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想金山 作者:许晓辉-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为高级程序员绝对不是追求的目标。
  编程不仅仅是技术,还是艺术 有人认为编程是一种熟练工种,也有人把编程说成是艺术创作。这两种意见争论比较激烈。
  我们换个工种来看,石匠应该是熟练工种,属于工人,跟艺术似乎沾不上边。但正是这些石匠,给我们留下多少文物古迹,如乐山大佛、莫高窟等等。应该说这些石匠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文化遗产。现代软件工业已具相当规模,很多软件的完成需要的是大兵团作战。一名普通程序员接受编写某一模块的任务后,往往只是写代码,发挥的余地很小。在大项目中,很多程序员只能了解到和自己所编模块相关的很局部的细节,另外还受到开发环境的限制,真的很难体会到自己在从事〃艺术〃创造,更多的时候是感到自己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有的时候还担心自己苦苦参与的这个项目究竟有没有意义,是不是在同类产品中有竞争力,会不会开发出来以后就因为硬件的发展,操作系统的换代而过时
  我认为编程的工作和石匠比较相似,有技术活,更多的是体力活。不管怎么说,写出一个好软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27节:阳光灿烂的日子(1988~1996)
  这两种想法都有片面性,编程应该说两种属性都有。编程不仅仅是技术,也还是艺术。编程是技术活,才有可能大规模进行,才会有软件工程和软件工厂;编程是艺术,才会有如此多的好产品,让大家如痴如醉。
  第五节 金山开始长征
  在2007年10月的一次采访中,记者追问张旋龙:〃如果金山上市的话,你当初的投资会有多少倍的收益?〃张旋龙笑笑说:〃我当时兜里有多少钱就都给求伯君了,根本没有计算过当时共投入了多少,也完全没有办法去统计。只要是对民族软件有益的,无论回报是多是少,我都会不遗余力去帮助的。
  在金山20年的长征历程中,作为最初的投资人,张旋龙始终在幕后支持,一路走到今天。因此,很多媒体评论说:张旋龙、求伯君、雷军三人一路团结携手没有分家,这在中关村是个奇迹。
  香港金山就这么没了?
  1992年,张旋龙找到方正张玉峰谈判,希望进行全面合资。最后,张玉峰说:〃你这些东西,我打8折,一共8?000万,我出4?000万。你一半,我一半。〃张旋龙看好北大和王选,也看好张玉峰,他希望合资之后让自己更强大。
  张旋龙的弟弟、妹妹起初并不同意这桩姻缘,因为香港金山合并进香港方正,也就意味着父亲创办的香港金山就这么没了,他们在感情上很难接受。最终,张旋龙还是说服了他们。
  1994年,方正(香港)公司成立,合资后,张旋龙任香港方正总裁、方正集团副总裁兼执行董事。1995年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香港第一家以中文计算机软件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此后,张旋龙的工作重心放到了香港以及方正排版海外市场的开拓上。
  在张旋龙的努力下,方正先后在加拿大、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成立方正的分公司或分支机构。方正的排版系统也一度占领了海外中文报纸市场的80%。
  尽管张旋龙一直忙于方正的海外业务,但他也一直关注求伯君和金山的成长。
  〃你在珠海新成立一个金山,给你一半股权
  年,为了奖励求伯君为公司做出的贡献,张旋龙在珠海为他买了一套价值200万元的别墅。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件很轰动的事情了,也足以看出张旋龙对求伯君的青睐。
  在香港金山与方正合并之前,因为股份分配的关系,求伯君并没有被考虑进来。但张旋龙非常看好求伯君,他将软件这一块分拆出来,交给求伯君运作:〃你在珠海新成立一个金山,给你一半股权,珠海的房子给你用,没有钱,我还会给你。只要你还想做,我就支持你。我现在最怕你不想做了。你不想做的时候,你也告诉我,你也一定有碗饭吃。〃1993年,求伯君在珠海成立了珠海金山电脑有限公司。
  求伯君接过香港金山的品牌,并继续用WPS等产品将金山打造成中国软件行业的知名品牌。张旋龙是懂得将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的道理的人。他得了方正,也没有丢金山,近20年始终与金山并肩作战,从未分开。
  同在1994年,北京金山软件有限公司成立,并进行基于Windows的办公软件《盘古组件》研发。在〃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局面下,金山开始了长征……
  第28节:动荡的
  第二章、动荡的
  回顾中国软件20年,经历了〃从闭门造车到与狼共舞,再到主动出击国际市场的蜕变,中国逐渐产生了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软件企业〃。在很多人眼中,金山软件的发展史也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历史的缩影和代表,因此了解金山历史可以从中管窥中国软件产业风雨兼程的跋涉之路。关于金山发展历史的分期,雷军的说法颇有代表性,他认为:
  金山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6年。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岁月,一群技术理想主义者写出了一个非常完美的产品,凭借口碑就在市场中声名鹊起然后很快成功;接着又演绎了一个脆弱的民族工业遭遇列强、然后输得一塌糊涂的故事。在那段阳光灿烂的岁月里,金山在IT业可能是最风光的公司,非常成功。在那个年代里,学电脑就是学WPS,非常普及。这是金山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7年到2003年,在遭遇微软和盗版的双重压力之下,金山抱着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心态,然后重新开始新的一轮长征。这六七年时间里,坚守自己的信念,坚信中国软件业一定能成功,很执著地在这个领域里耕耘。
  第三个阶段是2003年以后,金山开始进行突围。2003年金山战略重大转型,就是依托互联网来做好软件产业。在这一阶段里,金山的国际化业务开始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日本和越南市场的成功证明了其国际化战略的正确性。2007年,金山软件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金山发展史上第三阶段成功的最重要标志。
  仔细比照金山与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史会发现,两者都是遵循从闭门造车、与狼共舞到出击国际这三个历史阶段在发展演变的,大同而小异。而在整个中国软件业发展史当中,1996年前后显得尤为重要经过这一年的动荡之后,中国软件企业开始分化,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96年,国家开始在软件领域实施火炬计划,各高新区开始建设不同规模的软件园,对整个软件产业格局也产生了深远影响。1996年6月18日,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专业化软件企业。
  1996年,更多软件企业开始走下坡路,走向没落或转型之路;在这种大背景下,金山软件也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
  第一节 英雄辈出,逐鹿洪荒
  如今的软件制造越来越像一项集体作业,再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当年的求伯君一样,凭借武林秘籍一样的10万行源代码独自打天下。与20世纪80年代的理想主义一起消失的,就是这一个个程序员的传奇。
  在我们彻底遗忘这些前辈之前,有必要对他们的传奇进行简单梳理而越是对中国软件早期的繁荣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就越能明白金山在理想主义年代消逝之后的商业环境下对WPS的坚持、对中国民族软件理想的坚持是多么难能可贵。
  中国第一代程序员的理想主义
  当互联网前所未有的融入我们的生活、当各种应用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当娱乐软件越来越绚烂,在尽情感受更奇妙的高科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感时,我们却比遗忘更容易忽略一个群体程序员,他们才是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奇妙世界的创造者,是他们用一行行代码营造了另一个虚拟世界。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第一代程序员以王选等为代表,既具有最好的数学功底又有最严密的逻辑思维。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计算数学专业学生,王选院士在回忆文章中说董铁宝是〃中国第一个程序员〃。董铁宝1945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学习,他参与了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伊利亚克机的设计、编程和使用。董铁宝1956年回到中国,并在北京大学任教,是王选的老师。那时候电脑还是一件极其昂贵的大型设备,只能用打孔机进行编程,即用打孔机的方式将二进制数据和程序输入机器内存,然后执行计算,再将结果保存到磁带机上。
  普遍意义上的第一程序员,是指PC环境下的第一代程序员,以求伯君、鲍岳桥、吴晓军、王志东等人为代表,这一代程序员担当起了普及电脑的重任,也因此成就了一个个耀眼夺目的程序英雄。他们多数在DOS下编程,用汇编语言,有着极强的单兵作战能力和顽强的毅力,他们中很多人的事迹已经成为神话,而他们的软件作品成为经典,比如严援朝的CCDOS、王永民的五笔字型、王江民的KV杀毒、鲍岳桥的UCDOS、周志农的自然码输入法、王志东的中文之星等每个程序员都希望凭借一个好软件打天下。
  当时光进入互联网时代,新一代程序员更年轻,心态比前辈更开放,视野更开阔。他们可以轻松进行世界范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共享软件、自由软件甚至源代码公开代表了这种开放精神。再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软件开发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技能,与个人突破能力相比,团队协作更重要,而一个软件的开发也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29节:动荡的
  当个人天赋淹没在集体冲锋之中的时候,具有理想主义的程序员们仍能从历史中重温个人英雄时代的传奇,尽管从1997年之后基于DOS的中国第一代PC程序员已是英雄迟暮……
  〃能够让我安心写软件,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中国第一代程序员中曾经显赫一时的人并不多。在这些前辈当中,至今仍然活跃在IT产业前沿者已所剩无几:王江民的江民杀毒在国内杀毒市场还有一席之地,鲍岳桥成功创建联众游戏后已退出江湖,王志东从新浪撤出后做lava…lava即时通讯工具,王永民的五笔字型和周志农的自然码虽使用者众但其本人已很少在IT界出现,吴晓军更是英雄迟暮到了无音讯……如果说这些前辈都还能被今人记起的话,那么严援朝、朱崇君等更早期的程序员则可能早已不为人知,在这一小节中主要对后者做些简单介绍。
  或许你对严援朝这个名字感到很陌生,但对王志东和新浪网一定很熟悉1993年,严援朝与王志东共同创办了四通利方公司,后任新浪网总工程师、CTO。2005年4月,54岁的严援朝〃解甲归田〃,退居幕后。
  生于1951年10月26日的严援朝最为人知的成就在于CCDOS。1983年6月24日,严援朝正式开始写CCDOS。和求伯君写WPS一样,严援朝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一天吃一顿饭,常常是废寝忘食。严援朝所使用的是一台128K内存、CGA显示、一个160K软驱、没硬盘的电脑这在当时已是稀有之物。6月30日,一万多行代码快速写就。由于这个软件是为中国第一台PC长城机做的,软件的名字就取了ChangCheng汉语拼音的字头,即CCDOS。
  严援朝并没有在CCDOS上署上自己的名字,也没有把源代码保密起来,谁都可以拿来分析研究这时同行们也才明白做汉字系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于是,1984年后出现了很多种汉字DOS系统。1983年8月,CCDOS在北京展览馆亮相,引起很大轰动。1986年,CCDOS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8月,四通的王杰找到严援朝,请他代表四通帮微软推广Windows,全国巡讲面向对象的设计。1993年12月,严援朝与王志东、四通集团共同创办四通利方,并担任〃利方多元系统支撑环境〃系列产品的主要设计人。1998年,四通利方与华渊资讯合并,严援朝出任新浪网总工程师。随后的故事并无多少传奇,王志东成为新浪的标志人物。
  再说朱崇君。
  朱崇君1964年2月26日生于陕西商洛山区,1981年从陕西富平迤山中学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86年入清华大学核能所攻读能源经济专业研究生。1988年,朱崇君读研期间就首创中文字表编辑的概念,推出CCED1。0版。
  CCED的第一个版本卖了450元,卖给了天津大学力学系的一个用户;CCED2。0和3。0版本都是联想公司做的销售,收入了3?500元的版本费。朱崇君还是最早在国内提出软件注册销售概念并付诸实施的人。这种销售模式的好处是建立了软件开发商与用户之间的通道,节省了渠道销售的成本。
  1989年,朱崇君获硕士学位,被分配到国家科委信息中心工作;1993年,出任国家科委北京太乙机电高技术公司总工程师;1996年8月北京乾为天电子技术研究所成立后,朱崇君任董事长兼总工之所以将公司名字定为〃乾为天〃,是希望这一〃八卦中的上上卦〃能够〃保佑CCED顺利平滑地移民到Windows上来〃。
  按照原计划,适于Windows平台的CCED98应于1998年11月问世,但后来却没有了朱崇君的消息。IT时代的发展是如此迅速,以至于谁的离开都不会引起多少轩然大波,程序英雄们的谢幕也是如此,去得悄然无声。
  当年的严援朝尽管声名显赫,但每月固定工资却只有几百元,即使是别人修改他的软件挣了大钱,他也不在意。他的快乐在于:〃我觉得我能够左右世界。人家给不给钱是一回事,但这东西是我想出来的,而且很多人都挺喜欢用,这就足够了。〃这一代程序员身上有很多理想主义的东西,就像1988年的求伯君所说:〃能够让我安心写软件,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第30节:动荡的
  中国第一代程序员都是个人英雄主义者,或许也正因能够彰显个人天分,才让他们在中国软件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如今早已是软件开发工程化、流程化的年代,除了个人或小团队开发共享软件之外,任何一个商业软件几乎都无法留下个人的名字。理想主义岁月远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