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未来接收器-第7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下都市的主要负责单位是银河海洋,合作方包括了华夏科学院、国家海洋局、长江实业等多个单位,银河海洋和各个合作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在竭尽所能的准备把水下都市项目建设好,将之打造成一个样板工程。

各方都很清楚,地球表面七成左右的面积被海水覆盖,一旦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水下都市建设成功,那么全世界的海洋都将向他们敞开怀抱。做为掌握了一整套成熟技术的企业联盟,可想而知,以后这方面的市场即便是不被他们垄断,占据绝大部分市场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那时候,必将是财源滚滚而来。

相比之下,和水下都市配套的围海造田工程却进展的不是很快,在海洋表面种植农作物,需要克服的困难实在是太多,而且银河实业对沙漠的改造,已经极大的缓解了华夏耕地面积不足的问题,是否向海洋要耕田,就显得不是特别紧迫了。何况,将水下都市的上空海域改造成海田的技术难度明显要低于改造成农田的技术难度,目前,银河海洋正在搞这方面的论证,看看是否更改原来的设计方案,摒弃海水中种植农作物的念头,改而圈海搞海洋养殖等业务。

地下基地的事情也是急不得,进展顺利,但是要想投入应用,至少还得两三年的时间。不是康永恒领导无方,也不是负责施工的银河建筑不卖力气,而是刘士卿要求的地下基地面积太大,而且他要求修建的还不是一层,而是修建数层。这还不算,还要将无数的设备填充到地下基地之中,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做,康永恒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将完工的时间压缩到2019年或者2020年,能够再有两三年的时间完工,已经是他绞尽脑汁,带着幕僚想了很多办法之后的结果了。

刘士卿知道这种事催不得,他可不想花了数以百亿计的资金,最后搞得豆腐渣工程出来,到时候,他哭都没有地方哭去。刘士卿跟康永恒谈过多次,质量第一,效率第二,让他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太空基地的事情就不用说了,银河宇航员大队和总装备部宇航员大队的宇航员们相互协作,已经执行了三四轮的发射任务了,目前银河国际太空城的主体已经有了一个雏形,正在以一个半小时环绕地球转一圈的速度,日夜不停息的在地球上空游弋。

俄罗斯航空航天局跟银河太空谈判了不止一次,除了被银河太空吸纳为制定太空基地质量安全标准的会员单位之一外,其他的要求一概都未能跟银河实业达成协议。俄罗斯方面极力争取的为太空基地发射零部件的企图,也泡了汤。银河太空肯出的价钱太低,俄罗斯连本儿都捞不回来,银河实业始终不肯涨价,除非是俄罗斯愿意亏本帮着银河太空执行发射任务,否则的话,就只能被排斥在发射任务之外。

另外按照刘士卿的安排,银河太空,还有银河重工、银河精工、江南造船厂等单位抽调了一只数百人的队伍,专门负责制造第一艘万吨级别的太空货运飞船,这艘飞船理论上可以一次性运输一万一千吨左右的货物,一旦建造出来,必将能够大幅度提升太空基地的建设速度。

按照规划,如果万吨级别的太空货运飞船能够建造成功,下一步将会尝试着制造三万吨、五万吨直至十万吨级别的太空货物飞船。阶段性的目标是可以制造出来五十万吨级别的太空货运飞船,有了这种大吨位的太空基地,将来银河实业想建设更多的太空基地以及在月球、火星等星球上建设星球基地,就会容易很多。

另外银河太空还在做一件事,就是跟马尔代夫进行谈判,准备在马尔代夫海域兴建一个大型的码头以及海上发射平台。不管是码头还是海上发射平台都是为银河太空在地球静止轨道修建太空基地做准备。

因为地球静止轨道上的物体始终是处在一个相对于地球表面静止不动的状态,这就为银河太空采取另外一种运输手段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目前刘士卿有两种技术方案可供选择,一个是太空电梯,另外一个是太空真空管道运输。

所谓太空电梯就是从建设在马尔代夫的码头为,修建一部能够直通地球静止轨道,也就是三万六千千米高空的货运电梯,不使用太空飞机或者太空货运飞船,而是用电梯,直接将各种各样的货物,直接运送到太空之中。

至于太空真空管道运输,就是修建一个直通地球静止轨道的真空管道,因为管道内没有空气的存在,可以极大的减少超高速状态下,空气所产生的阻力,进而大幅度的提升飞行器的速度。这种技术手段也不失为一种很不错的太空货运方式。

不过具体到最后,是采用太空电梯,还是采用太空真空运输管道,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论证,不仅仅要考核技术上的难度,而且还要考虑建设所需耗费的时间以及运输成本等多个细节。在确定最终方案之前,地球静止轨道的太空基地将采用太空飞机或者太空货运飞船来作为运输工具。这也是不可避免的阶段,毕竟不先在地球静止轨道上修建一个太空建筑出来,根本就谈不上建造什么太空电梯抑或者是什么太空真空运输管道。

其实如果舍得下本钱,在银河国际太空城上也可以使用太空电梯或者太空真空运输管道这种便利的运输手段。具体做法就是在地球引力和离心力相反的方向,通过人为干涉的方式,是银河国际太空城处在一个相对于地球表面静止不动的状态之中,这样的话,就可以修建太空电梯或者太空真空运输管道了。

不过这样做,一方面需要极高的技术,另外一方面运行成本也将是个非常高昂的数字。刘士卿已经决定弱化银河国际太空城的科技含量,当然不会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此外,应各个入股银河国际太空城的国家的要求,银河太空开始为他们有偿的培养宇航员,说是宇航员,倒不如说是乘客。等到太空基地建成,至少也是可以容许人员进入的时候,这些来自各个国家的宇航员们将会乘坐银河太空的太空飞机,进入到太空基地之中。

其他国家的太空飞行器目前还没有一个获得银河太空的授权,可以和银河国际太空城进行对接,如此一来,各国也只能捏着鼻子任由银河实业搓扁捏圆了。

感谢“我是天上一片云、根红苗正的耗子、天闪之翼、调皮的西瓜、的爆金、工业粮食、转身一板砖”的打赏,谢谢。

第1024章  要做还是我们来做

自从银河实业在草原省旷无人烟的草甸上修建了一个占地面积数百亩的实验室之后,军方拍出来的那些为银河实业提供外围警戒,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为其提供火力支援的军人们就都倒了霉,一个个的差点被银河实业搞得神经衰弱。

郭倩蓉选择的是一个比当年诺贝尔研究硝化甘油的时候,危险超出太多了。碳氧分离机制造出来的物质引发大爆炸,这种事情即便是刘士卿使用信号接收器查遍了银河联邦互联网、搜索银河联邦的电视信号等等多种手段,也未能找到有相关的记载,换言之,郭倩蓉现在所从事的研究即便是在六百年后的银河联邦在技术上,也是一片空白,没有丝毫的经验或者现成的资料,可以供刘士卿和郭倩蓉借鉴。

自从刘士卿把研发单兵防护装备的科研任务交给郭倩蓉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五六年了,因为无法获得便携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单兵防护装备一直不是很成功,这也是郭倩蓉最大的一块心病,这次好不容易发现了一点曙光,郭倩蓉就像是溺水的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样,死死的抓住,说什么也不肯撒手。

对郭倩蓉的研究工作,刘士卿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除了给她建一个专门的实验室、制造了二三十个仿人机器人之外,另外还为郭倩蓉建造了十几条碳氧分离机生产线,专门供郭倩蓉做研究使用。不过刘士卿很快就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碳氧分离机和仿人机器人的损毁速度。

碳氧分离机在正式进行生产的时候,需要设置的参数有上百个之多,根据郭倩蓉的判断,第二实验室发生的大爆炸是因为其中几个参数设置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碳氧分离机生产出了不知名的物质,因为这种物质的不稳定性,最后导致了大爆炸事件的发生。

因为有着完备的记录,想重现当初的大爆炸事件并不是多困难的事情,只需要照葫芦画瓢,就可以实现这一点。郭倩蓉到了位于草甸上的实验室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严格按照全自动智能实验室的记录,为一条碳氧分离机设置参数,然后让碳氧分离机开工生产。

等了不到二十四小时,这条碳氧分离机就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碳氧分离机加上周围两百多米之内的一切被彻底摧毁,爆炸波及范围之大、爆炸威力之大,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这声爆炸不但证实了郭倩蓉的猜想,同时也拉来了五里之外军人们的噩梦。

这些军人因为职责所限,在听到这声爆炸之后,就马上紧急集合,军营的负责人也第一时间跟实验室这边取得了联系,主要询问是否需要他们支援。实验室这边本来就没有什么事,除了碳氧分离机和简易房等被摧毁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什么损失了,更没有什么人员伤亡,故而实验室非常委婉的拒绝了军人们的支援。

之后,郭倩蓉再次在另外一条碳氧分离机也设置了相同的参数,再次进行开工生产,这次同样是在不到二十四小时的时候,发生的爆炸。军营的官兵们再次被惊动,又是紧急集合,又是打电话询问,但是仍旧被刘士卿婉言谢绝。

为了确保时间的准确性,郭倩蓉再次牺牲了第三台碳氧分离机,连续三次,每次都是开机之后,不到二十四小时就会发生大爆炸,每次爆炸的威力都差不多。实验做到这里,已经基本可以确认一些东西了,在碳氧分离机开始工作二十三个小时之后,都是安全期,时间再长点,安全性就没有了保证。相较于全自动智能实验室的那台碳氧分离机开工了两三天之后才爆炸,这次的时间显得有点短,不过短没有关系,这样的话,可以让从事实验的人尽早做好心理准备,避免意外的发生。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发生大爆炸的物质分离出来。郭倩蓉用厚达半米的金刚硬钻做了几个防爆*作间,然后让仿人机器人深处操作间之内,用超高倍数的电子显微镜从碳氧分离机生产出来的产品之中,寻找可疑的物质。

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耗时不说,而且危险性极大。那种未知的物质极不稳定,本身就有可能随时爆炸,如果有外力施加在上面,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一个多月过去,刘士卿花费数千万资金制造的二十多个仿人机器人全部阵亡,每一个能够坚持下来的。这还不算,除了确定第二实验室的大爆炸事件是一件意外之外,研究没有取得太多实质性的进展。

刘士卿一开始还陪着郭倩蓉一起做实验,希望能够早点把哪种物质寻找出来,但是后来发现情况不妙,事先准备好的东西,无论是仿人机器人,还是碳氧分离机,抑或者实验室内修建的简易房,都有不够用的趋势。碳氧分离机生产的过程中,如果时间掐不好,碳氧分离机就会被炸毁,安置碳氧分离机的简易房也会被夷为平地。而寻找未知物质的仿人机器人更是时刻置身在危险之中,几乎各个都逃不了粉身碎骨的命运,即便是用金刚硬钻制成的防爆*作间,也因为其内部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大爆炸,已经接连报废了好几个。

这一个多月下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已经有七八千万了,如果再算上间接损失,一个亿都打不住。

做研究是很烧钱的事情,尤其是这种动不动就设备报废的研究,简直就是在烧黄金。出于支持郭倩蓉的考虑,刘士卿只好暂时跟她分开,让郭倩蓉继续寻找未知物质,他则给郭倩蓉制造仿人机器人,另外还让杨诺婷在银河实业安排生产计划,要求银河碳工为草原省的这个实验室定期送碳氧分离机过来。

为了能够加快仿人机器人的生产进度,刘士卿先给自己造了几个机器人助手,有了他们的帮助,仿人机器人的生产速度顿时加快了许多。

对机器人的运用,刘士卿并不排斥,他也有意在将来加大机器人的适用范围,不过在现在,银河实业还没有大规模使用仿人机器人的条件,绝大部分时候使用的都是工业机器人,要想大规模使用仿人机器人,甚或是达到普及的程度,最早也得是地球静止轨道的太空基地建成之后的事情了。

这次要不是郭倩蓉非要搞这么危险的研究,刘士卿也不会想到要造这么多的仿人机器人出来。毕竟仿人机器人造的越多,曝光的机会越多,到时候,事情的发展又会脱离刘士卿的掌控,让他陷入到相对比较被动的境地之中。

就这样,刘士卿造仿人机器人,郭倩蓉用他们来做为一线的研究员。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在2020年三月底的时候,仿人机器人在郭倩蓉的指挥下,终于成功的寻找到并且分离出了那种未知的物质。经过对这种物质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郭倩蓉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物质,这种物质的组成元素只有一种,那就是碳,就跟石墨、钻石一样,换句话来讲,这种未知物质又是一种碳的同素异形体。

刘士卿本来想把这种物质命名为“倩蓉钻”,不过郭倩蓉不同意使用这个名字,最后将之定名为“银河碳”。这种碳因为一种还没有发现的机理,在碳原子与碳原子相互结合,形成银河碳分子的时候,需要吸收大量的能源,这些能源大量的积累在分子键之间,却由极不稳定,一旦蓄积的能量超过分子键承受的极限之后,就会以一种剧烈的方式,在一瞬间全部释放出来。这个作用过程就像是给气球打气一样,一旦充气的量超过气球的极限,气球就会爆炸。

发现了银河碳,并在对银河碳进行了初步研究之后,刘士卿对这种全新的碳的同素异位体充满了敬畏,这玩意儿比超大威力常规炸弹“我是祖宗”所采用的炸药的威力还要大出不少,也难怪全自动智能实验室会被摧残成那个样子。

刘士卿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