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四书集注-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故言之亲切而有味也。此一节,林氏以为皆公孙丑之问,是也。公孙丑言数子各有所长,而孔 

      子兼之,然犹自谓不能于辞命,今孟子乃自谓“我能知言,又善养气”,则是兼言语、德行而 

      有之,然则岂不既圣矣乎?此“夫子”,指孟子也。程子曰:“孔子自谓不能于辞命者,欲使 

      学者务本而已。” 〔2〕恶,平声,惊叹辞也。〔3〕“昔者”以下,孟子不敢当丑之言,而引 

      孔子、子贡问答之辞以告之也。〔4〕此“夫子”,指孔子也。〔5〕学不厌者,智之所以自明。 

      教不倦者,仁之所以及物。 〔6〕“夫圣”之夫,音扶。〔7〕再言“是何言也”,以深拒之。 

        〔8〕一体,犹一肢也。具体而微,谓有其全体,但未广大耳。安,处也。此一节,林氏亦以 

…  47…

      为皆公孙丑之问,是也。公孙丑复问孟子,“既不敢比孔子,则于此数子欲何所处也?”〔9〕 

      舍,上声,孟子言且置是者,不欲以数子所至者自处也。  〔10〕伯夷,孤竹君之长子。兄弟 

      逊国,避纣隐居,闻文王之德而归之。及武王伐纣,去而饿死。伊尹,有莘之处士,汤聘而用 

      之。使之就桀,桀不能用,复归于汤。如是者五,乃相汤而伐桀也。 〔11〕治,去声。〔12〕 

      三圣入事,详见此篇之末及 《万章》下篇。〔13〕班,齐等之貌。公孙丑问,而孟子答之以不 

       同也。  〔14〕与,平声。 〔15〕有,言有同也。 〔16〕朝,音潮。以百里而王天下,德之 

      盛也。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心之正也。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其根本节目 

      之大者,惟在于此。于此不同,则亦不足以为圣人矣。  〔17〕汗,音蛙,下也。好,去声。 

      三子智足以知夫子之道,假使汗下,必不阿私所好而空誉之,明其言之可信也。  〔18〕程子 

       曰:“语圣则不异,事功则有异。‘夫子贤于尧、舜’,语事功也。盖尧舜治天下,夫子又推 

      其道以垂教万世,尧、舜之道,非得孔子,则后世亦何所据哉?” 〔19〕言大凡见人之礼,则 

      可以知其政;闻人之乐,则可以知其德。是以我从百世之后,差等百世之王,无有能遁其情者, 

      而见其皆莫若夫子之盛也。 〔20〕麒麟,毛虫之长。 〔21〕凤凰,羽虫之长。  〔22〕垤, 

      大结反,蚁封也。 〔23〕潦,音老。行潦,道上无源之水也。 〔24〕出,高出也。拔,特起 

      也。萃,聚也。言自古圣人固皆异于众人,然未有如孔子之尤盛者也。程子曰:“《孟子》此 

      章扩前圣所未发,学者所宜潜心而玩索也。” 

孟子曰:“以力〔1〕假人者霸〔2〕,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 
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3〕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 
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 
 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4〕 

        〔1〕力,谓土地甲兵之力。假仁者本无是心,而借其事以为功者也。 〔2〕霸,若齐桓、晋 

      文是也。 〔3〕以德行仁,则自吾之得于心者推之,无適而非仁也。〔4〕赡,足也。《诗》, 

       《大雅·文王有声》之篇。王、霸之心,诚伪不同,故人所以应之者。其不同亦如此。邹氏 

       曰:“以力服人者有意于服人,而人不敢不服。以德服人者无意于服人,而人不能不服。从古 

       以来论王霸者多矣,未有若此章之深切而著明者也。”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1〕。如 
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閒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虽大国必畏之矣 〔2〕。《诗》〔3〕云: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 
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4〕’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 
其国家,谁敢侮之! 〔5〕’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6〕,是自求祸 
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7〕。《诗》〔8〕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9〕’《太甲》〔10〕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11〕’ 
此之谓也。” 

        〔1〕恶,去声。下同。好荣恶辱,人之常情。然徒恶之而不去其得之之道,不能免也。〔2〕 

      此因其恶辱之情,而进之以强仁之事也。贵德,犹尚德也。士,则指其人而言之。贤,有德者。 

      使之在位,则足以正君而善俗。能,有才者。使之在职,则足以修政而立事。閒音閒 国家閒 

      暇,可以有为之时也。详味“及”字,则惟日不足之意可见矣。〔3〕《诗》,《豳风·鸱鸮》 

      之篇,周公之所作也。 〔4〕迨,及也。彻,直列反,取也。土,音杜。桑土,桑根之皮也。 

      绸,音稠。缪,武彪反。绸缪,缠绵补葺也。牖户。巢之通气出入处也。予,鸟自谓也。言我 

      之备患详密如此,今此在下之人,或敢有侮予者乎?周么以鸟之为巢如此,比君之为国,亦当 

      思患而预防之。 〔5〕孔子读而赞之,以为知道也。〔6〕般,音盘。乐,音洛。敖,音傲。言 

      其纵欲偷安,亦惟日不足也。 〔7〕结上文之意。〔8〕《诗》,《大雅·文王》之篇。〔9〕 

      永,长也。言,犹念也。配,合也。命,天命也。此言福之自己求者。 〔10〕《太甲》,《商 

…  48…

       书》篇名。 〔11〕孽,鱼列反,祸也。违,避也。活:生也;《书》作逭,逭犹缓也。此言祸 

       之自己求者。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1〕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2〕 
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 〔3〕,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 
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 〔4〕。耕者助而不税〔5〕,则 
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 〔6〕,则天下之民皆悦而 
愿为之氓 〔7〕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 
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 
天吏 〔8〕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俊杰,才德之异于众者。〔2〕朝,音潮。〔3〕廛,市宅也。张子曰:“或赋其市地之 

       廛,而不征其货。或治之以市官之法,而不赋其廛。盖逐末者多,则廛以抑之,少则不必廛也。” 

        〔4〕解见前篇。〔5〕但使出力以助耕公田,而不税其私田也。  〔6〕《周礼》:“宅不毛 

       者有里布。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郑氏谓:“宅不种桑麻者,罚之使出一里二十五家之 

       布。民无常业者,罚之使出一夫百亩之税、一家力役之征也。”今战国时,一切取之市宅之民, 

       已赋其廛,又令出此夫、里之布,非先王之法也。〔7〕氓,音盲,民也。〔8〕吕氏曰:“奉 

       行天命,谓之天吏。废兴存亡,惟天所命,不敢不从,若汤、武是也。”此章言能行王政,则 

       寇戎为父子;不行王政,则赤子为仇雠。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2〕。所以谓‘人皆有不 
忍人之心’者,今人乍 〔3〕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4〕,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5〕。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 
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7〕。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 〔8〕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9〕,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 
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 
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0〕” 

        〔1〕天地以生物为心,而所生之物因各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所以人旨有不忍人之心也。 

        〔2〕言众人虽有不忍人之心,然物欲害之,存焉者寡,故不能察识而推之政事之间。惟圣人 

       全体此心,随感而应,故其所行无非不忍人之政也。 

        〔3〕乍,犹忽也。〔4〕怵,音黜。怵惕,惊动貌。恻,伤之切也。隐,痛之深也。此即所谓 

       不忍人之心也。 〔5〕内:结;读为纳。要:求;平声。恶,去声,下同。声,名也。言乍见 

       之时便有此心,随见而发,非由此三者而然也。程子曰:“满腔于是恻隐之心。”谢氏曰,“人 

       须是识其真心。方乍见孺子入井之时,其心怵惕,乃真心也。非思而得,非勉而中,天理之自 

       然也。内交、要誉、恶其声而然,即人欲之私矣。” 〔6〕羞,耻知立不善也。恶:憎人之不 

       善也;去声,下同。辞,解使去己也。让,推以与人也。是,知其善而以为是也。非,知其恶 

       而以为非也。人之所以为心,不外乎是四者,故因论恻隐而悉数之。言人若无此,则不得谓之 

       人,所以明其必有也。 〔7〕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情也。仁、义、礼、智,性也。心, 

       统性情者也。端,绪也。因其情之发,而性之本然可得而见,犹有物在中而绪见于外也。 〔8〕 

       四体,四肢,人之所必有者也。  〔9〕自谓不能者,物欲蔽之耳。 〔10〕扩,音廓,推广之 

       意。充,满也。四端在我,随处发见。知皆即此推广而充满其本然之量,则其日新又新,将有 

       不能自己者矣。能由此而遂充之,则四海虽远,亦吾度内,无难保者。不能充之,则虽事之至 

…  49…

      近而不能矣。 程子曰:“人皆有是心,惟君子为能扩而充之。不能然者,皆自弃也。然其亢 

      与不充,亦在我而已矣。”又曰:“四端不言信者,既有诚心为四端,则信在其中矣。”愚按: 

       四端之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无专气,而水、火、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故土 

      于四行无不在,于四时则寄王焉。其理亦犹是也。此章所论人之性情、心之体用,本然全具而 

      各有条理如此。学者于此反求默识而扩充之,则天之所以与我者可以无不尽矣。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1〕?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 
匠亦然〔2〕。故術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3〕’夫〔4〕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5〕。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 〔6〕,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7〕弓人而耻为弓, 
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 〔8〕。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後发,发 
而不中 〔9〕,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10〕” 

        〔1〕函,音含,甲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矢人之心本非不如函人之仁也。〔2〕巫者为 

      人祈祝,利人之生。匠者作为棺椁,利人之死。 〔3〕里有仁厚之俗者,犹以为美。人择所以 

       自处而不于仁,安得为智乎?此孔子之言也。焉,於虔反。〔4〕夫,音扶。〔5〕仁、义、礼、 

      智,皆天所与之良贵。而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得之最先而兼统四者,所谓“元者善之长也”, 

      故曰尊爵。在人则为本心全体之德,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人当常在其中,而不 

      可须臾离者也,故曰安宅。此又孟子释孔子之意,以为仁道之大如此,而自不为之,岂非不智 

      之甚乎? 〔6〕以不仁,故不智。不智,故不知礼、义之所在。〔7〕由,与犹通。 〔8〕此亦 

       因人愧耻之心而引之,使志于仁也。不言智、礼、义者,仁该全体,能为仁则三者在其中矣。 

        〔9〕中,去声。〔10〕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1〕。禹闻善言则拜 〔2〕。大舜有大 
焉 〔3〕:善与人同〔4〕,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5〕;自耕稼、陶、 
渔 〔6〕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 
莫大乎与人为善。 〔7〕” 

        〔1〕喜其得闻而改之,其勇于自修如此。周子曰:“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 

      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程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亦可谓百世之师矣。” 〔2〕《书》曰:“禹拜昌言。”盖不待有过,而能屈己以受天下之善 

      也。 〔3〕言舜之所为,又有大于禹与子路者。〔4〕善与人同,公天下之善而不为私也。 

        〔5〕舍,上声。乐,音洛。己未善,则无所系吝而舍以从人。人有善,则不待勉强而取之于 

       己。此“善与人同”之目也。〔6〕舜之侧微,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7〕与,犹 

      许也、助也。取彼之善而为立于我,则彼益劝于为善矣,是我助其为善也。能使天下之人皆劝 

      于为善,君子之善孰大于此!此章言圣贤乐善之诚,初无彼此之间,故其在人者有以裕于已, 

      在已者有以及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