古纳依山、格伊曼山和纳戈里亚斯科耶方向沿朴谢库普斯河谷行动,迂回我哈边仁斯卡亚集团主力,将该集团分割,并以此造成进至土阿朴谢地域的现实威胁。之所以出现这样情况,乃是因为:

  一、第18集团军没有建立起强大的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分散兵力,尽管在总的兵力上我军占优势,但是在每个具体方向上兵力却劣于敌人。

  二、敌人之所以能够占领有利的进攻出发地位,仍是因为象秃头山这样一些重要的高地,没有认真防守,轻易地就放弃了。

  三、在头几天战斗中,没有想到集中必要的兵力实施坚决的反冲击恢复原态势;而是一点一点地给防御部队加强兵力,致使敌人能够各个击败我防御部队。

  四、防御显得很薄弱,尽管时间和地形都允许把防御构筑得坚不可摧。各兵团和部队的指探员没有认真地在自己的防区内进行防御工程作业,结果各部队没有完善的掩体、掩蔽部、观察所、交通壕及其他工事配系,也没有设置各种障碍物和鹿寨。

  我们认为,你们必须立即建立几个突击集团,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全部恢复哈迪仁斯卡亚地域以南和哥里亚契克柳奇地段上的原态势,千万不能让敌人窜到土阿朴谢地域。”[见苏联国防部档案馆档案:档209,编号1060,卷宗3,第9-10页]

  为了落实最高统帅部这一训令,方面军司令员命令建立一个战役集群,由第18集团军副司令员B.A.加伊杜科夫少将负责指挥。这个战役集群(由近卫步兵第31师、近卫骑兵第ll师和步兵第383师1个团编成)的任务是阻止敌人向朴谢哈河谷突破,10月7日实施反突击恢复奥普列品山和马拉杜金山地域的原态势,并向红色基地方向实施突击。

  同时,黑海集群司令员将其预备队中的步兵第328师和摩托化步兵第40旅转隶给第18集团军指挥。这些部队用来加强集团军右翼和中央的第一梯队。

  最高统帅部10月2日又给方面军司令员下达了指示:“黑海集群的基本任务是: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能让土阿朴谢方向和其他方向的敌人窜到黑海边,因此在为安排粉碎敌哈迪仁斯卡亚集团的战役调拨兵力时,不应当削弱土阿朴谢方向上的部队。

  最高统帅部不反对进行这一战役,特命令:

  一、步兵第40旅留在科特洛维纳地域,防守朴施什河谷的接近地,阻止敌人沿朴施什河进到我防守土阿朴谢公路的军队的背后。

  二、步兵第31师、近卫骑兵第11师、步兵第119旅集中在罗热特、马拉杜金地域,进到萨木尔斯卡亚以南地域后,向契尔维亚科夫、别拉雅格利纳总的方向上涅夫帖哥尔斯克集团的冀侧和后方实施短促的突击。为了掩护突击集群翼例的安全,山地步兵第20师以部分兵力从马塔兹克山一带向萨木尔斯卡亚实施进攻。

  三、近卫骑兵第12师、步兵第68旅和海军陆战队第14团从别拉雅格利纳(库林斯基西北5公里处)、库拉齐切地域向卡巴尔金斯卡亚方向实施突击,尔后突击敌人哈迪仁斯卡亚集团的后方,前出到哈迪仁斯基地域。

  四、派近卫步兵第32师和步兵第328师确切掩护哈迪仁斯卡亚—土阿朴谢公路,积极配合翼侧上进攻的部队。

  五、为了保障法纳戈里亚斯科耶方向的安全,在战役开始前把步兵第l07旅(欠防守山口的1个营)调到诺沃米哈依洛夫斯科耶地域。”[见苏联国防部档案馆当:档209,编号1060,卷宗2,第162-163]

  由于敌人在科特洛维纳方向和索斯诺夫卡方向上的突破,黑海集群首长决定以步兵第328师和第383师、摩托化步兵第40旅和近卫骑兵第12师的兵力歼灭索斯诺夫卡、格伊曼山地域之敌并恢复第18集团军战役布势中央地段上的态势。但是定于10月2日开始的这次进攻未能实施,因为敌人于lo月1日对步兵第383师的部队实施了先发制人的突击,并在10月3日占领了科特洛维纳。

  与此同时,敌人不断压迫我近卫步兵第32师的部队后退,井于10月3日窜进库林斯卡亚。由于敌人分队有突破这个地域的可能,师长M·Ф·吉洪诺夫上校决定对库林斯卡亚实施突然的夜间冲击。这项任务交由师的侦察第29连执行。

  这个连的政治指导员杰维亚托夫从积极要求参加这次冲击的人中挑选了一些同志执行这次任务。侦察连发起突然的夜间冲击,冲进了库林斯卡亚居民地。敌人被打得懵头转向,希特勒匪徒在战场上撂下20多具尸体后四散逃命了。敌人在这个方向上的进攻被阻止了。政治指导员杰维亚托夫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但他一直坚持不下火线。

  10月7日,第18集团军中央地段上的部队为消灭敌人古纳依集团和索斯诺夫卡集团,以步兵第236师、近卫骑兵第12师、摩托化步兵第40旅和步兵第119旅的兵力实施了反突击,但是由于战斗没有组织好和准备的不充分所以反突击,未能奏效。就在当天,黑海集群司令员命令第18集团军司令员停止这种混乱行动,不要分散兵力,对在古纳依卡和科特洛维纳地域的敌人集团实施连续的突击。

  到10月9日,第18集团军以多次反冲击阻止了敌人的继续进攻。希持勒匪徒从开始向土阿朴谢进攻以来,共伤亡了10,000多名官兵。[见苏联国防部档案档案:档6598,编号725167,卷宗174,第74页]

  法西斯德军第一次向土阿朴谢突破的企图失败了。在黑海集群的右翼出现了一段战役间歇,这一战役间歇一直继续到10月14日。双方都为在土阿朴谢方向上尔后继续搏斗做准备。

  敌人在罗热特方向上转入防御后,加强他们在古纳依卡地域的集团。他们从克卢霍尔方向调回一部兵力,组成几个特遣营,井把这些兵力派到土阿朴谢方向。

  与此同时,外高加索方面军首长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加强黑海集群。将第56集团军的步兵第353师转隶给第1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