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3后汉书-第3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注'六'史记苏代说燕王曰“齐有长城、巨防”。巨防即防门。 
  注'七'古遂国,左传庄十三年齐人灭遂。 
  注'八'左传桓三年送姜氏于讙。 
  注'九'周武王未及下车,封尧后于铸。左传有棘地,成公三年叔孙侨如所围。 
  杜预曰汶水北地有棘乡。东观书有芳陉山。 
  注'一0'左传“恚θ豚J”,杜预曰东平刚父县西南有郕乡。 
  注'一一'左传哀八年齐取阐,杜预曰在县北,有阐乡。 
  Ua**山阳郡*** 
  故梁,景帝分置。雒阳东八百十一里。*十城,户十万九千八百九十八,口六十万六千九十一。 Ub**昌邑**刺史治。有梁丘城。'一'有甲父亭。 
  '二'**东缗**春秋时曰缗。'三'**钜野**'四'有大野泽。'五'**高平**侯国。 
  故橐,章帝更名。'六'有茅乡城。'七'**湖陆**故湖陵,章帝更名。'八'**南平阳**侯国。有漆亭。'九'有闾丘亭。'一0'**方与**有武唐亭,'一一'鲁侯观鱼台。'一二'有泥母亭,或曰古宁母。'一三'**瑕丘*** 
  *金乡**'一四'**防东**注'一'左传庄三十二年遇于梁丘,杜预曰梁丘乡在县西南。 
  注'二'杜预曰甲父,古国名,在县东南。左传隐十年“取防”,杜预曰县西有防城。 
  注'三'左传僖二十三年齐围缗。 
  注'四'左传桓七年“焚咸丘”,杜预曰县西有咸亭。 
  注'五'春秋西狩获麟之所。尔雅十薮,鲁有大野。杜预曰县西南有*(□)**'郥'*亭。定十三年齐伐晋之所。 
  注'六'前汉志莽改曰高平,章帝复莽此号。左传隐*(九)**'元'*年费伯城郎,杜预曰县东南有郁郎亭。 
  注'七'杜预曰茅乡在昌邑西南。 
  注'八'前汉志在王莽改曰湖陆,章帝复其号。博物记曰苟水出。地道记县西有费亭城,魏武帝初所封。 
  注'九'左传城漆。 
  注'一0'左传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杜预曰县东北有漆乡,西北有显闾亭。哀七年囚邾子负瑕,杜预曰县西北有瑕丘城。 
  注'一一'左传桓二年盟于唐,杜预曰在西南。 
  注'一二'春秋经隐五年矢鱼于棠。 
  注'一三'左传僖七年盟宁母,杜预曰在县东。三十一年臧文仲宿重馆,杜预曰县西北有重乡城。 
  注'一四'晋地道记曰:“县多山,所治名金山。山北有凿石为頉,深十余丈,隧长三十丈,傍漤入为堂三方,云得白兔不葬,更葬南山,凿而得金,故曰金山。 
  故頉今在。或云汉昌邑所作,或云秦时。” 
  Ua**济阴郡*** 
  故梁,景帝分置。雒阳东八百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三千七百一十五,口六十五万七千五百五十四。 Ub**定陶**本曹国,'一'古陶,尧所居。 
  '二'有三鬷亭。'三'**冤句**有□枣城。'四'**成阳**有尧頉、灵台,有雷泽。'五'**乘氏**侯国。'六'有泗水。有鹿城乡。**句阳**有垂亭。'七'**鄄城*** 
  *离狐**故属东郡。**廪丘**故属东郡。有高鱼城。有运城。'八'**单父**侯国,故属山阳。**成武**故属山阳。'九'有郜城。'一0'**己氏**故属梁。'一一' 
  注'一'郭璞曰:“城中有陶丘。”皇览曰:“伯乐頉县东南一里所,高四五丈。” 
  注'二'帝王世记曰:“舜陶河滨,县西南陶丘亭是。” 
  注'三'汤伐三鬷,孔安国曰今定陶。 
  注'四'史记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东有淮、颍、煮枣。” 
  注'五'禹贡曰:“雷夏既泽。”帝王世记曰:“舜耕历山,渔雷泽,济阴有历山。” 
  注'六'博物记曰古乘丘。 
  注'七'左传隐八年遇于垂。史记无忌说魏安僖王曰:“文台堕,垂都焚。”徐广曰:“县有垂亭。” 
  注'八'左传襄二十六年“齐乌余以廪丘奔晋”,杜预曰今县故城是。又“袭恚а蚪侨≈保旁ぴ唤裣厮纬恰S窒腋哂悖旁ぴ辉谙囟薄!
  注'九'左传隐七年“戎执凡伯于楚丘”,杜预曰在县西南。 
  注'一0'左传隐十年“取郜”,杜预曰县东南有郜城。地道记有秺城。 
  注'一一'皇览曰有平和乡,乡有伊尹頉。 
   
  高帝置。雒阳东千五百里。*十三城,户十四万八千七百八十四,口七十万六千四百一十六。 Ub**郯**本国,刺史治。'一'**兰陵**有次室亭。 
  '二'**戚朐**'三'有铁。有伊卢乡。'四' l**襄贲*** 
  *昌虑**有蓝乡。'五'**承*** 
  *阴平*** 
  *利城*** 
  *合*** 
  (城)*** 
  *'乡'*** 
  '六'**祝其**有羽山。'七'春秋时曰祝其,夹谷地。'八'**厚丘**'九'**赣榆**本属琅邪,建初五年复。'一0' 
  注'一'博物记曰:“有勇*(王)**'士'*亭,即勇士*(万)**'菑'*丘欣。” 
  注'二'地道记曰:“故鲁次室邑。”列女传有漆室之女,或作“次室”。 
  注'三'山海经曰:“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郭璞曰:“在县界。世俗传此山在苍梧徙来,上皆有南方树木。”博物记:“县东北海边植石,秦所立之东门。” 
  注'四'史记曰,钟离昧*(頉)**'家'*在伊卢。 
  注'五'左传昭三十一年邾黑肱以滥来奔,杜预曰县所治,城东北有喑恰`,小邾国也。 
  注'六'漷水自此南至湖陆。 
  注'七'殛辷之山。杜预曰在县西南。博物记曰:“东北独居山,西南有渊水,即羽泉也,俗谓此山为惩父山。” 
  注'八'左传定十年会齐侯夹谷,孔子相。 
  注'九'左传成九年“城中城”,杜预曰在县西南,有中乡城。 
  注'一0'左传“齐伐莒,莒子奔纪鄣”,杜预曰县东北有纪城。地道记曰:“海中去岸百五十步,有秦始皇碑,长一丈八尺,广五尺,厚八尺三寸;一行十二字。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见也。” 
  Ua**琅邪国*** 
  秦置。建武中省城阳国,以其县属。'一'雒阳东一千五百里。*十三城,户二万八百四,口五十七万九百六十七。 
  注'一'案本纪,永寿元年置,都尉治。 
  Ub**开阳**'一'故属东海,建初五年属。**东武*** 
  *琅邪**'二'**东莞**有郓亭。'三'有邳乡。有公来山,或曰古浮来。'四'**西海**'五'**诸**'六'**莒**本国,故属城阳。'七'有铁。有峥嵘谷。**东安**故属城阳。**阳都**故属城阳。有牟台。'八'**临沂**故属东海。有丛亭。'九'**即丘**侯国,故属东海,春秋曰祝丘。**缯**侯国,故属东海。有概亭。'一0'**姑幕**'一一' 
  注'一'杜预曰古鄅。左传哀三年城启阳,杜预曰开阳。 
  注'二'山海经云有琅邪台,在勃海闲,琅邪之东。郭璞曰:“琅邪临海边,有山嶕峣特起,状如高台。此即琅邪台。”齐景公曰:“吾循海而南,放乎琅邪。” 
  越绝曰:“句践徙琅邪,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史记曰秦始皇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传有劳山。 
  注'三'左传曰“公处郓”。 
  注'四'左传隐八年盟浮来,杜预曰邳来山之闲,号曰邳来。庄九年鲍叔受管仲,及堂阜而脱之。杜预曰:“东莞蒙阴县西北有夷吾亭,或曰鲍叔解夷吾缚于此,因以为名。”即古堂阜也,东莞后为*(名)**'郡'*。 
  注'五'东观书曰有胜山。博物记:“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 
  注'六'左传庄二十九年“城诸”,杜预曰诸县在城阳郡。又隐四年“莒人伐□,取牟娄”,杜预曰县东北有娄乡。 
  注'七'左传成八年申公巫臣会渠丘公,杜预曰县有蘧丘里。 
  注'八'左传宣元年会于平州,杜预曰在县西。 
  注'九'左传隐六年盟于艾,杜预曰县东南有艾山。七年“城中丘”,杜预曰县东北有中丘亭。博物记曰:“县东界次睢有大丛社,民谓之食人社,即次睢之社。” 
  注'一0'左传庄九年盟于蔇,杜预曰在县北。 
  注'一一'左传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杜预曰县东北有兹亭。博物记曰淮水入。城东南五里有公冶长墓。 
  Ua**彭城国*** 
  高祖置为楚,章帝改。雒阳东千二百二十里。*八城,户八万六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九万三千二十七。 Ub**彭城**'一'有铁。**武原*** 
  *傅阳**有柤水。'二'**吕*** 
  *留**'三'**梧*** 
  *菑丘*** 
  *广戚**故属沛*(国)*。 
  注'一'古大彭邑。北征记城西二十里有山,山有楚元王墓。伏滔北征记曰:“城北六里有山,临泗,有宋桓魋石椁,皆青石,隐起龟龙鳞凤之象。” 
  注'二'左传襄十年灭偪阳,杜预曰即此县也。 
  注'三'西征记曰城中有张良庙。 
  Ua**广陵郡*** 
  景帝置为江都,武帝更名。建武中省泗水国,以其县属。雒阳东一千六百四十里。*十一城,户八万三千九百七,口四十一万百九十。 Ub**广陵**'一'有东陵亭。'二'**江都**有江水祠。**高邮*** 
  *平安*** 
  *凌**故属泗水。**东阳**故属临淮。有长洲泽,吴王濞太仓在此。'三'**射阳**故属临淮。'四'**盐渎**故属临淮。**舆**侯国,故属临淮。**堂邑**故属临淮。有铁。春秋时曰堂。**海西**故属东海。 
  注'一'吴王濞所都,城周十四里半。 
  注'二'博物记曰:“女子杜姜,左道通神,县以为妖,闭狱桎梏,卒变形莫知所极。以状上,因以其处为庙祠,号曰东陵圣母。” 
  注'三'县多麋。博物记曰:“千千为髃,掘食草根,其处成泥,名曰麋畯。民人随此畯种稻,不耕而获,其收百倍。”又扶海洲上有草名□,其实食之如大麦,从七月稔熟,民敛获至冬乃讫,名曰自然谷,或曰禹余粮。 
  注'四'有梁湖。地道记曰有博支湖。 
  Ua**下邳国*** 
  武帝置为临淮郡,永平十五年更为下邳国。雒阳东千四百里。*十七城,户十三万六千三百八十九,口六十一万一千八十三。 Ub**下邳**本属东海。'一'葛峄山,本峄阳山。'二'有铁。**徐**本国。有楼亭,或曰古蒌林。'三'**僮**侯国。**睢陵*** 
  *下相*** 
  *淮阴**'四'**淮浦*** 
  *盱台*** 
  *高山*** 
  *潘旌*** 
  *淮陵*** 
  *取虑**有蒲姑陂。'五'**东成*** 
  *曲阳**侯国,故属东海。**司吾**侯国,故属东海。**良成**故属东海。春秋时曰良。'六'**夏丘**故属沛。 
  注'一'戴延之西征记曰:“有沂水,自城西西南注泗,别下回城南,亦注泗。旧有桥处,张良与黄石公会此桥。” 
  注'二'山出名桐,伏滔北征记曰今盘根往往而存。 
  注'三'杜预曰在僮县东南。伏滔北征记曰:“县北有大頉,徐君墓,延陵解□之处。” 
  注'四'下乡有南昌亭,韩信寄食处。 
  注'五'左传昭十六年齐师至蒲隧,杜预曰县东有蒲姑陂。 
  注'六'左传昭十三年晋会吴于良。 
   
  注'一'魏氏春秋曰:“初平三年,分琅邪﹑东海为城阳﹑*(新)**'利'*城﹑昌虑郡。建安十一年,省昌虑并东海。” 
   校勘记 
  三四四八页二行有大棘乡有首乡按:殿本考证齐召南谓大注此二乡皆应在上文襄邑“有承匡城”之下。大棘﹑首乡皆襄邑地,非己吾地也,不知何以脱入于此。 
  三四四八页五行杜预曰在*'雍丘'*县西北左传杜注作“在陈留雍丘县西北”。按: 
  晋泰始元年封魏废帝为陈留王,治小黄,省陈留入之,晋无陈留县,此“雍丘”二字不可省,今据补。 
  三四四八页一六行县东南有戎城按:此亦杜注,见隐二年。 
  三四四九页二行在*'封邱'*县南集解引惠栋说,谓案杜注在封邱县南,注脱“封邱”二字。今据补。 
  三四四九页八行孔子*(囚)**'围'*此按:校补谓“囚”当是“围”之斗。今据改。 
  三四四九页一四行*(桓八)**'僖五'*年齐侯*(师)**'会'*于首止据殿本考证齐召南说改。 
  三四四九页一四行有首*(止城)**'乡'*据殿本考证齐召南说改。 
  三四五0页四行湿水出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及水经皆作“漯”。说文作“湿”,从水□声。 
  三四五0页五行有*(沛)**'泲'*庙按:前志作“泲”。集解引惠栋说,谓案风俗通云“济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沮,庙在东郡临邑县”,则是济渎之庙也。尚书古文“济”作“泲”,当从“泲”。今据改。 
  三四五0页五行有聂*(戚)**'城'*集解引惠栋说,谓京相г啤傲某窍囟比镉泄噬愠恰保弊鳌澳舫恰薄=窬莞摹!
  三四五0页七行有冈成城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水经注引作“冈成亭”。 
  三四五一页二行*(白虎通)**'皇览'*曰帝喾頉在城*'南'*台阴野*'中'*是也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在城”下诸本脱“南”字,“野”下脱“中”字。语见皇览,云“白虎通”者误也。今据改。 
  三四五一页九行杜预注传曰恚ё餍绿ㄔ谙乇卑矗骸靶绿ā币伞拜吠ぁ敝贰W蠡甘辍肮怪钇胧沟链钶罚敝保抛ⅰ拜罚'地,阳平县西北有莘亭”。 
  三四五一页一一行晋败郑铁按:晋败郑铁乃哀二年事,注系文元年下,疑有脱误。 
  三四五一页一二行前书故发干*(县)**'城'*据汲本改。按:校补谓不曰“前志”而曰“前书”,则固非指前志之发干,盖前志之发干所治已非故地,而竿城即前汉故发干城,其地至后汉已并入于恚б病H缂辞爸局⒏沙牵蚣妊浴扒啊保槐馗难浴肮省币印G笆轫'青传封青子登为发干侯,或即在此。是则故发干乃侯国城,一作“县”,非也。 
  三四五一页一六行雒阳东九百七十五里按:汲本作“六百七十二里”。 
  三四五二页一行有阚亭按:校补谓前志东平陆,应劭云“古厥国,今有厥亭是”,与此言有阚亭,即春秋“会于阚”之阚不符,未详孰是。 
  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