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564-天公不语对枯棋-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形毕肖。金梁《光宣小记》更谓,军机召见时:    
    首为当家者,专奏对,众谓之“军机面”,谓其独得面子也。则以喻轿班前一人,曰“扬眉吐气”。次为备顾问者,非指问不得越对,谓之“军机嘴”,则以喻轿前第二人,曰“不敢放屁”。再次为执笔者,专撰述而不得问意旨,谓之“军机手”,则以喻轿后第一人,曰“浑天黑地”。末为供奔走者,谓之“军机腿”,则以喻轿后末一人,曰“趋炎附势”。可谓刻画入微矣。军机大臣位极人臣,虽说爬进了帝国决策者的小圈子,但当差实在很累。诸如乾嘉年间的董浩,入值三十八年;同光年间的恭亲王奕,两入枢桓前后亦达二十六七年,每天披星戴月,精力真是惊人。官做长了,也就悟出不少小技巧。他们在膝盖处用圆夹布中置棉絮为衬,使得下跪时不痛。为了免除每日长跪,相传秘诀,无论奏对何事,必以三句为率,并须简浅明白,以免皇帝再问。


《天公不语对枯棋》 昔时金阶白玉堂昔时金阶白玉堂(2)

    军国大事,先为膝盖谋之。研究军机大臣,是研究清史的一把重要钥匙。可惜许多研究者却总是忘记这把钥匙,更谈不上用它去开锁了。举例来说,道光初年,皇帝宁倦于大政,苦于奏章不能遍阅。军机大臣曹振镛献策曰:    
    今天下承平,臣工好作危言,指陈阙失,以邀时誉。若罪之,则蒙拒谏之名。此后中外奏章,皇上无庸遍阅,但择其最小节目中之错误谴责之,则臣下震于圣明,以为察及秋毫,必无敢肆者。曹振镛出身官宦,父亲曹文埴,为乾隆二十五年传胪(即殿试第四名,或曰二甲第一名),最后官至户部尚书。《清朝野史大观》卷三“枢堂”条载:“文正(按:文正为曹振镛的谥号)先人于乾隆朝列正卿,文正生于京邸,明习朝章。”作为高干子弟,曹振镛为人处事谨慎廉洁,操行甚佳,并无纨绔恶习。26岁进士及第,以后官运亨通。《清朝野史大观》又称:“军机大臣旧例与入觐督抚不私觌、不留饮,惟于朝房公地延接数次,亦人所共知共见也。文正守此例极严,长白(穆彰阿)便已通融,再后则无之。”道光是个守成、节俭、自以为有识见而其实根本不知天下大势的皇帝,自然喜欢曹振镛的风格,听得进曹振镛的劝说。这样两个君臣的搭配,结果造成一个不痛不痒的天下,钳制人心,不得发舒。道光一死,礼部右侍郎曾国藩便直率地上奏批评:“十余年间,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以至太平天国兴起时,地方官仍互相隐讳,不敢上报。可以说,曹振镛当国时期,正是清帝国由盛转衰的关节点。可惜,即便是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学术界都没有引起重视,岂不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又如,从1827年到1850年一直担任军机大臣的穆彰阿,人称“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这几句考语,言简意深,极值得回味思量。穆彰阿三典乡试,五典会试,加之复试、殿试、朝考、庶吉士散馆考差、大考翰詹,几乎无岁不与衡文之役。《清史稿》称他“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为穆党”。但对此公,学术界除了称他是“投降派”,又知道多少?或曰史料太少,其实,相比罗大纲、宋景诗、杜文秀之类草莽英雄,穆彰阿的材料决计不会更少。    
    再如,1884年“甲申易枢”事件后上台的那班军机处人马,研究也很缺乏。近读樊增祥1890年10月26日给张之洞的密信,专讲当时中枢高官的腐败:    
    都门近事,江河日下,枢府惟以观剧为乐,酒醴笙簧,月必数数相会。近有一人引见来京,馈大圣六百(大圣见面不道谢),相王半之(道谢不见面),交长二百(见面道谢),北池一百(见面再三道谢),其腰系战裙者,则不过问矣。……近来政府仍推相王为政,大圣则左右赞襄之,其余唯诺而已。这里讲的是某人进京时,向军机大臣馈赠银子后各人的态度和反应。信中“大圣”指孙毓汶,“相王”指首席军机礼亲王世铎,“交长”指许庚身,“北池”指张之万,“腰系战裙者”指额勒和布。这封信为我们了解清末政局,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这些联结晚清历史枢纽的关键人物,生前权倾一时,死后却备受冷落,假如考问大学历史系的本科生,恐怕也没有几人听说过这些名字,岂不很有点儿滑稽吗?李伯元《南亭笔记》称,某官去颐和园,回来告诉别人,军机处三间破屋,中设藜床,窗纸吟风,奇寒彻骨。门外有卖食物的小贩,声音嘈杂,军机大臣听得烦了,立予驱除,但没过多久,散而复聚。日将过午,荣禄出来买汤饼,王文韶出来买糖葫芦,鹿传霖出来买山楂糕,聊以充饥。少顷太后召见,有两位军机颇遭申斥,面有惭色,相对唏嘘,而荣禄在旁讥讪,瞿鸿随声附和。军机大臣的起居、威严、享用、荣耀不过如此。按这个记载,颐和园东门外的军机处值庐竟是如此混乱不堪,也足以令人发一大噱。    
    政治史研究中另一个更易被人忽略的环节,是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每一个政治决策的制定和实施,除了有政治家公开发表的言论和实施的行动外,更有大量的幕后谋划和交易,有各种各样的幕僚、文秘人员的参预策划。研究清朝枢垣,也就不能不关注军机章京的行动。所谓“军机章京”,就是军机处的秘书。起初章京无定额,由内阁中书等官员中选调。自    
    嘉庆四年(1799年)起,定军机章京为满汉各两班,每班八人,共三十二人,从内阁、各部院衙门调派中书、司员、笔帖式等中下层干部兼差。各班设领班、帮领班章京各一员,满语称“达拉密”、“帮达拉密”。以后,还增设额外章京一二员。平时,满汉章京各分两班轮流值日,每班值两日。办公地点,就在军机处值庐正南面紧挨着隆宗门右侧红墙的五间悬山顶的小屋。因此也有人用“南屋”来代称军机章京。军机章京的职责为处理档案,撰拟文书。乾隆年间,开始起草谕旨。虽官品不高,但接近天子,参与机要,故被人称作“小军机”,还享有挂朝珠、穿貂褂、用全红帽罩等特殊待遇。大臣称军机章京为“某老爷”。每天清晨,皇帝看完各项奏折题本,以指甲做出暗记,军机大臣入对时一一面授旨意,或明发,或廷寄,当面交办,军机再命章京分别拟旨。寻常请安的奏折,皆由章京代拟“朕安”的书;明发的上谕,经由内阁部院层层下达,还刊于邸报;廷寄的上谕,则由章京判明其缓急程度,用三百里至八百里不同速度驿递。章京拟旨,若蒙褒奖,则声誉腾播,往往得越级迁升。同治初年著名的“八顾命大臣”中,穆荫、焦瀛二人,皆由章京超擢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被视作不次之遇。戊戌变法时,光绪采纳康有为的建议:“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旋授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四人为四品卿衔,任军机章京,参预新政,亦为时人侧目。至于做过军机章京,以后又累官而至军机大臣的,则有彭蕴章、陈孚恩、钱应溥、许庚身、徐用仪等二十多人。他们被称为“红章京”。也有些章京,反应迟缓,旬日无一事交办,为同列讥笑,被唤作“黑章京”。当年纪晓岚作嘲章京诗,称前者流水是车龙是马,主人如虎仆如狐,昂然直到军机处,笑问中堂到也无?又易数字,形容后者为篾篓作车驴作马,主人如鼠仆如猪,悄然溜到军机处,低问中堂到也无?虽是戏谑,却将两类人物,勾画得栩栩如生。曾经做过军机章京的梁章钜,在《枢垣记略》一书里记录了从雍正九年至光绪元年144年间汉军机章京365人的姓名籍贯,以及入值的时间。这是非常宝贵的史料。我据此作了一个统计,发现章京的籍贯虽然涵盖了十八行省,但江浙占据了51。5%,倘若再加上安徽江西二省籍,则两江所辖范围加浙江四省,竟包揽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二。选择章京主要考虑是否能干,并不考虑地区平衡。这个有趣的数据充分显示了华东地区人杰地灵,中层京官在中枢机构脱颖而出,并成为实际主持业务操作的骨干,这种情况,过去人们也是极少留意的。


《天公不语对枯棋》 昔时金阶白玉堂昔时金阶白玉堂(3)

    清朝官员的自备交通工具多为骡车。那时没有识别牌照,靠车灯显示不同的身份。部院官各书其衙门,用红黑字相间的剪纸贴在车灯上。京堂以上剪纸为方胜如意,南书房、上书房的翰林用书套之式,而军机章京,则为葫芦式,寓缄口之意。缄口的背后,自然是政坛秘密。今人研究1860年北京政变所用的重要史料“热河密札”,大多数皆是随驾前往承德的某军机章京,与留京的同僚朱学勤的通信。信中详细叙述了西太后、恭亲王等人与肃顺为首的“八顾命”之间的尖锐矛盾,是从热河传向北京的极有价值的宫廷谍报。这类文献,各个时期都有,由于隐没在缄口葫芦背后,我们知道得实在太少了。按照清例,章京也不许与地方官来往,更不许与入觐的督抚饮宴酬酢。但到后来,全成具文。章京们不仅顺理成章地接受外官们馈赠的冰敬、炭敬,还替地方官代办各类节令庆典的贺折,各种后门也就开到小军机的府第。有故事说,荣禄当国时,刘坤一为了重回两江总督任所,不得不走荣氏宠信的章京连文冲的路子,连续拜访两次还见不到,最后通过连家的西席夫子行贿。那个西席,乘机漫天要价,从中骗走刘坤一三万二千两银子,而连章京本人却蒙在鼓里。庚子之年,义和团大兴,清廷向各国宣战。宣称:“彼尚诈谋,我恃天理;彼尚悍力,我恃人心;无如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国之威?”这篇传诵一时的诏书,据说就出自连文冲的笔下。可是后来,形势剧变,甲胄干橹全不顶用,洋人以连文冲通义和团,指索欲惩。荣禄遂将连外放江西做知府,阴差阳错,撞到刘坤一的手下。连文冲向刘坤一说,生平未敢妄取一钱,为人谋则无不忠。刘坤一连连冷笑,一一细说往事。虽说是西席夫子从中捣鬼,但从一个侧面也可看出外官对军机章京的仰仗和巴结。    
    四    
    1987年冬,我第五次来到军机处凭吊,惊愕地发现军机处的说明牌不见了,室内也弄得乱七八糟。我猜是要大修,却见东端开出一家食品店,赫然以“面包、盒饭、包子”六个大字招徕行人。说起这几间屋子,也是大有来历。当初嘉庆帝为了防止泄漏军机,禁止王公大臣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说话,特命都察院派人每天在此监视,违者重惩不贷。本来,把这些掌故一一说来,定能增加游人的兴趣和历史知识,可惜无人开发,反在全民经商的大潮推动下,也向奏事处看齐,弄些小钱来使,发展起旅游经济来。赫赫军机处受此作践,使人大有煮鹤焚琴之感。我想起唐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用在这里,只能改作“昔时奏事军机处,即今唯见小店开”。再往南看,军机章京值庐门庭紧闭,几株枯萎的竹枝从值房后面探出身影,在微风中摇曳。虽然只有下午三时,太阳已很昏黄,斜斜地照射过来。隆宗门后的慈宁花园一带,传来几声鸦啼,我感到冷。1988年夏,我再游故宫,食品店开得红红火火。1989年初,听得故宫门票涨价至五元,并实行限额售票,以改变“破坏性参观”状况。1995年7月,我在一张报纸上读到一则报道,介绍故宫以保护地砖不被踩坏为由,规定参观者必须另付2元钱购买塑料鞋套(人称“文保鞋”)方能进入,而参观者认为是乱收费,由此引起争论。文中还提到时下故宫门票20元,另须搭买1元一本介绍故宫的小册子。一个六口之家,除了化120元购门票外,还得买六本小册子云云,心中不由又牵挂起乾清门广场前的那两溜大有来历的平房来。    
    附记    
    大约在2000年前后,军机处值房旁的食品店改为小饭铺,我曾在里面吃了一份价格12元的糟糕盒饭,还被营业员李姐抢白了两句:“饭菜太贵?你还不知道这儿的房租多贵呢。”    
    今年1月,故宫门票售价40元。我在游览故宫时发现,设在军机处东端的小饭铺已经撤去,改为军机处文物图片展览。这是一个来之甚晚但毕竟来到的进步。可是军机处的门还是被一把铜锁锁着,参观者看完文物图片展览后,很少有人知道要向西移步三尺,去见识一下军机处的真身。    
    对面奏事处的小商店也完成了升级换代,变成了“星巴克咖啡馆”和“故宫特色文化商品专卖店”。朋友问我,天下哪国的皇宫是这么处理商业布局的?卢浮宫里会卖“全聚德”烤鸭吗?我无语。我也无法想象咱们的“狗不理包子”哪天可以世界连锁并开进华盛顿国会山庄。星巴克的创办者(也是NBA西雅图超音速队的老板)霍华德·舒尔茨(HowardSchultz)曾踌躇满志地说过:“我想看一看,在我们衰败之前,星巴克到底能扩张到何种程度。”即便如此,打进中国皇宫开分店,恐怕是他1987年在西雅图买下这个无人知晓的品牌并开始创业时绝未料到的。    
    在宁寿宫,“文保鞋”照卖不误。且如批评者所言,此鞋质量奇劣,几乎很少有人能将鞋子完好地穿至出口,宁寿宫的院子里随处可以看到被遗弃的坏鞋子,而故宫工作人员进出,却未见在鞋子上有任何防护的特殊处理。更何况故宫如此之大,为何只有宁寿宫要搞出这套规矩来呢?    
    无疑,故宫的一砖一瓦都应当得到认真保护,但就在宁寿宫门外不及一箭之遥的宫廷区内,居然设有故宫内部停车场,只见一辆“奥迪”轿车沿着宁寿宫和东六宫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