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克莱默夫妇之争-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了就坐着,等别人不停地用点心和饮料喂饱他们。 
  “总算还好,我是干小饭馆出身的”,特德说。 
  “可我不是。要是再多一个人来吃饭,我就干脆给他们一张支票算了。” 
  保姆和家人走后,他们疲惫不堪。他们没想到生个孩子就得没完没了地操劳和耗尽自己的精力。 
  “我们很久没亲热过了,我都忘了该怎么干啦。” 
  “那就太糟了。” 
  “我知道。” 
  起初,特德很关心要把他新担任的角色扮演好。乔安娜给比里喂奶时他就起来陪着,所以往往在半夜里有三个人在打盹儿。有几个下午特德几乎在办公室里睡着了。此后乔安娜半夜喂奶时他就至多嘟哝几句,表示协助。 
  到八个月上,孩子睡的时间长些了。不过乔安娜白天还有许多活要干——洗澡、买东西、喂奶。她知道晚上应该象盼望丈夫那样盼特德回来,可是她主要是盼他回来帮些忙,比如收拾干净的衣物和擦洗厨房的地板。 
  “乔安娜,我真想跟你亲热——” 
  “亲爱的,我不想亲热。我想单独住一个房间。” 
  他们勉强地笑了,不久就睡着了。 
  旁人老是跟他们说:“慢慢儿会好起来的。”最后果然好起来了。比里可以一睡就是一夜,长得既漂亮,又惹人爱。特德以前老是担心孩子面貌象他,这种想法,不论正确与否,看来是毫无根据的,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认为孩子象他。比里是小鼻子、大眼睛、直直的头发,很漂亮。 
  生活起了变化,朋友也变了。单身者属于另一个星系。他们刚结婚时,特德搬进了乔安娜在东七十号街的公寓,这套公寓所在的大楼里住的尽是单身汉和几个掺杂在里面的妓女。后来他们搬到几条马路外的一幢房子里,那儿住的全是一户户家庭,楼下3-G的邻居苔尔玛和查理史比格尔成了他们的密友,史比格尔夫妇有个叫芹姆的小女孩,比比里大三个月。查理是个牙科医生。《每周新闻》的广告推销员马甫和他的妻子琳达也成了他们小圈子里的人。马甫两口子有个儿子,名叫杰里米,比比里大两个月。他们都是第一回当父母,所以经常一边吃布尔尼侬的牛肉,一边谈孩子的大便和上厕所的训练,还反复比较谁的孩子进步快——站呀,走呀,学说话呀,往便罐里小便或在地板上拉屎等等,他们不厌其烦地谈着,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即使偶尔有人说:“喂,谈些别的事吧!”但是话题转变的时间也是短暂的,而那些“别的事”也无非是在纽约抚养孩子,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等等而已;很少谈到看过的电影和读过的书,其实屋里的人也未必有空看书。 
  比里克莱默十八个月时长得挺俊,跟他那漂亮的妈妈一起上街时,行人都会停下脚来看。 
  就因为特德现在做了父亲,公司给他加了薪;他想这是因为他现在成了爸爸俱乐部的会员啦。他有时跟大学里一个老朋友、现在当律师的丹恩去看巨人队橄榄球比赛,有时由于工作上的原因也读读新闻期刊和《华尔街杂志》。他是有工作的人,上班时同他打交道的那些人,毕竟不是身长不足三十英寸,还在牙牙学语的孩子,所以倒也不感到乏趣,而乔安娜的圈子,就只有几个公园长椅上结识的朋友,几个对自己领的孩子约束不太紧的保姆,还有苔尔玛。在她的天地里,找不到一个人可以倾诉内心那个不光彩的小秘密,无论是公园长椅上的相识、她的老朋友,或者是特德都不行。 
  她想讲,可别人不想听。 
  “我爱我的孩子,”有一天她对苔尔玛说,“可是,老实说,挺烦的。” 
  “当然罗,”苔尔玛说。乔安娜以为找到知音了。可苔尔玛又说:“也很有趣。” 
  她没法直抒己见。她认识的那些女人要么不承认这一点,要么逆来顺受。她有一次给妈妈打电话时提出了这个问题。 
  “你以前嫌烦吗?” 
  “不,我带你从来不嫌烦,你也不给人添麻烦。” 
  那么是她自己有点儿不对头吗?一天晚上,特德心里烦恼,讲了很久他和一个同事的争论,乔安娜听他讲完,很尽责地劝慰了一番,然后又说她心里不舒服——并不是她不爱比里这个漂亮而惹人爱的小子,而是她过的日子都是千篇一律。 
  “当母亲真烦,特德。没人承认这一点。” 
  “嗯,是这么回事。开头几年总是这样的。不过,他真漂亮,对吧?” 
  他就是不想听。这次是他翻过身去,睡着了。 第3章
  她怀着那个秘密过日子,情况没有好转。这年夏天最重大的事件就是比里会在便盆里大便了。“好,比里!”她称赞比里,特德称赞比里,比里也称赞自己。据说应该多给孩子鼓励。几天以后,比里说要“大便”,自己便去大便了,所以当特德打电话回家,说商定了一笔交易,安排好每个月刊登的整版广告时,乔安娜也有好消息告诉他:“他说‘大便’,接着自己就去大便啦。”其实这功劳没她的份,大便也不是她的。 
  比里两岁了。乔安娜的妈妈准会说他一点不给人添麻烦。有时候他性情固执,或行动缓慢,但总的说正在长得象样起来,原先老是把奶酪塞在耳朵里,现在逐渐变成了个半文明的人,可以在星期天带着上中国餐馆去啦。 
  乔安娜让他看电视节目“芝麻街”,他就坐在那儿眨巴着眼,并不完全理解。这样乔安娜可以清净一个小时。 
  特德的生意蒸蒸日上。起初,比较年轻时他处于摸索阶段,没有野心,但勤于钻研,到三十九岁他成了一位有见识的广告经纪人。去年,他赚了两万四千元,虽然在纽约算不上大数目,但以前他还没有赚过这么多——而且他还在步步高升。他勤勉地工作以掌握业务知识,他的顶头上司广告经理称他为“我的左右手”。他从不在广告业人士聚集的地方去喝酒,也不跟办公室里的女同事开下流玩笑。他是个有家室的人,家里有个漂亮的妻子和一个漂亮的孩子。 
  乔安娜周末比较轻松,因为有时他们一起上街,有时特德把比里领一段时间,那她就可以去买东西或是溜达溜达。同事问他:在城里养孩子感受如何?他会回答:很够味;他说这话的时候,比里可能正在用积木搭车库。乔安娜想尽量不要冷落了他,但是他却说:“不,妈妈,你陪我玩。”她就只好做到下午四点钟不要打瞌睡,五点钟之前不喝酒。 
  经常定期和朋友们互相宴请是他们社交生活的主要内容。女权运动也波及到他们,家里有过一些关于男女作用的讨论,有一度男人们饭后都站起来同女人一起收拾杯碗瓢盆。特德有时在吃中饭时会见老朋友,乔安娜却见不到她的老朋友。她在儿童游戏场上新结交了以前当教师的爱米。她们谈的还是孩子。 
  “特德,我想找个工作。” 
  “为什么?” 
  “我无聊极了。我不能老陪着两岁小孩过日子。” 
  “你去雇个人来每周看几个小时孩子,怎么样?” 
  “我不光是要轻松一两个下午。” 
  “乔安娜,亲爱的,小孩子需要自己的妈妈照料呀。” 
  “琳达有工作,同样是母亲,她每天早出晚归,而我呢,老跟比里、杰里米和克里奥在一起,克里奥老巴不得我快走,她好去看《当世界转动的时候》。” 
  “你看吗?” 
  “跟你谈正经的,你别开玩笑。” 
  “行,你想要去干什么工作呢?” 
  “我想干以前所干的。” 
  “那你的收入必需超过雇个管家,或是保姆,或是诸如此类的人的工资。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的钱不多,不能因为你去工作而得不偿失。” 
  “我们已经在蒙受损失了。” 
  “你在讲些什么?你是一个出色的妈妈,比里也是个顶刮刮的孩子。” 
  “我渐渐对比里不感兴趣了。两岁的孩子玩的幼稚游戏和积木叫我烦死了,你成天跟成年人讲话,而我却得坐在地上拿积木堆汽车房。” 
  “要知道,你很健忘。记得吗?你生孩子以前,不是越来越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吗?” 
  “所以我将来要干别的工作。” 
  “干什么呢?干什么才能收支相抵呢?” 
  “总有可干的事。我熟悉公共关系,不是吗?” 
  “你当过秘书,乔安娜。如此而已。” 
  “不。我是助理——” 
  “那只是说得好听罢了。你不过是个秘书。” 
  “这种话听来刺耳,懂吗?” 
  “这是事实。对不起,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破坏一个两岁孩子的幸福,而让你上哪个公司去当秘书?你已经过了那种年龄啦。” 
  “是吗?” 
  “哎,等他长大些,每天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上学,你就可以去找个非全日性的工作干。” 
  “多谢你的批准。” 
  “乔安娜,你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 
  “这是由于这两年来厌烦透了。” 
  “我倒想知道旁的母亲是怎么对付的。” 
  “并不是每个母亲都呆在家里,有些人有工作。” 
  “嗯。嗯——” 
  “怎么样?” 
  “让我稍微考虑一下。” 
  “我已经通知你啦。” 
  “真滑稽。我原来在想,我们可能应该谈谈再生个小孩的问题。” 
  “真的吗?” 
  “据说时间拖得太长,就越来越难。” 
  “有这样的说法?” 
  “我是说——” 
  “我不想再生孩子了,特德。” 
  “不过你把比里带得这么好。我们都很能做父母。” 
  “想到从头开始再来一遍我就受不了。天呐!又得重新喂他,干那么多无聊的事。” 
  “可能会很有趣。我们可以在你的摩托车上安个座位,到城里到处兜风。” 
  “那你去租一个吧,特德。” 
  很明白,她指的是租个孩子,而不是租个摩托车上的座位。她去找她新交的朋友爱米。乔安娜一口气全讲给她听了——她提不起兴趣,心烦意乱,穷极无聊。可她找错了对象。爱米爱孩子,爱当母亲,想到自己孩子大了,自己又可以到教室里去跟小学生在一起就感到高兴;她支持了特德的论点,并且干脆说厌烦都是“自己造成”的。乔安娜听了,仿佛感到自己的品德分数给评了个不及格似的。接着,自以为是的爱米又叫乔安娜吃了一惊。爱米心头也有没法对人讲的隐私。她有了外遇。对方是有妇之夫,是个精神病医生。乔安娜只是在出嫁之前独身的时候才有风流事。她的朋友里只有爱米一个人结了婚还承认有外遇——而且对方还是个精神病医生呢。 
  “精神病医生能这么干吗?”乔安娜问道,竭力掩饰自己的窘态。 
  她们分手之前又是拥抱,又是接吻,她们现在彼此吐露了衷曲,成了心心相印的姐妹,只不过乔安娜还拿不准自己是否换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外遇?她想:这不解决问题。这会引起一连串其他性质的麻烦。然而,雇个保姆以便自己能脱身去寻欢作乐的想法,却给了她一点儿乐趣。 
  特德说他是同情女权运动的。他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比如在回家之前打个电话给乔安娜,问她家里是否需要什么东西,不过管家是乔安娜的职责。特德也会帮着照看比里,给他洗澡,周末带他出去玩几个小时。不过家里的事还是乔安娜的责任:给孩子洗衣服,给他安排饮食,关心他的健康,带他去看儿科医生,留意他的各个发展阶段——什么时候教会他大便,什么时候让他从睡小床改睡大床。特德是爸爸,然而乔安娜是妈妈。特德想帮些忙。他觉得自己应该帮忙。不过只限于帮忙。比里从根本上说,还是她的责任。 
  儿童游戏场里每一个跟比里同龄的孩子,在一定时间里都去推同一种长颈鹿玩具,然后大家去骑同一种小摩托车,到了三岁,又一齐上幼儿园。特德思忖自己没上过每年一千四百元学费的幼儿园,怎么也会长大成人;给一个三岁孩子付这么多钱让他去瞎画画是否太浪费了?不过乔安娜明白:要是比里去上学,她每天就能闲上几个小时。可是她对特德说的却是家家的孩子全上幼儿园,如果比里不去,就会落后,再也赶不上,孩子似乎具有的语言能力也会因此丧失,无法弥补。于是特德签了张支票给小猫幼儿园。 
  尽管如此,乔安娜还是不轻松。有时特德早上给比里穿好衣服,送他去上学。可是比里中午就回家来,接着她似乎又跟他打一整天交道。母亲们一致认为三岁的孩子们全是这个样子,可是这个看法丝毫不能安慰她,她还是得把事一件件处理好,比如他要吃花生酱三明治,要方的而不要三角的;他喝牛奶要用画着丑角的茶杯;他不肯用折皱了的彩色纸;他嫌汉堡包上的硬皮太多;他诉说同学伦迪有一辆黄色的自行车,车上安的是铃而不是喇叭;还有,管打扫的女佣拿了二十元钱走了才十分钟,地板上又黏满了倒翻的苹果汁。特德尽管嘀咕开销太大,或是公司业务不景气,因而可能得减薪,但他至少还有个地方去上班,可以在那儿讨论版面费和读者人数等等而不用谈司克菲。啊,我忘了,应该是杰菲,比里,我以为你说的是司克菲,不,该死,早饭你不能吃冰淇淋三明治;但他还是逗人爱的,长的又俊,不过这些都无济于事。 
  “来了!来了!我刚才在浴室里。你自己就拿不到小卡车吗?天晓得!” 
  “妈妈,别对我大声嚷嚷。” 
  “别哭,真要命!”比里仍然哭着,于是乔安娜抱住他,哄他,可是却没有人来哄乔安娜。 第4章
  她在学校里演白雪公主时,是个生荨麻疹的白雪公主。她在班级的夜间舞会上的选美竞赛中名列第二时,也是个生荨麻疹的亚军。她第一次跟哈佛大学学生菲立普深交时,得了荨麻疹。她的父母对她十分钟爱,比如让她买称心的羊毛衫和注目的手镯,以便参加青年人的竞争,或是在她初到纽约时为她支付房租。他们不断寄支票给她。她第三次跟有妇之夫交往又得了荨麻疹,她担心以后会老是这样。她告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