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3后汉书-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民道得,则林钟之律应。竿音调,则法度得;法度得,则无射之律应。琴音调,则四海合岁气,百川一合德。鬼神之道行,祭祀之道得,如此,则姑洗之律应。五乐皆得,则应钟之律应。天地以和气至,则和气应;和气不至,则天地和气不应。钟音调,下臣以法贺主。鼓音调,主以法贺臣。磬音调,主以德施于百姓。琴音调,主以德及四海。八能之士常以日冬至成天文,日夏至成地理。作阴乐以成天文,作阳乐以成地理。” 
  注'二'蔡邕独断曰:“冬至阳气始动,夏至阴气始起,麋鹿角解,故寝兵鼓。身欲宁,志欲静,故不听事,迎送*(凡田猎)**'五日。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非迎气,故但送不迎。正月岁首,亦如腊仪。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鼓以动觽,钟以止觽,故夜漏尽,鼓鸣则起;昼漏尽,钟鸣则息。” 
  季冬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一' 
  注'一'高堂隆曰:“帝王各以其行之盛而祖,以其终而腊。火生于寅,盛于午,终于戌,故火家以午祖,以戌腊。”秦静曰:“古礼,出行有祖祭,岁终有蜡腊,无正月必祖之祀。汉氏以午祖,以戌腊。午南方,故以祖。冬者,岁之终,物毕成,故以戌腊。而小数之学者,因为之说,非典文也。” 
  先腊一日,大傩,'一'谓之逐疫。'二'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帻皁制,执大□。'三'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夜漏上水,朝臣会,侍中、尚书、御史、谒者、虎贲、羽林郎将执事,皆赤帻陛恚А3擞哂暗睢;泼帕钭嘣唬骸皞E子备,请逐疫。”于是中黄门倡,振子和,曰:“甲作食□,胇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祥,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女不急去,后者为粮!”'四'因作方相与十二兽樭。嚾呼,周篃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五'门外驺骑传炬出宫,司马阙门门外五营骑士传火弃雒水中。'六'百官官府各以木面兽能为傩人师讫,设桃梗、郁櫑、苇茭毕,执事陛者罢。'七'苇戟、桃杖以赐公、卿、将军、特侯、诸侯云。'八' 
  注'一'谯周论语注曰:“傩,漤之也。” 
  注'二'汉旧仪曰:“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是为*(虎)**'虐鬼'*;一居若水,是为罔两蜮鬼;一居人宫室区隅*(沤庾)*,善惊人小儿。” 
  月令章句曰:“日行北方之宿,北方大阴,恐为所抑,故命有司大傩,所以扶阳抑阴也。”卢植礼记注云:“所以逐衰而迎新。” 
  注'三'汉旧仪曰:“方相帅百隶及童*(女)**'子'*,以桃弧、棘矢、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谯周论语注曰:“以苇矢射之。”薛综曰:“侲之言善,善童幼子也。” 
  注'四'东京赋曰:“*(捐)**'捎'*魑魅,斮獝狂。斩委蛇,脑方良。囚耕父于清泠,溺女魃于神潢。残夔魖与罔象,殪□仲而歼游光。”注曰:“魑魅,山泽之神。獝狂,恶鬼。委蛇,大如车毂。方良,草泽神。耕父、女魃皆旱鬼。恶水,故囚溺于水中,使不能为害。夔魖、罔象,木石之怪。□仲、游光,兄弟八人,恒在人闲作怪害也。”孔子曰:“木石之怪夔、罔两,水之怪龙、罔象。”*(臣)**'韦'*昭曰:“木石*'谓'*山*(怪)*也。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罔两,山精,好学人声,而迷惑人。龙,神物也,非所常见,故曰怪。罔象,食人,一名沐□。” 
  埤苍曰:“獝狂,无头鬼。” 
  注'五'东京赋曰:“煌火驰而星流,逐赤疫于四裔。”注曰:“煌,火光。逐,惊走。煌然火光如星驰。赤疫,疫鬼恶者也。”侲子合三行,从东序上,西序下。 
  注'六'东京赋注曰:“恚壳嗽诙嗣磐猓逵镌陧'士外,为三部,更送至雒水,凡三辈,逐鬼投雒水中。仍上天池,绝其桥梁,使不复度还。” 
  注'七'山海经曰:“东海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门曰东北鬼门,万鬼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櫑,主阅领觽鬼之恶害人者,执以苇索,而用食虎。”于是黄帝法而象之。驱除毕,因立桃梗于门户上,画郁櫑持苇索,以御凶鬼,画虎于门,当食鬼也。史记曰:“东至于蟠木。” 
  风俗通曰:“黄帝*'书'*‘上古之时,有神荼与郁櫑兄弟二人,性能执鬼。’桃梗,梗者更也,岁终更始,受介祉也。苏秦说孟尝君曰:‘土偶人语桃梗,今子东国之桃木,削子为人。’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击鸷牲食魑魅者也。” 
  注'八'汉官名秩曰:“大将军、三公,腊赐钱各三十万,牛肉二百斤,粳米二百斛;特侯十五万;卿十万;校尉五万;尚书丞、郎各万五千;千石、六百石各七千;侍御史、谒者、议郎、尚书令各五千;郎官、兰台令史三千;中黄门、羽林、虎贲士二人共三千:以为当祠门户直,各随多少受也。” 
  是月也,立土牛六头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大寒。'一' 
  注'一'月令章句曰:“是月之*(会)**'昏'*建丑,丑为牛。寒将极,是故出其物类形象,以示送达之,且以升阳也。” 
  飨遣故卫士仪:百官会,位定,谒者持节引故卫士入自端门。卫司马执幡钲护行。行定,侍御史持节慰劳,以诏恩问所疾苦,受其章奏所欲言。毕飨,赐作乐,观以角抵。乐阕罢遣,劝以农桑。'一' 
  注'一'周礼*(曰)*府史以下,则有胥有徒。郑玄注曰:“此谓民给傜役,若今卫*'士'*矣。”蔡邕曰:“见客平乐、飨卫士,瑰伟壮观也。” 
  每*(月朔)*岁首*'正月'*,为大朝受贺。其仪: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 
  及贽,公、侯璧,中二千石、二千石羔,千石、六百石鴈,四百石以下雉。'一' 
  百官贺正月。'二'二千石以上上殿称万岁。'三'举觞御坐前。司空奉羹,大司农奉饭,奏食举之乐。百官受锡宴飨,大作乐。'四'其每朔,唯十月旦从故事者,高祖定秦之月,元年岁首也。'五' 
  注'一'献帝起居注曰:“旧典,巿长执鴈,建安八年始令执雉。” 
  注'二'决疑要注曰:“古者朝会皆执贽,侯、伯执圭,子、男执璧,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鴈,士执雉。汉、魏粗依其制,正旦大会,诸侯执玉璧,荐以鹿皮,公卿已下所执如古礼。古者衣皮,故用皮帛为币。玉以象德,璧以称事。 
  不以货没礼,庶羞不踰牲,宴衣不喻祭服,轻重之宜也。” 
  注'三'蔡邕独断曰:“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坐,北面,太常赞曰:‘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进璧。古语曰‘御坐则起’,此之谓也。” 
  注'四'蔡质汉仪曰:“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公、卿、将、大夫、百官各陪*'位'*朝贺。蛮、貊、胡、羌朝贡毕,见属郡计吏,皆*'陛'*觐,庭燎。 
  宗室诸刘*(杂)**'亲'*会,万人以上,立西面。位*(公纳荐太官赐食酒西入东出)*既定,上寿。*'髃'*计吏中庭北面立,太官上食,赐髃臣酒食,*'西入东出'*。*(贡事)*御史四人执法殿下,虎贲、羽林*'张'**(弧)*弓*(撮)**'挟'*矢,陛戟左右,戎头偪胫陪前向后,左右中郎将*(住)**'位'*东*(西)**'南'*,羽林、虎贲将*(住)**'位'*东北,五官将*(住)**'位'*中央,悉坐就赐。作九宾*(彻)**'散'*乐。舍利*'兽'*从西方来,戏于庭极,乃毕入殿前,激水化为比目鱼,跳跃嗽水,作雾鄣日。毕,化成黄龙,长八丈,出水遨戏于庭,炫耀日光。以两大丝绳系两柱*(中头)*闲,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对面道逢,切肩不倾,又蹋局出身,藏形于斗中。钟磬并作,*'倡'*乐毕,作鱼龙曼延。小黄门吹三通,谒者引公卿髃臣以次拜,微行出,罢。卑官在前,尊官在后。德阳殿周旋容万人。陛高二丈,皆文石作坛。激沼水于殿下。画屋朱梁,玉阶金柱,刻镂作宫掖之好,厕以青翡翠,一柱三带,韬以赤缇。天子正旦节,会朝百僚于此。自到偃师,去宫四十三里,望朱崔五阙、德阳,其上郁律与天连。”雒阳宫阁簿云:“德阳宫殿南北行七丈,东西行三十七丈四尺。” 
  注'五'蔡邕曰:“髃臣朝见之仪,视不晚朝十月朔之故,以问胡广。广曰:‘旧仪,公卿以下每月常朝,先帝以其频,故省,唯六月、十月朔朝。后复以六月朔盛暑,省之。’”蔡邕礼乐志曰:“汉乐四品:一曰大予乐,典郊庙、上陵、殿诸食举之乐。郊乐,易所谓‘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上帝’,周官‘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也’。宗庙乐,虞书所谓‘琴瑟以咏,祖考来假’,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食举乐,王制谓‘天子食举以乐’,周官‘王大食则令奏钟鼓’。二曰周颂雅乐,典辟雍、飨射、六宗、社稷之乐。辟雍、飨射,孝经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记曰‘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社稷,*'诗'*所谓‘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者也。礼记曰‘夫乐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此之谓也。三曰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髃臣,诗所谓‘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者也。其短箫、铙歌,军乐也。其传曰‘黄帝、岐伯所作,以建威扬德,风劝士’也。盖周官所谓‘王'师'大*(捷)**'献'*则令凯乐,军大献则令凯歌’也。孝章皇帝亲着歌诗四章,列在食举,又制云台十二门诗,各以其月祀而奏之。熹平四年正月中,出云台十二门新诗,下大予乐官习诵,被声,与旧诗并行者,皆当撰录,以成乐志。” 
   校勘记 
  三一一七页六行郡国上雨泽若少*(府)*郡县各扫除社稷校补引侯康说,谓“府”字衍。按:通典无“府郡县”三字,通志无“府”字。卢校并删“郡县”二字。 
  则下“各”字无所属。今依侯康说,删“府”字。 
  三一一七页七行反拘朱索*'萦'*社据卢校补。按:通典有“萦”字。 
  三一一七页九行政不善与民失职与按:今本公羊传何注“善”作“一”,与“职”睰韵。 
  三一一七页一一行或*(怒)**'攻'*焉何*(如)*也据卢校改删。按:通典作“或攻焉”。御览五百二十五引“何如也”作“何也”。卢云“如”字可省。 
  三一一八页一行*(贞)**'直'*行其道而不*(忘)**'忌'*其难据卢校改,与通典合。 
  三一一八页三行女独择宽大便处移巿按:卢云“女”字疑衍。又按:“大”原斗“太”,径改正。 
  三一一八页四行大雩夏祭天名按:“大”原斗“天”,径改正。 
  三一一八页一0行家人祠户按:“户”原斗“同”,径改正。 
  三一一八页一一行具清酒*(搏)**'膊'*脯据卢校改,下同。按:通考作“搏”,通典作“膊”。校补谓搏与膊通,说文作“脯膊”。 
  三一一八页一四行*(诸里)**'凿'*社通之于闾外之沟据卢校改。 
  三一一八页一五行置水虾粒а砂矗核沼叽呵锓甭兑逯ぴ仆ǖ湮薮宋遄郑裳芪摹!
  三一一八页一七行闻*(彼)*鼓声据卢校删。按:通考有“彼”字,通典作“闻鼓”,无“彼”字、“声”字。 
  三一一八页一七行取死人骨埋之按:通考“人”作“灰”。 
  三一一八页一七行决信道桥之壅塞不行者决渎之按:苏舆云疑当作“决渎之不行者”,通典作“通桥道之壅塞”。 
  三一一九页二行更大浚井按:“大”一本作“火”。苏舆云艺文类聚“火”作“水”,疑是。 
  三一一九页四行*'各'*长三丈五尺据卢校补。按:通典有“各”字。 
  三一一九页七行令县邑一徙巿按:通典“令县邑”下有“十日”二字。 
  三一一九页八行祭之以*(毋)**'母'*□五据汲本改。按:通考作“母”,注云“母音模,礼谓之淳母”。 
  三一一九页一二行其神*(太)**'少'*昊据卢校改。按:卢依通典改。 
  三一二0页四行捤赤皁染羽为之也汲本“皁”作“草”。按:卢云此注全是后人妄补缀。考地官舞师“皇舞”,康成不从故事作“捤”,又春官乐师注亦作“皇”。惟考工记“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郑司农云“丹秫,赤粟”,今此注作康成,亦是误记。“皁”毛本作“草”,是古皁字,然亦误,当作“粟”。 
  三一二0页六行成帝三年六月始命诸官止雨汲本、殿本“三”作“二”。按:惠栋谓北宋本作“五”。卢云通典、通志皆作“五”,但成帝屡改元,无五年。 
  三一二0页七行丝*(维)**'离'*属据卢校改。按:卢云通典、通志俱作“属离”。 
  三一二0页一二行谒者赞皇太子臣某*(甲)**'中'*谒者称制曰可据汲本改。按: 
  卢云“谒者赞皇太子臣某”句,“甲”乃“中”之斗。又校补引柳从辰说,谓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官,以中书为中谒者令,见汉旧仪,作“甲”非。 
  三一二0页一四行谒者引当拜*'者'*前据卢校补。按:通典有“者”字。 
  三一二一页二行王公再拜顿首三*(下)*据卢校删。按:卢云通典“王公”作“当受策者”。 
  三一二一页三行某公某初*'除'*谢据卢校补。按:通典有“除”字。 
  三一二一页三行赞者立曰*(谢)*皇帝为公兴*(皆冠)**'重坐受策者拜'*谢起就位据卢校删补,与通典合。 
  三一二一页六行丁孚汉仪有夏勤策文按:“勤”原斗“动”,径改正。 
  三一二一页六行维元初六年三月按:卢云案安帝纪,永初三年四月丙寅大鸿胪夏勤为司徒。若元初时,刘恺乃代勤者。 
  三一二一页八行勤*(而)**'其'*戒之据卢校改,与通典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