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洵集-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 
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题张仙画像】 

      洵尝于天圣庚午重九日至玉局观无碍子卦肆中见一画像, 
笔法清奇,乃云 :“张仙也。有感必应。”因解玉环易之。洵 
尚无子嗣,每旦必露香以告,逮数年,既得轼,又得辙,性皆 
嗜书。乃知真人急于接物,而无碍子之言不妄矣。故识其本末, 
使异时祈嗣者于此加敬云。 

                       【送吴侯职方赴阙序】 

      因天地万物有可以如此之势,而寓之于事,则其始不强而 
易成,其成也穷万物而不可变。圣人见天地之间以物加物,而 
不能皆长,不能皆短,于是有度;见一人之手不能盛江湖之沙 
砾,而太山之谷纳一石而不加浅,于是有量;见物横于空中, 
首重而末举,于是有权衡。长短之相形,大小之相盛,轻重之 
相抑昂,皆物之所自有,而度量权衡者因焉。故度量权衡家有 
之而不可阙。至于后世有作者出,以为因物之自然以成物,不 
足以见吾智,于是作器使之不击而自呜,不触而自转,虚而欹, 
水实其中,而覆半,而端如常器。呜呼!殆矣,吾见其朝作而 
暮废也。夫不忍而谓之仁,忍而谓之义。见蹈水者不忍而拯其 

…  40…

苏洵集                                                            ·139· 

手,而仁存焉;见井中之人,度不能出,忍而不従,而义存焉。 
无伤其身而活一人,人心有之。不肯杀其身以济必不能生之人, 
人心有之。有人焉,以为人心之所自有,而不足以惊人也,乃 
曰:“杀吾身虽不能生人,吾为之。”此人心之所自有邪?强 
之也。强不能以及远。使人之心不忍杀人,而亦不能无故杀其 
身,是亦足以为仁矣乎?呜呼!有余矣。谁能不忍视人之死, 
而亦不肯妄杀其身者,然则异世惊众之行,亦无有以加之也。 
吴侯职方有名于当时,其胸中泊然无崖岸限隔,又无翘然跃然 
务出奇怪之操以震撼世俗之志。是诚使刻厉险薄之人见之,将 
不识其所以与常人异者。然使之退而思其平生大方,则淳淳浑 
浑不可遽测。此所谓能充其心之所自有,而天下之君子也。吴 
侯有名于世三十年,而犹于此为远官。今其东归,其不碌碌为 
此官矣哉! 

                         【送石昌言使北引】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 
昌言従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 
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 
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 
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以壮大,乃能感悔, 
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苦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 
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 
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边庭,建大旆,従骑数 

…  41…

苏洵集                                                             ·140· 

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 
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丈夫生不 
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従富公使还,为我 
言,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 
声,従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彼 
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 
辞,以为远方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 
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 
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请以为赠。 

                         【丹棱杨君墓志铭】 

      杨君讳某,字某,世家眉之丹棱。曾大父讳某,大父某, 
父某,皆不仕。君娶某氏女,生子四人:长曰美琪,次曰美琳, 
次曰美珣,其幼美球。美球尝従事安靖军。余游巴东,因以识 
余。嘉祐二年某月某日,君卒,享年若干。四年十一月某日, 
葬于某乡某里。将葬,従事来请余铭,以求不泯于后,余不忍 
逆。盖美琳先君之丧一月而卒,美琪、美珣皆志于学,而美球 
既仕于朝。铭曰: 
      岁在己亥月在子,培高穴深托后土。夫子骨肉归安此,生 
有四息三哭位。后昆如云不胜记,其后岂不富且贵。嘱余作铭 
赖其季,更千万年岂不伟。 

                            【祭史彦辅文】 

…  42…

苏洵集                                                            ·141· 

      呜呼彦辅,胡为而然,胡负于天?谁不寿考,而于彦辅, 
独啬其年?谁不当贵,使终贱寒。谁无子孙,诜诜戢戢,满眼 
蚔蝝?于天何伤,独爱一孺,使殒其传?詹々其帷,其下惟 
谁,有童未冠。彦辅従子,带绖而哭,稽颡来前。天高茫茫, 
恸哭不闻,谁知此冤?辍哭长思,念初结交,康定宝元。子以 
气豪,纵横放肆,隼击鹏骞。奇文怪论,卓若无敌,悚怛旁观。 
忆子大醉,中夜过我,狂歌叫欢。予不喜酒,正襟危坐,终夕 
无言。他人窃惊,宜若不合,胡为甚欢?嗟人何知,吾与彦辅, 
契心忘颜。飞腾云霄,无有远迩,我后子先。挤排涧谷,无有 
险易,我溺子援。破窗孤灯,冷灰冻席,与子无眠。旅游王城, 
饮食寤寐,相恃以安。庆历丁亥,诏策告罢,予将西辕。慨然 
有怀,吾亲老矣,甘旨未完。往従南公,奔走乞假,遂至于虔。 
子时亦来,止于临江,系马解鞍。爱弟子凝,仓卒就狱,举家 
惊喧。及秋八月,予将北归,亦既具船。有书晨至,开视惊叫, 
遂丁大艰。故乡万里,泣血行役,敢期生还?中途逢子,握手 
相慰,曰无自残。旅宿魂惊,中夜起行,长江大山。前呼后应, 
告我无恐,相従入关。归来几何,子以病废,手足若挛。我嘉 
子心,壮若铁石,益固而坚。瞋目大呼,屋瓦为落,闻者竦肩。 
子凝之丧,大临呕血,伤心破肝。我游京师,强起来饯,相顾 
留连。我还自东,二子丧母,归怀辛酸。子病告革,奔走往问, 
医云已难。问以后事,口不能语,悲来塞咽。遗文坠稿,为子 
收拾,以葺以编。我知不朽,千载之后,子名长存。呜呼彦辅, 
天实丧之,予哭寝门。白发班班,疾病来加,卧不能奔。哭书 
此文,命轼往奠,以慰斯魂。尚飨。 

                            【祭任氏姊文】 

…  43…

苏洵集                                                             ·142· 

      昔我曾祖,子孙满门。姊之先人,实惟其孙。不幸而亡, 
又不有嗣。后世飨祀,其托在姊。祭于女家,闻者欷殻Аf⒉弧
永存;后益以疏。姊之未亡,洵作《族谱》。昆弟诸子,可以指 
数。念姊之先,其后为谁?周旋反覆,不见而悲。悲其早丧, 
宜姊寿考。春秋荐献,终姊之老。今姊永归,遂及良人。皆葬 
于原,送哭酸辛。姊之子孙,恭愿良谨。当有达者,以塞此恨。 
跪读此文,告以无憾。鬼神有知,尚克来鉴。尚飨。 

                          【祭亡妻程氏文】 

      呜呼!与子相好,相期百年。不知中道,弃我而先。我徂 
京师,不远当还。嗟子之去,曾不须臾。子去不返,我怀永哀。 
反复求思,意子复回。人亦有言,死生短长。苟皆不欲,尔避 
谁当?我独悲子,生逢百殃。有子六人,今谁在堂?唯轼与辙, 
仅存不亡。咻呴抚摩,既冠既昏。教以学问,畏其无闻。昼夜 
孜孜,孰知子勤?提携东去,出门迟迟。今往不捷,后何以归? 
二子告我:母氏劳苦 。今不汲汲,奈后将悔。大寒酷热,崎 
岖在外。亦既荐名,试于南宫。文字炜炜,叹惊群公。二子喜 
跃,我知母心。非官实好,要以文称。我今西归,有以藉口。 
故乡千里,期母寿考。归来空堂,哭不见人。伤心故物,感涕 
殷勤。嗟予老矣,四海一身。自子之逝,内失良朋。孤居终日, 
有过谁箴?昔予少年,游荡不学,子虽不言,耿耿不乐。我知 
子心,忧我泯没。感叹折节,以至今日。呜呼死矣,不可再得! 
安镇之乡,里名可龙,隶武阳县,在州北东 。有蟠其丘,惟 
子之坟。凿为二室,期与子同。骨肉归土,魂无不之。我归旧 

…  44…

苏洵集                                                             ·143· 

庐,无不改移。魂兮未泯,不日来归。 

                              【祭侄位文】 

      嘉祐五年六月十四日,叔洵以家馔酒果祭于亡侄之灵。昔 
汝之生,后余五年。余虽汝叔父,而幼与汝同戏如兄弟然。其 
后,余日以长,汝亦以壮大。余适四方,而汝留故园。余既归 
止,汝乃随汝仲叔旅居东都,十有三岁而不还。今余来东,汝 
遂溘然至死而不救。此岂非天耶?嗟夫!数十年之间,与汝出 
处参差不齐,曾不如其幼之时。方将与汝皆旅于此,汝又一旦 
而殁。人事之变,何其反复而与人相违?嗟余伯兄,其后之存 
者,今日以往独汝季弟与汝之二孺,此所以使余增悲也。汝殁 
之五日,汝家将殡汝于京城之西郊,魂如有知,于此永别。尚 
飨。 

                         【祭史亲家祖母文】 

      嗟人之生,其久几何?百年之间,逝者如麻。反顾而思, 
可泣以悲。夫人之孙,归于子辙。自初许嫁,以及今日。旻天 
不吊,祸难荐结。始自丁亥,天崩地坼,先君殁世。次及近岁, 
子妇之母,亦以奄弃。顾惟荼毒,谓亦止此。谁知于今,乃或 
有甚。室家不祥,死而莫救。及于夫人,亦罹此咎。子丧其妣, 
妇丧祖母。谁谓人生,而至于是。叹嗟伤心,悲不能止。 

…  45…

苏洵集                                                             ·144· 

                            【议修礼书状】 

      右洵先奉敕编礼书,后闻臣寮上言,以为祖宗所行不能无 
过差。不经之事,欲尽芟去,无使存录。洵窃见议者之说,与 
敕意大异。何者?前所授敕,其意曰纂集故事而使后世无忘之 
耳,非曰制为典礼而使后世遵而行之也。然则洵等所编者,是 
史书之类也。遇事而记之,不择善恶,详其曲折,而使后世得 
知而善恶自著者,是史之体也。若夫存其善者,而去其不善, 
则是制作之事,而非职之所及也。而议者以责洵等,不已过乎? 
且又有所不可者 ,今朝廷之礼虽为详备,然大抵往往亦有不 
安之处,非特一二事而已。而欲有所去焉,不识其所去者果何 
事也?既欲去之,则其势不得不尽去,尽去则礼缺而不备。苟 
独去其一,而不去其二,则适足以为抵牾龃龉而不可齐一。且 
议者之意,不过欲以掩恶讳过,以全臣子之义,如是而已矣。 
昔孔子作《春秋》惟其恻怛而不忍言者而后有隐讳。盖桓公薨, 
子般卒,没而不书,其实以为是不可书也。至于成宋乱,及齐 
狩,跻僖公,作丘甲,用田赋,丹桓宫楹,刻桓宫桷,若此之 
类,皆书而不讳。其意以为虽不善而尚可书也。今先世之所行, 
虽小有不善者,犹与《春秋》之所书者甚远,而悉使洵等隐讳 
而不书,如此,将使后世不知其浅深,徒见当时之臣子至于隐 
讳而不言,以为有所大不可言者,则无乃欲益而反损欤?《公 
羊》之说灭纪灭项,皆所以为贤者讳,然其所谓讳者,非不书 
也,书而迂曲其文耳。然则其实犹不没也。其实犹不没者,非 
以彰其过也,以见其过之止于此也。今无故乃取先世之事而没 
之,后世将不知而大疑之,此大不便者也。班固作《汉志》凡 

…  46…

苏洵集                                                             ·145· 

汉之事,悉载而无所择。今欲如之,则先世之小有过差者,不 
足以害其大明。而可以使后世无疑之之意,且使洵等为得其所 
职,而不至于侵官者。谨具状申提举参政侍郎,欲乞备录闻奏。 

                          【贺欧阳枢密启】 

      伏审光奉帝诏,入持国枢,士民欢哗,朝野响动。恭惟国 
家所以设枢密之任,乃是天下未能忘威武之防。虽号百岁之承 
平,未尝一日而无事。兵不可去,职为最难,任文教则损国威, 
专武事则害民政。伏自近岁,屡更大臣,皆由省府而来,以答 
勋劳之旧。一历二府,遂超百官。既无跂足之求,仅若息肩之 
所。自闻此命,欣贺实深。盖因物议之所归,以慰民心之大望。 
伏惟某官一时之杰,举代所推。经世之文,服膺已久;致君之 
略,至老不衰。顾惟平昔起于小官,曷尝须臾忘于当世。以为 
天下之未大治,盖自贤者之在下风。自今而言,夫复何难。愿 
因千载之遇,一新四海之瞻。洵受恩至深,为喜宜倍。尝谓未 
死之际,无由知王道之大行,不意临老之年,犹及见君子之得 
位。阻以在外,阙于至门,仰祈高明,俯赐亮察。 

                              【谢相府启】 

      朝廷之士,进而不知休;山林之士,退而不知反。二者交 
讥于世,学者莫获其中。洵幼而读书,固有意于従宦,壮而不 

…  47…

苏洵集                                                            ·146· 

仕,岂为异以矫人?上之,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