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惆怅还依旧[梁凤仪]-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说是穆澄,就算是行内人也没几个晓得水妮的模样儿。

  她似乎是隐居深山的一个人,等闲人不会见着她的面。

  不过,她的名字一直震撼文化界,对她文章的评价,好评占多数。可是江湖上对她个人的批评,就不敢恭维了。

  人人都知道这位水妮,见钱开眼,所有副刊,都要预付她半年稿费。她才把稿件交到老编的手里。出版社要在一签约之后,立即付她若干万本版权费,就自不在话下了。

  总之,没有本票拿在手里,休想水妮给你写一个字。

  行内人对她的这种功利态度,总是摇头叹息,认为这是庸俗的行动,只有穆澄不作此想!

  既然行业内没有定下来的规矩,足以保障从业员的薪酬利益,就只能自己动手,那又有何不可?

  写稿人岂只要维生,就算喜欢吃好、穿华衣、住巨宅,也是人之常情。若这也要算虚荣的话,也太可笑了。

  穆澄简直对那位叫水妮的大作家佩服得五体投地,她曾经有过傻想,最好能找她来当自己的经理人,那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翌日,甘老总果然如期把新副刊版位的草图传真至穆澄家里来,并附上字条,写:

  “穆澄:

  请于下星期日之前,开始把稿传真至报馆来,副刊比其他版早发四天稿,换言之,你需要有四天的储稿存于我们处。我最不喜欢作者脱稿。

  甘白”

  穆澄拿住这字条,轻轻地叹一口气。

  脱稿的确不是个好习惯。等于一般职员上班,三朝两日就又是病假事假的,教同事和客户找不着,顶不方便。读者完全有权利每天摊阅报纸,就跟作家相见,阅文后或拍案叫绝,或嘘声四起,这倒无所谓,全都算是捧场之举。若然消声匿迹,是有点叫人失望的。

  文坛前辈教训后辈,要守江湖规矩,不可脱稿,理所当然。

  只是,老板一边叫伙记准时上班,另一边也应告诉对方一声,月薪若干吧!

  这不是市侩,这是伙记应得的尊重。

  穆澄并没有沿门托钵似的兜售文字。

  穆澄甚至不缺这份稿去维持生计。

  更不需要写这张报纸,以抬高自己的声价。

  完完全全不明白为甚么时至今日,尚有人把她的文章看成可以呼之则来的货色。穆澄需要把今年的税单翻出来引证,才得以使自信心重新确立。

  单是本港的版权收益就已过百万,还有零零砰碎的电影公司、电台电视版权费、台湾和大陆版的收益等等,若连每月稿费都计算在内,已达二百万年薪之数。

  除了那起在财经界任事的精英,在哪一个行业可以找到如此丰厚的收入?

  政府高官之中,要算港督是顶爷了吧?实际袋袋平安的现金,未必及得上一个摇笔杆的。

  时代已然进步,群众对所有娱乐与教育,都心甘意愿地付出肯定而合理的代价。

  只是,有些人还没有心理准备去接受这个事实。

  反映他们的心态,通常有两种。

  其一是不愿意正视事实。穆澄曾在一次电台访问节日中,稍报导了有关她的个人收入,轻描淡写的讲了几句话:

  “六位数字的年薪,是可以赚得到的,希望年青人会注意写作行业,加入我们的行列,为文化界放一份异彩!”

  结果呢,行内人没有一个注意及欣赏穆澄的用心良苦。同意和赞成穆澄催谷后辈的做法。人们只是以不屑的口吻,奔走相告:

  “有没有听那姓穆的在电台的访问?哟,不得了,写几年稿子,写到有百万过外的收入,就忙于卖广告,那不知道是真是假!就是真的又如何?谁在本城不是那个年薪与收入?”

  这最后的一句话,尤其啼笑皆非。

  六年前的一个调查显示,本城月入超过六万元的人,占不到百分之五。

  把这三年薪金的疯狂涨幅计算在内,仍只不过有百分之十的人可以攀得上年薪六十万而已。

  做生意者例外。

  穆澄暗自摇头叹息。反正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必有正反二面的回应。正面来自读者

  ,反面来自行内人。

  她曾以此问好友方诗瑜。对方滋油淡定地倒一杯茶,望望她才说:

  “你行家有多少人?”

  “大概几百的样子!”

  “算够一千好不好?是不是所有人都持偏见?”

  “那倒不是。”穆澄一下子想起辅助自己管身的傅易与卢老总,已打从心里笑出来。

  “打个五折,差不多了。”

  穆澄点点头。

  “你的读者呢?有没有上万之数?”

  “单以每本书的销路计,已经过万。”

  “且通常一本书是辗转相传,很多人合份阅读的,是不是?”

  穆澄又连连点头。

  方诗瑜拍拍她的肩膊,说:

  “愁恼些什么呢?你的算术再差,也懂这条数吧!为大多数而活吧!少数必须服从多数!”

  穆澄从此开朗了,虽还因性格使然,显得小心翼翼,言谈间尽量避免提及自己的收入,但,毕竟。她已把一些不肯接受她在写作上成绩事实的人,搁置一旁,不拟着自已的情绪起落。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行为反应,去否定有些专业作家已成为社会出色的一份子,就是把人家的文字看成不值钱,以及不能卖钱的货色。

  这老甘的表现,怕就是其中的表表者。

  话说回来,那位大名鼎鼎的水妮,除了一家顶尖儿的报馆及杂志,长期有她的文章小说转载之外,其余都只在小型报刊上才会发现她的作品。

  为什么,因为传媒一旦做出个名堂来,就认定他们的笔耕地盘可以算作家广告费,还要掏腰包付稿画?笑话了!象征式酬宾还勉强可以的。

  那水妮不卖账,她厉行自定主义,只介意作品单行本的销售量以及专栏稿费,其他一律不管。于是老甘之流,无奈其何!只能打穆澄这种温吞水性格的人的主意。

  其二呢。有些文化界的老前辈认定吃这行饭的人,一定不能跟铜钿扯上丝毫关系,否则影响人格。

  尤有甚者,举凡写得好文章的人,都似乎应该与群众的口味绝缘。换言之,群众一喜欢的作品。就必流于俗套。

  要人人看得沉闷无比,恹恹欲睡,或者似懂非懂,甚至莫名其妙的作品,就被一些专栏棒起场来,认为是旷世奇才之力作。

  穆澄想,若以此定义为准,是怕天下间最俗不可耐的书,要算是《红楼梦》、《水浒傅》、《三国志》等等了。问良心,穆澄并非如此斤斤计较那些稿费,她所写的报纸稿酬再高,也难以跟版权收益相提并论。

  反正有一定数量的作品要交给出版社,就来一个一石二鸟,一物二用,光赚报馆稿酬,再交给出版社印行好了。

  如此说,多写一两间酬劳不过尔尔的报纸,对她还是属于一举两得的。

  可是,穆澄希望获得最起码的尊重。

  目前,她一直替一张销路较低、名为香江晚报的报纸写长篇小说,屈指一算,已有两年,稿酬之低,教穆澄不敢张扬,以免贻笑大方。然,她非常准时的交稿,一直写下去,且写得非常用心。

  无他,香江晚报的老总标叔是个文质彬彬的文化人。久不久就摇个电话给穆澄说:

  “穆小姐,你的专栏帮助了我们报纸的威望,真要好好的酬谢你,只可惜,我们销路不如理想,广告收费有限,以致两年下来仍不能提升你的稿费,真要请你见谅。”

  如此谦虚有礼,且真心诚意地表达了谢意,穆澄心上实在安慰。

  好说话人人爱听,不是要什么巴结,只是不希望自己努力一番之后,还似被人赏脸带挚,否则,就不能在本行内立足似的,委实令人难受。

  金钱上吃亏有数得计。

  自尊的受损,深不可测。

  穆澄真想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那老甘的纸条扔掉算了。

  翻心一想呢,穆澄就气馁了。

  就算老甘这种自以为是的老前辈在行业内占少数,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情势实在太显而易见了。像卢老总、标叔等那起古道热肠、公平正直的文化人为数不少,然,偏偏就是正派人不会搬是扯非,这是他们的长处。

  短处呢,也有,就是相当怕事。有谁个恶人站到人前去造谣,他们心知肚明真相,仍不敢挺身而出,说句公道话。如此一来,外间人尽听到坏话,事情往往一面倒,吃亏的依旧是被造谣的无辜人!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好汉不吃眼前亏。穆澄想着想着,也不大够胆子冒这种可能有的风险。

  想来自己不只胆小如鼠,而且也是不够骨气,一两个回合就折了腰,委委曲曲的吞掉一口闲气。

  但从宽处着眼,事情的看法也未尝没有转寰余地。说到头来,每行每业都有老行尊,人家是的确行桥多过自己行路,食盐多过自己食米,要在这么多年的艰辛打滚之余,摆一下款头,还有什么叫不可以的?

  再讲,自己也别死牛一面颈,把太空时代的价值观念与做事方式,便架到老一脱的人身上,也有不公平之处。

  什么叫做代沟呢?这甘老总的思想行径与穆澄的,不也是一种?

  凡事最怕有比较。若把穆澄放在商界去任事,怕也会有这种格格不入的问题出现,不必看成挑战自尊的底线如此严重吧!

  一直往这方面想,穆澄的心就宽松了。她竟不期然地又摊开稿纸,沙沙沙的开始模拟一个新故事。

  还是决定向甘老总交卷了。

  穆澄有个习惯,她喜欢一口气把灵感透过笔触流露纸上,直至累得再抬不起笔来为止。

  一口气的工作多天,一部长篇小说便赶在甘老总的限期之前,交到他手里去了。

  稿件是穆澄以邮寄方式寄交报馆去的。

  寄出后多天,都不见甘老总打电话来,很有点石沉大海、不知音讯。

  穆澄于是担心了。

  会不会寄失了?

  本城的邮政制度一等一。然,凡事总会有意外。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要真,可太辜负自己的一番苦心与量度了。等下收不到稿,害老甘以为穆澄没把差事接下来,不给他老人家面那就糟透了。

  穆澄再想深一层,总是觉得不安当。如果老甘收到稿,没有理由不给自己关照一声。说一句半句欢喜话。近年来,央穆澄要稿的报章杂志还是很不缺的。

  单单是最基本的礼貌,老甘也会得着个助理编辑之类的先生与小姐给她打个招呼吧!

  一定是稿收不到,误以为穆澄不肯答应帮忙,若再来电话催问,也就太难为情了。

  于是,穆澄决定拨电话到老甘办公室去,问:

  “甘老总吗?我是穆澄。”

  “什么事?”

  对方的语气,并不热情。这教穆澄更肯定稿件是寄失了,幸亏自己做事调详,肯补这个电话,方才不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来。




七'梁凤仪'


  “甘老总,我已经把一个长篇小说的稿子,寄来给你了,是不是收不到?”

  “收到了。”对方说,语音非常的冷漠。

  这使穆澄更为骇异,嚷:

  “没有收到你的电话,我一直胆心寄失了。”

  “我们这么多专栏作家,每次收稿都要打电话去报告,岂非忙死了?”

  穆澄整个的愣在那里,分明是独个儿的站在家中的电话旁边,偏偏就有种被千万对眼睛看牢自己出洋相,害自己下不了台的极端难为情感觉。

  她下意识地要抓着另一个话题。为挽回面子,也为打破沉默,希望。此好好的完结了这番对话。

  于是。穆澄说:

  “请问老总定下了给我多少稿费没有?”

  穆澄其实也是有气在心头,才自我冲破桎梧,问了一句她始终出不了口的说话。

  不是吗?自己已平和谦厚地执了后辈之礼,把稿子准时双手奉上,从没计较过应得的待遇问题。就连收到手稿,回一个电话都被认作多此一举,是不是太伤她的自尊心了?

  既如是。穆澄才把心一横,干脆向对方讨回另外的一个公道。

  谁知不问犹可,一问之下,所得的答案,更令穆澄有种吐血的冲动。

  老甘竟答:

  “我这还不能告诉你,报馆现今未作出决定,要看看文章的质素如何,才可分类到不同的稿酬上头。”老甘还哈哈笑,满是幽默地说:“单看那书名,稿酬不会低过一百元一千字吧!”

  穆澄并没有把电话摔掉,完完全全是拜托她日积月累的温驯性格使然。即使盛怒,她也能把那奔腾上涌的热血,压得住,只稍稍涨红了一张脸,算是一种发泄。

  今时今日的穆澄,小说单行本一印就是上万本的她,还要受这种老编的窝囊气,算不算笑话?

  纵使有人愿意听穆澄诉苦,也以为她闹职业病,凡事夸大三分来讲。以便得出个奇情曲折、引人入胜的效果。

  当晚,穆澄一直沉默,不大有劲讲话。草草的吃完一顿晚饭,快手快脚的把碗碟洗好了,

  就躲上床去。

  能睡得着的话,永远是最佳疗治心情的方法。

  陶祖荫把枕头垫高,手还拿着遥控器,在选看电视台的节目。他对电视节目的欣赏,有颗忠贞不二的心。

  这一点倒是穆澄在婚前没注意到的。

  她在被窝里轻轻喟叹,婚前不知道的事,也委实太多了。

  经常在穆澄笔下的婚外情之发生,只为夫妻二人沟通不足,那女人并不怎样成人长进,老是只顾埋首研究左邻右里、猪朋狗友,以至于影视娱乐圈中人的无聊私隐。以至于在品味知识上远远落后于丈夫,终至备受遗弃。

  如今,穆澄稍稍回转头,望着陶祖荫那副看电视节目看到入神的表情,她不禁打了个寒噤,慌忙把张薄被拉紧。

  这下意识的动作,惊动了陶祖荫,问:

  “还没有睡着?”

  “睡不着!”穆澄干脆转了个身,面对丈夫。

  “祖荫,我能跟你说几句话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