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0三国风云人物正解-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次,曹操在汉水边退三十里结寨后,诸葛亮让蜀军渡过汉水。背水结营,他作就策划,诸将分头实施。次日刘封与曹军徐晃对阵交锋时,刘封败走,蜀军往汉水而逃,尽弃营寨,马匹军器,丢满道上。曹军大队冲杀过来,争相夺取。曹操急令鸣金收军,对众将说: “吾见蜀军背汉水安营,其可疑一也;多弃马匹军器,其可疑二也。可急退军,休取衣物。”(第七十二回)遂下令: “妄取一物者立斩。火速退兵。”曹军方退时,诸葛亮令举起号旗,刘备、黄忠、赵云三路军马杀来,曹兵大溃而逃。 
  诸葛亮北伐路线图 
  诸葛亮背水列阵,无疑也包含着极大的风险,但他暗伏三路精兵以待,保证反击能够成功,却真正地化解了风险。他安排刘封战败后撤,尽丢军器衣物于道上,实是一种“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势篇》)的战术策略,意欲对敌人的进攻收到“乱而取之”(《计篇》)的效果。曹操在追击中觉察到了诸葛亮的用兵诡计,急令退兵,但同样为蜀军的反攻创造了机会。可见,安排刘封之军诈败弃物,既是一种诱敌之策,也是一种疑兵之策。对曹操这样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者难以利而诱之,却可以疑而惑之,这正是诸葛亮用兵的高明之处。 
  第三次,曹操丢了南郑,退守阳平关,听说蜀兵来断粮草,遂提兵至褒州(今陕西省勉县东北)城外与刘备决战,蜀军按照诸葛亮的策划行事。刘封阵前诈败而走,曹操引兵追赶,蜀军营中,四下炮响,鼓角齐鸣,曹操恐遭伏击,急教退兵,军队自相践踏,奔回阳平关。不久蜀军赶到城下: 东门放火,西门呐喊;南门放火,北门擂鼓。曹操大惧,于是弃关而走,退至斜谷界口。在这里,诸葛亮先以伏兵相疑,令曹操守关而无信心,终于弃关退兵。 
  曹操退兵斜谷界口,已处在了“进不能胜,退恐人笑”(第七十二回)的窘境,诸葛亮及时安排了几支攻劫部队: 一是令张飞、魏延截攻曹军粮道;二是令黄忠、赵云砍柴塞断远近小路;三是马超兵到汉中后安排劫敌营寨,伏兵追袭。“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军争篇》)诸葛亮掌握战争的进程,灵活处置兵力的分散与集中,也曾安排过十几路攻劫部队。在一次遭遇战中魏延射伤曹操,三军锐气堕尽,曹操遂放弃汉中,下令班师。 
  诸葛亮评价汉中之战说: “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吾以疑兵胜之。”(第七十二回)这道出了汉中争夺战后期蜀军战胜敌人的重要原因,也表明了诸葛亮在汉中对付曹操的作战奥秘。            
对孔明三次用兵得失的分析(3)     
  ◎诸葛亮首出祁山之战 
  北伐曹操是诸葛亮隆中策划中的重要内容。彝陵之战后不久,诸葛亮修复了与东吴的盟友关系,又于公元225年出师南征,七擒孟获,稳定了南方。做了这些战略准备后,他于公元228年春率三十万军队首出祁山(今甘肃省礼县东),用兵关中。 
  自汉中至关中,需穿越秦岭,其间主要有三条通道: 即子午道(汉中通往长安)、褒斜道(汉中褒河至今陕西眉县西南斜峪)、陈仓故道(褒河河谷至今陕西省宝鸡市南)。这些道路均崎岖险阻,难于进军和运粮,诸葛亮决定避开这些险道,从陇右(泛指陇山以西地区,约当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平坦大路出兵。他否定了魏延关于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建议,率大军西绕祁山,进击关中。魏主曹睿派夏侯楙为大都督,调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诸路军马二十余万前来迎敌。 
  首出祁山时,魏国准备不足,兵力不敌,诸葛亮利用自己的军事优势和用兵计谋,在进攻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一是出兵前派人至魏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贴出署名司马懿的造反榜文,用“亲而离之”(《计篇》)的反间计,使曹睿解除了司马懿的兵权,将其削职回乡。司马懿是一位深有谋略的大将之才,其时总督雍(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凉(治所在今甘肃张家川)军马,正为诸葛亮出兵首攻之地。这一反间计的成功,清除了诸葛亮兵出祁山后的作战对手,为其进取关中扫除了障碍。 
  诸葛亮一出祁山作战经过图 
  二是先锋大将赵云在凤鸣山力斩西凉韩德等五将,击败西凉八万军队,取得了旗开得胜的成功。 
  三是诸葛亮以“上兵伐谋”的手段,以诈诳敌,智取了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北)、南安(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和天水三郡,活捉了夏侯楙,在关中以西取得了立足的地盘。 
  四是设计逼降了天水之将姜维。姜维,字伯约,是三国后期少有的将才。诸葛亮招降姜维后高兴地说: “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第九十三回)姜维归降,壮大了诸葛亮进攻关中的兵势,也使蜀国得到了诸葛亮之后能够支撑军事局面的栋梁之才。 
  五是在魏国新任都督曹真、郭淮领军迎战时,在阵前对76岁的苍髯军师、魏司徒王朗以言羞辱,令之毙命;又以劫寨计和反劫计并用,大破曹真之军,令魏军闻之胆寒。 
  六是在郭淮策动西羌国自后方出兵夹击时,诸葛亮利用天降大雪之机,在道路上挖就坑堑,诱其大批铁车陷于大坑之中,斩杀领兵将帅,粉碎了十五万羌兵的后方进攻。 
  七是魏国新城(治所在今湖北省房县)太守孟达致书降蜀。孟达原本蜀将,关羽兵败麦城时他在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拒绝救援,在刘备欲追究责任时被迫降曹。孟达曾被曹丕委以西南之任,上庸、金城均受其节制,曹睿执政期间他与朝臣矛盾加深。诸葛亮在祁山屡次获胜、军势大震时,他向蜀国提出,愿起三处军马,径取洛阳,配合诸葛亮攻取中原。 
  魏主曹睿在军情紧急的情况下,由太傅钟繇保举,重新启用了骠骑大将军司马懿。闲位于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的司马懿被官复原职,加为平西都督,诏令起南阳诸路军马,西赴长安抵御蜀军。司马懿复职后采取了两项军事措施。 
  一是以先斩后奏的方式,调集南阳军马,兼程南下,就近平息新城孟达的叛变。其时曹睿御驾长安亲征,孟达自料司马懿南下新城须奏请圣旨,往复在一月之间,因而不听劝告,即时起兵,希望在司马懿到达之前占据城池,进入深险之地。但司马懿一闻兵变当即起兵,八日到达新城,在几位曹将的内应下攻破其城,斩杀了孟达。诸葛亮十分痛惜地感叹: “孟达若死,中原不易得也。”(第九十四回) 
  二是荐举右将军张郃为前部先锋,自领二十万大军随后,径取祁山蜀军兵连汉中的咽喉要地街亭(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司马懿对张郃分析说: “吾与汝径取街亭,望阳平关不远矣。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彼若回动,吾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若不归时,吾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俱以兵守之。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吾擒矣。”(第九十五回)诸葛亮料到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也深知街亭地位的重要,遂派参军马谡与上将王平率二万五千精兵前往谨守。又派大将高翔率兵万人去街亭附近列柳城驻军,以为街亭救应;最后干脆加派前部先锋魏延领本部兵马去街亭之后屯扎,以保万无一失。但马谡到街亭后弃却要路,占山为寨,被司马懿四面合围,断绝汲水之道,蜀军不战自乱,难以相救,最后失了街亭。 
  街亭失陷,中断了陇西与汉中的联络主道,若司马懿再凭险据断几处小路,三十万蜀兵将处在无后方作战的境地,这与诸葛亮取大路进兵的万全思想是不相符合的,因而诸葛亮一再认为: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当他闻听街亭已失之讯后跌足长叹: “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急忙作全军退归的部署: 一让关兴、张苞率兵自武功山小路鼓噪而行,以为疑兵,待大军退尽便投阳平关;二让张翼引军修理剑阁旧路;三让全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启程;四派心腹之人分报天水等三郡官吏军民,皆入汉中,并于冀县搬取姜维老母入蜀;五令马岱、姜维先伏于山谷中,为大军断后;六令已出箕谷作进军疑兵的赵云、邓芝徐徐撤军。安排好各路人马后,诸葛亮自率五千兵去西城(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搬运粮草。当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蜂拥而来时,他不得已以“空城计”退敌(第九十五回)。 
  诸葛亮首出祁山,曾在陇右取得了巨大的战果;街亭失守后又凭借自己精明高超的用兵技巧,基本上做到了全师而退,这都是极不容易的。然而,除招降姜维一事外,得到的战果均弃于一旦。正像他退兵汉中后对侍中费祎自责所言: “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兵败师还,不曾夺得寸土,此吾之大罪也。量得一姜维,于魏何损?”(第九十六回)他在作战中“伐谋”、“伐交”、“伐兵”、“攻城”四法并用,实施过诈败计、疑兵计、伏兵计、擒纵计、诳敌计、反间计、坑堑计、空城计,大显聪明才智,费尽万般心思,终究无功而返。这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第一,兵法云: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九地篇》)蜀军自汉中进攻关中,自然是以攻取长安为作战目标,当时魏国准备不足,主将无谋,如果借鉴西汉时“明修姜维像 
  栈道,暗度陈仓”之策,在大军绕道祁山进军、吸引魏军主力的同时,派精兵出子午谷径取长安,定能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即便不能全克长安,亦能两路牵制魏军,一鼓夺取关中西境。诸葛亮以稳妥进兵为由,否定了兵出子午谷的建议,致使用兵战略上没有制胜的奇兵。连司马懿也不无遗憾地说: “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第九十五回)这不能不是其用兵上的一个失误。 
  第二,与前一问题相联系,诸葛亮率全军绕道祁山而进,虽曾取得了辉煌战果,但陇右三郡并非关中之地。天水与长安的直线距离约六百五十多里,前者本属魏国防御薄弱的偏僻之地,占据了它,仅仅是在秦岭之北有了立脚的地盘,远形不成对长安的威胁。耗三十万兵力欲取长安,却为六百里外的立足之地鏖兵争夺,虽有连取三城之功、西击羌兵之胜,但远离目标的自我窃喜总让人感到有点迂腐。“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作战篇》)诸葛亮在陇右之地迁延日月,使魏国两次调兵至长安,终使战争目标的实现愈来愈远。 
  第三,诸葛亮取陇右大路进兵,自谓万全之策,但事实上却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敌将的无谋上,这种侥幸以求胜的策略实际是极危险的。“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九变篇》)诸葛亮认为街亭乃咽喉重地,干系非小,但却在与夏侯楙、曹真对峙时,一直没有任何防守措施;只有当与司马懿交手时才立刻惊慌,赶派数万军队前往守护,可惜看到守军布阵图后连纠正的机会也没有了。祁山大路进兵的成功似乎正决定于街亭一役,而街亭具有明显漏洞的保守战略又堂而皇之地在既定的军事布署之内,其成功的把握到底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形篇》)诸葛亮的祁山出兵策划,未使自己在作战部署上立于不败之地,而当己方的用兵弱点暴露出来并被敌方看破时,情况必然会立刻变得不可收拾。 
  第四,诸葛亮把兵败祁山的责任归之于自己用人不当,依军令状而斩杀了直接责任人马谡,并自贬三等,表示承担应有的责任,这历来被视作依法治众、不徇私情的样板。然而,“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势篇》)蜀军的祁山之败是作战部署中内含的结果,无法让某一部属承担战败责任。事实上,当司马懿看到了街亭的战略地位率十多万大军进攻时,数万蜀兵能守住的可能性并不大,诸葛亮自己也认为: “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第九十五回)即便马谡面临大敌死守街亭,那蜀军后面东进关中、攻取长安的战争也会因为分兵过多、战线太长而难以进行,弃城退兵是迟早要实施的上策。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评价诸葛亮是“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当是极谨慎的言语。 
  以上探讨了孔明领导方法的十个方面,这些方面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他的思想作风、个人性格和领导才能。从总体上看,孔明不失为三国时期精明强干的领导人。            
关羽迟早要误大事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人,幼年熟读《春秋》,曾在家乡杀了仗势欺人的豪强,于江湖上逃难五六年之久,黄巾起义时朝廷招募义兵,遂与刘备、张飞结为异姓兄弟,起兵响应。早期追随刘备,立有战功。十八路诸侯伐董卓时,他作为县令刘备手下的马弓手“温酒斩华雄”,在诸侯中崭露头角。刘备在徐州打起反曹旗帜,他驻守下邳,并保护刘备家小。曹操击败刘备夺取徐州后,他有条件地投降了曹操,为曹操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解白马之围,威名大振。探知刘备下落后,他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又回到刘备身边,后随刘备投刘表,刘表死后退兵江夏。赤壁大战后他受命在华容道伏兵,因感昔日恩义,放走曹操。在刘备争夺荆襄时,他曾一人率兵攻取长沙,纳降黄忠与魏延。刘备、孔明相继入川后,他镇守荆、襄重地,被刘备封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后又被封为“五虎大将”之首。曹兵攻取荆州前,他奉命主动出击,连下魏城,并击败曹操援兵,活捉主将于禁,斩杀先锋大将庞德,一时威震华夏。后来,东吴吕蒙率兵偷袭荆州,与曹兵两面夹攻,荆襄尽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