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遍地血腥·饿死宫城(五三二年--五五四年)-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蜓蝗实彼局荨⒃ブ荻葜莩ぃ蚴匦晃餮艨ぃê幽鲜」馍较匚鳎┛こぱ蛩即锏币笾葜莩ぃ蚴叵畛恰




五四七年 丁卯(6)

  八月一日,南梁帝萧衍下诏全国动员,大规模攻击东魏帝国。派南豫州州长贞阳侯萧渊明、南兖州(州政府设广陵【江苏省扬州市】)州长南康王萧会理,分别率领各将领。萧渊明,是萧懿(萧衍的老哥)的儿子。萧会理,是萧续(萧衍的儿子)的儿子。开始时,萧衍打算命鄱阳王萧范当元帅;朱异正巧在家中休假,得到消息,立即进宫,说:“鄱阳王(萧范)英雄盖世,能使人为他牺牲。可是,他所到之处,残忍凶暴,不是解除人民痛苦的人选。而且,陛下有一次登上北顾亭(北顾楼)眺望(参考五四四年三月),曾说长江西岸有谋反迹象,骨肉至亲,会变成凶手,今天这件事,要特别考虑。”萧衍沉默不语,然后问:“会理怎么样?”朱异说:“陛下已经得到理想的人选。”然而,事实上萧会理却懦弱卑怯,头脑简单,所坐的轻便小轿,都用木板围住,外面再蒙牛皮(轿夫仍暴露在外,如被射死,牛皮木屋中的王爷,又如何能保命?权贵子弟的想法有时与众不同);萧衍听到报告,大不高兴。贞阳侯萧渊明当时镇守寿阳,屡次请求北伐,萧衍允许,才有此项任命。萧会理自认为他是皇孙,而又是大军总司令官,骄傲不可一世,包括萧渊明在内以下的部属,他全不接见。萧渊明跟各将领秘密报告朱异,萧衍下诏把萧会理调回,遂任命萧渊明当大军总司令官。

  19 八月七日,东魏帝国最高统帅高澄由晋阳前往首都邺城,朝见东魏帝元善见,坚决辞让大丞相一职。元善见下诏,命高澄仍继续担任最高统帅,其他官爵,一律依照新发表的人事命令。

  八月二十日,东魏政府把高欢的假灵柩葬在漳水之西;却秘密在成安(河北省成安县)鼓山石窟佛寺之旁,开凿穴洞,把高欢的真灵柩塞到里面,严密封闭;再把参与开凿的工匠,全部屠杀。后来(三十年后),北齐帝国覆亡(五七七年正月),一个知道这件惨案的工匠儿子挖开密封的洞穴,搜括陪葬的金银珍宝,逃走。

  20 八月二十四日,南梁帝国武州(州政府设下邳【江苏省睢宁县北古邳镇】)州长萧弄璋,攻击东魏帝国的碛泉(今地不详)、吕梁(江苏省徐州市东南十千米)二军事基地,攻克。

  21 有人告诉东魏帝国最高统帅高澄说:“侯景有意回到北方。”正巧,侯景部将蔡道遵向东魏政府投降,说:“侯景十分后悔自己做错了事。”侯景的娘亲和妻子儿女都在邺城,高澄遂写信给侯景,告诉他全家平安,如果改变主意,承诺他终身担任豫州州长,送回他宠爱的妻子儿女,所有追随他叛变的文武部属,概不追究。侯景命王伟复信说:“我今天已引导两大帝国(南梁帝国及西魏帝国)高举军旗,向北讨伐;如熊如豹的铁甲战士,奋勇努力,克复中原,官位由我自己选择,怎么会靠你赏赐!从前,王陵投奔刘邦(西汉王朝一任帝),娘亲没有同行(参考前二○六年八月);刘执嘉(刘邦的老爹)被项羽囚禁,刘邦要分吃碗中老爹的肉(参考前二○三年十月),何况妻子儿女,有什么值得介意!有人认为诛杀她们对你有好处,我想阻止也阻止不住。事实是,诛杀她们对我毫无损失,只是发生这种屠杀无辜的事,会给你带来灾害,跟我有什么相干!”

  22 八月二十四日,南梁帝萧衍任命侯景主管中央特遣政府机要(录行台尚书事)。

  23 东魏帝元善见,容貌仪表都很俊美,勇力超过常人,能挟着石狮子跳过皇宫围墙;骑马射箭,百发百中;喜爱文学,态度从容安静,时人认为他有七任帝(孝文帝)元宏的风范;最高统帅高澄十分厌恶。

  最初,勃海王(献武王)高欢在世时,认为把十五任帝(孝武帝)元修逼得出奔(参考五三四年七月),是一个污点,所以对待元善见,礼貌上至为恭敬,事情无论大小,一定奏报中央,是不是可以实行,完全遵从皇帝的裁决。每次参加宫廷宴会,都低头拜伏地上,向皇帝敬酒。元善见设立佛法大会,乘坐人拉的小车(辇)出外上香,高欢手捧香炉,在小车后步行跟随,弯曲身躯,屏声静息,观察元善见的脸色行事。身为领袖的既都如此,他的部属对元善见也不敢不恭恭敬敬。



五四七年 丁卯(7)

  高欢逝世,高澄当权,跟老爹的态度恰恰相反。高澄倨傲简慢,气焰万丈,命立法院主任立法官兼监督院宫廷监督官(中书黄门郎)崔季舒侦察元善见的动静。元善见一举一动,无论大小,都要让崔季舒知道。高澄写信给崔季舒,说:“那个呆头鹅(元善见)比从前怎么样?白痴程度是不是减低一点?要用心看管他!”元善见曾经在首都邺城东方狩猎,骑马奔驰,来往如飞,皇宫禁卫司令(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乌那罗,三字姓)在背后一面追赶,一面呼叫:“皇上,不要跑马,最高统帅(大将军高澄)会发脾气!”有一次,高澄出席元善见的宴会,举起大杯,在元善见面前晃一下,说:“臣高澄敬陛下这杯酒。”(只举杯没有叩拜,是待平辈朋友之礼,不是对君王之礼。)元善见忍不住无名怒火,说:“自古以来,没有不亡之国,朕不一定眷恋此生!”高澄嗤之以鼻说:“朕!朕!朕!你他妈的狗脚朕!”命崔季舒当场揍元善见三拳,然后站起来大摇大摆,扬长出去。第二天,高澄命崔季舒进宫向元善见道歉,元善见也表示歉意,赏赐崔季舒绸缎一百匹。

  元善见无法消化沉重的忧虑和羞辱,曾背诵谢灵运的一首诗:“韩国灭亡,张良奋击。秦王称帝,鲁仲连认为可耻。本是江湖流浪人,忠义却能感动君子。”(谢灵运事,参考四三三年十二月)总顾问长、皇家教师(侍讲)、颍川郡人荀济,知道元善见的意思,跟国务院内政部抚恤司长(祠部郎中)元瑾、皇后宫总管(长秋卿)刘思逸、华山王元大器、淮南王元宣洪、济北王元徽等,阴谋诛杀高澄。元大器,是元鸷的儿子(元鸷,参考五四○年六月)。元善见手令荀济,假装问:“你打算哪一天开讲?”对外宣称在宫中兴筑土山,实际上暗中向城北挖掘地道;挖到千秋门(在永巷之北)时,守门警卫察觉地下发出声音,报告高澄,事情遂全部泄露。高澄率军入宫,见到元善见,也不行礼,就昂然坐下,厉声问说:“你为什么谋反(“诬以谋反”竟诬到皇帝头上,运用之妙,使人拍案叫绝)?我们父子出力保卫国家,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我想你不会这样做,定是你左右小老婆们干的勾当。”打算诛杀胡夫人及李嫔(利刀为什么指向这两位美女,定有原因,史书叙述不明)。元善见面色严肃说:“自古以来,只听说过臣属谋反,还没听说过君王谋反。你自己打算谋反,为什么倒转过来责备我!我杀你则国家平安,不杀你则国家随时会亡,我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何况小老婆!你一定要犯上作乱,要快要慢,握在你手。”高澄遂离开床位叩头,大声啼哭道歉,于是纵情饮酒,深夜才出宫(元善见称“朕”被辱,恐怕是“朕”这个字第一次惹祸【王始先生不知是否称“朕”】。高澄既口出恶言,元善见命在人手,岂敢咄咄反逼?即令敢咄咄反逼,高澄凶顽如狼,怎么可能吓得“叩头,大声啼哭道歉”?杜撰这段史迹的人,不知所云)。过了三天,高澄下令逮捕元善见,囚禁含章堂。

  八月二十八日,把荀济等绑到街头,用大锅煮死。

  最初,荀济家住江东(江苏省南部太湖流域),学问渊博,能写文章。南梁帝萧衍尚是平民时,荀济跟他就是好友,知道萧衍野心勃勃,但自负才气纵横,不太看得起萧衍,经常对人说:“等他起事,我就在盾牌上磨墨,撰写文告,向天下宣告他的罪状!”萧衍心里一直愤愤不平。后来,萧衍真的当了皇帝,有人向萧衍推荐荀济,萧衍说:“他虽然有点才干,可是却喜欢制造混乱,惹是生非,不可任用。”偏偏荀济上疏规劝萧衍不要信仰佛教,不要为了兴建塔庙,奢侈浪费。萧衍大怒,打算集合政府所有官员,当众处决荀济。朱异秘密通知他,荀济遂逃奔东魏帝国。当时,高澄当立法院总立法长,打算命荀济当皇家教师(侍读),老爹高欢说:“我喜爱荀济,打算保全他的性命,所以反对给他官做。他如果进宫,接近皇上(元善见),绝不会有好结果。”高澄一再请求,高欢才批准。现在,谋杀高澄事失败,总监督长杨愔问他说:“你年已衰老,何苦去干这种事?”荀济说:“年虽衰老,血气却壮!”杨愔遂判决:“荀济自怜年纪老大,既没有功业,又没有名望,所以企图劫持天子,诛杀当权大臣。”高澄打算饶他不死,亲自诘问他说:“荀公,为什么谋反?”荀济说:“奉皇上命令,诛杀高澄,怎么能叫谋反!”主管单位因荀济年老,而又有病,不能徒步走到刑场,遂用一辆小车把他载到东街,连车带人,一起投入烈火。



五四七年 丁卯(8)

  高澄疑心最高统帅府首席军事参议官(咨议)温子昇知道元瑾等的阴谋,而此时正命温子昇撰写《高欢碑》(献武王碑),所以不动声色。一直等到《高欢碑》完稿,即逮捕温子昇,囚禁晋阳监狱,断绝饮食,温子昇啃吃破旧棉袄,最后仍活活饿死。高澄把温子昇的尸体抛弃到路边,没收全家男女老幼,充当奴婢(送晋阳宫);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部秘书长(太尉长史)宋游道收殓温子昇尸体埋葬。高澄对宋游道说:“我最近写信给京师权贵,谈论政府官员,认为你喜欢呼朋结党,将来可能出事,今天才知道你真正重视故人友情,崇尚节义,天下为你害怕的人,是不知道我心。”

  九月七日,高澄返回晋阳。

  24 南梁帝萧衍命北伐兵团总司令官萧渊明在寒山(江苏省徐州市东南九千米)泗水上筑坝,逼使泗水倒灌彭城(泗水流经彭城城东),准备在夺取彭城后,再向北推进,跟侯景互相支援。

  九月九日,萧渊明率军进驻寒山,距彭城十八里,立即在泗水上筑坝,遏阻水流。总监督长羊侃负责筑坝工程,二十天就告完工。东魏帝国徐州州长、太原郡人王则登城坚守。羊侃建议萧渊明利用不断上涨的水势,大举攻城,萧渊明不接受。各将领跟萧渊明讨论如何展开军事行动,萧渊明不能回答,只说:“随机应变。”

  25 冬季,十一月,西魏帝国丞相宇文泰追随西魏帝元宝炬,到岐阳(岐阳宫·陕西省凤翔县)狩猎。

  26 东魏帝国最高统帅高澄,派总司令官(大都督)高岳增援彭城,打算用金门郡公潘乐当副司令官。陈元康说:“潘乐反应较慢,不如慕容绍宗,而且先王(高欢)临终时,也曾这样交代。你只要一片诚心待他,不必担心侯景。”当时,慕容绍宗身在外地,高澄打算召他回京见面,可是又怕他突然接到内调命令,惊疑过度,激成叛变。陈元康说:“慕容绍宗知道我特别受你的看重,最近曾派人送来金银厚礼,我为了使他安心,所以收下,并诚恳回复一信,保证他不会有意外行动。”

  十月二十二日(原文误置于十一月,据《魏书》改),东魏政府任命慕容绍宗当中央驻东南特遣政府总监(东南道行台),跟高岳、潘乐,同时进军,增援徐州。

  最初,侯景听说韩轨出征,说:“吃猪肠的小子,能做什么!”听说高岳出征,说:“军队精锐,头目平凡。”对所有将领都看不起。后来听说慕容绍宗出征,不禁敲打马鞍,脸上露出畏怯,说:“谁教那鲜卑小子(高澄)派慕容绍宗?如果这是真的,莫非高王还没有死!”

  高澄命最高法院院长(廷尉卿)杜弼当参谋长(军司),摄理中央特遣政府政务秘书长(摄行台左丞)。杜弼临出发时,高澄派人问他政务纲要、可以作为借鉴的,请他写下一二条。杜弼请求当面陈述,说:“天下之大,最重要的事,就是赏罚。赏一个人而使天下所有的人欢喜,罚一个人而使天下所有的人畏惧。只要这两件事没有缺失,政府就会完美。”高澄大为高兴,说:“话虽不多,却抓住核心!”

  慕容绍宗率十万人庞大兵团,进抵橐驼岘(彭城附近),羊侃劝贞阳侯萧渊明乘东魏军远道而来,官兵疲惫,发动攻击,萧渊明不理。第二天早晨,羊侃再度请求出战,萧渊明仍然不理。羊侃遂率领他的部队离开大营,屯兵堰上(羊侃是沙场老将,已预见大军失败,自己抢先据守安全退路)。

  十一月十三日,慕容绍宗抵达彭城城下,率步骑兵一万人,攻击南梁帝国潼州(州政府设取虑城【安徽省灵璧县东北潼郡集】)州长郭凤的军营,万箭齐发,势如倾盆大雨。萧渊明正酩酊大醉,不能起床,只下令各将领增援郭凤,可是各将领心中畏惧,不敢出动。北兖州(州政府设淮阴【江苏省淮阴市】)州长胡贵孙对谯州(州政府设顿丘【安徽省滁州市】)州长赵伯超说:“我们率军北伐,目的是什么?今天遇到敌人,却不作战!”赵伯超无法回答。胡贵孙率部众单独出击,杀东魏军二百人。赵伯超手握军队数千人,不敢增援,反而对他的部属说:“蛮虏(东魏军)如此强大,我们出战,一定失败,不如保全实力,早早班师。”部属都说:“好极!”遂率军逃走。



五四七年 丁卯(9)

  最初,侯景一再警告南梁帝国军队:“乘胜追击时,不要超过二里。”慕容绍宗在会战开始前,因南梁士卒急躁剽悍,攻势猛烈,恐怕自己部众不能支持,于是,把将领士卒,一一唤到面前,宣布说:“我会下令假装退却,引诱东吴(南梁帝国)那些小子深入,你们再痛击他们的后背。”初交锋时,东魏军确实失败,南梁军队不相信侯景的警告,乘胜追击。东魏将士认为他们总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