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加索会战 作者:[苏联] А·А·格列奇科-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御枢纽部之间的间隙地上布设了大量地雷,以及挖掘了冲锋枪手的散兵坑等。

  在头几天的进攻中,我军各团都受到很大伤亡。这些损失不仅是由敌人坦克反冲击造成的,而且也是由敌人地雷障碍物造成的。敌人撤退时在每一条道路、散兵坑、山间小路、桥梁和通道上都布设了地雷。后来,看到的敌人防御地区上工事构筑得就不那么完善了,而且构筑得都比较仓卒。

  敌人作战的特点,是我军向敌人防彻纵深前进越深,他们实施反冲击的次数就越多(通常是用坦克分队实施反冲击,步兵分队则用来防守和构筑后面各道防御地区上的阵地。

  敌人防御战斗的打法通常是这样的:当我军进攻部队越过敌人地雷障碍物和炮兵、迫击炮封锁区之后向敌人某道防御地区接近时,敌人即以坦克对我进展较快的分队实施反冲击,迫使它们减慢前进的速度或者制止其前进。天黑后,他们把主力撤到后边一道防御地区。夜里,阵地上只留下少数掩护兵力(有炮兵、迫击炮、坦克和工兵分队、步兵分队)。他们彻夜不停地放照明弹对前沿前地形进行照明,一旦发现什么地方有我方兵力运动,就住那里射击。到第二天早晨,由于我军在头一天晚上和夜间把炮兵和追击炮调上来了,所以我军兵力又形成了对敌人掩护兵力的优势,于是又迫使敌人向后撤退。以后,一切再从头以此重复。敌人实施的是一种机动防御,我军只得一步一步地攻破它,因此,不是就地消灭敌人,而是把它赶到下一道地区。在敌人采用这种战术的情况下,理应对敌人前后两道防御地区同时实施强大的火力突击,并紧跟弹幕之后向其纵深疾进,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兵力兵器是不够的,特别是火器和车辆不够。

  鉴于上述和其他种种原因,给外高加索方面军的战斗行动带来严重的损害。假若对部队的指挥更得当一些的话,他们的行动或许会获得更大的战果。尽管如此,北方集群的态势到12月底还是大大地改善了和形成对敌人坦克第1集团军主力的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的条件。

  这时,在土阿朴谢方向上也阻止了敌人的进攻。那里敌人的突击集团被黑海集群打得一蹶不振,而敌人第17集团军被我军的攻势行动牵制住了。 

第六节 高加索会战防御阶段的作战总结
 
  高加索会战防御阶段继续了5个月。在这段期间,法西斯德军以巨大伤亡的代价,进到高加索山主脉的山前地带和捷列克河畔。但是,敌人要彻底击破高加索的苏军、进到巴库、外高加索和黑海沿岸的企图都未得逞。

  在紧张的防御战斗中,北高加索方面军和外高加索方面军与黑海舰队、亚速海区舰队和里海区舰队协同作战,克服重重困难,终于阻止住了敌人的进攻,并使其遭受巨大的损失。“A”集团军群在其对高加索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中损兵折将10余万人。苏军把进犯的德军打得一蹶不振,迫使他们转入防御,并为把侵略者全部从高加索驱逐出去创造了条件。

  高加索的防御战斗,是锻炼苏军的一个大学校。在这个阶段,部队积累了在平原地和山林地作战的丰富经验。指挥人员掌握了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指挥部队的艺术。

  在防御战斗阶段,外高加索方面军的部队不得不在山地作战。在这以前,他们几乎一点山地作战经验也没有。

  在防御战斗中,我军备兵种在山林地条件下几乎都使用上了。

  在山地,战斗主要是为了争夺谷地、h道路、山口和在这些谷地、山口两侧上瞰制道路的制高点。防御正面宽,在各部队(分队)相互之间,有很大的间隙。步兵师防御地带正面的宽度,可达20—35公里(在高山地域它的宽度甚至可达90公里之多),步兵团和步兵旅防御地段正面的宽度可达8—15公里。步兵师在这样宽大的防御地带内防御时,它们的战斗队形只能编成一个梯队。

  在组织山口防御时,必须建立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将所有通往山口的接近地都纳入防御体系之内。经验表明,山口和通往山口的道路不仅要事先派兵把守,就是那些控制着这些山口和通往山口道路的制高点和山口后面的地区也要事先派兵把守。

  敌人在一些个别的方向上渗入我防御纵深,那是不足奇怪的。因此,部队必须做好在四面被围的情况下进行战斗的准备,一直守到增援部队的到达,以及在接到突围命令时善于组织突围。

  只有坚决固守重要的防御地点和地域,才能保障部队有较大的积极性;当敌人刚一突入我防御,就要立即对其实施反冲击。反冲击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反冲击兵力的大小,而且也取决于他们的行动是否迅猛和坚决,因为在山地(特别是在森林众多的山地),敌人一时摸不清反冲击的兵力和编成情况。

  在山地防御时,前进支队可以有效地阻止敌人向我防御前沿接近。这些支队不仅可为师的主力赢得组织防御的时间,而且在某些场合甚至可以将敌人阻滞很长一段时问。

  黑海集群各部队还卓有成效地运用了敌后特遣队。这些特遣队是按照师(团)长的命令建立的,派遣到敌后去活动:袭扰敌人部队,消灭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敌人交通运输线,袭击其运输队和捕捉俘虏等。

  法西斯德军在山林地进攻时,战术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时,敌人再也不实施密集突击和使用机械化部队进攻了,而是先行组织防御,然后再将山地特遣队投入战斗(他们从一条条山间小路潜入山中,占领主要的制高点,一直守到主力的到达,然后再继续前进)。德寇的兵力前后拉得很长,将一个个小的支队、甚至整个的纵队分成许多小股兵力沿着各自的山问道路前进;结果,翼侧暴露了,出现很多没有占领的间隙。敌人战术纵深和战役纵深内的后勤机构极易受攻击。它们在通过隘路、山间道路(小路)、交叉路口、沟垫、峡谷、山口、桥梁时无法防备我军小部队、侦察分队和游击队的袭击。派到敌后的小部队可以神出鬼没地活动,来无影去无踪,敌人难以对付。

  这样一来,各团(一直到集团军)都以侦察兵建立了敌后特遣队。给这些侦察兵规定的任务各式各样:渗入敌后,捣毁其司令部门,捕捉俘虏,消灭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袭击其行军纵队和运输队,袭扰敌人,打得他们鸡犬不宁。侦察兵们作战非常勇猛坚决。他们从山间羊肠小道,常常是从那些只有野兽出没的地方攀登上山,直插敌后,对敌人后方目标或行军中纵队突然发起攻击,如同神兵天降,打得敌人目瞪口呆,然后又突然走逝,踪影全无。

  第56集团军的侦察兵行动非常成功。Г·M·叶列明上校领导下的集团军侦察分队,是一支久经考验、短小精悍的分队,成立已有两年了。集团军司令部侦察处每天在土阿朴谢东北敌人主要突击方向上的集团军宽大防御地带内敌后道路和山间小路上组织设伏,袭击敌人的各种后方目标。侦察兵多次捣毁敌人司令部门,袭击驮载和汽车运输队,捕捉俘虏,搜集各种武器和通信器材样品。

  1942年8月底至9月初,敌人航空兵几乎比我军多了4倍。敌机不间断地轰炸第56集团军防御地带内的迈科普至土阿朴谢间的唯一一条公路。白天,我军部队和车辆几乎无法在这条路上行走。于是,给侦察兵下达一项任务:查清和消灭敌人航空兵引导站(估计它可能在古纳依山上),以便使敌人航空兵无法或减少在这里活动的机会,保障我军能够在迈科普公路上迅速向前调动预备队和运送各种物资。

  这个任务恰好赋予第56集团军司令部侦察处刚建立的敌后袭击队去执行。

  斯米尔诺夫大尉指挥的这个敌后袭击队,有100多个人(他们的主要兵器是冲锋枪、手榴弹和防坦克手雷)。这支敌后袭击队在仔细研究了敌情和行动路线以后,在夜幕的掩护下越过敌人防线,便钻进山里了。拂晓时,侦察兵们已在古纳依山脚下看到敌人航空兵引导站了,现地又进一步侦察了通往引导站的路线和敌人的警卫情况。

  当敌情侦察完之后,斯米尔诺夫大尉定下了对敌人航空兵引导站进行冲击的最后决心。他令一队侦察兵进到古纳依山西坡并在那里留下二挺轻机枪和10名冲锋枪手切断敌人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唯一的一条山间道路,令Ф·E·什图利上尉带领其余的侦察兵从林间小路向德军航空兵引导站接近。C·A·的勃科夫中士指挥的侦察班担任尖兵班,他们悄悄地干掉了航空兵引导站前面的2个哨兵。另一队(约50人)则在斯米尔诺夫大尉亲自率领下穿过茂密的灌木林绕到航空兵引导站的东南(敌人一般是不会想到会有人从这里过来的,因为这一片灌木林中的带刺灌木丛太茂密了)。

  两个侦察队在上午9时已经从两个方向进到了德寇场地跟前的林问空地边树丛中了,跟前就是敌人架设的一些大帐篷(从空中很难发现这些帐篷)。在林间空地上支着天线架,拉着密如蛛网的电缆,旁边停放着许多马车和马匹。侦察兵们看了几分钟德寇是怎样悠闲地在这块僻静的、似乎是安全的高加索的地方生活的。然后,战士按照信号(升起一颗红色情号弹)掷出了手榴弹和防坦克手雷,冲锋枪哒哒响了,树林中传来一阵阵“乌拉”的喊声,有些帐篷撕成碎片倒塌了,有些帐篷起火了。几分钟后,勇敢的侦察兵们捣毁敌人天线和其他设备,背上没有打坏的电台,押着俘虏,平安无恙地返回了我军阵地。

  集团军侦察处还富有创造性地把翻译人员组织起来截听敌台。因为敌人司令部电台经常用明码与在各个山里作战的分队进行通话。敌人侦察机上的飞行员也常常用明码把发现的情报发出去。例如,有一次敌人一架侦察机在戈伊特赫车站发现了我装甲列车,它向上报告马上派轰炸机来轰炸。这个无线电通话被我军截听到了,我们使把装甲列车迅速开进隧道,因而德寇的轰炸航空兵白白地在那里炸了一通。

  黑海集群和北方集群各个集团军的侦察兵们就是这样地帮助我军部队在高加索山地防御作战中消灭敌人的。在这段时期里,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侦察经验,总结出了一整套在高加索这个战区进行侦察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这些经验使我军地面侦察后来能够在高加索进攻战役中卓有成效地进行侦察。

  在山地对工程兵部队和器材的需要量,要比在平原地多l—2倍。在山地组织防御时,工程兵要设置各种障碍物、协助部队在山岩峭壁上挖掘工事、开辟急造军路(山间小路)等。在山地防御时,常设的障碍物有以下各种:在山间道路(小路)经过的地方设置塌方、可操纵的地雷场、掷石地雷(“滚木雷石”)、鹿寨、铁丝网等。如果土质允许,还应构筑掩体、堑壕、土本质和土石质发射点。部队还经常用巨石岩隙作射击掩体。

  在山地组织和实施防御经验表明,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预备队(第二梯队),通常把它们配置在道路路口附近。

  在高加索整个防御战役过程中,空中情况对我们不利。敌人1942年夏季已经不能象1941年夏季战局那样在苏德战场全线进攻了,而只是在我国南方进攻了。这样,他们就能够在西南方向上集中起庞大的航空兵集团。

  在高加索防御中,我军航空兵战斗活动是在这样一些条件下进行的:战线长(有l,ooo余公里),山地地形和高山地形,主要作战方向被高加索山主脉隔开。因而,作战指挥体系也很独特(方面军编成内有2个空军集团军,每个集团军在作战上归一个战役集群司令员指挥)。

  在高加索防御中,航空兵的战斗活动就其内容和持续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一)第一阶段,7月22日—8月17日,我军在顿河渡口上战斗和尔后向高加索山脉山前地带撤退的阶段;(二)第二阶段,8月18日—12月底,高加索防御战役阶段。

  随着战线向山前地带推移,我军航空兵对地面部队进行不间断的空中掩护和及时地火力支援的因难也就越来越大。因为在战线后面是大片重峦叠埠的山区,可设机场的地方越来越少。

  我军在扼守高加索山主脉中段山区山口的战斗中,航空兵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它们积极地支援我军对这些山口的进攻,给部队空运物资,后送伤员等。

  航空兵的战斗活动相当紧张,一架飞机一天往往得出动3—6个架次。在这段期间,空军第4集团军和第5集团军共出动了52,000多架次。

  山地地形,对各种航空兵的战斗活动均有很大的影响。轰炸航空兵,由于在山区上空飞行搜索目标比较困难,因而要求从地面止给其指示目标和进行引导。强击机在坡度平缓的山冈和宽阔的山谷问活动时,象在一般条件下活动时一样,但是在起伏很大的崇山峻岭中活动时,则需采取小编队(4—8架)活动。速度不大、但机动灵活的依—153和依—16歼击机袭击反斜面上、峡谷中的目标效果很好。

  我航空兵是面对在数量上占很大优势的敌人航空兵战斗的。然而,无限忠于党和人民的我军飞行员们胜利地完成了赋予他们的任务。

  海军在粉碎希特勒德军欲从东西两侧迂回高加索山主脉和沿黑海海岸和里海海岸向外高加索入侵的计划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密切配合北高加索方面军、后来又密切配合外高加索方面军作战,掩护他们的濒海翼侧安全,组织罗斯托夫至巴统间黑海海岸的抗登陆防御和直接派兵参加陆上的战斗行动。为此,他们共派出了40,000余名海军陆战队和岸防部队官兵、150门海岸炮和200门高射炮、250架飞机、250艘舰艇。亚速海东岸和塔曼半岛、亚速、耶伊斯克、朴里莫尔斯科阿赫塔尔斯克、帖姆留克、塔曼和诺沃罗西斯克(特别是诺沃罗西斯克市)等沿海城市和海军基地基本上是由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