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力量-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廉物美的产品“推翻”了苏联和东欧的政权。    
    这是一个有趣而富于启发的说法。    
    那么,让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过去同为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的转型结果,显得如此不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从经济的角度看,这其中恐怕少不了曾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的中国民营经济力量的功劳吧!    
    如果没有生命力顽强的中国民营经济力量在1978年后的蓬勃生长,中国经济的血脉元气将无从及时更新,中国经济的巍巍大厦将失柱缺梁,二十多年高增长的中国奇迹更是无从想象。    
    逃出盛情的北大荒    
    砍掉建材投资,广厦及时地避开了一个陷阱,但是楼忠福和广厦对于手中的钱投向何处,仍然没有一个完全清晰的决断。    
    正在此时,一个熟悉的朋友关系将黑龙江北大荒的一个项目介绍给楼忠福。黑龙江官员那份东北人的热情、好客和拍胸脯的承诺,果然让楼忠福心动了。    
    此时的楼忠福尽管已经是一字千“金”的大企业领袖,什么场合和困难也都经历过了,但是他热情、豪爽而特重感情的性格却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他这根软肋一旦被对方击中,很多事情也就都顺着对方的方向走了。    
    投资北大荒的事情也不例外。这是一个农业项目,北大荒方面有大片的土地可以提供,也有一定的农业科研技术力量。黑龙江省政府官员特别重视这个项目,并建议楼忠福投资搞高科技农业和种子生产。    
    经过黑龙江官员轮番的盛情攻势,楼忠福在徘徊中一步步倾向于选择这个项目了。尽管吴小伟等副手当时坚决反对这个项目,但楼忠福还是接受黑龙江官员的盛情邀请,再次前往北大荒考察并准备签约了。楼忠福也确实是带着诚意过去的,口袋中除了签字笔,还有支票。    
    黑龙江方面以迎接国家领导般的盛情厚礼来迎接楼忠福,一出飞机就是红地毯、鲜花和排列整齐的礼仪小姐。如此阵势,楼忠福以前还没有体会过,一下子感到有点脚步飘飘。其后的考察过程,黑龙江的官员们也是寸步不离地全程陪同,就跟陪同领导考察一般。    
    这番攻势下,楼忠福被黑龙江的官员们前呼后拥地一步步推向签字仪式。最后一天,黑龙江方面安排了丰盛的晚宴,来款待楼忠福和广厦的考察团队,并准备在晚宴后就安排合同签字仪式。    
    到了这个时候,向来豪爽、果断的楼忠福倒是因为认真而犹豫了起来。他暗自琢磨,这个合同签下去可就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和一挑到底的责任,这是不是太草率了一点儿呢?    
    他在琢磨中逐渐清醒过来,农业跟建筑可是相去十万八千里啊,北大荒跟浙江在地理和文化上也是十万八千里,一个完全不熟悉的行业加上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任何风险都会以乘数效应般扩大,实在是难以把握。    
    当时黑龙江正是大批国有企业倒闭和工人下岗的时候,社会氛围和治安问题的乱象,楼忠福那几天也有所觉察。作为中国计划经济最早的模范区,计划体制的文化、意识和观念已经在东北地区深入人心,官员们的思想意识和办事作风也跟南方有很大的差别。    
    楼忠福越来越感觉不妥,这么大的项目,这么大的投资,在签订合同之前总不能没有其他董事局成员和副手在场吧!何况吴小伟还自始至终都反对这个项目呢!他一步步地从盛情迷醉中走出,一点点地将情感的温度冷却。    
    但豪放、粗犷的东北主人,已经在盛情迷醉中将事情带到只差在合同和支票上签字的地步了,当晚如果不能及时抽身,往后的麻烦就大了。楼忠福在满腹疑虑中走向了“鸿门宴”。    
    到了酒桌前,东北人的豪爽之气不点自燃,话也特别中听,拍胸脯许诺的声音也高了八分贝。楼忠福一面招架着主人们的盛情攻势,一面急速地盘算着脱身之计。    
    主人端起杯子说:“楼总,为了您在北大荒的伟大事业,为了我们兄弟般的友谊,我先敬您一杯。先饮为敬,我先干了。”    
    楼忠福面色平静,也端起杯子说:“不好意思,请先等一等!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连日来的盛情款待,这次考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增加了我对投资项目的信心,我相信北大荒一定是前途无量,也相信我们的友情地久天长。不过今天下午总部打来电话,集团有紧急情况需要我立即赶回去处理。我等会儿就得失陪,我们其他的人继续留下来,为了向大家表示歉意,我先自罚三碗。”    
    楼忠福把杯子里的酒倒进碗里,然后对服务员说:“小姐把酒拿过来!”    
    满满三大碗白酒喝下去,本来还想挽留的主人们也就没有什么话说了。楼忠福接着再一一敬过各位主人,然后带上一个随从人员急匆匆离开,广厦其他陪同人员则仍留下来应付场面。    
    楼忠福连行李都来不及收拾,直奔机场。    
    在飞机上,楼忠福摸摸口袋中的支票还在,微微一笑,然后合上眼睛开始睡觉了。


第二部分 向天堂的方向快跑第8节 西进重庆:“娶了共和国的长女”(1)

    1997年重庆设直辖市,11月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动工。这个时候,关于开发西部的言论早已不少,不过“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中央政策提出,还是两年之后的事。重庆升格为直辖市的战略意义,在这个时候还只是跟三峡工程联系在一起,还没有多少人把重庆看做是“带动西部崛起的龙头”。    
    但楼忠福在1997年下半年就坚决认定,“新晋”直辖市的重庆必将有大发展。    
    楼忠福看好重庆的理由有三点:第一,重庆是一个新的直辖市,既然行政级别上升,那么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也得跟着升格;第二,重庆人口多、城市老,城市人口比例不高,直辖市不能全依靠农民来建设,人口需要城市化,需要搞建设;第三,西部就重庆这么一个直辖市,整体上西部发展比较慢,但重庆总不能太差。    
    不过重庆的巴山蜀水,对于广厦和楼忠福来说还是一片完全陌生的领地,连一个熟悉的人都没有。    
    为了打好这一仗,楼忠福让广厦集团投资部经理王明和先做前期研究。在没有任何关系的情况下,王明和拿着一本电话本就展开了调研工作。他和投资部的同事查询了四川、重庆的经济发展情况,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短短一个多星期内就基本掌握了重庆市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王明和把情况向楼忠福汇报后,楼忠福当即决定成立购并考察组,让王明和尽快带队飞赴重庆。    
    重庆作为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老国有企业多,困难企业也多,企业本身的改革愿望和积极性也比较高。成立直辖市后,重庆市政府自然想有所作为,既然中央对国企改革问题这么重视,政策这么宽松,重庆当然要大胆闯闯。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对外来投资者前来寻找投资机会和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庆市政府自然是张开双臂来欢迎的。    
    1997年11月21日,由王明和带队的广厦集团购并企业考察组抵达重庆后,果然受到了重庆市政府的热情接待。在政府的安排下,他们先后走访了计委、建委、经济协作办公室、建筑工程管理局、体改委等政府部门。主人们热情地介绍了重庆市的投资环境、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状况,宾主双方还就建筑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购并事宜进行了广泛的沟通。    
    稍后,王明和带领广厦考察组直奔主题,提出要找重庆建筑行业的“国有靓女”“相亲”。重庆国有建筑企业的“婆婆”是重庆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家中有“八朵金花”。远道而来的广厦既然想“提亲”,“婆婆”自然心中高兴,很快就安排了双方的“相亲”。    
    作为长江边上的山城雾都,重庆的靓女在肤色与神韵方面,是中国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但重庆建筑行业的“国有靓女”,却跟中国其他老城市中那些成长于计划经济年代的“国有老处女”一样,都有共同的“徐娘老态”——规模都不小,历史也挺长,规章制度特多,组织架构重叠,职工人多势众,士气萎靡不振。    
    重庆建管局的“八朵金花”,实际上已经不是什么“靓女”了,在日渐市场化和自由化的改革年代,其“徐娘半老”的疲态已十分明显——经营状况一年不如一年,总体亏损面达60%。    
    侵蚀她们“青春和风韵”的原因,当然不只是时间,而是国有企业本身固有的“病理和病因”以及改革年代中出现的“市场经济不适应症”。    
    “八朵金花”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是包袱沉重,退休人员多。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之比为1∶1。2,除政府统筹返还退休金、医药费外,每个企业每年要支付的退休工人养老金、社会保险、医疗费等开支达600万至800万元。    
    第二是机制僵化,缺乏活力。企业机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与现代建筑市场技术管理型或项目经理机制的要求相去甚远。    
    第三是资金紧缺,后劲不足。企业设备老化,严重影响到承建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同时,因资金短缺,企业没有足够能力垫付工程款,削弱了竞争力。    
    “相亲”之后,王明和心中有数了——这些企业的困难正是广厦的契机,对方的劣势,恰好是广厦的优势。广厦不但机制灵活,管理先进,而且资金雄厚,士气高涨,既没有离退休人员的包袱,也没有历史债务的包袱。    
    王明和把广厦一身“发达的肌肉”——资本实力、灵活机制和优势品牌,一一展示给对方后,好久没有体会过“雄起”快意的“八朵金花”怦然心动,对广厦顿生倾慕和好感。而王明和等人也越发感到这门“婚事”成功的机会很高。    
    另一方面,通过多日的考察和访问,王明和等人发现,重庆市国有建筑企业虽然困难,但重庆的建筑市场并不小。不少市场份额都被外地企业或者民营企业吃掉了。成立直辖市以来,虽然有不少新项目在建设,但重庆毕竟是个老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任务艰巨,未来市场潜力巨大。为了振兴经济,促进发展,直辖市政府正着手改善投资环境,大搞招商引资,并且已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外地企业进入重庆。    
    王明和判断,如果广厦和重庆的国有建筑企业能够“共结连理”,实现优势互补,必将产生一个兴旺发达的“新家庭”。这门美满的“婚事”不仅会让广厦实现扩张和进入重庆建筑市场的目的,也会给重庆的建筑企业带来一个转换机制、走出困境的转机。    
    12月中旬,王明和等人告别山城,回到杭州。考察组把“相亲”情况向楼忠福作了详细的汇报。楼忠福当即就下令成立企业购并领导小组,并亲任组长,王明和任副组长,重庆方面的购并工作仍由王明和负责。    
    几天之后,广厦向效益较好的重庆住宅建筑工程总公司和经营状况比较好的重庆一建、重庆四建抛出“谈婚论嫁”的绣球。上述三家企业收到传真函后,均在四天内作出答复,表明愿意合作的意向。    
    这些基础性工作都完成之后,该是双方“家长”见面、“定亲”的时候了。12月底,楼忠福亲自带队飞赴重庆,先后与住宅总公司、重庆一建、重庆四建领导班子洽谈,并与住宅总公司签订了整体合作意向书。    
    1998年3月初,正当王明和准备带领考察组赴重庆进行更深入的考察和谈判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住宅总公司“芳心自乱”,前度的“嫁娶期许”也暂时告吹。住宅总公司发生“情变”的原因有三:职工分离难度很大;重庆市有关部门的意见不统一,很多人不赞同将最好的建筑企业拿出去合资;职工有意见,不放心公司让广厦来控股。    
    广东顺德和山东诸城在国企改制中的“靓女先嫁”思想,虽然此时正成为中国主流媒体大肆宣扬的主调,但这股改革的风气似乎还没有吹进群山环抱的雾都重庆。    
    不过楼忠福见了“靓女”可是不会轻易放手的。这点小小的变故对他来说算得了什么?当年一穷二白、绳门纸牖的时候,为娶妻子王益芳,在那么艰难和遭遇那么强烈反对的情况下,不也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吗?    
    楼忠福对王明和说,既然是对广厦不放心,那与其费口舌解释不如请“亲家们”来浙江亲眼看看好了。于是,广厦发函邀请重庆住宅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来浙江走走看看,好好考察考察广厦。    
    百闻不如一见,一番考察后,住宅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很受震动,也开始回心转意。他们表示要尽量争取重庆市政府和住宅总公司职工的支持,促成合作。    
    随后王明和带队再赴重庆,就合作所涉及的人员去留、资产评估等问题,与重庆有关部门协商,取得理解和支持。广厦与住宅总公司又签署了补充协议,并共同拟定了合作方案,提交住宅总公司职工代表大会投票表决。    
    然而,住宅总公司的职工代表大会在投票表决的时候,否决了合作方案,住宅总公司的领导班子见此情况,也不愿意强扭了。一个差不多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怎么办?准备离开重庆的王明和向楼忠福请示,楼忠福斩钉截铁地说:“不要紧,一家不成再谈另一家。不管有多大的困难,进军重庆的目标一定要落实。你们尽快与重庆一建领导就合作事宜继续商洽,不把重庆的“靓女”带回来,就别回来见我!”    
    根据楼忠福的授意,王明和带领广厦考察组再次去登门拜会重庆“亲家”——建管局局长张新祥。王明和把具体情况向他汇报,同时也表达了希望与重庆一建合作的愿望。当张新祥听到广厦与住宅总公司的“婚约”告吹的消息后,感到惊讶和惋惜。    
    张新祥虽然以前没有接触过广厦,但对广厦在全国建筑行业的实力和名声还是早有耳闻。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